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帝王故事100篇-第1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根据惯例,后宫中女王身边的辉格党女官们应换成托利党女官。女王不 

同意,皮尔就拒不组阁。于是,梅尔本和辉格党人又执政两年。女王的胜利 

只是暂时的,因为王室官员应该与政府官员一起更换是一条原则,她以后没 

有再向这条原则挑战。 

     同年,维多利亚由于没能正确对待弗洛拉而很不得人心。弗洛拉是女王 

的一名侍女,因患肝癌,肝腹水看上去像是怀了孩子,由于未婚,引起非议。 

女王有一次偶然看见弗洛拉和康罗伊爵士同乘一辆马车,对他们的关系产生 

了怀疑。弗洛拉最后被迫接受医生检查,证明她是清白的,而且几个月后就 

死于癌症。公众舆论强烈谴责女王的行径和宫廷在这一事件中的态度。女王 

在赛马场看赛马时受到嘘声责骂,而且有人喊出:“梅尔本太太!” 

     1838年6月加冕典礼以后,女王的顾问马上为她考虑婚事。1839年,物 

色的候选对象之一、也就是女王的表弟艾伯特王子访问伦敦时,女王爱上了 

他,他俩于1840年2月在伦敦举行婚礼,新娘和新郎都是20岁。并不是各 


… Page 427…

界都欢迎这一联姻。使女王愤怒的是,议会在表决给艾伯特王子的一笔年俸 

时,处处刁难。一些新闻记者和民谣作家,也嘲弄这位“叫化子王子”,说 

他行乞来到英国,没有像其他乞儿一样被送进济贫院,反而娶了英国女王当 

妻子。 

     不管外界如何议论,维多利亚女王的婚姻非常幸福。他俩生下9个儿女 

——1840年生下维多利亚公主,公主与未来的德皇腓特烈三世结婚;1841 

年生下威尔士亲王爱德华,即未来的英王爱德华七世;接着又生下3男4女。 

     艾伯特王子非常漂亮,在宫廷中引人注目。但他处之非常冷漠。他的这 

种态度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超出王室之外。19世纪初,威尔伯福斯与他的铲 

除罪恶协会,发动了大规模的复活道德风尚活动,作为向工人阶级反复灌输 

纪律观念和宗教精神的一部分,以肃清当时的社会不良风尚。开始时,吃喝 

嫖赌在上层社会盛极一时,而且始终不衰。尽管那些贵族人士表面上是道貌 

岸然,背地里却无恶不作。他们的罪恶以及那些皇亲国戚的种种见不得人的 

丑事家喻户晓。在艾伯特王子和维多利亚领导下,王室风气很正,成为一代 

楷模。 

     艾伯特王子也影响了维多利亚女王对社会问题的态度。前面提到的梅尔 

本勋爵是女王的第一位良师益友,却教她不要读狄更斯的 《雾都孤儿》,因 

为书中尽是贫儿、罪犯以及其它不愉快的事,她用不着去管。而艾伯特就截 

然相反,他把议员阿什利请进宫来,让他向女王讲述煤矿中童工所受的苦难。 

阿什利邀请艾伯特主持劳工之友协会的委员会会议;艾伯特置政府和宫廷的 

优虑于不顾,出席了会议。在女王的支持下,艾伯特在鼓励工商业方面也下 

了功夫。他在这方面最雄心勃勃的计划是1851年举行的万国博览会。这个项 

目当时遭到许多人反对,但是艾伯特排除阻力,克服困难,万国大博览会取 

得很大成功。 

     1841年,梅尔本政府倒台,使托利党人掌权。对梅尔本去职,维多利亚 

女王深感痛苦,并且直截了当地告诉了新首相皮尔。不过,她很快就不再跟 

梅尔本商量国事了。部分是由于受丈夫艾伯特的影响,她逐渐非常信任新首 

相皮尔了。女王支持外交大臣与法国搞缓和的外交政策,并且身体力行,于 

1843年出访法国,拜访法国路易·菲利普。这是自亨利八世以来,在位英国 

君主第一次拜访外国君主。第二年,法王菲利普对英国进行了回访。 

     辉格党于1846年重新上台,首相是罗素勋爵,外交大臣是帕麦斯顿。女 

王和她丈夫不久就和外交大臣发生冲突。而更严重的分歧产生于1848年及其 

以后。当时,欧洲许多国家爆发了革命,而首相罗素和外交大臣帕麦斯顿仍 

然极其保守、反对革命、反对民主。他俩坚信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大大优于 

欧洲大陆上的君主专制。他俩热衷于困扰和削弱外国政府,以相对地提高英 

国的地位。而维多利亚女王和丈夫,则主张与欧洲各国政府团结,因为欧洲 

很多君主是他俩的亲戚和朋友。 

     维多利亚女王和丈夫都比较有政治头脑,秉性宽宏大量。而首相罗素和 

外交大臣帕麦斯顿就差远了。一方面,在听说奥地利军事当局,在意大利和 

匈牙利鞭打起义的爱国者时,他俩声嘶力竭地怒斥“奥地利人是不折不扣的 

最残酷的畜生,简直不配称为文明人”。另一方面,几乎在同一天,他们却 

下令,对反抗英国统治的起义农民,一个不漏地进行鞭打。 

     女王有她丈夫艾伯特作她的私人秘书,她认为,根据宪法,她有权审阅 

有关外交方面的所有文件。女王和艾伯特常常改动帕麦斯顿起草的内容,删 


… Page 428…

去或缓和那些带挑衅性的段落。因此,帕麦斯顿有时就不送审而擅自将文件 

发出。女王和外交大臣的矛盾越来越激化了。 

     1850年夏,维多利亚女王要求首相罗素免去帕麦斯顿的外交大臣职务。 

罗素说,这办不到,因为帕麦斯顿在议会以至全国都很有威望。女王只好等 

待时机。 

     1851年12月,帕麦斯顿向路易·拿破仑·波拿巴——未来的拿破仑三 

世,祝贺法国政变、王室复辟。这一行动在大多数英国人中不得人心。维多 

利亚女王和艾伯特抓住这一机会,说服罗素把帕麦斯顿撵出了外交部。但是 

6个星期以后,帕麦斯顿在下院搞垮了罗素的政府;离开外交部一年以后, 

他又进了新首相阿伯丁的内阁,担任内务大臣。由此可见这个帕麦斯顿并不 

是好对付的。 

     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英、法支持土耳其对俄国宣战。宣战以前, 

新首相阿伯丁在近一年中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设法避免战争。而帕麦斯顿 

却在内阁中,敦促采取强硬政策。他认为那是阻止俄国进攻土耳其的唯一办 

法。艾伯特支持首相的政策,并且草拟了一个备忘录,附有一项他认为可以 

防止战争的计划。艾伯特这一招把自己和女王弄得都很被动。 

     当时,英国是一片对俄开战叫嚷声,并且要求帕麦斯顿领导这场战争。 

谣言纷坛,说艾伯特是俄国间谍,他与俄国人的通讯已被截获,已被逮捕并 

被送进伦敦塔…… 

     攻击艾伯特的小册子也出版了,指出这位女王的大夫应该以叛君罪接受 

审判。 

     英法联军在克利米亚失利并且一触即溃的消息传来,由于公众舆论都相 

信唯有帕麦斯顿能够赢得战争,维多利亚女王被迫违心地于1855年任命帕麦 

斯顿为首相。尽管帕麦斯顿上台以后,联军的作战能力改进不大,但战争还 

是打赢了。而且,多亏帕麦斯顿在缔结和约时的坚决态度,俄国被迫割地给 

土耳其,并放弃在黑海留驻舰队的权利。 

     维多利亚女王赞赏帕麦斯顿在和平谈判中的表现,同她的关系开始好 

转。女王同首相关系好转的另一个原因是,帕麦斯顿成功他说服议会,最终 

满足女王的愿望,将“女王之夫”这一头衔正式授与艾伯特。 

     维多利亚女王同首相较好的关系只维持了几年。1864年,德国和丹麦爆 

发了战争,帕麦斯顿和他的外交大臣罗素支持丹麦,而女王却同情德国,所 

以出现了新的紧张关系。帕麦斯顿1865年就去世了。女王说:“上帝知道, 

在外交事务方面我们与他有多少分歧。不过,作为首相,他在国内搞得不错, 

对我也很好。可我从来就不喜欢他。” 

     1861年12月,维多利亚女王经历了个人最大的悲剧:艾伯特死于伤寒, 

享年42岁。女王因丈夫之死而身心交瘁,她几次哭昏迷过去。 

     丈大去世后,维多利亚女王完全隐居起来了,大臣们要求她亲自主持议 

会开幕式,要求她至少偶尔在臣民中露面,她一概不予理会。但在丈夫去世 

的最初几天里,女王仍强忍悲痛审阅外交文件。后来,女王大部分时间住在 

苏格兰高地的别墅中,那是她与艾伯特于1847年得到的,他俩曾在那里度过 

快乐的时光。 

     艾伯特死后的10年中,维多利亚女王处于一名苏格兰臣仆布朗的影响之 

下。布朗的率直态度和善意关心很使女王高兴。当他把一条围巾披在女王双 

肩上,防止她着凉并训斥她不注意照顾自己身体时,竟称呼“女人”而不是 


… Page 429…

 “女王”。女王并不在意。维多利亚女王在这一点上和丈夫生前一样,认为 

劳动人民忠于君主而不遵守宫廷礼仪的常规,远比那些傲慢、虚伪而且常常 

道德败坏的贵族强得多。女王遗憾的是,她的儿子威尔士亲王就成了他们那 

一伙。 

     维多利亚女王理想的政府是,一个乐善好施的国王,根据宪法治理心满 

意足的忠实臣民。女王认为她的这一理想被自私而一心追求享乐的贵族和信 

仰民主的激进派,双双破坏了。 

     1868年,本杰明·迪斯雷利成为首相。尽管他在职仅仅9个月,但与维 

多利亚女王建立了非常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在他1874年第二次出任为期6 

年的首相时更为密切。迪斯雷利告诉一位朋友说:“人人喜欢奉承。见到女 

王,竭力奉承就行了。”他求见女王或给女王上书,言词都非常夸张,到了 

肉麻程度,但并没达到女王反感的程度。 

     维多利亚女王给了迪斯雷利非凡的荣耀,在他倒台时,女王亲自到他的 

乡间别墅看望他。第二年,迪斯雷利死时,女王也十分悲痛。 

     维多利亚女王回忆迪斯雷利生前,曾劝说同意授予她印度女皇尊号,这 

使她感到满足。维多利亚女王津津乐道于这一头衔,对她的殖民地印度帝国, 

表现出强烈的关心。 

     1857年5月,在英国军队中占绝大多数的印度高等种姓军人起义时,由 

于英国殖民者及其家族在坎普尔等地遭到杀害,英国国内舆论要求对印度人 

大开杀戒,以示报复,而维多利亚女王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能保持冷静的人之 



一。 



     维多利亚女王回忆,那时艾伯特还健在,精明能干的丈夫协助他妥善处 

理了印度的突发事件。女王授意印度总督坎宁勋爵发表通告,劝说战场上的 

各级指挥官,在处死印度人时一定要克制。女王对她的印度臣民具有高度责 

任感。对印度就像对英国一样,她的理想是家长式的政府。当她看到在印度 

的英国军官流露出种族偏见时,总是怒不可遏。 

     在维多利亚女王的晚年,她由于与一名印度臣仆关系密切而激怒了朝 

臣。当时在南非的布尔人——荷兰人的后裔,对当地黑人大肆杀戮;英军在 

女王号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