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想避免被“剪羊毛”的风险,最重要的是建立一种风险意识。目前大多数人仍然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和股市不会下跌,这和日本、香港、台湾当年出现泡沫时的投资者心态如出一辙。投资者一定要意识到调整是必然的,只不过是在哪个时间点发生而已。每年股价翻一番是市场不成熟、不稳定的表现,这其中增加的不是财富,而是泡沫。
让老百姓财富有安全感
《红周刊》:为什么股市的上涨增加的是泡沫,而不是财富?
宋鸿兵:钱和财富是有差别的。财富是劳动创造出来的服务和产品,而钱只是财富的映射。我们挣钱的目的不是拥有钱,而是拥有别人的服务和产品。如果钱的购买力在缩水,例如在通胀状态下,拥有财富的能力是下降的。
《红周刊》:我们知道您历来把通胀看成偷窃财富的手段。
宋鸿兵:对。钱发多了自然会出现通胀现象,通胀会产生两大效应,一是货币购买力下降,二是财富重新分配。在分配链条上,谁离银行最近,谁能拿到贷款,谁就是在博弈中获利最多的人。而没拿到贷款,只能储蓄的人,他们的财富会在不知不觉间转移到别人的口袋里,财富找不到安全的栖息地。
《红周刊》:在负利率状态下,如何遏止通货膨胀,让财富更有安全感?比较好的解决办法是什么?
宋鸿兵:建立部分金本位制,发行诚实货币,就会促进经济的发展,不用通货膨胀的手段欺骗他人,按劳动取得成果,各个行业根据稳定价格控制生产。
现在货币购买力波动幅度太大,经济活动不能准确测算,老百姓的财富没有安全感,而诚实货币能促进合理分工,增加创造财富的能力和效率。这也是为什么英美是在金本位制度下完成了工业化成为世界强国的原因。而当他们开始玩弄货币贬值的时候,这就是他们国力有所下降的表现。
藏汇于民不如藏金于民
《红周刊》:既然您认为当前股市和房地产都面临着较大的风险,是不是可以选择从中抽出部分资金购买黄金作为投资?
宋鸿兵:这的确是个可以值得思考的选择,我建议每个家庭至少应该有3%5%的家庭财富购买真金白银,作为一种对财富的保险,如果有经济能力的人还可以增持。我一直提倡“藏汇于民”不如“藏金于民”,而且中国人从历史传统上对黄金白银是有信心的,在动荡情况下,黄金白银更是最保值的东西。
《红周刊》:既然藏金于民是个不错的选择,那么在证券市场中购买中金黄金(127。60;9。90;8。41%)和山东黄金(156。44;14。22;10。00%)这类拥有金矿的股票是否也可以?
宋鸿兵:这也是一种可以并行的投资选择。不过实物黄金是过去劳动成果的体现,但投资黄金股则会受企业基本面的影响。
《红周刊》:据我们了解,现在国内已经有包括江浙资金在内的投资者开始大量买入实物黄金了。
宋鸿兵:如果中国人真正明白这个道理,开始大量购买实物黄金,国际金价将会摆脱人为的操纵,世界的黄金就会流向中国,欧美整个货币体系都会出现危机。
其实,无论美元还是欧元,必须依靠黄金才能拥有信用,虽然西方国家总说黄金白银已经是历史的遗迹了,但美国国库里的8000吨黄金并不会动用,欧洲中央银行的2万吨黄金也没动用,而中国央行的黄金储备量只有600吨。因为西方银行家们知道,信用货币只有依托真金白银才会拥有真正的信用。
当前世界黄金的总量是15万吨,其中有57万吨黄金在西方的少数人手中。当我们发现谁掌握了这些黄金,到底是谁操纵货币市场的谜底将能够彻底揭开。
采访后记:当采访完毕后,记者很好奇宋鸿兵这么强的“战争情结”是否与其名字有关时,宋鸿兵特意纠正说:“这不是战争情结,而是危机意识。”
他还认为胡锦涛主席最近关于做好金融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切实保障金融安全的讲话非常及时,能够对相关部门起到提前预警作用,加强风险防范,尽可能使中国经济避免出现不应该出现的风险。
第八章 与名流对话 后记:一个金融阴谋论者的担忧
6月中旬,京郊一家清静的茶社里,坐在本报记者对面的,是畅销书——《货币战争》的作者宋鸿兵。这位身着淡青衬衣、运动短裤前来赴约的年轻人被主流专家们称为“金融阴谋论者”。
谈话中,宋鸿兵的观点令记者颇感意外。他说:“美国金融危机可能进一步升级,一场巨大的“金融海啸”已不可避免。其中2008年的6月、7月、8月和2011年8月对世界金融市场的冲击将最为剧烈。他以“大地震”、“金融海啸”、“火山喷发”、“冰河期”来形容危机的四个阶段,分别对应已经发生的“次贷危机”、正在到来的“信用违约危机”、即将发生的“美元危机”、“全球金融危机”。
宋鸿兵对我国经济担忧的程度,远远超出当时的学界和研究界。
在他看来,2007年我国反通胀是对的,因为当时通胀还没有全面爆发。但如今通胀是全球性的、输入性的,靠一国之力难以挽回。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已经酝酿了另一个危机——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的主要表现,一是热钱的集中反向流动,二是以房产为代表的金融地产将有一场大洗牌,中小型公司的资金链将出问题,卖地、抛售变现、缺钱等一系列问题将凸显出来,这些都应当引起管理层的足够警惕。
“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货币金融政策应该马上做出相应的调整,现在这种调整肯定是来得及的,有些行业必须要给它一些缓和的余地。”宋鸿兵说。
他认为在中国金融形势中,按危险程度排序,第一位的就是热钱,其次是房地产,然后是人民币升值和粮食危机。
“认识热钱,首先应当承认钱本身是没有意志的,也无所谓冷或热,但是控制钱的人是有意志的。”这是宋鸿兵看待热钱的最基本观点,而他建议的热钱控制手段也由此而来。
宋鸿兵认为,政府应该对钱和钱背后的人按危害程度进行分类。例如,要分析每一个对冲基金经理是什么背景,受什么教育,平时跟谁打高尔夫球,他的资金是从哪个银行来的,以什么做抵押,抵押的期限是多少?杠杆的比例是什么?止损线在哪里?银行能允许他控制到什么程度?还有,超过1200亿美元的热钱背后是哪些势力和机构?目的如何?战术可能是什么?等等。只有掌握了这些,才能知道哪些钱是闻风后三天内就会撤的,哪些钱是可以停留一段时间的,哪些钱是无所谓的。
这就要求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尽快健全金融情报网和分析机构,因为无论是金融战争还是普通战争,打的首先就是情报战和信息战,要有专门的机构负责搜集金融信息和分析这些信息,加强对外资银行和外国基金中的人员背景,资金调动,战例收集等方面的研究分析工作。
“中航油、国储铜为什么会失败?因为中国的资金一旦跨出中国国境,就毫无秘密可言,哪笔钱什么时候到了哪个账户上,人家一清二楚。国际炒家对我方了解得清清楚楚,而我国却完全不知国际资金的流动情况。这种情况下,我们必然陷入被动,因为信息不对称。”宋鸿兵说。
“令人担忧的是,现在这些工作都没有人做。”宋鸿兵说,我们现在只统计钱而不去追踪人是不够的,要把重心放在追踪控制这些钱的人,发现这些基金经理背后的事,把他们的思路搞清楚了,就基本知道哪些钱有多大危害,会在多大程度上恶意攻击你的系统,会在什么情况下大批撤退。
采访中,他再三强调自己一贯的观点:对中国金融系统的打击不是会不会的问题,而是时间早晚和方式如何的问题,而中国目前最大的“金融风险”就是缺乏“货币战争”的意识和准备。
据他分析,外资出逃首先是非常容易的,方法也很多。“其中一种是,我在北京的花旗银行存上50万人民币,第二天飞到美国让花旗给我一个相应额度的明细贷款,钱就出去了。其实不是真正把钱转出去了,只是两个银行之间做一下账,但账面的这个调整就完成了出逃。中国国内根本就管不住它外资银行,因为在合法性和合理性上都挑不出任何毛病来。”
“处处设防成本就太高,非常时期必须使用非常手段,只要抓住一个公司作为典型案例严查到底,在全面掌握证据后给予严惩,并向社会公布,就能起到敲山震虎的威慑作用。”宋鸿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