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7活跳尸(弗兰肯斯坦) 作者:[英] 玛丽·雪莱-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非常清醒地意识到,他们赐予了我生命,并对我负有完全的责任,再加上他们本来就都是充满爱心和柔情的人,所以可以想见,我婴儿时期的每时每刻都耳濡目染在耐心、仁慈、自制的氛围中。我就像被一条绸带牵引着,一路上都是无尽的幸福和快乐。

  很长时间里,我是他们惟一的关爱。母亲很想再生一个女儿,但是我在一段时间里一直是他们的独苗。我大约五岁的时候,我们家到意大利边境地区作短途旅行,并在科莫湖畔度过了一个星期。

  他们仁慈、善良,经常会去探访穷人的小屋。这对于母亲来说,不仅仅是一种责任,而是成为一种必须,一种热诚。她时刻记着自己曾经遭受的苦难,以及她又是如何被解救出来的,所以她有种使命感,觉得该轮到她去做别的可怜人的保护神了。

  有一次,他们出去散步。在路过一个小山坳里的贫民区时,有一间小茅屋特别引起了他们的注意。那间小屋显得特别破败,在小屋边上还有一些破衣烂衫的孩子,这景象表明这里贫困得无以复加了。

  一天,我的父亲一个人到米兰去了,母亲带着我一起去探访那间破茅屋。在里面,她发现一个农民和他的妻子正弯着腰,含辛茹苦地给五个饥肠辘辘的孩子分发少得可怜的食物。在那些孩子中间,有一个女孩特别引起我母亲的注意。她的长相与众不同,其他四个孩子都是黑眼睛、吃苦耐劳的小流浪儿,而这个女孩却长得瘦弱单薄,皮肤白皙。她金黄色的头发明亮、活泼,尽管衣着褴褛,但是小姑娘看上去却有着天然的高贵。她眉峰清晰、眉宇修长,碧蓝的眼睛晶莹无瑕,她的双唇和脸庞非常敏感、甜美,只要是见到她的人,都会无一例

  外把她当作独一无二、上天赐予的小天使,因为她的一切特征,都带着上天的印迹。

  农妇看到我母亲正用惊异、敬慕的眼神打量着这个可爱的女孩,便热情地向她述说女孩的身世。女孩并不是她的孩子,而是一个米兰贵族的女儿。她的母亲是德国人,在分娩的时候不幸去世了,孩子便由他们夫妇代为抚养,当时,他们家境还相当富裕。

  女孩的父亲,是一个沉浸在意大利辉煌历史之中的意大利人,他将自己整个奉献给祖国的解放事业,但是最终却因为祖国的软弱而成为牺牲品。究竟他是死是活,还是仍旧囚禁在奥地利的地牢里,无人得知。他的所有财产都被抄查,孩子则沦为身无分文的孤儿。女孩继续由养父母抚养,虽然她在陋室中长大,却像荆棘丛中一朵比温室里的玫瑰更娇艳的奇葩。

  当我的父亲从米兰回来的时候,发现有个小女孩和我一起在我家别墅的大厅里玩耍。这个女孩简直比画中的天使还要楚楚动人,她的双眼晶莹透亮,体态轻盈。母亲述说了事情的原委,并在得到父亲的同意之后,她去说服女孩的监护人转交他们的监护权。

  那对夫妇非常喜爱这个可爱的孤儿,她的存在就像上天的赐福。但是既然上帝施予她如此强有力的保护人,那么再把她滞留在贫寒之中,就未免对她太不公平了。他们征询了村子里的牧师,结果是伊丽莎白。拉温瑟成为我们家亲密的一员,成为我美丽、可爱、时时刻刻伴随着我的玩伴,简直比亲妹妹还亲。

  每个人都喜欢伊丽莎白,大家对她的爱深沉、强烈,而我对此总会感到无比的自豪和喜悦。在伊丽莎白来我家的前一天晚上,母亲开玩笑地对我说:“我有一件漂亮的礼物要送给我的维克多,明天他就可以拥有了。”第二天,她把伊丽莎白带到了我的面前,说这就是她许诺的那份礼物。而我呢,带着孩子式的认真,真的从字面上理解我妈妈的话,认为伊丽莎白归我所有,将由我来保护她、爱她、珍惜她。我把所有对她的赞美都看成对我个人财产的由衷赞美。我们虽以堂兄妹相称,但是没有任何语言、任何表达法可以描述她和我之间的关系——她对我来说不仅是妹妹,因为她至死都只属于我一个人。 




《活跳尸(弗兰肯斯坦)》作者:'英' 玛丽·雪莱



 (本书资料收集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Xinty665 免费制作
说明:本书借用【云中孤雁】制作的模板
    


第二章
 
  我们两个青梅竹马,年纪相差不到一岁。而且不用说,我们之间从来没有发生过口角。我们之间始终充满了和谐的气氛,性格的不同和差异甚至使我们更加亲近。

  伊丽莎白文静、专一;而我却容易热血沸腾,总是更专注于对事物的研究,以及对新知识的狂热渴求。伊丽莎白喜欢徜徉在空灵的诗歌创作之中,陶醉在瑞士家乡旖旎、奇伟的风光中——其中有雄伟起伏的山峦,变化多样的四季,时而风暴骤起,时而寂静宁谧,有冬之静穆,也有阿尔卑斯山区夏之生机盎然。

  当她陶醉于自然万物奇伟的外表的时候,我则热衷于探索世界的本质规律。世界一直对我来说一直是个谜,吸引着我去探索、发掘。巨大的好奇心,试图揭开自然界所隐藏着的法则的狂热,以及揭开谜团后的欣喜若狂,这种儿时最早的情感波澜,我至今都能记得。

  在父母的第二个儿子,也就是小我七岁的弟弟出生之后,我的父母完全放弃了旅行的生活方式,并在家乡安顿下来。我们在日内瓦有一幢房子,并且在日内瓦湖东岸的贝尔日维还有一幢乡野别墅,距离城市有三英里之遥。我们主要居住在那幢乡野别墅中,父母的生活大部分与世隔绝。

  而我则有意要避开人群,只与少数人保持亲密的关系。所以我与大多数同学关系一般,但是却和其中一位同学建立了最亲密的友谊。亨利。克莱瓦尔是日内瓦一个商人的儿子,禀赋出众,极具想象力。他喜欢探索,刻苦坚韧,甚至热衷冒险。他博览了骑士传奇和浪漫小说,他自己也谱写英雄颂歌,并开始创作很多有关魔法和骑士历险的神话传说。他还试过让我们表演戏剧,并参加化装舞会;而其中的角色取材于容瑟瓦尔战役的英雄,亚瑟王手下的圆桌骑士,以及血溅疆场,将圣墓从异教徒手中夺回的骑士团。

  恐怕没有人的童年能比我的更幸福了。我的父母善良、仁厚,绝不逼迫我们照他们的意愿行事,相反,他们给我们创造了种种快乐,我们乐在其中。当我拜访了其他人的家庭之后,我更加深刻地领会到自己是多么的幸运,于是对父母更加充满感激,加倍孝顺。

  我的脾气有时急躁,容易冲动。但是由于我性格中某些特征的引导,我的热情和狂热没有向追求幼稚的东西发展,而是转化成了一股学习动力,但我并不是对所有的知识都一视同仁的。我承认文法结构、国家法典、各国政治状况,都对我毫无吸引力。相反,宇宙的奥秘才是我急于学习的东西。我满脑子想的都是,天地的精髓是体现在事物的外部存在形式,还是大自然的内在精神,以及人类的神秘灵魂;而且,我想探寻的还有这个世界超自然的秘密,或者从其最高形式上说,就是这个世界存在的物质秘密。

  而与此同时,克莱瓦尔却忙于研究事物之间的道德联系,比如,人生的各个阶段,英雄的美德和人类的行为等都是他研究的课题。他的希望和梦想是成为像那些英雄传奇里的游侠和探险家那样的人物。

  在我们和睦的家庭里,伊丽莎白像一盏圣灯照亮着我们的灵魂。她与我们心灵相通,她的音容笑貌,以及无瑕的双眸里流露出的甜美的目光,时时刻刻都在那里祝福、激励着我们。她活生生就是爱的天使,吸引着我们,安抚着我们。我本来可能会在我的研究中变得越来越沉闷,我冲动的个性也会使我变得越来越浮躁,但是她却抑制了我的不良趋势,使我变得像她一样温文尔雅。

  而克莱瓦尔——可能倒不至于被什么邪恶的念头腐蚀他的精神,但是如果不是伊丽莎白向他展示真正的善良和爱心,并且使他把乐善好施作为自己的最终目标,他也许就不会成为像现在这样完美的人,如此慷慨仁慈,善解人意,在热情地追求冒险的同时还充满善心和温柔。

  每当我回忆自己孩提时代的时候,总是觉得无以言表的快乐。可惜此后,不幸就开始玷污我的心灵,把我原本大有作为的光明前程断送在阴暗、狭隘的自我中心里。

  此外,在叙述我早年的经历的时候,我也要提及一些事情,这些事情后来一步步地,不知不觉地把我引向苦难的深渊。因为当我发现那些可怕的、宿命般的狂热刚刚在我内心升腾起来的时候,那种狂热还只是像山涧里的溪水,断断续续,时隐时现,可是慢慢到最后,它就变成汹涌澎湃的滔滔大河,将我所有的快乐和希望都冲得无影无踪。

  自然科学是决定了我命运的主要因素。所以,在这个自述中,我也想谈谈是什么使我迷恋上了那门科学的。我十三岁那年,全家一起去索侬附近的温泉浴场度假。当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将我们困在旅馆里。在房子里,我无意中发现了一卷科纳柳斯。阿格里帕的著作。我开始只是随便翻翻,但是作者试图阐述的理论,以及他列举的一些奇妙的事实很快就将我原本冷淡的情绪转变为一种狂喜,就像是有一道奇异的灵光射进了我的脑海一般。我满心欢喜地把我的发现告诉父亲,可是父亲漫不经心地看了一下书的封面,然后说:“啊,科纳柳斯。阿格里帕!我亲爱的维克多,别把时间浪费在这上头了,他简直是胡说八道。”

  如果父亲当时不是这样轻描淡写,而是愿意费一些工夫向我解释——阿格里帕的理论已经被完全推翻,而科学家已经引入一套现代科学体系,要比旧的理论体系强有力得多,因为旧的理论模式只是空中楼阁,而新的理论模式是建立在事实和实证的基础上的——那么,我的好奇心肯定就会得到满足,然后把科纳柳斯。阿格里帕的书扔在一边,既而用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我原来的研究上。而且如果是这样的话,我的思想甚至根本就不会产生致命的冲动,最后将我引向毁灭。但是我父亲那仓促的一瞥令我感到他根本就不知道书里在说些什么,于是我继续贪婪地埋头阅读这本书。

  我回家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科纳柳斯。阿格里帕的所有著作都找出来,既而是帕拉赛尔瑟斯和阿尔贝特斯。玛格努斯的著作。我狂热、欣喜地阅读着这些作家的著作,他们对我来说就像是别人尚不知晓的宝藏一般。

  我已经描述过自己,说我一直都怀有一种渴望,想参透大自然的各种奥秘。尽管当代的科学家们已经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并且有了伟大的发现,但是我总是对此不甚满足。据说艾

  萨克。牛顿爵士曾经坦言,说他觉得自己就像在一个浩瀚无边、尚无人涉足的真理的海洋边上拾贝壳的小孩。而那些在自然科学领域中的不同分支学科中继续研究的牛顿爵士的后继者们,以及那些我已知晓的科学家们,即便从我当时只是一个孩子的头脑来看,也都是一些拾贝壳的初学者。

  那些没有文化的农民,通过对环境的观察,也能掌握自然界的一定规律,并为其所用,而那些最渊博的科学家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