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白话尚书-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周公说:“啊!从今以后的继位君王,不可沉迷在观赏、安逸、嬉游和田猎之中,不可只是使老百姓进献赋税供他享乐。不要自我宽解说:‘只是今天快乐快乐。’这样子,就不是老百姓所赞成的,也不是上天所喜爱的,这样的人就有罪过了。不要象商纣王那样迷惑昏乱,把酗酒作为酒德啊!”
     周公说:“啊!我听说:‘古时的人还能互相劝导,互相爱护,互相教诲,所以老百姓没有互相欺骗、互相诈惑的。’不依照这样,官员就会顺从自己的意愿,就会变动先王的正法,以至于大大小小的法令。老百姓于是就内心怨恨,就口头诅咒了。”
     周公说:“啊!从殷王中宗、到高宗、到祖甲、到我们的周文王,这四位君王领导得明智。有人告诉他们说:‘老百姓在怨恨你咒骂你。’他们就更加敬慎自己的行为;有人举出他们的过错,他们就说:‘我的过错确实象
这样。’不但不敢怀怒。不依照这样,人们就会互相欺骗、互相诈惑。有人说老百姓在怨恨你咒骂你,你就会相信,就会象这样:不多考虑国家的法度,不放宽自己的心怀,乱罚没有罪过的人,乱杀没有罪过的人。老百姓的怨恨一旦汇合起来,就会集中到你的身上。”
     周公说:“啊!继王要鉴戒这些啊!”
     【原文】
     1。周公曰:“呜呼!君子所,其无逸(1)。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2),则知小人之依(3)。相小人(4),厥父母勤劳稼穑(5),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6)。既诞(7),否则侮厥父母曰(8):‘昔之人无闻知(9)。’”
     2。周公曰:“呜呼!我闻曰:昔在殷王中宗(1),严恭寅畏(2),天命自度
(3),治民祗惧(4),不敢荒宁(5)。肆中宗之享国七十有五年(6)。
     “其在高宗,时旧劳于外(7),爰暨小人(8)。作其即位(9),乃或亮阴(10), 三年不言(11)。其惟不言,言乃雍(12)。不敢荒宁,嘉靖殷邦(13)。至于小大(14), 无时或怨(15)。肆高宗之享国五十有九年。
     “其在祖甲(16),不义惟王,旧为小人(17)。作其即位,爰知小人之依,能保惠于庶民(18),不敢侮鳏寡(19)。肆祖甲之享国三十有三年。
     “自时厥后(20),立王生则逸,生则逸(21),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22)。自时厥后,亦罔或克寿(23)。或十年,或七、八年,或五、六年,或四、三年。”
     周公曰:“呜呼!厥亦惟我周太王、王季,克自抑畏(24)。文王卑服(25), 即康功田功(26)。徽柔懿恭(27),怀保小民(28),惠鲜鳏寡(29)。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30),用咸和万民(31)。文王不敢盘于游田(32),以庶邦惟正之供
(33)。文王受命惟中身(34),厥享国五十年(35)。”
     3。周公曰:“呜呼!继自今嗣王,则其无淫于观、于逸、于游、于田(1), 以万民惟正之供。无皇曰(2):‘今日耽乐。’乃非民攸训,非天攸若(3),时人丕则有愆(4)。无若殷王受之迷乱,酗于酒德哉(5)!” 
     周公曰:“呜呼!我闻曰:‘古之人犹胥训告(6),胥保惠(7),胥教诲,民无或胥诪张为幻(8)。’此厥不听,人乃训之,乃变乱先王之正刑(9),至于小大(10)。民否则厥心违怨(11),否则厥口诅祝(12)。”
     周公曰:“呜呼!自殷王中宗及高宗及祖甲及我周文王,兹四人迪哲(13)。厥或告之曰(14):‘小人怨汝詈汝(15)。’则皇自敬德(16)。厥愆(17),曰:‘朕之愆允若时(18)。’不啻不敢含怒(19)。此厥不听,人乃或诪张为幻,曰小人怨汝詈汝,则信之,则若时:不永念厥辟(20),不宽绰厥心(21),乱罚无罪,杀无辜。怨有同(22),是丛于厥身(23)。”
     周公曰:“呜呼!嗣王其监于兹(24)!” 
【注释】
1

(1)'君子'指官长。'处'居官。'其'副词,表祈使。'逸'逸乐。郑玄说:“君子,止
谓在官长者。所,犹处也。君子处位为政,其无自逸豫也。”
(2)'乃'而,而后。
(3)'小人'老百姓。'依'痛苦,苦衷。《经义述闻》:“依,隐也,谓知小人之隐也。
《周语》勤恤民隐,韦注曰:隐,痛也。小人之隐,即上文稼穑之艰难,下文所谓小人之
劳也。云隐者,犹今人言苦衷也。”
(4)'相'看。(5)'厥'其。
(6)'乃'就。'谚'通喭,粗野不恭。
(7)'诞'《汉石经》作延,长久。
(8)'否则'于是。见《经传释词》。'侮'轻侮。
     (9)'昔之人无闻知'昔之人,老人。《蔡传》说:“古老之人无闻无知,徒自劳苦而不知所以自逸也。”
2

(1)'中宗'一说是太戊,殷之第五世贤主。一说是祖乙,殷之第七世贤主。
(2)'严'庄正。'寅'敬。严恭,指外貌庄敬;寅畏,指内心敬畏。
(3)'度'法度。天命自度,以天命为法度。
(4)'祗惧'敬畏。
(5)'荒宁'荒废自安。
(6)'肆'所以。'享国'指在帝位。'有'又。
     (7)'高宗'武丁,殷代第十一世贤主。'时旧劳于外'时,寔。旧,久。马融说:“武丁为太子时,其父小乙使行役,有所穷苦于外。”
(8)'爰'于是。'暨'通塈,惠爱。见《尚书易解》。
(9)'作'等到。《经传释词》:“作,犹及也。”
     (10)'或'又。'亮阴'听信不言。马融说:“亮,信也。阴,默也。为听于冢宰,信默而不言。”
(11)'不言'不言政事。
(12)'雍'和。
(13)'嘉'善。'靖'和。
(14)'小大'老百姓和群臣。
(15)'时'此人,指高宗。'或'有。'无时或怨'无有怨之。
(16)'祖甲'武丁的儿子帝甲。殷代第十二世贤主。
     (17)'不义惟王,旧为小人'惟,为。旧,久。马融说:“祖甲有兄祖庚,而祖甲贤,武丁欲立之。祖甲以王废长立少不义,逃亡民间。故曰不义惟王,久为小人也。”
(18)'保'安定。'惠'爱。
(19)'鳏寡'孤苦无依的人。
(20)'时'是,这。'厥'之。《经传释词》说:“厥,犹之也。”
     (21)'立王'在位的君王。'生则逸,生则逸'《尚书正读》说:“生则逸,一语已足;两言之者,周公喜重言也。”按重复地说,意在强调它。
(22)'耽乐'过度逸乐。'从'追求。
(23)'罔'无。'或'有。
(24)'抑'谦下。'畏'敬畏。(25)'卑服'任卑下的事。服,事。
     (26)'即'就,从事。'康功田功'章太炎说:“康,《释言》五达谓之康,字亦作庚,《诗》有由庚,《春秋传》有夷度,以为道路大名。康功者,谓平易道路之事;田功者,谓服田力穑之事。”
(27)'徽'和。'懿'美。
(28)'怀保'和睦安定。
(29)'鲜'善。见《尔雅·释诂》。
(30)'遑暇'遑也是暇,二字同义。
(31)'咸'通诚,和。
(32)'盘'乐。'游'游乐。'田'打猎。(33)'以'使,'正'税,见《尚书正读》。'供'进献。《广雅·释诂》:“供,进也。”
(34)'受命'接受天命为君。'中身'中年。
     (35)'五十年'《吕览·制乐篇》和《韩诗外传三》都说文王在位五十一年。这里是举整数。
3

(1)'淫'过度。'观'观赏。
(2)'皇'通徨,暇。这里指宽解。
(3)'攸训'所顺。训,顺。'攸若'所善。若,善。
(4)'丕则'于是。'愆'过错。
     (5)'受'纣王名。'酗于酒德'酗,醉酒发怒。于,为。见《经传释词》。大意是说,以醉怒为酒德。
(6)'胥'互相。'训告'劝导。
(7)'保'安。'惠'爱。
(8)'诪张'诪,音zhóu。欺诳。'幻'诈惑。
(9)'正刑'政策法令。
(10)'小大'指小法大法。
(11)'否则'于是。'违'恨。见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
(12)'诅祝'诅咒。
(13)'迪'指导。'迪智'领导得明智。
(14)'或'有人。
(15)'詈'音lì,骂。
(16)'皇'更加。《汉石经》作兄。《国语》注:“兄,益也。”
(17)'厥愆'是“厥或愆之”的省文。愆,指责过失。
(18)'允'确实。'时'这样。
(19)'不啻'不但。郑玄说:“不但不敢含怒,乃欲屡闻之,以知己政得失之源也。”
(20)'辟'法。
(21)'绰'宽,放宽。
(22)'怨有'即怨尤。有和尤同声通用。'同'会同。
(23)'丛'聚集。
(24)'监'通鉴,鉴戒。
君姡
【说明】这篇是周公对召公的答辞。姡В羰停俟C霞右痪郑硎径哉
公的尊敬。《史记》说本篇作于周公摄政的时候,而《书序》则以为作在周公还政成王以后。
体会文情,当依《史记》的说法。
周公为什么答复召公呢?《史记》和《书序》都说召公不悦周公。注家纷纷猜测,
都缺乏确凿的证据。今按《墨子·非命中》说:“于召公之非执命亦然,惟予二人而无造
言,不自天降,自我得之。”本篇周公引召公的话说:“在我后嗣子孙,大弗克恭上下,
遏佚前人光在家,不知天命不易,天难谌,乃其坠命,弗克经历。”联系这两则引文来看,
     可以推知召公所不悦的,是周王子孙安于天命不求进展的执命思想,而不是不悦周公。
     从本篇首段周公引召公的话看来,大约西周初年,东方各国的叛乱平定以后,天命说又滋长起来了,周王子孙也受了影响。召公认为这种思想防碍周王朝发扬光大,甚至还危及国家的命运,因此召公反对执命之说。周公赞同召公的意见,也主张事在人为。又明确表示倚重召公,希望同心协力完成文王的大业,做到海隅出日的地方,都莫不顺从。史官记录周公这篇重要诰词,名叫《君姡А贰U馐且黄芯课夜瞎潘枷胧返闹匾南祝上П蛔⒓液雎粤恕
本篇分四段。第一段周公强调事在人为,赞同召公非命之说。第二段周公广泛征引
史事,说明辅臣的重要作用。第三段希望召公同心同德辅助成王。第四段勉励召公共同完
成文王的功业。
     【译文】
 1。周公这样说:“君姡В∩替醪痪粗厣咸欤蠊迪铝舜蠡觯蠊丫ナЯ烁C颐侵芄丫邮芰恕N也桓胰衔跻悼嫉氖焙颍岢て诒3中菝馈K炒由咸欤斡贸闲诺娜宋ㄗ簦乙膊桓胰衔跻档慕峋只岢鱿植患椤
 “啊!您曾经说过:‘依靠我们自己,我们不敢安然享受上帝赐给的福命,不去永远顾念上天的威严和我们的人民;没有过错和违失,只在人。考察我们的后代子孙,很不能够恭敬上天,顺从下民,把前人的光辉限制在我们国家之内,不知道天命难得,不懂得上帝难信,这就会失去天命,不能长久。继承前人,奉行明德,就在今天。’“您的看法,我小子姬旦不能有什么改正,我想把前人的光辉传给我们的后代。您还说过:‘上天不可信赖。’我只想把文王的美德加以推广,上天将不会废弃文王所接受的福命。”
 周公说:“君姡В∥姨荡忧俺商兰纫呀邮芴烀笔本陀姓飧鲆烈玫缴咸斓募涡怼T谔祝笔本陀姓飧霰:狻T谔欤笔本陀姓飧鲆邻旌统检瑁玫缴咸斓募涡恚钟形紫讨卫硗豕T谧嬉遥笔本陀姓飧鑫紫汀T谖涠。笔本陀姓飧龈逝獭

     “这些有道的人,安定治理殷国,所以殷人的制度,君王死后,他们的神灵都配天称帝,经历了许多年代。上天用贤良教导下民,于是,殷商异姓和同姓的官员们,确实没有人不保持美德,知道谨慎,君王的小臣和诸侯的官员,也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