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其实很有趣儿-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不过就是——简单说来就一句话,他太聪明了,打小用脑过度,体力与生命透支得过于厉害,所以才会谢幕得早一些。

实际情况是,朱瞻基还在幼年时期就卷入了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之中,并担纲了朱高炽一朱瞻基这对父子组合的主帅。正是他,居于幕后,隐忍不发,暗中操纵,先后剪除了朱高煦、朱高炽两股势力强大的人马,扶佐大肥仔父亲朱高炽登上了皇位。

朱瞻基第一次出手,是他16岁那一年。早已有史家查得清清楚楚,那一年,朱高煦第二次抗旨,拒不服从分配,不肯赴青州就任,坚持要留在京师,做太子——无非是逼迫成祖朱棣履行诺言而已。但接下来所发生的事情,却令人瞠目结舌,朱高煦竟然与兵马指挥使徐野驴发生了激烈冲突,并一金瓜将徐野驴的脑壳砸得稀烂。此事发生之后,朱高煦被放逐乐安,从此彻底根绝了对太子之位的梦想。

但据史家查验,此次事件竟然是16岁少年朱瞻基的杰作。这小东西早已把朱高煦的性格为人研究得透彻,故意唆使徐野驴出面,与朱高煦发生冲突,引发朱高煦的暴戾情绪发作,打死徐野驴,从此将朱高煦彻底清除出场。

朱瞻基第二次出手,是他23岁那一年。他的智慧更加成熟了,心思也更慎密了。所以这一次,他选择了傻头傻脑的朱高燧为目标,暗中收买朱高燧的手下,唆使那伙蠢人脑子犯混,商议毒杀朱棣之事。由此坐实了朱高燧不忠的罪名,于是朱高燧也不明不白地被清洗掉了。

除了这两桩政治阴谋之外,年轻的朱瞻基还每天惕厉自己习武,以取悦爷爷朱棣,强迫自己每天读书,以取悦父亲朱高炽,警示自己的内心,避免让自己流露出邪恶的本性,以取悦臣属和民众——这可怜的倒霉蛋,他活了三十多年,就没有为自己活过一天,就连他爬上龙床幸御美貌嫔妃,都肩负着将皇家血统延续下去的神圣使命。他活得可真叫累啊。

不要说他在日后努力恪求自己,满足所有人的愿望,单是打掉朱高煦、朱高燧这两个敌对势力团伙,那要消耗他多少脑细胞?用掉他多少心智能量?他在16岁之前,所做的事情就已经超过了世上绝大多数人一辈子做的事,有多少生命的能量,也抗不住如此消耗。

他虽然只活了36岁,却早已把自己的生命,体能消耗殆尽,所以才会过早地死去。更何况,他所经历的事情,一桩桩,一件件,稀奇古怪,浸透着人性的晦涩与复杂。比如说,他在登基之初,先碰上的就是李时勉怪案。

##03 顾头不顾腚的粗人

却说李时勉那人是个古怪精灵,他是永乐年间中举的进士,明明是个文人,却有个火爆脾气。朝中文官跟他对脾气的人倒没几个,反倒是声名狼藉的锦衣卫对他钦服。很可能,李时勉做事顾头不顾腚的风格,颇有粗人之风,所以才获得了锦衣卫们的一致好评。

因为上书反对朱高炽于丧期行房事,李时勉惹火了仁君朱高炽,险些没被金瓜武士活活打死。虽然没死,却也不能算是一个活人了,遂被拖入天牢。朱高炽的想法是让这个李时勉在天牢里以最痛苦的方式死去。

但不曾想,先死掉的是肥仔朱高炽,而李时勉躺在冰冷的牢房中,正自发出痛楚的呻吟声,这时候来了一个锦衣卫,上前替他上药疗伤——这几个锦衣卫,都是最佩服李时勉的人,不忍心看他死去,所以赶来救助。

但是李时勉的伤势实在是太过严重,于是锦衣卫们就不辞辛苦,踏破铁鞋,到处寻找名医偏方,正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让他们找来了一个偏方,拿到李时勉身上一用,果然是立竿见影,就见李时勉迅速地恢复了健康。

就在李时勉治病的当口,太子朱瞻基已经赶到北京,于是群臣强烈要求他登基继位。朱瞻基按照儒家礼仪的要求,表示坚决拒绝,群臣也按照礼仪的要求,继续上书要求,朱瞻基继续表示拒绝,群臣再上书,朱瞻基再拒绝……双方一如拉锯,整整鏖战了十个回合。在十天之内,群臣十次上书,要求朱瞻基登基,朱瞻基则是十次大义凛然地拒绝。等到了第十一天,要求与拒绝的次数,已经远远地超过了儒家礼仪的要求,再说大家也玩腻了,于是朱瞻基就在群臣的拥戴之下,登上了龙椅,是为宣德帝,史称宣宗。这里有一个微妙的时间差,就在朱瞻基十次拒绝的漫长岁月里,李时勉正在天牢里由锦衣卫艰难地替他疗伤。等到朱瞻基终于登基了,李时勉的伤势也全好了。于是那几个锦衣卫就把他带出天牢,来找朱瞻基说理。

当李时勉从天牢里向皇宫出发的时候,正是朱瞻基赐尚方宝剑给那名姓王的锦衣卫,让他提李时勉的人头来见。于是这两伙人于北京的长安街上相对而行,按理来说他们应该撞个对脸才是,可偏偏没有。

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走的路不同。

王姓锦衣卫声称不认识路——实际上,他应该跟那几个锦衣卫是一伙的。而李时勉走的则是一条近路。所以李时勉一入宫,正与朱瞻基撞了个脸对脸。李时勉上前问候:“陛下好,我是李时勉,陛下你吃了吗?”

朱瞻基一听他就是仇家李时勉,登时怒不可遏地冲了过来:“李时勉,你凭什么要活活气死我爹?”

李时勉:“……陛下你先放手,差矣,陛下你差矣……”

朱瞻基怒道:“我如何一个差矣法?”

李时勉道:“看来陛下你是真的生气了,那我就实话实说吧,你爹之所以生我的气,是因为我反对把你流放到南京去,反对他打击太子党……那么一个搞法,也不利于安定团结啊。”

朱瞻基吃了一惊:“居然有这事?你说的是真是假?”

李时勉:“骗你不是人。”

朱瞻基:“有证据没有?我是说你的奏章呢?拿过来我看看。”

李时勉道:“奏章已经烧掉了,这是咱们大明朝的法律规定,举凡有事上奏,事情说清楚后,奏章立即烧毁,目的是为了防止大臣以此居功。”

朱瞻基:“你连证据都没得有,这让我如何相信你?”

李时勉笑道:“陛下说除了这件事,还能有什么事情,能够让你爹恨我恨到这种程度的?”

朱瞻基听得连连点头:“有道理,你说得有道理,你果然不是奸恶之徒,而是一个难得的忠臣啊。来人啊,取李爱卿的官服顶戴来,给李爱卿穿戴上……”

于是眨眼功夫,李时勉就官复原职了。所以当王姓锦衣卫匆匆返回来的时候,第一眼就看到李时勉衣冠楚楚地立在朱瞻基身边,已经成为了朱瞻基倚重的臣子。

解决了李时勉这桩事,朱瞻基坐到龙椅上,打开了各地官员及藩王上奏的奏章。第一封奏章就是他的叔叔,汉王朱高煦发来的。在这封奏章中,朱高煦严厉谴责了朱瞻基治国无方的几桩错误。要命的是,说得头头是道,还都在理儿。

把奏章拿给臣属们看,朱瞻基吩咐道:“传旨,朝廷政务上有错,以后就照汉王的建议改过来。”

##04 太监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汉王朱高煦,他一直在等待着这个时刻,要重演朱棣时代的靖难之役。

朱棣时代,恰恰是侄皇叔王,年轻稚嫩的朱允汶是为建文帝,而经验丰富的朱棣却只不过是一个藩王。但以北平这弹丸之地,拥兵之众不过万人,而朱棣起兵之日,又数次面临着朝廷数十万大军的围剿,然而主导这场战役的,却是朱棣的雄才大略与坚毅精神,再加上战场上风云莫测变幻无常的因素起到作用,历经九死一生,藩王朱棣竟然不可思议地攻到了南京城下,建文帝徒拥天下之兵而不能用,这就是此前的辉煌历史了。

朱高煦亲身参加了这场战役,无数次甘胃矢石,出生入死,目睹父亲朱棣由一名被迫得四处乱窜的叛逆,一跃而成为了天下之主。这深刻的记忆烙在了他的生命里,并主导着他将事态向这个熟悉的状态中推进。

绝大多数人的一生,都是在不断地重复自己。曾经成功的记忆与模式,已经将他塑造成为一个固态的人。无论是面对何种情形,他们总是不由自主地用旧有的观念来认知,用旧有的模式来规范——他们知道自己是怎样成功的,却永远也无法知道自己是如何失败的,因为他对于人性规律疏失隔膜。

朱高煦正是这样一个人。现在他开始了。

先上书挑衅,指责新皇帝朱瞻基年轻稚嫩,屁事不懂,以好在未来时态起兵的时候,能有一个充足的理由。

见朱瞻基果然按照他的要求调整了政务,朱高煦大喜,再上书,要求进京献花灯,他派出的送灯之人,比其他藩王要多出一倍还不止。这些人实际上是他派出来的间谍,目的是搜集有关朱瞻基的军事情报。

朱瞻基居然欢天喜地,不但没有提防,还居然厚厚赏赐了朱高煦派来的三百六十名间谍。

朱高煦大喜,历史再一次雄辩地证明,侄子就是不如叔——朱允汶比不了朱棣,朱瞻基也比不了他朱高煦。人生的智慧是一点一滴积累而成的,年轻人在这方面明显居于劣势,那就怪不得他朱高煦了。

照旧是依循当年朱棣的老法子,先建地下兵工厂,日夜不停地打造兵器,再拉起旗号,广泛招募士兵。扩编的军队分为五个纵队——这是天子才有的权力,朱高煦并不想太多地隐瞒自己,毕竟他是一个光明磊落的人。

任命指挥使王斌为太师,密结山东都指挥靳荣为助,准备先取济南,然后强攻北京。再联系宫中的内应……忽然之间,朱高煦发现了问题。什么问题呢?

这个问题就是,早在朱元璋时期,就严厉打击太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剥夺太监的政治权力。为此,朱元璋甚至在宫中立了一块牌子:太监干政者死……诸如此类。

然而,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为有牺牲多壮志,望湖楼下水接天。砍头只当风吹帽,遍地太监下夕烟……由于太监的政治权力被野蛮剥夺,激起了宦官们的阶级仇,民族恨。所以在朱棣时期,大批的太监或者是逃离朱允汶,投奔北平解放区,或是在宫中秘密行动,不断制造各种事端,存心给建文帝添乱,扰乱朱允汶的思维,成为了朱棣夺取天下的最得力臂膀。

此后,朱棣深深地认识到了太监们的力量。他深情地说:“太监,只有太监,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但同时,朱棣也高屋建瓴地指出:“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太监。”是啊,太监们不读书,不认得字,虽然有朴素的无产阶级感情,但两腿之间终是缺少了一嘟噜肉,连带着也降低了他们的参政议政能力。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朱棣想到了一个绝妙的法子。

忽然有一天,朱棣广贴招贤榜,找来了大批的年轻读书士子,并对这些人发出了热烈地召唤:“知识青年到后宫去,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后宫?没错,是挤满了绝色美貌宫娥嫔妃的天堂,你能抵御了如此之诱惑吗?

当时那些年轻的读书士子们,全都激动了起来,纷纷咬破手指写血书。以表示他们坚决响应号招,扎根后宫的决心。但是朱棣提醒他们说:“不对……那什么,你们咬的是手指头,咬错了……应该咬的是你们两腿之间的那块肉……”

众读书士子大骇,原来若想入宫,必先自宫,如不自宫,万难成功。

有些意志薄弱的投机分子,就此打了退堂鼓,但还是有些热血青年,心甘情愿地接受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