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双节堂庸训-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信不可失 

     以身涉世,莫要于信。此事非可袭取,一事失信,便无事不使人疑。果 
能事事取信于人,即偶有错误,人亦谅之。吾无他长,惟不敢作诳语。生平 
所历,愆尤不少,然宗族姻党,仕宦交游,幸免龃龉。皆曰某不失信也。古 
云:“言语虚花,到老终无结果。”如之何弗惧! 

                                勿傍人门户 

     他人位高多金,与我何涉?依门傍户,徒为识者所鄙。且受恩如受债, 
一仰人鼻息,便终身不能自振。惟竖起脊骨,忍苦奋厉,方为有志之士。 

                                勿贪受赠遗 

     势当穷迫无路,亦不得不藉人援手。无论姻亲、朋友,望其提携,切不 
可受其遗赠。盖品题作佳士,在人不费,在我有益。世无乐于解橐者。至靳 
我以言,酬我以资,其情分尽矣。断不能再为发棠之復。是受一人惠,即绝 
一人交,不可误贪近利。 

                              贫贱勿取厌亲友 

     贫贱之人,仆仆于富贵亲友之家,纵一无干求见之者,总疑其有所请乞。 
且地处富贵,类无闲空工夫。我以闲散之身,参伍其间,原不免有众里嫌身 
之状。久则厌生,或为同辈所轻,或为阍人所慢,甚无谓也。 

                              富贵勿薄视姻邻 

     生女无人道喜,载生男子,姻邻并贺,非贱女而贵男也。谓女生外向, 
而男子兴宗,荣可旁及也。原思辞禄,夫子即教以与邻里乡党,其义甚明; 
幸而得志,当存此心。如倚势以逞,至邻党寒心,姻亲侧目,未有不速祸者。 
刻薄之名,又其余事已。故身处富贵,遇单微戚友,必须从优礼款,并训约 
子弟、僮仆,不许稍有亵狎,俾可久远往还,以尽笃亲重故之谊。 

                                须予人可近 

     春夏发生,秋冬肃杀,天道也。惟人亦然。有春夏温和之气者,类多福 
泽;专秋冬严凝之气者,类多枯槁。固要岩岩特立,令人不可干犯,亦须有 
蔼然气象,予人可近。孤芳自赏,毕竟无兴旺之福。 

                               失意人当礼遇 

… 页面 27…

     趋炎附势,君子不为。然热闹场中遇落寞人,多不暇照应。不知我目中 
无彼,而彼目中有我,淡泊相遭即似有心倨侮。余年十四、五时,身孤貌寝, 
家难多端,几不为宗亲齿;数山阴李惟一先生,族姑夫也,一见相赏,谓“孺 
子不凡”。辄有知己之感,益自奋励,至今犹常念之。故生平遇失意人及孤 
儿、寒士,无不加意礼遇,亦有无意中得其力者。俗传:“锦上添花,不如 
雪中送炭。”言近指远,当百复也。 

                                 保全善类 

     浇薄之徒,恶直丑正,非其同类,多被谤毁,受摧折。专赖端人君子为 
之调护扶持。遇此种事务,宜审时察势,竭力保全;切勿附和随声,致善类 
无以自树。事之关人名节者,更不可不慎。 

                                   敬官长 

     朝廷设官以治尊卑相统。不特富户、平人当守部民之分,即曾居显宦, 
总在地方官管内,礼宜谦恭致敬。俗所谓“宰相归来拜县门”也。若身在仕 
途,亦宜约敕子弟、家人,谨遵法度。投鼠忌器之故,不可不知。万不可被 
里人怂恿,把持抗阻,为官长之所憎嫉。 

                                勿交结官长 

     仕路最险。同官为寮,可以公事往来。宦成退居,已不必与地方官晋接。 
若分止士庶,断不宜交结官长。盖略与官近,易为乡里属目。即不敢小有干 
预,而姻友之涉讼者,不无望其盼睐。谢而绝之,嫌怒遂生,彼不知自慎, 
以致身败名裂,更无论已。 

                                  睦邻有道 

     望衡对宇,声息相通,不惟盗贼、水火呼援必应,即间有力作之需,亦 
可借佽将伯。若非平时辑睦,则如秦人视越人之肥瘠矣。辑睦之道:富,则 
用财稍宽;贵,则行己尽礼;平等,则宁吃亏,毋便宜。忍耐谦恭,自于物 
无忤。虽强暴者,皆久而自格。 

                               受恩不可不报 

     士君子欲求自立,受恩之名,断不可居。事势所处,不得不受人恩,即 
当刻刻在念,力图酬报。如事过辄忘,施者纵不自功,亦问心有愧。 

                                索债毋太急 

     负债须索,常情也。其人果力不能偿,亦勿追求太急。迫之于穷懦者, 
典男鬻女,既获罪于天;强者,征色发声,亦取怨于人;甚有抱惭无地酿成 

… 页面 28…

他故者,不可不虑。 

                               贷亲不如贷友 

     炎凉之见起于至亲。倘境处贫困,向富戚告贷,我原意在必偿,彼先疑 
我必赖。以必偿之债,被必赖之名,无论未必肯贷。即肯贷矣,其声音笑貌 
总有一种夷然不屑光景。自爱之士,谁能堪此?且十年消长不一,他日有求 
于我,稍不遂意,辄以前事相苛。余为童子时,闻邻家有先世叨亲戚之助, 
至其子孙尚苦訾议者,故向当奇穷之日,每从朋友通融,不烦亲戚假借。盖 
朋友有通财之义,果称相知,自关休戚。既偿之后,无他口实。故存必偿之 
念者,贷于亲,不若贷于友。 

                                 宜量友力 

     然竭人之忠,尽人之欢,则又不可。虽密友至交,前逋未偿,必不宜再 
向饶舌。即我处必贷之势,亦先须权友之是否能贷。倘友实力有不及,而我 
必强以所难,安得不取憎于人? 

                              讳贫伪贫皆不必 

     富少贫多,古今一致,故士以安贫为贵。然非佚居无事也,特不肯为悖 
理远天之事耳。有道而贫,儒者所恥,自当劬躬循分,求可免于长贫。若以 
贫为讳,将饰虚为盈,必致寡廉不顾。至实己不贫,而伪为贫状,此在居家 
则欲疏亲简友;在居官则图亏帑婪赃。鄙哉!不足道也。 

                              受怜受忌皆不可 

     我丈夫也,何事可不如人而下气低头、乞人怜我,耻乎不耻?若才智先 
人,事事欲求出色,则锋棱太露,为人所忌,必至获咎。故受怜不可,受忌 
亦不可。 

                            与人共事不可不慎 

     不幸与君子同过,犹可对人;幸与小人同功,已为失己。况君子必不诿 
过,小人无不居功。与人共事,何可不慎?故刚正若难逢时而坚守不移,终 
为人重;唯阿似易谐俗,而得中无主,卒受人愚。欲处处讨好,必处处招尤。 
乡愿固不可为,亦不易为也。 

                                勿破人机关 

     此远怨之道也。一切财利交关、婚姻撮合、至亲密友相商,自应各以实 
告。如事非切己,何必攻瑕讦隐,破人机关?昔有愿人为盗诬引,屡质不脱, 
莫知所由。久之身以刑伤,家以讼破。盗始曰:“吾今仇雪矣。某年除夕, 
吾鬻缸已售,汝适路过,指缸有渗漏,售主不受,吾无以济用,因试为窃, 

… 页面 29…

后遂滑手为之,致有今日。非汝,吾缸得鬻,岂为盗哉!”呜呼!天下有结 
怨于人,而己尚懵然者,大抵自口召之。金人之铭,可不终身诵欤? 

                              知受侮方能成人 

     为人所侮,事最难堪。然中人质地快意时,每多大意,不免有失。无端 
受侮,必求所以远侮之方;遇事怕错,自然无错;逢人怕尤,自然寡尤;事 
事涵养气度;即处处开扩识见。至事理明彻,终为人敬礼。余向孤寒时,未 
知自立,幸屡丁家衅,受一番侮,发一回愤,愈侮愈愤,黾勉有成,故知受 
侮者方能成人。 

                               老成人不可忽 

     少年之人惟天分颖异者,见理早彻,处事能周。如非过人之质,类多血 
气用事,壮往致悔。涉历一番,则精细一番。故持重之说,专归老成。不独 
学问中人,即野叟鄙夫,阅事既多,识议亦时中肯。綮谚云:“若要好,问 
三老。”大舜之察迩言,诗人之询刍荛,非务乎其名也。言出老成人,须反 
覆寻绎,不可以其易而忽之。 

                                先友宜敬事 

     先人取友,必有数事相契,方与定交。其言论、风采,亦必有与先人相 
类之处。手泽犹珍,况先友乎?余不幸少孤,不逮事父,吾父执友一无识面。 
年十八,授徒郡城,遇山阴会稽先辈,询及吾父名号,肃然敬对。有曰向曾 
同文会者;有曰向尝共师门者。余皆谨执犹子之礼。或以为太过,余曰:“先 
人既蒙垂念,非友而何?敬父执即所以尊吾父也。”至今念之此意,差可上 
质先人。 

                                故人子宜念 

     读嵇叔夜 《绝交书》,令人气结。彼所谓交本非义合,■怪其然。果以 
文字相知,性情相洽,非攀援声气可比,不■宿草更新,只鸡增痛,遇其后 
嗣,自当为之保护。如孤儿■立,有待扶持,更不宜冷眼相看,致负故人于 
泉下。 

                               不必议论二氏 

     老释二氏之学,固儒者弗道。然庸夫、愚妇,不畏物议,而畏报应;不 
惧官长,而惧鬼神。存其说,未始不足阴辅。皇治何必以隶籍儒门力与为难? 
且今之道士、比邱,诚不尽守老子、如来。法律即我辈谈性命、为文章,亦 
岂人圣工夫?无昌黎、考亭之精实学诣,而摭拾辟二氏陈言,虚张吾帜,不 
几躬自薄,而厚责于人乎?余生平于二氏之徒一无还往,而未尝放言攻击。 
自愧业儒浮浅,无以折其心而关其口也。故佞奉二氏妄求福佑虽断断不可, 
要不妨听其自为生灭,置诸不论不议之条。 

… 页面 30…

                                卷五 蕃后 

                                 裕后有本 

     欲求子孙繁炽久长,谋积聚,图风水,皆末也。其本全在存心利物。肯 
受一分亏,即子孙饶一分益。创业之家,多由赤手;成名之子,半属孤儿, 
并不恃祖父资产。昔有人谈宦缺美恶者,余笑曰:“缺虽恶,总胜秀才课徒。 
吾未见官鬻妻妄,只见官卖儿孙。”闻者诧曰:“恶有是?”余历数数十年 
中闻见:横虐厚敛,蓄可累世者,一弹指间子孙零落,为被虐者所嗤。而清 
苦慈惠之吏,子孙类能继起作官。如此,居家可知。 

                                 济美不易 

     世济其美,昔贤所荣,不特名公钜卿也。业儒、力田之家,世世清白, 
相承亦复不易。数传十百人中,有一不肖子,即为门第之辱。固由积之不厚, 
亦因教之不先故。欲后嗣贤达,非教不可。 

                               教当始于孩提 

     孩提之时,天性未漓,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