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头:“郭夫人至今没为元帅生下一个孩子,就算是郭家,如今只怕也比不上了。”
父子正自商议,忽有急令从天策上将府传出,要他们父子二人都赶过去商议大事。
张毅道:“现在都已经入夜了,什么事情这么急?”
传令者道:“属下不清楚,不过好像是北庭来的消息!”
第二十八章 北庭惊警
第二十八章北庭惊警天策元年开春以后,阿尔斯兰给张迈写了三分信,信使却不再走宁远再转交凉州,而是走伊丽河,逆流而上,经过上游的伊丽城,然后转而向东,从北庭一路直接去见张迈。这条路是丝绸之路北道的一个分支。
阿尔斯兰与毗伽曾约定了以一个大致的疆域分界点,但北庭盆地的地形与中原不同,游牧民族分界的习惯也与汉民族不同,双方的分疆概念十分模糊。天策军吞并北庭回纥后,便宣布继承了北庭回纥的旧疆,实际上天策军的控制力也没法覆盖整个北庭盆地,军民主要集中在天山北麓尤其是北轮台城附近,离北轮台城越远唐军的控制力就越弱,北轮台城以西八百里、以北七百里,便连隶属天策军的牧民都没有了。
饶是如此,震于张迈吞毗伽、败契丹的威势,阿尔斯兰在过去的半年里也不敢轻易东侵,不过杨易几次派人与阿尔斯兰探讨双方疆界,阿尔斯兰也一直没有明确的回复。双方以友邦为名而互相忌惮,持续着冷交冷战的关系。
考虑到这个不稳定因素,慕容春华便将大部分的牧民都安置在靠东靠南的地区,基本是沿着天山南麓的绿洲分布。
到了仲夏,开始有来自伊丽河流域的骑兵在两大势力的边境湖泊黄草泊游弋,黄草泊离伊丽城约一千里,离北轮台城约二千里,以黄草泊为核心的区域便是天策军与岭西回纥的缓冲地带,慕容春华在北轮台城稳住阵脚以后,每月一次都会派遣骑兵西巡至此。
若过了黄草泊,沿着天山北麓继续东行,沿途有四条从南往北流的内陆河,河水浸润着干旱的土地形成了四个较大的绿洲,四条河流越往东水量越大,四个绿洲亦然,这四个绿洲从西到东分别是:黑河绿洲、叶叶河绿洲、白杨河绿洲和乌宰河绿洲。黑河、叶叶河、白杨河、乌宰河这四条内陆河既是四大绿洲的生命线,也是北庭与伊丽之间的四条天然防线,如今隶属于天策军的牧民已经开到乌宰河与白杨河两个绿洲放牧,在叶叶河河谷唐军安扎了一个百人军营,在黑河河谷则驻扎有一队轻骑兵哨岗。这些军人来到这么远的地方已经很难从后方得到接济,所以他们都是直接带了羊群来,就地放牧,既是驻边军人,同时也是兼职的牧民。
这一日,在最西面的黑河绿洲放牧唐军骑兵忽然发现,有一伙陌生的马群从西面跑来,过了一会,便看见一些回纥装束的牧人在后面赶马。
队正迎了上去,大叫着让这些人离开:“你们是谁?是哪一部的?这里已经是天策军辖下,要在这里放牧,得先来我这里登报!”
但换来的却是对方的一阵讪笑。
这时候副队正忽然拉住了队正,低声说:“他们好像是回纥人!”
队正心中一惊,天策军自对西北诸部进行统治,每一部都发了一支旄旗,上面镌有龙形图案那就是天策军的标志,但这一部牧民却没有旄旗,队正怕是从哪里冒出来的游猎部族,派了副队正上前交涉,过了一会,副队正脸色苍白地回来,说道:“果然是岭西回纥!”
队正吃了一惊,赶紧向北轮台城驰报。
这时候的北轮台城经过半年的增筑,面积已经扩大了三分之一,又在正北当道安了一座以石头间插木柱的平原砦,在东南靠山处立了一个山地砦,又以木篱笆与碎石堑将一城两砦联了起来,成了一座联城。
北轮台城内,安守基道:“黄草泊尚属于北庭、岭西的争议地,但黑河绿洲却肯定就是属于北庭,阿尔斯兰纵容部落开到这里,那就是犯我疆域了。必须派人往八剌沙衮谴责他们!”
“空口谴责么?那是弱者干的事情!”慕容春华道:“如今我军威震西北,就连萨曼对我们的态度也毕恭毕敬起来,天策强而八剌沙衮弱,阿尔斯兰居然还敢来摸虎须?”便派出三千骑兵西巡,驱逐越境的回纥牧民。
东犯的回纥部落望见唐军骑兵来驱逐又退回了黄草泊一带,消息传回北轮台城,安守基笑道:“阿尔斯兰果然不敢冒犯我们,这次看来只是试探试探我们,若我们软弱,他便要得寸进尺!”
慕容春华亦以为然,笑道:“现在可以派人去八剌沙衮谴责回纥人了。”
正要派人前往八剌沙衮谴责岭西回纥,西北面忽有消息回报,说有大批兵马从西北涌下,如今已经占领了盐泊州都督府旧地,并迅速向白杨河下游移动!白杨河绿洲的天策牧民闻讯已经东撤,派往黄草泊的三千骑兵怕被截断后路也请命东归。
原来北庭盆地向西有两个缺口:一个缺口在正西面,沿着天山北麓经黄草泊附近通往伊丽河流域,继续往西就可抵达八剌沙衮这是山北正道,虽然有些路段也很难走,但一路都有绿洲与水源可以补给。另外一个缺口在西北面,必须绕道千里经由多坦岭缺口(在今新疆塔城附近)经大唐盐泊州都督府旧地(在今克拉玛依市附近),再越过沙漠,才可抵达白杨河下游!不但路途迂回数千里,而且沿途或高山、或沙漠,极其难走。
草原部落联盟之间的边境摩擦无日不有,所以黄草泊有事也属寻常,但敌人竟然绕路数千里从天策军兵力无法直接控制的多坦岭缺口南下,那就不是摩擦与误会,而是筹谋已久的奇袭了!
慕容春华一听到消息,马上意识到事态的性质已经完全改变了。
“阿尔斯兰要和我们正式决裂了?”暗中吃惊的慕容春华接到消息后迅速派遣骑兵迎敌,同时将军情向小金山以及凉州飞报。
从伊丽河到北轮台城之间商路未通,民间没有来往,所以天策军虽然在八剌沙衮安插有细作,但情报却得通过宁远辗转万里才传到北轮台城,大概在一个月前,就有消息辗转从宁远传来,说岭西回纥可能会东犯,不过这个消息并不确切,而且郭洛在听到之后也采取了外交手段,同时杨易也命慕容春华加强对北部的防御。
但慕容春华也没想到,这次阿尔斯兰会来得这样猛,天策军的总体实力虽然比岭西回纥强,但以杨易麾下的鹰扬一军去与岭西回纥相比却是有所不如,更何况杨易又将防范的主方向放在东面,要以轮台都督一军之力东抗契丹、西压岭西回纥,那是不可能的。
从北面窜入的岭西回纥军队逼退了慕容春华派出的前部以后,阿尔斯兰便以葛览部为先锋东进,六万骑兵浩浩荡荡铺天盖地而来,从伊丽河流域直逼至四条河防的第三关白杨河流域。
慕容春华大惊,一边下令将北轮台城西北的部族收拢至后方,同时他亲自率领了六千骑兵迎出五百里,双方在白杨河绿洲相遇,望着漫山遍野的骑兵,慕容春华回顾安守基道:“这已经不是摩擦了,阿尔斯兰这次发动的是倾国之战!”
安守基道:“那可如何是好?”
慕容春华打量着敌人的前锋,说道:“敌军精锐甚多,而且来势正猛,我军兵少,不宜硬碰。如今北轮台城内只有一千骑兵、二千步兵,如果在此消耗掉太多的兵力,回头就连守北轮台城的力量都没有了。”
岭西回纥以纵队分散前进,回军数量远胜,唐军且战且走,双方在马背对射,互有损伤。慕容春华退至乌宰河东这已是北轮台城西面最后一道河防了,再往东就是轮台城砦联体本身了。
这时慕容春华手头只有七千骑兵,连同步兵不到一万,眼见敌军势大,他召集在当地放牧的部落,且在乌宰河东面设置了五个营砦,自己收拢兵马入城,固守待援。
消息传到小金山,杨易大惊之下,在接到消息的当晚彻夜不眠。他如今与耶律朔古僵持,虽然兵力不如对方,但占据了地利,若有慕容春华在后提供支援,再耗下去也不怕,但如果阿尔斯兰从西面掩来,慕容春华只怕就自顾不暇了,万一北轮台城危急,自己腹背受敌形势便大大不妙了。
丁寒山听他言语中似有退却之意,却建议继续固守下去,道:“就算北轮台城危急,以我们现有的物资仍然可以固守小金山,只要耗到冬季,耶律朔古就非退不可。”
慕容旸道:“那又不然,小金山既非天险,又非要塞,更不是长城,我们其实并不能拦住所有契丹军队越我们而西,只是我们刚好守在七寸上,让他们的补给没法过去,耶律朔古就算派出骑兵冲过去,冲出没多远仍然得回来。但现在回纥从西面开来,副都督的骑兵又不足以野战取胜,若他们将北轮台城围拢,然后派遣偏师继续向东接应上契丹人,那小金山就会变成万丈洪涛中的一个孤岛,战略上的意义大削了。”
丁寒山道:“你是说,回纥人会勾结契丹?”
慕容旸道:“我确实这样担心。”
“不!不是担心。”杨易道:“这几乎已经是可以料定的了!这几个月与耶律朔古对峙,我发现他用兵稳健,却又不急不躁,似乎总在等什么,又有斥候在北面发现有轻骑偷过的痕迹,我就已经怀疑岭西与漠北之间有勾结,结果现在阿尔斯兰果然大肆东侵。两家夹攻之势已经相当明显了。”
杨易望着漠北的方向,道:“契丹不走,回纥又来,这已经不是局部战了,而是倾国大战,我天策军便是全体兵力都加起来也未必能够取胜,更别说靠我一军之力了。我们以一军之力,抗拒契丹或者岭西回纥都还有可能,同时两面作战就非败不可。双方东西夹攻,这已经不是我当前的兵力所能应付的了。小金山是争全胜的所在,实在不行可以暂弃,北轮台城却是北庭生死所在,绝对不容有失。失了小金山,北轮台城仍有机会保住,但如果北轮台城被围,那时小金山岂能独存?”
他的视野,却比麾下诸将看得更广,不止局限于北庭的战争,更放眼到整个世界的政局:“契丹与岭西回纥,他们内部一定都出了什么变化!以当前的局势,要保住北庭的完整已不可能,我们当下要做的事情有二:其一是尽量拖延,让凉州有时间反应;其二是守住天山北麓通往天山南麓的路口,确保丝路的安全;其三就是要让援军北上时在山北有个落脚点,易于重新展开反攻而这个落脚点,就是北轮台城!至于北庭……”他顿了顿,道:“倾国争持中一时之胜败、数百里之得失都不算什么。”
慕容旸、杨涿等都听得点头,刘黑虎道:“若是这样,那就得让天山北麓的牧民赶紧南撤往高昌、伊州了。”
杨易道:“虽然这样做会打击北迁牧民的士气,但也不得不如此了。”
杨涿忽然道:“哥哥,能不能拖上一两个月?”
“拖上一两个月?”
“是的,”杨涿道:“如今已快入秋,正是山北青草长势最旺之时,若是能再拖一两个月,我们治下的牧民,不就有时间将草收割起来了么?还有,我听说以前北庭回纥也是春末往北庭来避暑放羊,秋末往高昌去避寒过冬,一两个月后就接近中秋了,那时候我们再召集牧民南下过冬,不就顺理成章了么?这样也不会打击士气了。”
杨易沉吟着,道:“就怕当断不断,误了全身而退的良机。”
丁寒山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