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亡归燕。二十五年,秦虏灭韩王安,置颍川郡。二十七年,秦虏赵王迁,灭赵。赵公子嘉自立为代王。
①大原郡:即“太原郡”。秦置太原郡应在燕王喜八年,见《秦本纪》及《六国年表》。②故:从前,过去。③獘:通“弊”。困顿,疲惫。④易与:容易对付。⑤虏灭:指俘虏韩王,灭掉韩国。《六国年表》:“秦虏王安,秦灭韩。”
燕见秦且灭六国,秦兵临易水,祸且至燕。太子丹阴养壮士二十人①,使荆轲献督亢地图于秦,因袭刺秦王②。秦王觉,杀轲,使将军王翦击燕。二十九年,秦攻拔我蓟,燕王亡,徙居辽东,斩丹以献秦。三十年,秦灭魏。
三十三年,秦拔辽东,虏燕王喜,卒灭燕。是岁,秦将王贲亦虏代王嘉。
①阴:暗中,暗地里。②袭刺:乘其不备而刺杀。荆轲刺秦王事,详见《刺客列传》及《战国策·燕策》。
太史公曰:召公姡Э晌饺室樱「侍那宜贾銎淙撕酰垦啵ū保餐狻称嚷癣伲诖肫耄冢獒抗洧郏钗跣。该鹫呤印H簧琊⒀痴甙司虐偎辎埽诩斩篮笸觫荩穹钦俟倚阿蓿
①蛮貉:又作“蛮貊”。古代对我国东北部少数民族的蔑称。迫:迫近,逼近。②措:通:“错”。交错、夹杂。③崎岖:道路险阻不平。这里用来比喻处境困难艰险。④社稷: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帝王都祭祀社稷,社稷便成为国家的代称。血食:指享受祭祀。古代杀牲取血用来祭祀,称为“血食”。⑤关于燕国“于姬姓独后亡”,《史记会注考证》引了两种说法。其一:梁玉绳曰:“姬姓之国,卫最后绝,燕先灭矣。何云后亡?”其二:中井积德曰:“燕独后亡者,以其在边陲最远也。且以此颂召公,则将置周公于何地也?太史公之论未得当。”泷川资言只认为这两种说法“失于凿”(即不确凿),并未说明原因。按:燕、卫都是姬姓国。公元前222年,秦灭燕;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废卫君为庶人,看来卫之亡后于燕。但是,在公元前353年,卫君就由公自贬为侯,公元前320年,又自贬为君,仅仅有濮阳一县之地。至公元前242年,秦国将濮阳并为东郡,而把卫君徙往野王。这时的卫君,已在秦国掌握之中,卫国已经名存实亡了。因而《史记》关于燕国“于姬姓独后亡”的说法,是符合实际的。⑥烈:事业,功绩。
管蔡世家第五
赵季译注
【说明】司马迁在本书《太史公自序》一篇中介绍了本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意图。他说:“管蔡相武庚,将宁旧商;及旦摄政,二叔不飨;杀鲜放度,周公为盟;太妊十子,周以宗强。嘉仲悔过,作《管蔡世家第五》。”本篇主要叙述周武王之弟管叔、蔡叔事迹及蔡、曹二国的兴灭历程,兼及武王兄弟的概括介绍。
西周立国,实行以血缘关系维系统治的宗法制度,即把王室宗族分封为诸侯国,作为辅弼国王统治的政治力量。但武王死后,成王年幼即位,周公旦摄政,引起了管叔、蔡叔的怀疑不满。他们利用自己封地内殷族余民的力量叛周,后被武力平息。在本篇里,司马迁既从维护统一的立场出发,批评了管叔蔡叔的分裂行为,又委婉辩证地指出了二人叛国的真实思想根源:“疑周公之为不利于成王。”司马迁没有象那些极端的卫道者一样,把管蔡之乱完全归咎于管蔡个人品质的顽劣,表现出太史公尊重史实、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和具有真知灼见的高度史识。
其次,本篇通过对曹、蔡两国几度兴亡的简练叙述,生动地再现出这两个小国在激烈兼并形势下的窘迫处境,以及两国统治阶级内部弑杀无已的尖锐斗争。从一个特定的侧面反映了春秋战国时代的剧烈动荡和破国亡家相继的残酷现实。
另外,本篇不拘成法,体圆用神,笔有繁简,表明了司马迁对历史编纂体例的灵活运用。本篇名为“世家”,原应记载流传数世的诸侯。太史公却把伯邑考、成叔武、霍叔处、冉季载、管叔鲜等无后或其后人不明的都连带介绍。一是因为这些人与蔡叔度、曹叔振铎均为武王兄弟;二来这些人又不同于武王的其他两个弟弟周公旦、卫康叔那样传国久远。从有利于记叙史实的角度看,把这些有一定联系(兄弟关系)而又史实不多、影响不大的人物论列在一起,以免失考,体现了太史公在结构设计上的匠心:以介绍十兄弟起,以管蔡之乱承,然后分述蔡曹两国以结。篇中照应十兄弟的下落。全篇脉络清晰、井然有序。
管叔鲜和蔡叔度,都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武王一母同胞的兄弟共有十人。他们的母亲名叫太姒,是文王的正妻。她的长子是伯邑考,以下依次是武王发、管叔鲜、周公旦、蔡叔振、曹叔振铎、成叔武、霍叔处、康叔封,最小的是冉季载。十兄弟中只有武王发和周公旦德重才高,是辅助文王的左膀右臂,所以文王不立伯邑考,而立次子发为太子。文王死后,太子发即位,就是武王。这以前伯邑考已经死了。
武王战胜商朝的纣王、平定天下以后,大封功臣和兄弟。于是把管地分封给叔鲜,把蔡地分封给叔度;并让二人做纣子武庚禄父的相,一起治理殷族遗民。把鲁地分封给叔旦,同时让叔旦做周王朝的相,故称周公。叔振铎封于曹地,叔武封于成地,叔处封于霍地。当时康叔和冉季载年龄幼小,未受分封。
武王死后,成王年幼继位,周公旦掌握国家大权。管叔和蔡叔怀疑周公的作为不利于成王,于是扶持武庚一起叛乱。周公旦按成王旨意征伐叛军,诛斩武庚,杀死管叔而流放蔡叔,流放时只给了蔡叔十乘车和刑徒七十人为随从。又把南朝遗民分为二部:宋地一部分封给微子启,以接续殷人香火;卫地一部,命康叔做卫国国君,就是卫康叔。又把冉地分封给季载。冉季、康叔品行美善,因此周公举报康叔为周王的司寇,冉季做司空。二人辅佐成王治理国家,美名传于天下。
蔡叔度流放后死去。其子名胡,胡一改其父旧行,尊德向善。周公听说后,举荐他做鲁国的卿士,鲁国大治。周公向成王建议,又把胡封在蔡地,以行蔡叔的岁时祭祀之礼,就是蔡仲,其余五叔各回封国,没有在周朝廷做官的。
蔡仲死,其子蔡伯荒继位。蔡伯荒死,其子宫侯继位。宫侯死,其子厉侯继位。厉侯死,其子武侯继位。武侯时,周厉王丢了王位,逃到彘地,周公、召公共同执政,有许多诸侯背叛周室。
武侯死,其子夷侯继位。夷侯十一年(前827),周宣王即位。二十八年(前810),夷侯死,其子釐(xī,西)侯所事继位。
釐侯三十九年(前771),周幽王被犬戎杀死,周室衰落东迁。秦国开始被列为诸侯。
四十八年(前762),釐侯死,其子共侯兴继位。共侯二年(前760)死,其子戴侯继位。戴侯十年(前750)死,其子宣侯措父继位。
宣侯二十八年(前722),鲁隐公即君位。三十五年(前715),宣侯死,其子桓侯封人继位。桓侯三年(前712年),鲁国人杀了鲁隐公。二十年(前695),桓侯死,其弟哀侯献舞继位。
哀侯十一年(前684),先前,哀侯从陈国娶的夫人,这一年,息侯也从陈国娶了夫人,息夫人出嫁路过蔡国,哀侯表现极不尊重。息侯怒,请求楚文王:“你带兵来征伐我国,我向蔡国求救,蔡兵必来援救,楚国借机攻打蔡国,必获胜利。”楚文王照计而行,把蔡哀侯俘获带回楚国。哀侯被扣留在楚九年,死于楚国。共在位二十年,蔡人拥立哀侯之子肸(xī,西)为国君,就是缪(mù,木)侯。
缪侯把妹妹嫁给齐桓公做夫人。十八年(前657),齐桓公和夫人蔡女乘船游玩,夫人使劲晃船,桓公制止她,她还是晃个不停。桓公大怒,把她送回娘家却并不断绝关系。蔡侯也很生气,把其妹嫁了别人。齐桓公一怒之下讨伐蔡国;蔡国大败,缪侯被俘,齐国向南进军至楚国邵陵。后来诸侯替蔡侯向齐桓公道歉,齐桓公才放蔡侯回国。二十九年(前646),缪侯死,其子庄侯甲午继位。
庄侯三年(前643),齐桓公死。十四年(前632),晋文公在城濮大败楚军。二十年(前626),楚国太子商臣杀其父成王,代立为君。二十五年(前621),秦穆公死。三十三年(前613),楚庄王即位。三十四年(前612),庄侯死,其子文侯继位。
文侯十四年(前598),楚庄王讨伐陈国,杀夏徵舒。十五年(前597),楚围郑国,郑君投降,楚国又释放郑君。二十年(前592),文侯死,其子景侯固继位。
景侯元年(前591),楚庄王死。四十九年(前543),景侯给太子般从楚国娶来媳妇,景侯又与儿媳通奸,太子杀死景侯,自立为君,就是灵侯。
灵侯二年(前541),楚公子围杀国君郏(jiá,阳平“家”)敖自立为楚王,就是灵王。九年(前534),陈国司徒招杀死陈哀公。楚国派公子弃疾占领陈国,陈国灭亡。十二年(前531),楚灵王借口蔡灵侯杀父,诱骗蔡灵侯到申地,预先埋伏甲兵,用酒宴招待灵侯。灵侯醉后被楚人杀死,跟随灵侯的七十名士兵也遭刑受害。楚灵王又命公子弃疾围住蔡国。十一月,楚灭掉蔡国,任命弃疾做蔡公。
楚灭蔡三年后,楚国公子弃疾杀了楚灵王,代其为君,就是平王。平王找到蔡景侯的小儿子庐,立为蔡国国君,就是平侯。这一年,楚国也恢复了陈国。楚平王刚即位,打算亲近诸侯,所以让陈、蔡国君的后人继君位。
平侯九年(前522)死,蔡灵侯的孙子东国打跑平侯之子,自立为国君,就是悼侯。悼侯的父亲是隐太子友。友本是灵侯太子,平侯继位后杀了隐太子友。因此平侯一死,隐太子的儿子东国就攻打平侯的儿子,自立为君。悼侯三年(前519)死,其弟昭侯申继位。
昭侯十年(前509)时去朝见楚昭王,带着两件漂亮皮衣,一件献给昭王,一件自己穿。楚国令尹子常想要蔡昭侯那一件,昭侯不给。子常就向楚昭王说昭侯的坏话,把昭侯扣留在楚国达三年之久。后来蔡昭侯知其中原因,就把自己那件皮衣献给子常,子常接受皮衣后,才向楚王建议把昭侯放回国。蔡侯回国后赶到晋国,请求晋国帮助蔡国攻楚。
十三年(前506)春,昭侯和卫灵侯都在邵陵盟会。蔡侯私下要求周大夫苌弘把蔡国在盟会上的位次排在卫国前面。卫则派史䲡(qiū,秋)陈说卫康叔德高功大,于是卫国排位先于蔡国。夏天,蔡国按晋国意愿灭掉沈国,楚王大怒,发兵攻蔡。蔡昭侯派其子去吴国做人质,请吴国发兵共伐楚国。冬天,蔡侯与吴王阖闾攻破楚国,进入楚都城郢。因蔡侯痛恨子常,子常心中害怕,逃到郑国。十四年(前505),吴国撤军,楚昭王光复楚国。十六年(前503),楚国令尹计划攻蔡报仇,在向民众鼓动时泣不成声,蔡昭侯听说后十分恐惧。二十六年(前493),孔子到蔡国。楚昭王讨伐蔡国,蔡侯恐慌,向吴国告急。吴王认为蔡国都城距吴国太远,要求蔡侯将其国都迁得离吴国近一些,以便于出兵相救;蔡昭侯也不与大夫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