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
犁不开的冻土—莫斯科保卫战
第一章画在纸上的和平一、乌云密布,战争一触即发
1939年3月14日下午,德国驻布拉格公使馆不附加任何解释地通知捷克斯洛伐克外交部:要求哈查总统和契瓦尔科夫斯基到柏林去。
3月15日凌晨一点钟,纳粹选择这个人类抵抗力最弱的时刻,带哈查——这位者态龙钟、年大体衰的总统去见希特勒。
会见一开始,希特勒发表了滔滔不绝的长篇讲演。先是数落前总统贝奈斯的不恭及“劣迹”,才导致了慕尼黑协定。然后,希特勒就以赤裸裸的蛮横口吻谈到要点:“捷克西亚”没有很好利用过去5个月中提供给它的机会。它在同德国“合作”方面表现得极不热心,对此他无法容忍。他现在决定宣布波希米亚和摩拉维西两省为德国的保护领地。为了执行这一决定,德国军队将于6时——就是说,将在5个小时之后——越过“捷克西亚”边界,德国空军将占领捷克各机场。布拉格将在9点钟被占领。因此,有两条道路可供哈查选择:或者捷克人抵抗德国的进军,那时他们将被毫不留情地“踏在脚下”;或者他们和平地接受他们的命运,使德国的占领变得“好受一些”。
说到这里,希特勒在预先准备好的文件上,签上自己的名字,便扬长而去。这时是3月15日凌晨两点左右。
接下去是一幕十分凄惨的悲剧。面对着自己国家的灭亡,哈查和契瓦尔科夫斯基尽其所能地强烈抗议。
哈查总统说:“如果我在这个文件上签字,我将永远受到我的人民的唾骂。”他把笔摔下走开了。
但戈林和里宾特洛甫毫无怜悯之心。他们围着桌子追逐这两个不幸的捷克人,硬把钢笔塞到他们手里,把文件掷到他们面前,不断地威胁说,如果他们坚持拒绝,“捷克西亚”将遭到不可名状的危险。
“签吧,签吧!”他们喊叫着。“要是你们不签字,两小时之内,布拉格将有一半化为废墟。”戈林冷酷无情的断言,成百架轰炸机已经装好炸弹,只等着信号起飞——而信号将在6点钟发出。
时间在消逝。布拉格的命运十分可怕地隐现在哈查总统面前。但是他还是拒绝签字。由于极度的痛苦,本已体衰多病的总统,又因精疲力竭而昏厥过去。早已守候在旁边的医生进行抢救又让他起死回生。
时间在继续飞逝。已经是早上四点半钟。威胁、利诱、讹诈,一直没有停止。哈查再一次昏迷过去,接着又被救活过来,最后在一种全靠打针来维持的半死不活的状态下,他麻木不仁地任人摆布地签了字。
当希特勒用刺刀逼迫捷克斯洛伐克的哈查总统签下“卖身契”后,他高兴地冲进办公室,拥抱了在场的每一个女人,他高声叫道:“孩子们,这是我一生中最伟大的一天!我将以最伟大的德国人而名垂青史!”
希特勒乐不可支,是有他的理由的。
对于慕尼黑协定,打从一开始希特勒就不满意,甚至认为这有可能妨碍他总的政治战略部署。因此,从慕尼黑协定签字的那一刻起,希特勒就开始想方设法毁弃这个协定,以完成他的灭亡捷克斯洛伐克的计划。
按照他在1937年11月策划的总的政治战略部署,取得苏台德区和征服捷克斯洛伐克,本身都不是目的。这些,加上吞并奥地利,都不过是一个更大的战役的预备步骤,这个更大的战役就是夺取波兰和俄国,在东欧夺取生存空间。所以,为了这个目的,捷克斯洛伐克必须作为一个进行突击的桥头堡——不仅是政治上,而且是物质上的桥头堡。德国对于捷克斯洛伐克的军事胜利,不仅仅是苏台德一个区,而是整个国家全部的占领。如今他果真得到了!就在哈查总统签完“卖身契”回来之前,希特勒就率领10万大军,御驾亲征,先期到达布拉格,伏在捷克斯洛伐克前总统贝奈斯的办公桌上写下了:“捷克——斯洛伐克已不复存在”的字句。继吞并奥地利之后,他第二次兵不血刃占领了别的国家。
令希特勒高兴的,恐怕还有:在他武装肢解捷克斯洛伐克,把张伯伦、达拉第给“泡”了之后,他们除了目瞪口呆,或是几句空洞的恫吓,别的什么也不敢做。希特勒算是看透了他们的“软骨病”、“恐战病”。“现在可以让英法滚得远一些,干我自己的事了!”他举目四顾,发现自己眼前展现那么多敞开的大门,横躺着那么多可走的路。于是,希特勒逐一地翻阅着自订的菜单:波兰——下一个猎取的目标,然后是苏俄、法国、英伦三岛。。总之,他要让全世界充满血腥味!
二、希特勒寻求杯水夫妻
1939年4月3日,希特勒就给他的武装部队下了一道绝密命令,代号叫做“白色方案”,即武装入侵波兰的计划。计划中已经规定该年夏未之际——9月1日进攻波兰。5月份起,各项准备工作正在全力进行。巨大的军火工厂日夜开工,紧张地生产着坦克、飞机和军舰。陆军、海军、空军的参谋人员拟订计划的工作已经进入最后一个阶段。部队也因为征召新人进行“夏季训练”而扩大了。希特勒看到他所取得的成就感到心满意足,正踌蹰满志地做着闪击波兰,进而独霸欧洲的美梦。但是,心里又不时地表现出某种惶惑和混乱。
要扩大生存空间,波兰是势在必得的,这是希特勒的基本国策。为此,他早就着手不断地制造是非,以充实进攻借口。可波兰这个弹丸小国,竟不像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那样甘于屈服,而是时常对希特勒敢顶敢撞,常常气得他火冒三丈。更可虑的是,进攻波兰,大国还会袖手旁观吗?希特勒估计,对待波兰,不能再期望重演捷克斯洛伐克事件了。这次恐怕是得打仗了。希特勒不害怕战争,但真的要打,此时的他还是十分谨慎:
既然要打仗,能不能孤立波兰,使战争只局限于德、波之间,而英、法、苏几个大国置身事外?此时的希特勒还不愿意看到英、法与苏联建立同盟,而迫使自己不得不在东西两线同时作战的局面。于是,他给自己定下了一条基本原则:同波兰的冲突只能局限于一个地区而使东西大国置身事外。可是,英、法肯定对“慕尼黑”的耻辱记忆犹新,因此他只好打算赢得俄国的中立,来完成对波兰的孤立和保证他的“局部战争”的成功。
提到苏联,其实希特勒对她是没有一丁点好感的,岂只没有好感,简直是恨之入骨。因为,苏联的存在,无论是从意识形态,还是从其实现扩张野心,希特勒对它都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希特勒的女秘书克里斯塔·施罗德是这样描绘的:“希特勒无论在公开场合讲话,还是在办公室向外界发指示,只要一提到俄国,一讲到布尔什维主义,常常激动得连声音都可以达到最高度,听起来都变了调,与此同时,还连连打着手势。脸涨得通红,眼睛里充满着怒火。然后僵立在那里,似乎他的对手就站在他的眼前。这一副凶神恶煞的神情,恨不得一口把对方吞掉的嘴脸,每每吓得在场的人心扑通扑通直跳。。”。
摧毁苏维埃,消灭布尔什维克,这是希特勒的既定方针。可是1939年夏日的希特勒还不急于与苏联翻脸,不但不想翻脸,而且还得忍气吞声地“求爱”,哪怕是一夜夫妻也行。
希特勒根据英、法过去的行径推测,英、法同苏联结缘,眼下是困难重重。而苏联人也会认为,目前同德国达成协议,肯定会比同西方国家结成同盟更加有利。因为,希特勒深信自己能给予俄国人的东西,远比西方国家能给的多得多,而要求俄国人做的事情却又容易得多。作为西方国家,需要苏联对援助波兰采取积极行动,却得不到任何报偿。而他希特勒,只要苏联在未来的德波冲突中保持中立就足够了。同时,对于俄国人的这种中立立场,他甚至可以给予很大的报酬:划给他部分波兰领土,尊重俄国的利益范围,对与苏联接壤的东欧小国,不表示兴趣等等。“钱能通神,利能忘义”。他认定这些诱饵对于苏联是会具有吸引力的。于是,从1939 年3、4 月份开始,希特勒就不断地向苏联政府施放政治气球,小心翼翼地试探着莫斯科的态度,巴望着德苏之间有一段姻缘。
也许是墨索里尼给希特勒的一份长长的秘密备忘录,更强化了希特勒把目光投向莫斯科的决心。
1939年5月22日,德、意签订了“钢铁联盟”,表明希特勒与墨索里尼将患难与共。但当墨索里尼看到希特勒跃跃欲试,有一种在夏季即将开战的迹象,从而迫使自己有过早拖入全局战争的危险时,这位仁兄畏缩了,即于5月30日给希特勒送去了一份秘密备忘录,表示对希特勒很快就要开战的主意是否明智越来越感到怀疑。他在备忘录中称:轴心国家“同富豪统治的自私自利的、保守主义的国家之间的战争”,他认为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意大利需要有一个准备的时期,时间要延长到1942年底。。只有从1943年开始,进行战争的努力才能有最大的成功希望。”在列举了为什么“意大利需要有一段和平时期”的一些理由之后,他的结论是:“由于所有这些理由,意大利不希望匆促进行欧洲大战。虽然他深信这样的大战是不可避免的。”
按照墨索里尼的意思,战争要推迟到1943年,最早也只能在1942年底。
希特勒可没有这个耐性。他想即使没有这个盟友帮忙,他单独也要行动,何况他从来就没有把这位盟友的力量放在眼里。希特勒的将领们也害怕两线作战,积极建议他转向俄国人,从1939 年6 月份开始,希特勒在克里姆林宫墙上撬开一条链的决心就定下来了。
三、斯大林需要喘口气
克里姆林宫内原参政院大楼二楼,一间宽大的房间,前不久刚刚成为斯大林的办公室。
现在,在这间办公室内,斯大林正手拿烟斗,在厚厚的地毯上,慢慢地踱着步。只见他腰杆笔直,一件深灰色的翻领上衣,从上到下的扣子,一个不落系得紧紧的。一条黑色马裤和那双擦得锃亮的马靴,更添一分冷峻与威严。此时,他双眉微锁,细长的眼睑微合着,目光定定地盯着脚下松软的地毯,又似乎什么也没有看见,不时地把手中的烟斗,慢慢地送到又浓又密、梳理得整整齐齐的胡须下面,但只是轻轻碰一碰嘴唇,又慢慢地拿下来。熟悉斯大林的人都知道,这正是他陷入紧张的思考,正在对某个棘手的问题进行反复推敲时所特有的表情。
斯大林正在审阅将于3 月10 日在党的18 次代表大会上所作的讲演的草稿。按照斯大林的指示,讲演的第一部分,首先应该阐述当前的国际形势,明确苏联的对外政策原则。可是,怎样才能恰当地阐述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怎样分析才能让人们感到情况严峻,绝不容乐观,而又不致灰心丧气,意志消沉?当然,还有更重要的,如何妥当地阐明并规定苏联的对外政策原则?这恐怕是世界舆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斯大林一想到国际形势,不禁思绪万千:
正当苏联人民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战争风云骤起,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已经形成,侵略的魔爪,已伸向世界各地。
在苏联的东面,日本统治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