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三昧耶曼荼羅 以臁木邤z一切法界理性,加強地大能力,得入「寶性三昧」,為物伲础8龌鸫竽芰Γ萌搿笇毠馊痢梗瑒t光明彰焉。復增水大能力,得入「寶幢三昧」,則形器現焉。以無量無邊之器相各為標幟而排比之名曰三昧耶曼荼羅,實即物伲缗帕蟹ㄒ病7Q之曰三昧耶,讚三昧中所顯福德故。建立此曼荼羅,以平等性智為主,福德莊嚴身境界也。
(三)法曼荼羅 法法相關之條理,妙義無窮無盡,無形相可見,惟以名句代表意趣而已。加強水大能力,意趣濃厚;以風大推動之,則從口部發出琅然言音;即法性之顯示。一音本來頓顯無量妙義,為曼荼羅全部種子真言。而分位行之,則一一法性又各呈性特殊之音,成為無量諸尊種子真言。集合一切種子真言,不落空間,耄Ъ訔l理,名曰法曼荼羅(若以形式表之一一種子皆代以文字作空間排列)。建立此曼荼羅,以妙觀察智為主,受用智慧身境界也。
(四)羯磨曼荼羅 眾生日住大曼荼羅中,內心耄苤T佛加持,迷不自覺,為救度故,諸佛加強風大能力,由外跡推動之,俾眾生從六塵接受教法,所謂羯磨事業也。眾生根機差別無量,應推動何種法性以感其心,自然隨機而異。或現佛身,或現諸天身乃至人非人身,皆當機之自感,佛惟於涅槃妙心中作無形哂枚选>竭用種種狀況耄Ъ訔l理,名曰羯磨曼荼羅(若以形式表之則代之諸佛威儀作空
間排列)。建立此曼荼羅,以成所作智為主,千萬儯砭辰缫病!
四種曼荼羅皆依空大而建立,恒與法界體性並顯。專論法界體性,本可建立總相曼荼羅,然離四曼別無特相可見。於帶顯四曼之際證明清淨法身妙趣,則稱法界體性智。
以上諸理,深奧之至,非得見性不能心領神會。徒懀庾R討論,殊乏興味,不可不真實修證之。
其三 三密加持
上文所論,果欲真修實證,自須尋求正法。其要為何?則在三密加持。即如來密用身口意三業加持行者,令起相當法性也。原理如左:
(一)身密 羯磨曼荼羅中之特殊符號也。諸佛之作羯磨事業以利眾生,恒隨機宜提起相當法性以加持之。法性湧現之際,波動色身,示相當威儀,以手印為主,眼口臂足等姿勢輔之,是為印契。行者傳其印契,須由灌頂壇中如法得之。爾時十方諸佛法流加持其身,法性種子即於自心開發其端,日日依法作之,漸漸堅固,終成金剛種性,不被搖動。
(二)口密 法曼荼羅中之特殊符號也。一一印契既各提起相當法性,若加強水大以開敷之,作為波動色身,示相當言音,是為真言。行者傳其真言,亦從灌頂壇中如法得之。此是諸佛自然法音,眾生本來具有而不能啟發,須假諸佛加持力而提起之。每念真言一次,即法水滋潤一次。法性種子次第開敷,如蓮苞漸放,終成千葉莊嚴之花。
(三)意密 三昧耶曼荼羅中之特殊符號也。行者依身口二密加持力,受持不斷,終能如量開發,於無相中受用清淨法樂矣。若欲彰為莊嚴淨相,則須依「寶部三昧耶」法提起妙伲园l皇之。如來不落意識,惟隨意樂密提(見大),自能現出淨相以莊嚴二報。行者得其加持力,初藉意識以資觀想,及其堅定,則捨去意識引入內心,即可受用有相之莊嚴法樂焉。
三密之中,自以身密為本,無身密,則特種法性不能提起故,滋潤法性使漸濃厚,全恃口密真言。須念誦幾何而後成就?則視根機而定。上品根機念誦無多,便達濃厚之度,與本尊法身相應。中品非多念不可。下品有終身念誦不見法身,勤苦功效,可獲諸天勝境耳。法性較普通者,印契但用普通合掌,重在虔誦真言以收法驗。真言所表法輪,本來一念頓具,凡夫無此妙智,須析為若干句,一一以言音發之,遂落時間格式。通達者能將多音所含要理,縮為單獨種子,頓然念之泯卻時間。而法理具足,斯得智慧身之受用。若依清淨心開發莊嚴二報,則屬意密大用,不妨藉空間格式而觀之。其成熟也,能不落時間,任舉一物,同時頓顯三世事相,即有即空,互不相礙,是為福德身之受用。
三密之傳必重師承者,仗壇上作法功夫,引起諸佛加持力入行者之身,為金剛種子也。有宿生曾經灌頂者,現世雖不遇明師,但依法念誦,未嘗無功,金剛法種永不消滅故。
古今自習準提等真言能生效驗者,執此之由。
其四 六種無畏
無畏者,度過障礙,其心泰然無所畏懼也。障礙有粗有細,略分六重。經六種破除之力,即有六種無畏心相,此常途解釋也。在真言宗則就行者修證溕睿⒘N無畏:
(一)善無畏 行者如法受得一尊真言,勤修供養善行,雖不識真言妙旨,而法性耄ё园l展,勢力漸厚時,能起一段無畏精神,遇險惡之事可化平善。此為初重無畏境界。準常途,勵行十善亦可得之。
(二)身無畏 凡夫重視其身,事事顧懀В瑘讨謩e二見耳。真言行者熏修之本尊威光湧現,自心被攝趨向性海,分別之見漸薄,能起一段無畏精神,不受肉身牽累,如身遇痛苦難堪等事,輒能夷然度過。此為第二重無畏境界。準常途,位齊須陀洹者亦能之。
(三)無我無畏 分別二執雖斷,阿賴耶識猶存,恒為末那所滯,幻成一種闍景,所謂我相是也。真言行者能精進不懈,仗三密加持之力直趣解脫道,末那執著潛消,雜染賴耶淨盡,爾時一段無畏精神,恒同湛寂之心相應。此為第三重無畏境界。準常途,二乘極果及證無生之菩薩皆能得之。
(四)法無畏 大乘菩薩於湛寂心中雖能親證生空真如,然一涉世,萬象森羅,不免為相所惑。真言行者進修益力,於本尊三昧眾相現前之際,知如鏡花水月,備極莊嚴,無非虛影。推諸世事,何獨不然?遂起一段無畏精神,不被世間從緣幻出之法相所惑。此為第四重無畏境界。準常途,實證第一義諦者足以當之。
(五)法無我無畏 實證第一義諦,知一切如幻,不過從緣而起,入俗度生,自然無所謂矣。但緣之出興,尚受異熟識支配,萬法根蒂仍在,是謂「法我」細相。真言行者受三密加持之力將達極盛之階得見法界底,源異熟不能留礙。遂起一段無畏精神,操縱萬法,心恆自在。此為第五重無畏境界。準常途,實證法空真如者乃克當之。
(六)一切法自性平等無畏 上舉五種無畏,為等覺以前境界,屬因地攝。真言行者修成上上品悉地時,無相智慧身,有相福德身,皆能自在受用,即達到一切法自性平等之階。一片無畏精神,直從金剛心流出,三身具足,法化無邊。此為第六重無畏境界。準常途,即菩提座上成佛矣。
以六種無畏準諸四種密境,初無畏當「作密」,二三兩無畏當「修密」,四五兩無畏當「瑜伽密」,第六無畏當「無上瑜伽密」,行者根機有宜歷級上進者,有宜超級頓入者。各級進修軌範,依密宗原則,須鑒機面授,茲不具述。
禪密兩宗皆直顯佛性法門,一超直入為上機,迂回漸進為中機,滯於半途為下機。既與佛性相應者,從而上開佛境,密宗本旨也;從而下化眾生,禪宗本旨也;然各有通融之處。
真言宗流行中國,雖自善無畏、金剛智兩大士始,圓成之者,厥惟不空大士,上溯毗盧遮那如來位列第六代祖師也。不空弟子甚眾,有名者十二人,最著者為惠朗、惠果兩阿闍黎,皆稱第七世。惠朗只傳天竺一人,竺傳德美惠謹及居士趙政,再傳之後,則無聞焉。惠果傳義操、空海及居士吳殷等凡十九人,義操之下法全最有名,中日弟子頗盛。而經武宗毀佛,遂與諸宗同蒙法難,真言一茫龜嗬m若何?不得而詳矣。幸空海一支光於枺6昵袄赘㈥A黎特轉吾粵王弘原居士為重興中國真言宗之阿闍黎,當弟子四十九代祖位也。
禪密兩宗直傳佛性,貴乎法茫粩啵侨羲诘脧慕浗萄星螅槐貍魇谝病ig有示跡大士,不待傳授,能彰禪密大用,則屬別出,不入支派之數。
回上頁
二、藏密概述
轉愚
西藏佛教之優尚,世多未所知,而言西藏佛教者,必連言藏密。蓋西藏密教,尤屬甚深無上,意儯甭劊ㄊ稣呒葹閷W日湥丛捌淦っ蛔阋匝云淙f一。)而仰賴師恩,晨昏親炙,時聞訓誨,有甚關重要之數點,願一述之。凡西藏學密宗以前,必先依善知識,於戒律教理,聞思修學,求得明了。尤須於菩提道次第,如實修習,得相當成績。然後訪求具德(較傳授浪忍之善知識尤嚴)之金剛上師。經長期之觀察(經言若不先觀察,互得越法罪。至時間最久,有十二年者),起堅確之信敬,尊之如佛,奉之如本尊,篤行其教令,雖蹈湯赴火,有所不辭。然後荷上師之慈愍,教以種種艱苦之加行,磨煉其身心,滌蕩其垢障,繼以大灌頂成熟其金剛之善根。依嚴正之儀軌,發弘廣之悲願,作艱苦之修持,而後成就可庶幾矣。西藏之佛教,於善知識,最為重要。然至密乘,尤加嚴謹,再四叮嚀。「事師法五十頌」藏中習為課誦,以之朝夕警惕。國內雖在宋際,已有譯本,恐注目及之者,不數數觀矣。至於完整之菩提道次第,就中找灰唤詾橹匾峋V。而尤以依止善知識,為一切成就之根本。關於此點之公案亦特多。最著名之印度那若巴,由藏赴印求法之瑪巴羅札瓦,及瑪巴大師之弟子密勒日巴,為藏中人盡皆知者。次則因果之決定信、戒德之嚴淨、出離心、菩提心、空慧觀,如是等等,皆與成就有密切之關係。嘗聞善知識言吾人之學佛,為利眾生也。為利他故,不惜身入地獄,代眾生長劫受苦而不辭,決不以一己之安樂為及務。然眾生旋出旋入苦惱無已時,欲徹底利樂之,非令其厭三界苦,發菩提心不為功。而能極利他之能事者,惟佛稱勝。由是之故,誓願成佛。且吾若遲成佛一日,即方便遲具足一日,而眾生亦多受苦一日。彼眾生者,皆吾之母若父也,忍令其呼號宛轉於地獄餓鬼畜生乎。然今者遑言其吾不能脫彼等於三塗苦趣,己身恐亦不免焉。矧多生業累,無量愆尤,淨障積資,談何容易。由是諸佛世尊,興徹骨悲,特垂恩教,濟此末世,念眾生之苦苦,仰諸佛之宏慈,甘露妙法,儯鼉|劫難遭遇,有不由屈然以起者乎。即身成佛建立之需要,蓋基於是種之大菩提心者矣。縱在他人不得臁炛刂洌q能獲其感應,況得上師之具足傳授,三寶不思議加被,深大弘願之艱苦修持。因果道理,決無唐捐。經喻云:如大舟航海,適遇順風,一日而數千萬里,辗歉酆又⊥脭M冀。內發真實菩提心,外值最勝上師,以大精勤,修無上密宗,其成就固未可限量也。反是,若無菩提心為之基礎,則空中樓閣,寧能堅牢。且具德之善知識,亦絕不肯溫相緩慢,威盛更無從妄。故界菩提心,眾密宗之成就鄒艱苦,無菩提心,勝妙之儀軌,亦不得聞,而況其他。由是可知佛教之寶貴,在此不在彼也。復次,密宗一切儀軌,於皈依上師三寶,發四無量心後,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