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诗鉴赏大典-第3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识之士,引起了历史家 、文学家们的反思 。因此,诗人面对这荒废的寺宇 ,虽然也发出了“行人莫问当年事”(许浑《咸阳 城西楼晚眺 》)的感慨,但是这一感慨里却融进了对 社会历史的巨大变化的思索,蕴含着诗人内心深处无限悲凉的感悟。 
  全诗以写景为主,由旅途的跋涉而开圣寺周围的徘徊,由远及近,追寻历史陈迹,俯仰今古兴衰,触景生情,立意深沉,耐人寻味。    
  利州南渡 
  温庭筠 
  澹然空水对斜晖, 
  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 
  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 
  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 
  五湖烟水独忘机。 
  温庭筠诗鉴赏 
  利州,唐代属山南西道,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县,嘉陵江流经该县西北面。这首诗是温庭筠行旅此地渡江时所作。 
  诗人来到了嘉陵江畔,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开阔清澄的江面,波光粼粼而动,夕阳映照在水中,闪烁不定;起伏弯曲的江岛和岸上青翠的山岚在斜晖的笼罩下,一片苍茫。这一联写江景,交待了行程的地点和时间 :日暮时江边渡口 。因为诗写的就是渡江情景,所以首联从此着笔,起的非常自然。颔联紧承上联,写人马急欲渡江的情形:渡船正浮江而去,人渡马也渡,船到江心,马儿扬鬃长鸣,好像声音出于波浪之上;未渡的人(包括诗人自己)歇息在岸边的柳荫下,等待着渡船从彼岸返回。这两联所写景物都是诗人待渡时岸边所见,由远而近,由江中而岸上,由静而动,井然有序。 
  接下来,颈联写渡江,船过沙滩,惊散了草丛中成群的鸥鸟;回望岸上,江田万顷,一只白鹭在自由自在地飞翔。这一联巧用数量词,不但属对工稳,而且深化了诗境。群鸥栖息沙草之间 ,可见天时向晚, 飞鸟归窠,所以万顷江田之上只有一鹭飞翔。这幅色彩鲜明的画面强烈地渲染了江边的清旷和寂静。后来李清照《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有“争渡,争 渡,惊起一滩欧鹭”的词句,其境界正与此联上句所展示的画面相类似,而下句江田白鹭的空阔悠深和王维的“漠漠水田飞白鹭 ”(《积雨辋川庄作》)更是神 韵同出。 
  前面三联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利州南渡图,作为餬口四方,疲于奔走的诗人摹然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不能不触景生情,遐想联翩。所以尾联偶然兴起了欲学范蠡急流勇退 ,放浪江湖的愿望。范蠡, 字少伯,春秋时楚国人,为越大夫,从越王勾践二十余年,助勾践灭吴国后 ,辞官乘舟而去,泛于五湖, 莫知所终。五湖,指太湖和它附近的几个湖,这里泛指江湖。忘机,旧谓鸥鹭忘机,这里有双关意,指心愿淡泊,与人无争。这两句是说,如今谁能懂得乘一叶扁舟去追寻范蠡的足迹,逍遥于江湖烟水中而忘机一切俗念呢?言外之意,我便有淡泊遗世,忘却机心之志,谁能理会呢? 
  温庭筠一生政治上很失意 ,不仅屡次应试不中, 而且因为语言多犯忌讳,开罪了皇帝和宰相(宣宗和令狐绹 ),长被摈抑,只好到处流转,做一个落泊才 子。他的诗中曾有“自笑谩怀经济策,不将心事许烟霞”(《郊居秋日有怀一二知己 》)的自负与自嘲,这 里却浩然有归隐之志 ,实际上是失意后的无奈之语。 “独忘机 ”,其实并不能忘机。这一点和范蠡也是共 通的。范蠡是因越王勾践难共安乐才辞官隐遁的。所以,两个人都可谓是极有机心的人。 
  这首诗描写行旅在利州南渡时的所见所感,景物描写江中,岸上交递着墨,层次分明,色彩清丽,静中有动,栩栩如生,特别是颈联,是被人们传诵的写景名句。最后触景兴感,自然真切。全诗八句,无不与“水”相关,但清隽而不堆砌。在章法上,此诗别具一格,不落俗套 。按照律诗的一般规律 ,前后四联,起承转合,各有所归 。此诗前三联却递相承接, 景物描写得很充分,意境幽远淡雅。尾联由写景转而遐思,但仍从“舟 ”、“水”,絻结,以致转中有合, 脉络依然清晰完整。有人说,温庭筠的以山水、行旅为题材的诗多感慨深切 ,气韵清澈,以这首诗来看, 确有道理。    
  马嵬驿 
  温庭筠 
  穆满曾为物外游, 
  六龙经此暂淹留。 
  返魂无验青烟灭, 
  埋血空成碧草愁。 
  香辇却归长乐殿, 
  晓钟还下景阳楼。 
  甘泉不复重相见, 
  谁道文成是故侯。 
  温庭筠诗鉴赏 
  马嵬驿故址在今陕西省兴平县西北 , 距离长安(今西安 )百余里 。唐玄宗天宝十五载(公元756年)六月 ,安史叛军攻破潼关 ,玄宗与杨国忠、杨贵妃姐妹等仓皇奔蜀 ,路经马嵬驿 ,六军徘徊、持戟不前,一致要求诛杀杨国忠。接着,随行郎吏又恳请玄宗以贵妃搪抵天下怨愤。玄宗无奈,只好反袂掩面 ,让人缢死杨贵妃。史称“马嵬之变”。这首题名 《马嵬驿》的七言律诗是诗人依据这一历史事件而创作的。 
  首联是以周穆王周游天下的神话传说比喻唐玄宗的奔蜀。根据《拾遗记》和《穆天子传》的记载,周穆王名满,曾驾号称为“八龙”的骏马巡狩天下,到过远在尘世之外的西王母之邦。物外,世俗之外,即非人间的仙境。六龙,指周穆王驾驭的骏马。古代天子之车驾六马,故用作天子车驾的代称。这一联实际上是说,潼关失守后,唐玄宗逃奔西蜀,在经过马嵬驿时,车驾作了短暂的停驻。 
  车驾停留的原因是发生了“马嵬之变”。所以,颔联承接这一脉络 ,叙述了这一事变的直接后果:贵妃 已死,犹如青烟消逝 ,纵有返魂树也不能使她还魂回 生;如今“不见玉颜空死处”,只有贵妃的鲜血化成的这一片茂密的青草似乎在诉说着她的怨恨 。《十洲记》 载 :“聚窟洲有大树,与枫木相似,花发香闻数百里, 名返魂树。死者在地,闻香即活。”又《庄子》:“苌弘死,藏其血,三年化为碧。”这里化用这两个典故,意在说明贵妃在马嵬驿的永逝 。诗人省去了马嵬兵变时 六军驻马 ,贵妃与玄宗生离死别的历史情节,而是以 形象化的语言,深寓同情地描写了贵妃的悲剧结局。 
  作为马嵬事变的直接受害者 ,杨贵妃已经死不复 生。而曾经同贵妃订立“愿世世为夫妇 ”的盟誓的唐 玄宗 ,在事变之后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颈联形像地 回答了这一问题 。长乐殿,即汉代长乐宫,汉初为朝 会之所 ,其后为太后所居。这里用来借指唐玄宗的住 处。《新唐书·宦者传》载,收复长安后,肃宗不要玄宗再过问天下大事,由宦官李辅国胁迫太上皇(玄宗)从兴庆宫迁到西宫中 。景阳楼,即南朝陈景阳殿,为 陈后主和张妃(丽华)宴乐之所 。这里借称唐玄宗和 杨贵妃曾经住过的唐宫 。这一联概括地叙述了唐玄宗在经历了一场动乱之后,回到长安,看到的是人去楼空,钟声依旧的悲切情景,饱含着他对亡妃的无限思念之情以及他所度过的孤独、寂寞、凄苦的生活。上下句之间的两个关联词“却”、“还”用得极妙 。“香 辇却归”道出了马嵬事变中玄宗与贵妃一生一死的不同命运 ;“晓钟还下”写出了钟声依旧人已非的无奈 之情。 
  死者不可复生 ,生者长恨不已 。陈鸿《长恨歌传》说,贵妃死后,玄宗思不能已,命方士寻找贵妃魂魄,方士谎称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贵妃,并带回金钗钿合作为信物。诗人在尾联却对这一传说提出了质疑:一个命归九泉,一个残生人间,纵作甘泉宫也不可能招致亡灵再见了 , 谁说文成曾经被封侯呢? 
  《史记·武帝本纪》说,汉武帝的宠姬王夫人卒,齐人少翁以方术在夜间招引王夫人,使武帝在帷幔中望见。于是封少翁为文成将军,以客礼相待。并作甘泉宫 ,中为台室 ,画天、地、泰诸神,置祭具以招天神。过一年多,少翁的方术渐渐失灵,神不至。于是诛文成将军。这里诗人化用故典,说明了这场悲剧的无可挽回 , 暗示了玄宗的无尽悲哀与怀念。但是就《长恨歌传 》的传说而言,对玄宗重蹈武帝的荒诞, 命方士寻找贵妃亡灵的愚蠢作法 , 诗人不无讥讽之意。 
  这首诗以“马嵬之变”为题材,着重描写了事变之后杨贵妃和唐玄宗的悲剧结局,寄寓了诗人对这场悲剧的深切同情。全篇以叙事为主,在描述之中兼有抒情和议论。中间二联贵妃、玄宗交替描写,在工整的对偶中间以虚字的抑扬,使得率直的叙述变得婉转而流动。全诗通篇用典故,借前朝故事来叙述,别具咏史诗之一格。    
  早秋山居 
  温庭筠 
  山近觉寒早, 
  草堂霜气晴。 
  树凋窗有日, 
  池满水无声。 
  果落见猿过, 
  叶干闻鹿行。 
  素琴机虑静, 
  空伴夜泉清。 
  温庭筠诗鉴赏 
  此诗是借对山居气候景物的描写,反映诗人恬澹自适的心境,而以早秋为一篇着色重点 。秋天刚到, 山家便觉爽气袭人 。报晴的霜讯 ,也从每天凌晨得知,这就是“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的山居气候特征。首联以早寒和霜晴写山居早秋的生活感觉,有空中作画之妙。次联拈出“树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人们常见的景物 ,写成妙手偶得的佳句, 可见诗人静观事物,善于摄取的艺术本领。即哥德所说:“诗人的本领 ,在于他有足够的智慧,能从惯见 的事物中看出引人入胜的侧面 。”(《 哥德对话录 》) 前半两联是对山居早秋特有的气候和景物作了客观描写,为下面两联的主观反应作铺衬。交代了气候和景物的变迁,三联便就目前户外闻见的动物行动作出主观的判断 。“果落”、“ 叶干”都是秋天山中的实景,而从果落可推见到猿过,叶干闻知鹿行,可见这儿山深人少,猿鹿才会从容大胆地昼夜出来觅食,山居环境的寥落寂静,便可了然。用的正是前人“鸟鸣山更幽”的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由此引发居静自乐的闲适心情 。在如此幽静绝尘的山林里,诗人手弄素琴, 随着琴曲的旋律,满怀的私心杂念完全平静下来,这时透明的心境,伴随户外夜泉的清音,进入一种纯净空明的理想境界,深深领略到早秋山居清心旷怀的恬泊情趣。主观情志和客观自然融为一体,不但净化了诗人的心灵,同时也使读者接受一次山水自然的陶冶。    
  伤边将 
  温庭筠 
  昔年戎虏犯榆关, 
  一败龙城匹马还。 
  侯印不闻封李广, 
  他人丘垄似天山。 
  温庭筠诗鉴赏 
  如题所示,此诗为感叹边将有功无赏而作。题一作“伤温德彝”。温德彝,大和四年(830)任河中都将,从诸道兵出征蛮戎,返途又从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温造平息兴元军叛乱,诗疑即作于此时。 
  诗人先濡毫大书边将的卓著功勋 :“昔年戎虏犯 榆关,一败龙城匹马还 。”古代泛称我国西部的少数 民族为戎,戎虏乃对其蔑称。榆关,古代有二,一在今河南中牟县南,一即今河北秦皇岛市之山海关,此处借代边塞重镇。龙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