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周恩来的智慧-第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系正常化问题进行商谈”。遗憾的是,当时的日本政府对中国方面的一再
呼吁并未作出响应。

在争取官方的过程中,周恩来坚持对日本政府错误的对华政策及行为进
行针锋相对而又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认为这是促进两国关系正常化的
必要手段。1958 年,我一赴日展览会展厅的国旗破日本暴徒撕毁,我国尊严
遭到损害。此即后来所称的“长崎国旗事件”。日本官方处理此事时轻描淡
写,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为此,陈毅外长受周恩来之命迅即代表中
国政府发表声明,谴责岸信介内阎的错误态度,并宣布采取一系列必要的反
击措施。其中包括废除中日之间关于钢铁贸易等长期协定,不再延长到期的
渔业协定,中断和取消多批访日代表团的安排,停止接待民间或与官方关系
不大的代表团之外的任何日本访华团,等等。中国方面的坚定立场和有力措
施在日本朝野引起极大震动。一些有远见的政治家和贸易界人士挺身而出,
为扭转两国关系的险恶状况而奔走呼号。在此情况下,我方因势利导,提出
了打开僵局的“政治三原则”,要求日方:不执行敌视中国的政策,不制造
“两个中国”的阴谋,不阻碍两国关系正常化。其后,周恩来在会见贸易界
人士铃木一雄等日本朋友时又提出“贸易三原则”(即政府协定、民间合同、
个别照顾)和政经不可分的思想,强调贸易三原则必须与政治三原则相联系。
与此同时,他还亲自邀请自民党的有识之士石桥湛三、松村谦三等元老访华,
经过坦诚而深入的讨论,双方同意按上述原则和精神,以渐进积累的方式努
力改善两国关系。周恩来着重指出,“两国关系应建立在政治三原则基础上。
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既要能结合起来发展,也要能平行发展,而且这两方面
要能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而不是相反。”正是周恩来这种有理、有利、
有节的斗争,加上日方友好人士的配合,两国关系得以克服障碍、向前发展。
岸内阁之后的池田内阁时期,两国签署了备忘录贸易协议、双方互设了贸易
办事处,有了半官半民的联系渠道。中日关系由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进入70 年代,随着整个国际局势的演变,日本各界和广大人民要求恢复
中日邦交的运动愈加高涨,规模更加浩大,汇成了不可阻挡的潮流。周恩来
抓住时机,积极推动愿为日中复交而努力的田中首相访华。1972 年9 月29
日,两位领导人经过谈判签署了邦交正常化的联合声明。至此,周恩来在50


年代所设计的由人民外交做起推动官方关系不断改善,最后由总理和外长签
字,喝香槟酒的蓝图终于成为现实。

邦交正常化后,有人一度认为“民间外交业已完成历史任务”。周恩来
针对这一倾向又及时提出了“官民并举”和“不忘老朋友、广交新朋友”的
方针。他指出,民间外交与官方外交是相辅相成的,“民间外交继续发展可
以使官方外交基础更加牢固;反之,官方外交开展了,又可以为民间外交提
供更为有利的方便条件。”他指示有关部门有计划地邀请那些长期以来为日
中友好而尽力的日本老朋友来北京,由他亲自做工作。他真诚表示,“饮水
不忘掘并人”,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者朋友,永远感激老朋友,鼓励他们
为巩固和发展两国友好关系而继续努力。

源远流长的人民传统友谊是推动中日关系前进的巨大内在动力,而周恩
来率先倡导并身体力行的人民外交以及多渠道、多层次的民间交流,则在其
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历史性重要作用。


见机而行鼎立推动——1969 年9 月在北京机场会晤柯西金

当我们的人民共和国跨入建国20 周年的时候,由于各种复杂的因素,中
国与原苏联两国之间的关系已处于极为紧张的状态,1969 年3 月发生了严重
的边界武装冲突。乌苏里江的枪炮声告诉人们:两个社会主义大国的关系恶
化到了战争的边缘,进入了历史最低谷。

边界上的流血事件是很容易激起民族感情的,然而对负责的政治家来
说,这时需要的不是感情冲动,而是冷静的思考。经过权衡利弊,中苏两国
政府终于在3 月29 日和5 月24 日先后发表声明,表示希望通过谈判解决冲
突。

1969 年9 月11 日,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在赴越吊唁胡志明主席之
后“途经”北京,同中国政府总理周恩来在机场进行了一次不同寻常的会晤。
在这次历时3 个半小时的会晤中,两位政府首脑集中就双边关系中一些带有
紧迫性的重大问题交换了意见。

中苏边界武装冲突后两国关系更趋紧张。就在这次会晤前的一个月里,
苏联方面已经在向美国进行如果苏联对中国的核设施发动袭击,美国会作何
反应的试探了。国家安全受到如此严重的威胁,中国不能不认真对待。周恩
来在会晤中开门见山地向柯西金指出:“你们说,你们要用先发制人的手段
来摧毁我们的核基地,如果你们这样做,我们就宣布,这是战争,这是侵略,
我们就要坚决抵抗,抵抗到底。”

谈到战争,中国历来愿意同所有国家,首先是邻国其中包括苏联睦邻友
好、和平共处,更何况中苏发生边界冲突时正值中同内部动乱。国内的不安
定迫切要求有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以便集中精力首先解决好内部问题。所
以,周恩来直言相告:“我们现在自己国内的事还搞不过来,为什么要打仗
呢?”他恳切地再一次阐明中国政府的一贯立场,即中苏之间的争论不应该
妨碍两国国家关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正常化。中苏两国不应该为
边界问题而打仗。边界问题应该通过和谈求得公正合理的解决。

至于边界问题,鉴于已经发生了流血事件,周恩来指出:当务之急是在
谈判解决问题以前首先采取临时措施,使双方武装力量在争议地区脱离接
触,避免武装冲突,维持边界现状。他建议双方首先就此签订一个协议,并
进而恢复解决边界问题的谈判。

显然,中国的“冷处理”建议是有助于缓和边界局势的。对这一合理合
情的建议,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明确表示同意,并同中国总理达成了谅
解。在这种气氛下,两位领导人还就恢复互派大使(从1966 年起两国在双方
首都只保留代办)、扩大贸易、改善两国间的通车通航及界河航运等缓和国
家关系的措施交换了意见并取得了一致。最后周恩来提议,以两国总理互致
信件的形式作为双方政府间的换文,对这次会晤中达成的谅解予以确认,即
把会晤的成果肯定下来。对此,柯西金主席当场表示同意。这样,在会晤结
束时,双方对取得的结果都感到满意。

1969 年9 月18 日,按照事先商定的办法,周恩来致信柯西金,归纳和
概括了中国政府的有关立场及9 月11 日会晤时双方一致达成的谅解。不久,
柯西金复信通告中国方面:苏联政府已采取措施,向边防部队下达了4 点指
示,以缓和边界局势。

由于双方部采取了措施,边界上不冉打枪,紧张局势相对缓和下来。接


着,中苏边界谈判在北京恢复。这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中国既要在南边抗美
援越,又不得不对北方加强防备的双重压力。

在国家关系方面,根据两国总理达成的协议,1970 年10 月至11 月间苏
中两国新任大使分别到任,从而结束了一段时间内中苏关系事实上降格为代
办级的局面。

在双边贸易方面,中苏于1970 年11 月恢复了已经中断两年的签订年度
贸易协定的做法,从而使1971 年的贸易额以比前一年增长两倍半的幅度开始
回升。与此同时,两国间的空中与界河航运,经过谈判也开始得到改善。

由此可见,当1969 年中苏紧张关系大大加剧的严重时刻,是周恩来同柯
西金的会晤及其达成的谅解,把两国关系从战争的边缘拉了回来。尽管那以
后两国关系在紧张方面仍表现出相当大的惯性,然而毕竟开始了一个虽然缓
慢,但却是朝着走出谷底方向发展的过程。除了双边关系外,这次会晤的影
响所及,对推动苏美中大三角关系的确立也产生了明显的作用。

1969 年9 月12 日,中国新华社播发的中苏政府首脑在北京会晤的消息,
在世界上引起了震动。大洋彼岸的中国对手——美国的某些人乍获得这一信
息即感到非同小可,紧接着10 月中苏边界谈判的恢复更使他们感到了问题的
紧迫性。原来,为了早日从越南战争的泥潭中脱身,为了在全球争夺中处于
有利地位,美国总统尼克松上任后不久即在调整对华关系方面开始有所考
虑,9 月9 日,这位不常接见本国驻外大使的总统难得会见了驻波兰大使小
沃尔特·斯托塞尔,并把建立接触和恢复华沙中美大使级会谈作为一项重要
任务提出来。正当此时,中苏政府首脑在北京会晤及中苏边界谈判恢复的消
息传来,顿使尼克松总统感到良机坐失的危险,随即下令基辛格给已在任上
的美国驻波兰大使接连发去三封电报,促其加快行动。1969 年12 月3 日,
中美两国外交官一起出现在华沙文化宫举行的南斯拉夫时装表演会上。当美
国大使见中国代办雷阳同翻译离席时,便马上跟了出来。由于代办已坐进轿
车,这位大使一把拉住中国翻译,急切地用波兰语作了自我介绍后说,他最
近刚从华盛顿回来,得到了同中国大使馆建立接触的指示。中国翻译有礼貌
地答应代为转达后便匆勿离去了。两天后,斯托塞尔大使接到中国大使馆的
正式邀请。1969 年12 月11 日,他来到中国驻波兰大使馆,成为自中华人民
共和国建立以来第一位进入我驻外大使馆的美国使节。不久,中美大使级会
谈恢复了。从中国方面来说,尼克松总统入主白宫前后向中国发出的一系列
信息已经引起毛泽东、周恩来的注意。一个新的战略构想正在酝酿中。可以
说,从此以后,中国对苏关系的每一个动作,都同时具有对美关系的意义。
边界冲突后同意举行中苏政府首脑会晤是这样;当察觉到苏方从政府首脑会
晤的立场后退时,周恩来在1969 年10 月6 日致柯西金的信中仍然同意恢复
边界谈判也是这样。当时在外界看来,这意味着中国“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务
实派控制着外交政策”。在周恩来看来,这样做的结果是,既可减轻中苏紧
张关系对中国的压力,又可为打破中美关系的僵局创造条件。这一战略构想
充分显示了中国领导人的外交艺术,而既是决策人又是执行者的周恩来在其
间纵观风云、运筹帷幄的重大功绩是不言而喻的。由于当时明确这一外交战
略的尚限于最高决策层,一般的外交人员还没有必要的思想准备,所以华沙
那戏剧性的一幕虽曾使那位美国大使急出了一身汗,可他何曾想到他的举
动,用后来周恩来对基辛格讲的风趣话说,差一点使中国代办得了心脏病。

1969 年3 月,中苏矛盾的激化成为触发美国调整对华政策的重要因素之


一。4 月,美国便以委婉的外交辞令向苏联作了暗示。7 月,又宣布了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