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诗鉴赏大典-第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壑忆游眺。 
  或时清风来, 
  闲倚栏下啸。 
  严光桐庐溪, 
  谢客临海峤。 
  功成谢人间, 
  从此一投钓。 
  李白诗鉴赏 
  唐玄宗天宝元年至三年(742—744),李白在长安为翰林学士。当时在皇城里设有两个学士院。一是集贤殿书院,主要职务是侍读,也承担一点起草内阁文书的任务;另一是翰林学士院,专职为皇帝撰写重要文件。两院成员都称学士,而翰林学士接近皇帝,人数很少,地位高于集贤学士。表面上李白受到唐玄宗尊宠,实际只是一个御用文人,不但李白从前的抱负无法实现,还招致妒忌,诽谤。这首诗便是他在翰林院读书遣闷,有感而作,写给集贤院学士们的。诗中说明处境,回答非议,表白心迹,陈述志趣,以一种潇洒倜傥的风度,抒发所志未申的情怀。 
  首二句破题,点出处境。写自己每天到皇城里的翰林院,从早到晚等候诏命下达任务,颇象东方朔那样“稍得亲近”皇帝了。“金门”指汉代皇宫的金马门,是汉代宫中博士先生们会聚待诏的地方。《汉书·东方朔传》记载,东方朔“待诏金马门,稍得亲近”。 
  李白暗以汉武帝待之以弄臣的东方朔自比,微妙地暗示自己荣宠的处境,实不足羡。 
  接着,诗人就写自己在翰林院读书遣闷。宫中秘藏是难得阅览的,从中探究古人著述的至言妙理,只要有所体会,即使只是片言只语,也不禁合上书卷,高兴得笑起来。诗人表面上写读书的闲情逸致,实际上暗示这快意的读书恰是政治失意的寄托,反衬出他在翰林院供职时无聊烦闷的心情。 
  于是,诗人想起了那些非议和诽谤。东方朔曾引用《诗经》“营营青蝇”的篇什以谏皇帝“远巧佞,退谗言”,李白也以青蝇比喻那些势利的庸俗小人,而以《阳春白雪》比喻自己的志向情操。诗人十分厌恶苍蝇的嗡嗡,但也因为无可奈何而觉得无需同他们计较,只能以蔑视的心情而求得超脱吧。跟上四句所写快事中蕴含不快相反,这四句是抒写在烦恼中自得清高,前后相反相成,都表现出诗人的名士风度和志士情怀。 
  但是,实际上诗人的心情仍旧是烦闷的,失意的。 
  因此他即景寄兴,抒发往日隐游山林的思忆和向往。 
  诗人仿佛在读书时偶然望见屋外天空一片晴朗,随之想起了山林的自由生活。有时清风也吹进这令人烦闷的翰林院,他不由地走到廊下,靠着栏杆,悠闲地吟叹长啸。这四句也是写翰林院的闲逸无聊生活,但进了一步,表示了仕不如隐的想法,明显地表露出拂意欲归的意向。 
  最后四句明确地申述志趣和归宿。表明自己象严子陵那样不慕富贵,又如谢灵运那样性爱山水。入世出仕只是为了追求政治理想,只要理想实现,就将辞别世俗,归隐山林了。这里,诗人正面抒写心志,同时也进一步回答了非议和诽谤,从而归结到主题“言怀”。 
  这首诗多排偶句,却流畅自然,全诗以名士的风度,与朋友谈心的方式,借翰林生活中的快事和烦恼,抒泄处境荣宠而理想落空的愁闷,表达“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本志。它娓娓而谈,言辞清爽,结构属赋,立意于兴,委婉深曲,在唐人言怀诗中别有情趣。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 
  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 
  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 
  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 
  秋云暗几重。 
  李白诗鉴赏 
  这首五律写的是听琴,听蜀地一位法名叫濬的和尚弹琴。开头两句:“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说明这位琴师是来自四川峨眉山下。李白是在四川长大的,四川奇丽的山水培育了他的壮阔胸怀,激发了他的艺术想象。峨眉山月不止一次地出现在他的诗里。 
  他对故乡一直很怀恋,对于来自故乡的琴师当然也格外感到亲切。因此诗一开头就说明弹琴的人是自己的同乡。“绿绮”本是琴名,汉代司马相如有一张琴,名叫绿绮,这里用来代指名贵的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简短的十个字,把这位音乐家表现得很有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慕。 
  三四句正面描写蜀僧弹琴。“挥手”是弹琴的动作。嵇康《琴赋》说:“伯牙挥手,钟期听声。”“挥手”二字就是出自嵇康之作。“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这两句以大自然宏伟的音响比喻琴声,使人如闻这极其铿锵有力的琴声。 
  “客心洗流水”,这一句就字面讲,是说听了蜀僧的琴声,自己的心仿佛被流水洗过一般地畅快、愉悦。但它还有更深的含义,其中包涵着一个古老的典故。《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这就是“高山流水”的典故,诗人借此表现蜀僧和自己通过音乐的媒介所建立的知己之交。“客心洗流水”五个字,很含蓄且自然,虽然用典,却毫不艰涩,显示了李白卓越的语言技巧。 
  “馀响入霜钟”“ 霜钟”出于《山海经·中山经》: “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霜钟”二字点出时令,与下面“秋云暗几重”照应。“馀响入霜钟”,意思是说,音乐终止以后,馀音久久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一起。《列子·汤问》里有“馀音绕梁欐,三日不绝”的话。宋代苏东坡在《前赤壁赋》里用“馀音袅袅,不绝如缕”,形容洞箫的馀音。这都是指乐曲终止以后,入迷的听者沉浸在艺术享受之中所产生的想象。“馀响入霜钟”也是如此。清脆、流畅的琴声渐远渐弱,和薄暮的钟声共鸣着,这才发觉天色已经晚了:“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发现不知不觉中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 
  李白这首诗描写音乐的独到之处在于除了“万壑松”之外,没用别的比喻形容琴声,而是着重表现听琴时的感受,表现弹者、听者之间感情的交流。其实,“如听万壑松”这一句也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诗人从琴声联想到万壑松声,联想到深山大谷,其中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受。 
  律诗讲究平仄、对仗,格律比较严。而李白的这首五律却写得极其清新、明快。其实,无论立意、构思、起结、承转,或是对仗、用典,都经过一番巧妙的安排,只是不着痕迹罢了。这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的艺术美,比一切雕饰更能打动人的心灵。    
  劳劳亭 
  李白 
  天下伤心处, 
  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 
  不遣柳条青。 
  李白诗鉴赏 
  劳劳亭,三国吴时建,故址在今南京市区南,是古时送别之所。 
  诗的前两句“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以极其洗炼的笔墨,高度概括的手法,开门见山,直点题旨。就句意而言,这两句意同屈原《九歌·少司命》所说的“悲莫悲兮生别离”和江淹《别赋》所说的“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但诗人以亭为题,不说天下伤心事是离别,只说天下伤心处是离亭。这样直中见曲,越过了离别之事来写离别之地,越过了送别之人来写送客之亭,立言高妙,运思超脱,而读者自会因地及事,由亭及人。 
  在上两句诗里,诗人为了有力地展示主题,写尽离别之苦,而把诗意推到了高峰,似乎再没有什么话好讲,没有进一步盘旋的余地了。如果后两句只就上两句平铺直叙地加以展开,全诗必纤弱无力,索然寡味。而诗人才思所至,就亭外柳条未青之景,陡然转过笔锋,以“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这样两句,别出新意,振起全篇。 
  这一神来之笔,出自诗人的丰富联想。古时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一些诗人写离别时常想到杨柳,在杨柳上做文章。例如王之涣的《送别》:“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李白的这两句诗不仅因送别想到折柳,更因杨柳想到柳眼拖青要靠春风吹拂,从而把离别与春风这两件本来毫不相干的事物联在一起了。 
  应当说,古诗中,从送别写到折柳,再从杨柳写到春风的诗,并非绝无仅有。杨巨源的《折杨柳》:“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写得也具见巧思,而李白则是把联想与奇想统一起来。诗人因送别时柳条未青、无枝可折而生奇想,说这是春风故意不吹到柳条,故意不让它发青,而春风之所以不让柳条发青,是因为深知离别之苦,不忍看到人间折柳送别的场面。从诗人的构思说,这是联想兼奇想;而如果从艺术手法来说,这是托物言情,移情于景,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春风加以人格化,使它与相别之人同具惜别、伤别之心,从而化物为我,使它成了诗人的感情化身。” 李锳在《诗法易简录》中赞美这两句诗“奇警无伦”, 指出其“妙在‘知’字、“不遣’字”,正是一语中的的评论。 
  与李白的这首诗有异曲同工之如的作品有李商隐的《离亭赋得折杨柳》诗的第一首:“暂凭樽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相比之下,两诗都以离亭为题,都是从离别想到杨柳,从杨柳想到春风,也都把春风写得深知离别之苦,对人间的离别满怀同情。两诗的出发点相同,而结论却迥异:李白描写春风因不愿见到折柳送别的场面,而不让柳条发青;李商隐却设想春风为了让人们在临别之时从折柳相赠中表达一片情意,得到一点慰藉,而不惜柳条被人攀折。可见,同一题材,可以有各种不同的构思,不同的写法。诗人的想象是可以自由飞翔的,而想象的天地又是无限广阔的。    
  长门怨二首 
  李白 
  天回北斗挂西楼, 
  金屋无人萤火流。 
  月光欲到长门殿, 
  别作深宫一段愁。 
  桂殿长愁不记春, 
  黄金四屋起秋尘。 
  夜悬明镜青天上, 
  独照长门宫里人。 
  李白诗鉴赏 
  《长门怨》是一个古乐府诗题。据《乐府解题》记述:“ 《长门怨》者,为陈皇后作也。后退居长门宫,愁闷悲思。。。相如为作《长门赋》。。。后人因其《赋》而为《长门怨》。”陈皇后,小名阿娇,是汉武帝皇后。武帝小时曾说:“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李白的这两首诗是借这一旧题来泛写宫人的愁怨。 
  第一首,通篇写景,不见人物。而景中之情,浮现纸上;画外之人,呼之欲出。 
  诗的前两句“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指出时间是午夜,季节是凉秋,地点则是一座空旷寂寥的冷宫。唐人以《长门怨》题写宫怨的诗很多,意境往往有相似之处。李白这两句诗的感染力极强,两句中,上句着一“挂”字,下句着一“流”字,给人以异常凄凉之感。 
  诗的后两句“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点明题意,巧妙地通过月光引出愁思。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