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意挣钱,留在家中的女人,不是怀胎挺肚的,就是拖儿带女的,可谁也管不了,谁
也不想管。
在雄踞中原的济南城,英雄山下散落着星星点点几十处修鞋匠的摊子。时值酷
暑,每一处摊子的破旧凉席上睡着的全是伸胳膊露腿的孩子,少则一个,多则三四
个。大的已有五六岁,小的才只几个月。路过此地的记者金纯龙随意数了数,16个
修鞋摊旁,躺着21个孩子。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来自浙江、江苏和安徽等省农村,
到济南谋生已有三四年之久。接着,一位年轻的妇女边拍打着怀中叼着奶头的男孩
与金记者作了如下精彩的对话——
问:“这孩子是来济南后生的吗?”
答:“这个孩子就是在这儿生下的,这是第三胎,大的丢在老家了。”
问:“你们那儿计划生育抓得紧吗?”
答:“紧着哩!可跑出来他们就没办法儿了。”
问:“罚款吗?”
答:“罚,罚得狠哩,俺不在乎,多吃点苦三两个月也就挣回来了。”
问:“在济南生孩子,没有准生证,医院肯收吗?”
女人嘿嘿一笑,在孩子的背上拍打了两下,答:“医院不管这个,只要交钱就
行。有时为了讨个方便,就多塞点。”
问:“你们那儿跑出来生孩子的有多少?”
女人乐了,答:“多得没法说。反正能跑出来的都跑出来了,谁也不会呆在家
里受罪。”
金记者与另一位弹棉絮个体户(此人的工种与喜剧小品《超生游击队》中黄宏
扮演的角色恰巧相同)的对话也照录如下:
“您有几个孩子?”
“六个,死了俩,还剩四个。”
“都是逃在外头生的吗?”
“不全是。天下大得很,我那儿的土皇帝管不了这么远。”
“您家在哪儿?”
“南方。”
“有男孩吗?”
“有,两个。”
“还想再生吗?”
“能生就生。”
“政府号召计划生育,你们应该响应才对。”
“我少生一个国家就能富起来?我生的孩子是我自己养活,又不是国家养活。”
“不管怎么说,你们应该去做绝育手术,这对你个人也有好处的。”
“结扎?不干,人不是他妈的畜生!我一看到农村那些王八蛋抓女人去结扎,
就恨不得日他祖宗八代。”
“你们生这么多孩子,今后能养活得起吗?上不了学当一辈子文盲……”
“你别说了。我管不得那么多,孩子们长大了让他们自己养活自己。上学不上
学是无所谓的事,你没看现在的大学生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如街头卖烤红薯的老太婆
收入多哩……”
至此,对话已无法继续下去了!
在八面来风人潮鼎沸的海口市。
自从1988年春,党中央、国务院毅然决定海南建省办大特区,长期孤悬海外少
人问津的海南首府海口市,一时身价倍增令国内外人士刮目相待,以图一展雄风的
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工程师、科学家、教授、学者、作家、演员、新闻记者、
企业家以及各怀动机的谋职者,如涛赶浪般跨越琼州海峡,再渗人到这个32000平方
公里风光旖旎亟待开发的亚热带“岛国”。然而,又有谁能预料得到,就在延揽四
方人才的轮渡一班又一班靠上海口码头,旅客们肩负手提兴致勃勃步入推土机隆隆
轰鸣、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的海口市区时,一支人数颇为可观囊括各色人等的“超
生游击队”,同时也顺利完成了一次从内陆跨海越洋的战略大转移。在海口,如雨
后春笋般遍地冒出的“工棚”,成了最理想的超生“保护区”。在海南机场营区内,
你会看到一串首尾相接的工棚,这里居住着112户民工,总人数为566人。这批人95
%来自广东、广西、四川、湖南等省区,平均年龄35岁上下,大多数人正处于生育
高峰期,大多数人也正是为着“超生”而来的。
一位来自广东省揭阳县的菜农,今年虽只有35岁,却已是膝下拥有5个孩子的父
亲了,可他的生育之志不减当年,决心在海南再创一番奇迹。
据海南省卫生厅、省人口局的粗略统计:1988年全省超计划生育的婴儿已达近
10万人。
3 “水上游击队”轶事
“水上游击队”系指借助舟楫,以江、河、湖、海等水域为主要活动范围的。
相对而言,“水上游击队”较之“陆上游击队”,在行动上更为机动、灵活、
隐蔽、迅捷,因而也就更加应对自如、游刃有余。
五六十年代,曾因山东籍作家刘知侠所著的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及据此改
编的同名电影,而使得深藏于鲁西南丘陵间的微山湖威名大震。抗日英雄刘洪、王
强、芳林嫂等人在浩渺无垠的湖面上驾飞舟踏细浪,出没于盛开的荷花、茂密的苇
荡及望不及尽头的芨芨草丛中,令前来围剿的日军大部队纵有机动快艇也免不了处
处受制、处处挨打而只能望湖兴叹、一筹莫展——这样的故事在二十多年前的中国
家喻户晓,老少皆知。
也许可称作为历史的悲哀,今日的微山湖,却成了“超生游击队”得天独厚的
“水泊山寨”。生于斯长于斯的渔民们和流入此地的外来户,他们依凭一条船一张
网,日出日没,捕鱼捞虾,小船是他们栖息的家,方圆660平方公里的湖水是他们的
“自由世界”;他们已不再弹起心爱的土琵琶唱那首著名的电影歌曲:“西边的太
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而是对着迷濛水天呼着大嗓门喊:“下雨天,
造人天!”他们都单个作业,各自为战,没有娱乐活动,没有群体观念,连电视也
难得看到,生孩子便成了他们惟一的乐趣;他们想生就生,想生多少就生多少。在
这里生孩子成为无计划的完全属于个人好恶的事情;政府想管很难管,政府真管也
管不了,一条小船随便钻入哪片苇荡,像泥鳅遁入湖底一般,便“上穷碧落下黄泉,
两地茫茫皆不见”。再者,今日渔民们操作的小船,又远非昔时破烂不堪,大多已
装备上了发动机,只要马达一响,“突突突……”一溜烟驶离微山湖,苏杭数百里
水路来无影去无踪。有一首广为流传的民谣最为形象贴切:“年年想生年年生,处
处无家处处家,只要河流水不断,跟着流水走天下。”据有关消息透露,微山湖一
带超生没编人户口册的“黑孩”数早已逾万!
大陈岛,这颗镶嵌在浙江省中部沿海大陆架上的“东海明珠”,在硝烟炮火弥
漫的50年代之初,曾因遭受一场惨绝人寰的洗劫——路清退的国民党军用刺刀军舰
强行劫持岛上渔民逃往台湾,而一度变得空寂、冷清、荒漠以至了无生机,孤岛伴
枯草,潮起又潮落。四十载弹指一挥间,人民政府招募有为青年大力开发大陈岛,
这颗“明珠”蒙尘落尽再现光华,复又帆影点点,炊烟缭绕,现今岛上居民已达五
千二百多人。
大陈岛的喧闹繁忙更有另一面驳杂迷离的景观——
每日从椒江、温岭、黄岩、临海、三门、乐清、苍南、象山等隔海相望的市镇,
再加上远及江苏、上海、福建等省市穿越滚滚风涛前来捕捞的流动船只,一列列、
一排排,多达四百多条,船上人员共有三千多人,等于从海上漂来多半个大陈岛;
若逢渔汛季节,更是空前壮观,两三万外来渔民云集于此地,把个小岛闹成沸沸腾
腾。这些个流动渔船大部分是个体船,许多人就是为着“超生”而来,在岛上安营
扎寨,生上三胎四胎不嫌多;还有人干脆制定长期战略措施,在岛上借宿空闲房屋,
男人出海捕鱼,女人在家生子。如果你有兴致上岛游览一番,就会不断遇上手上牵
着一个孩子、怀里抱着一个孩子蹒跚而行的挺着大肚的孕妇。一位来自温州的渔民
欣欣然报告大家一则喜讯,他的妻子已生下三个女孩,最近又在大陈岛上生下一个
男孩,他的人生目标实现了,这一下全家人可以“衣锦还乡”了……大陈镇的党委
书记和镇长也深感在他们治下如此张狂地多生多养有损规范,长此下去岛将不岛,
于是一次又一次劳动双腿,走前村,串后街,四处八方苦口婆心地游说外来户们采
取计划生育措施(他们的权限也仅能游说游说而已),然而成效寥寥。人家不避艰
险不辞辛劳长途跋涉驾舟远渡专程而来,全部目的就是为了“超生”、多生,仅靠
游说有用吗?显然,必须要制定一整套相应的强有力措施!
江苏省苏北某地农民杨氏,夫妇俩已生三个女孩,他们发誓要再生一个男孩。
村里计划生育抓得紧,咋办?苦思冥想数日之后,杨氏一拍脑门:“有啦!”他即
刻变卖掉所有的家产,买回一条机帆船,又将三个女儿送往丈母娘家,夫妇俩便扬
帆出发了。船在京杭大运河上往返漂泊,或捕捞,或运输,年复一年,日复一日,
生完一个孩子即送回丈母娘家一个,前方。后方绝对配合默契,直至生到第六胎果
真生出一个男孩,才像凯旋的将军一样息桨归田。
扬州市曾抽调大批干部进行摸底调查,初步查明共有流动船只33000条,从业人
口15万人,活动范围达十多个省,这些船民生遍天南海北,他们的口头禅是:“要
得养,买挂桨!”……
4 “瞒天过海术”新篇
千百年来,中国农民以勤劳朴素、任劳任怨、不屈不挠等凝聚着民族光华的传
统性格闻名于世,倘若再拨动那根深藏不露的狡猾和智慧的琴弦,那必然可以弹奏
出无往而不胜的进行曲。
下面将要讲述的一则故事,相信读者们肯定会被故事中男女主人公天衣无缝的
谋略和机巧过人的行动惊讶得目瞪口呆——
故事发生在山清水秀的福建某山村。
狗仔和喜妹结婚四年,接连生下三个丫头片子。晦气吗?且慢,喜妹不是又怀
上了,狗仔就不信自己生不出个小子来。
计划生育的风声日紧一日,县医院组织的结扎小分队像猫头鹰一样搜寻着目标,
一经发觉动静连夜就会奔袭进村强行实施手术。可这一切都难不倒绝顶聪明的狗仔,
别看他书只读到初中毕业,平素小人书、侦探片看得多了,脑瓜子里的鬼点子也多
着哩!只见狗仔伏在喜妹的耳朵旁嘀嘀咕咕一阵子,说得喜妹两颊羞红嘴里直骂
“亏你想得出,亏你想得出”——一个工于心计的“喜剧小品”很快就将搬上舞台,
由狗仔和喜妹有声有色地进行表演。
一日,正在磨房里碾老玉米的喜妹突然大叫肚子疼,疼得双手捂住肚子在地上
打滚哭爹喊娘呼天抢地,病情的危急如同火烧房子,邻居慌忙喊回在麦地里锄草的
狗仔,只见狗仔急得满头大汗,风风火火拉上平板车就把喜妹往十几里外的“县医
院”送。第二天,夫妻双双返回村子,一脸的悲戚,狗仔逢人便说倒了八辈子大霉,
医生诊断出喜妹肚子里长了一个大肉瘤子,凶吉未卜,县医院也束手无策,必须送
省城的大医院才能保住性命。说到伤心处,狗仔又抹眼泪又刮鼻涕,众乡亲听得唏
嘘叹息,更有村里的小媳妇、老太太们陪着嘤嘤饮泣。
果然,乡邻们看到喜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