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目标有大小之分,这里讲的主要是有重大价值的目标。只有远大的目标,才会有崇高的意义,才能激起一个人心中的渴望。
一个人确定的目标越远大,他取得的成就就越大。远大的目标总是与远大的理想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那些改变了历史面貌的伟人们,无一不是确立了远大的目标,这样的目标激励着他们时刻都在为理想而奋斗,结果他们成了名垂千古的伟人。
依靠正确的思维方式规划人生
依靠正确的思维方式规划人生〓〓
不管男人还是女人,谁都想出人头地成就一番事业,期望在工作和其他领域取得成功。
真正的“成功”就是自觉地去发挥自己所拥有的全部能力。更具体些说,“成功”意味着将自己的天分与潜在的能力发挥出来,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克莱门特·斯通在《获取成功的精神因素》一书中写道:“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是精神上的准备,这种精神准备不是父母所赐,也非重金可买,而是加强自身心理品质锻炼的结果。”人生在世,面对人世间的各种问题,应该学会拥有发展性的正确的思维方式。
(1)强烈的自我动机
动机来自自身的鼓舞和行动激发。即根据自己的想法、需要、感情或心理状态,主动地促成自己的行动。可以说没有成功的愿望,就没有成功的行为。
成功者总是自觉培育强烈而积极的动机感。他们能自己选定目标,向想要发挥作用的方向努力,很少灰心丧气。即使有时出现失望、沮丧的情绪,他们也能够从自身内部涌出力量,稍许徘徊就又会能继续向自我实现的目标迈进。
成功者积极的自我动机有两个来源:第一、个人的和现实的自我期望。第二、无论恐惧还是愿望都是最高的刺激剂,当恐惧和愿望同在心中时,恐惧是有破坏性的,而愿望则引导你实现目标,取得成功,得到幸福。他们集中注意力于成功的报酬,并积极地跳出畏惧和失败的纠缠。成功者总是说:“我想……”、“我能!”
(2)炽热的自我期望
期望对未来的事物或人的前途有所希望和等待。成功者期望成功。他们把生活看作一场非常真实的竞争,而不仅仅理解为简单的冒险。他们期望成功更怀有想要成功的欲望,懂得成功是由自己去创造的自我控制和准备成功的信念为前提。
生活中的成功者相信自己预言的能力,保持着努力向上的势头,期望一个较好的工作,保持健康的身体,收入能有不断的增加,有热情的友谊和新的成功。成功者总是把问题看作向能力和决心挑战的机会。一种灼热的期望是产生向上力量和赢得“好运气”的最实在的方法。人生本来就应为实现自己的预言而存在;人所能获得的都是他曾想像描绘的东西。成功者总是豪情满怀:“今天干得不错,明天肯定更漂亮!”只要我们活着,就应经常向往着最美好的前景,在心里刻画它,想像它。这样我们就能够既从精神上也从肉体上做好迎接成功的准备。
(3)明确的自我调节
生活中的成功者信奉现实的自我调节,设计生活中的目标。他们有着合理的生活计划、总的目标和明确的任务,每一天的工作任务明确。他们日复一日地努力着,决心达到确定的目标,得到要得到的一切。他们在迈向成功的道路上懂得自我指挥。
曾有人巧妙地把人比喻为一条船。在人生海洋中,很多人像无舵船,他们总是幻想着“什么时候能漂到一个富裕繁荣的港湾”。对风浪海潮的起伏变化,他们束手无策,只有任其摆布,听其飘流,结局大多是触礁或搁浅。但那些成功者,他们把时间用在实施计划、确定目标和航向上,研究了最佳航线,学习了航海技巧扬帆远航,从此岸到彼岸,有计划地行进。那些无舵船一辈子航行的距离,他们只要两三年就达到了。
成功者的自我调节,秘密在于建立一个清楚的、明确的行动计划和目标,并经常思考修整,在完成计划和达到目标中赢得成功。
让生活之舟驶向你要去的地方
让生活之舟驶向你要去的地方〓〓
现今工商界中,做一个随波逐流的人,要比依照自己的鼓声节奏前进的人要容易得多。要做到无论何时都能够把握住自我,不管大家现在都做些什么,也不管目前正好流行什么,是需要相当的自信与独立的。
奥格·曼狄诺在他的文章中,经常引用爱默生的这句话:“要成为一名顶天立地男子汉,就必须不随波逐流。”当你在攀登顶峰时,你是站在某个“机构”的最上头;它可能是某个部门、某家工厂、某间公司、或者某个代理商。每个商界人士必须认识到的:“一个机构就是一个人加长的影子。”
当然,许多人通常都会需要也很欢迎别人在他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在你攀登顶峰的路上,你不要拒绝别人的帮助,但要记住从长远来看,你依然是自己那艘船的船长,掌舵的是你,而这艘船是驶向你要去的地方,你必须是发号施令的人。毕竟,你未必喜欢他人的目的地。你绝对不能随着他人的节拍起舞。同样的,因为你未必喜欢他人那种音乐。牢记:“付钱给风琴手的人才有资格点歌。”你必须信任你的直觉,感觉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当初哥伦布的船上船员都力促他返航,但他不为所动,继续他的航程。你必须学着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它与自信非常相似,但不全然相同;它与狂热也相近,而狂热正是独立自主的持续动力。
在你一路攀向顶峰时,很多时候当你环顾四周,会发现自己竟然是如此地孤独,就像人们所形容的:“高处不胜寒”。你可能突然想到:“我要依靠谁?我要与谁同行?谁会领着我走过艰辛的一程又一程!”
答案只能是:你自己。现在你一个人正步履蹒跚地朝着目标前进,而你所依恃的正是那份独立自主的能力。所以去他的“人云亦云”!拒绝“一窝蜂”,要不断努力去做你认为是对的事,那些你在内心里相信应该去做的事。
即使你发现自己是如此的孤独,如此的与众不同,你仍然应该为所当为。别人可能会要你向大家看齐,但想想看,如果大家都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那这个世界会是多么单调乏味。毕竟,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两个人的指纹是相同的,也没有哪两个人的声波是相同的,就连雪花也片片不同。
你所要遵守的规则就是:当你独自在事业以及生活的领域里站稳脚跟时,要确定你不会阻碍别人拥有相同的权利。让他们也保有他们的立足点,同时如果有必要,要让他们协助你保有你自己的立足点。
罗伊·加恩在《神奇的情感力量》一书中写道:“除了你自己之外,绝对没有一个人对你的命运操有最后的决定权。”
你敬重父母、朋友,但是你最亲密的友人是你自己。你要先和自己做朋友,要先敬重自己;在博得别人好感之前,先获得自己好感,你拥有的最大财富是你的自我心像——对自己的好印象;不管是谁,都不能把它夺走。假如有人这样做,那是他固执己见,想要让你过他的生活,而非你自己的生活。
当然,你可以聆听父母、朋友的忠告,可是在最后关头,要自己决定想做什么。只要你想做的,是在一己能力、知识范围之内,只要你想做的不会损害他人,那么,积极地向你的目标迈进,不要让任何人使你在航程中转向;因为你必须信任你的目标,你必须到达你的目的地。
你的目标和父母、朋友的目标是不相同的,你必须要做你觉得非做不可的事,那是你应该行使的权力。换句话说,要让自信帮助你而非反对你。要选择自己的事业,因为你相信它的发展。千万不要选择适应别人的事业,那是失败和苦恼的开端。尊重他人坚守的原则,也就是尊重自己坚守的原则:你,才是自己命运的主宰。
生活中不存在结局
生活中不存在结局〓〓
一个普通人,你问他(或她)希望从生活中获得什么,回答总是些明确的、具体的目标,如良好的教育、优越的职业、美满的婚姻、和睦的家庭、旅游、金钱、成功等等。
这些目标对于你设计令人满意的生活没有多大帮助。奥格·曼狄诺认为,之所以这样,原因有二:
第一,这些目标是固定的,缺少变化的,而生活恰恰相反,它是动态的,不稳定的,变幻无穷的。例如说,你希望有一个好的职业,这意味着什么地方有那么一个职业在等着你,它将永远使你感到愉快。或者你向往一桩美满的婚姻,这意味着如果你找到了意中人与他(她)结婚,那么,以后你会一辈子生活得很幸福。
遗憾的是,实际情况并非这样。实际上,所有目标如果不做某些调整、更新,就会因时光的流逝而黯然失色。一种工作于第一年兴味盎然,5年之后,则没有多少兴趣了;若仍不更新,10年以后它就会变成机械的活动,20年以后则如同坐牢了。婚姻也同样如此,离婚率也许是婚姻失败的最好的标志。它的持续上升,告诉人们,即使是所谓“白头偕老”的爱情,如果缺乏更新,随着时间的流逝,也会削弱,产生变异。
这些特定的具体目标并不是我们为之奋斗的重点所在。其第二个原因是:它们一旦实现,就不再显得重要了。提职、挣一万美金,与世界上最显赫的人物结婚,赢得金牌,获得学位,完成定额——这些都只是引诱我们去追求的理想,它们是令人神住的,特别是在开头的时候。但是如果它们只是空洞的允诺,没有在现实中得到实现,就失去吸引力了。美国女诗人艾米·狄金森写道:“从未成功者,方知成功甜。”没有哪一个具体的目的一旦达到了,它还能使人们保持对它长时期的兴趣。在现实生活中,没有这种“理想的境界”,要认识这一点,需要相当的生活阅历,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只是通向理想境界的道路,而我们总是走在这条道路上。
放弃“结局”的概念,是我们规划人生的最重要的一步。很多人很难接受这一点。但对单一的幸福结局的追求,总是会遭到失败的。
这听起来似乎悲观,不过那只是在你将生活看成是单纯的情况下才这样。生活是复杂的——这才令人感到兴味无穷。
奥格·曼狄诺指出:“你应该用这种态度看待生活:将生活看成是在你前面无限延伸的、漫长的、渺无尽头的道路,你只有不断地努力向前走,才不会在中途迷失。”
应该设定一个稍高的目标
应该设定一个稍高的目标〓〓
不少人认为天才或成功是先天注定的。但是,世上被称为天才的人,肯定比实际上成就天才事业的人要多得多。为什么?克莱门特·斯通指出:“许多人一事无成,就是因为他们缺少雄心勃勃、排除万难、迈向成功的动力,不敢为自己制定一个高远的奋斗目标。不管一个人有多么超群的能力,如果缺少一个认定的高远目标,他将一事无成。设定一个高目标,就等于达到了目标的一部分。”
美国伯利恒钢铁公司的建立者齐瓦勃出生在美国乡村,只受过很短的学校教育。尽管如此,齐瓦勃却雄心勃勃,无时无刻不在寻找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