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熊熊燃烧的岛 作者:[苏联] 阿·卡赞采夫-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占了里屋的些个空间。高大的书柜矗立于四壁,犹如书的城堡。勉强挤在四壁之间的桌子上也堆满了书,连围椅和一块小象棋台上也被书占据了。所有的书,都一叠一叠捆得整整齐齐,放在四周。书甚至控制了房间的空气,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学术著作、纸张和陈旧硬皮书面特有的气味。书布满了整个房间,使得屋里憋闷不堪。……”
  
  这段景色有力地衬托了博学的房间主人的孤寂处境以及忧虑魏尔特的报复和担心“全人类毁灭”的沉重而复杂的心情。再如,克列诺夫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坚持守候马特罗索夫用“回披”发来的信号的细节,也写得逼真动人:当玛丽娜与瓦西里·克里缅季耶维奇通话时,明明后者已告诉她,收到了信号,玛丽娜仍装着没有听到,坚持严肃、认真地一字一句将电文重复了一遍,以此让弥留的病人心灵上得到安慰。
  《岛》是一邻科幻小说,但作着在塑造人物时坚持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透过科学幻想这面神奇的折光镜反映人生,所以很多人和事写得虽然是幻想境界,却没有使人有虚无缥缈、毫不可信的感觉,相反,读者常常会忘记这是科学幻想故事而为主人公的命运担心。可以这么说,卡赞采夫笔下的人物的艺术魅力,不仅毫不逊色于—般优秀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而且正因为它是科幻作品,作者有条件给人物增添上一般文学作品中所达不到的活力和浪漫主义色彩。
  
  二
  
  从科学角度来看,《岛》也是一部既有现实科学基础,又充满了大胆科学幻想的好作品,
  诚然,科幻小说不是科学著作,更不是科研论文,但阅读了《岛》以后,可以增加不少科学知识,可以培养一种正确推理的思想方法和正确辩证的思维能力。前文已经说过,通古斯陨石之谜,至今尚在争论之中,值得注意的是卡赞采夫本人就是对这问题持有一定见解的科学家,他曾经在报刊上发表过意见,引起并参加过这一问题的辩论。作者在“通古斯陨石之谜”一章中,通过主人公之口对这一奇观作了各种分析和估计,有时干脆用第一人称的插语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虽然这一分析篇幅颇长,几乎占了整整一章,但读起来丝毫不令人感到乏味。卡赞采夫并未将科学知识硬塞进小说的框架,而且把自己的丰富的科学知识和高度的科学想象力溶化在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动人心魄的艺术形象之中。人们读了这部作品以后,可以大体了解通古斯爆炸之谜的所在和这一问题何以引起广大科学工作者兴趣的原因,而且是自然而然地、饶有兴味地接受下来。鲁迅在他最早翻译的一本凡尔纳的作品《月界旅行》的“弁言”中写道:“盖胪陈科学,人常厌之,阅不终篇,辄欲睡去,强人所难,势必然矣。惟假小说之能力,被优孟之衣冠,则虽析理谭玄,亦能浸淫脑筋,不生厌倦……故掇取学理,夫庄而谐,使读者触目会心、不劳思索,则必能于不知不觉间,获一斑之智识,破遗传之迷信,改良思想,补助文明,势力之伟,有如此者!”从这一意义来说,《岛》一书可谓当之无愧。
  列宁早就指出:“有人认为,只有诗人才需要幻想,这是没有理由的,这是愚蠢的偏见,甚至在数学上也是需要幻想的,甚至没有它就不可能发明微积分。幻想是极其可贵的品质。”而科学幻想小说最可贵之处就在于“幻想”。事实证明,科幻小说常常是科学发现的先导和预告书。被称为“潜艇之父”的西蒙来克在他的回忆录的第一句就写道:“凡尔纳是我生命的总导演。”卡赞采夫的这部小说中充满了幻想,科学的幻想。譬如:铀后元素“德耳塔”、“越级电池”、“燃烧空气”、“蒸汽航天飞机”、“气体啤酒”、“远程电炮”、“回波”以及各种新式武器等等。小说系四十年代初所写,四十年后的今天,已有不少在生活中成为现实。瑞典《每日新闻报》报道:一九八四年至一九八七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计划建一个可以储存一百兆瓦小时电的装置。其基本原理与作品中巴科夫和克列诺夫发明的“超级电池”利用超导螺线管的“环状路线”大量地储存电能大致相同,这一科学幻想,目前已朝实际应用方面迈出了头几步。书上所说的“航天飞机”,现在已经试飞成功,只不过是喷气发动机,不是蒸汽飞机。至于“远程电炮”,如今在生活中已经不仅是现实,各式各样的火箭、远程导弹,早已大大超过了作品中莫尔尼亚历研制的“电炮”了。
  诚然,我们不能要求小说中的科学幻想样样兑现,因为既名之曰“小说”,就属于文学范畴。科幻小说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这就是引导人们热爱科学,激发和调动人们的想象力,燃起人们攀登科学高峰的热情。作者在这部小说中,通过人物的活动,提山了不少科学问题,如:中通古斯卡河地区的大爆炸,既然是坠落了一颗巨大的陨石,为什么没有陨石坑?而且考察队寻找了十多年连一块陨石碎片也未找到?通古斯爆炸的震波图为什么与美洲在广岛上投扔的原子弹爆炸的震波图如此相似?为什么大爆炸后出现连续的白夜?为什么爆炸中心的树木只剩下树干,而且直立着?最后,是什么东西引起了当地居民关于奥格达神和无形之火的传说?一连串的问题发人深思。作者用故事形式对这些问题作了综合分析,做了大胆的幻想。当然,这是一家之说,是否可信呢?读者不仅从卡赞采夫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中受到熏陶和教育,对从事创造性劳动的科学家产生敬意,而且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可加强逻辑思维和想象力,激起对科学研究的兴趣。陈景润能以惊人的毅力使“哥德巴赫猜想”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正由于中学时代数学教师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种子;苏联的宇宙航行创始人齐奥柯夫斯基就是受了凡尔纳的《月界旅行》的启发,才去从事宇宙航行的。《岛》告诉人们,科学是一种力量,是为人类谋求幸福的手段,也是科学家本身获得无限生活乐趣的源泉!它是普罗米修斯手中的火种!在科学高峰的攀登上,尽管道路崎岖,荆棘遍地,但为人类幸福的未来,为共产主义,值得你贡献出宝贵的一生!
  
  三
  
  阿·卡赞采夫是老一辈苏联科幻作家,一九○六年出生于切利诺格勒,大学毕业后当过总机械师,以后在莫斯科搞科学研究和设计工作。他从写科学幻想电影剧本开始了自己的文学生涯。一九四○年《熊熊燃烧的岛》的出版使他广博盛誉。第二部重要作品是《北极桥》。在卫国战争时期,他当过兵、团级军官,领导过一个很大的科学研究所。战后创作了大量科幻作品,如长篇小说《积冰归来》、《水下的太阳》、《太空神曲》以及中篇《月亮的路》、《风暴世界》等。一九七七年至一九七八年由苏联青年近卫军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三卷科幻作品选。一九七六年在波兹南召开的第三次全欧科幻作家会议上,他获得了国际科幻奖。目前,卡赞采夫的作品在世界上已被译成了二十多种文字出版。
  打倒“四人帮”以后,随着文学艺术的繁荣兴盛,百花园中科幻小说这朵奇葩又重新放香争艳。卡赞采夫的长篇《太空神曲》)已被译成中文,一九八○年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在祖国江山日新月异的今天,在四个现代化的建设高潮中,向我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介绍卡赞采夫的这本激励人们努力攀登科学高峰的名著,无疑是大有稗益的。
  
                 聂刚正

              一九八三年春于南大


  
楔子 第一章 爆炸
  
  一九○八年六月二十日清晨七时,在遥远的西伯利亚原始森林发生了一件罕见的事。
  约有千名目击者向伊尔库茨克天文台报告:有一颗耀眼的流星,后面拖着一条发出强光的“尾巴”从天空疾驰而过。接着,在中通古斯卡河地区原始森林的上空,一个火球骤然迸发出炽烈的火焰,比太阳还亮,甚至连瓦纳瓦拉猎业贸易站一个双目失明的姑娘,一瞬间也平生第一次看见了亮光。一根火柱撑住了万里无云的天穹,浓黑的烟雾,缘着赤红的火轴盘旋上升,向四面翻滚飘散,在蓝色的晴空,形成蘑菇状的烟云。
  接着,霹雳一声,惊天动地。四百俄里外,窗玻璃都被震裂。一千俄里外犹可听到隆隆的轰鸣之声。一个火车司机,在离出事地点八百俄里的坎斯克市附近,猛然刹车,他觉得似乎自己的列车有一节车厢爆炸了。
  原始森林上空狂飙骤起,一片火海。帐篷、鹿儿在空中飘荡……飓风摧毁了游牧人的驻地,成片的树林连很拔起……”过去被称为埃文基人的屈古斯人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
  在距离爆炸地点二百五十俄里的地方,飓风掀去了屋顶,而在五百俄里以外,围墙都被飓风吹倒了。
  遥远的城市里,餐具柜中的杯盘器皿叮当作响,壁钟停止了摆动。
  伊尔库茨克、塔什干、梯弗里斯和耶拿(德国)的地震站都测出了这次震中位于中通古斯卡河地区的地壳震动。
  伦敦的气压记录器测到爆炸气浪,这气浪绕地球两周。
  整整三夜,不仅在西西伯利亚,而且在欧洲和非洲北部,天色都不转黑。通古斯爆炸的第二天,夤夜时分,当地的一位教师毫不怀疑夜里是否能拍摄照片,就带着照相机出发了。他在纳罗夫恰特、奔萨省拍的照片,至今还完整地保存着。在巴黎、黑海和阿尔及尔也同样出现了从未有过的白夜。
  那几夜,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波尔卡诺夫正在西伯利亚。这位学者善于观察和准确地记录他的所见所闻。他在日记中记载:“天空阴云密布,大雨倾盆,但同时却又异常的明亮,亮得在露天可以毫不费力地阅读报刊上的小号铅字。当时没有月亮,然而乌云却被一种略带黄绿色的、有时转呈玫瑰色的光线照耀着。”
  学者们发现,在八万六千米的高空有闪闪发光的银白色的云彩。
  很多学者断定,有一颗空前未有、硕大无朋的陨石坠落在通古斯原始森林之中。
  
  就在这令人难忘的一九○八年六月三十日的早晨,四个安加拉原始森林地区的居民正沿着草木丛生、岗峦起伏的河岸拉纤。沿河丘岗险峻,如刀切般的陡峭。原始森林紧靠着河的两岸,远处河面上面薄薄蒙上一层紫罗兰色的轻雾。
  走在前面的是流放犯巴科夫,约莫五十岁左右,体格魁梧,蓄着浓密而火红的大胡子,当他呼唤同伴或放声大笑时,沿河很远就可听到他那洪亮而浑厚的低音。
  阴沉的当地居民喜爱听他这笑声,对他的坚毅和博学非常尊敬,并为他惋惜。他们知道巴科夫的心脏有病,他有时背靠着松树,张口吸气。
  在原始森林里,按习惯不向外来人提这样的问题:你是谁,从哪儿来的,为什么到这儿来。从外表上看,巴科夫与当地其他居民没有什么区别。他那将头发围头剪去一图儿成刘海的发式、浓密蓬松的大胡子、一身破烂不堪的猎人的翻毛皮衣,脚上蹬着一双干瘪不平的破旧的亚细亚式的山羊皮半统皮靴,这种皮靴是按脚型制作的,因此不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