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十年精华-第13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如下:

  “十九世纪给二十世纪的贺词,由马克·吐温用速记的形式记录如下:

  我给你带来这个名为基督教世界的高贵妇人,她邋遢、龌龊、无耻,刚从胶州、满州里、南非和菲律宾劫掠而归。她心怀卑鄙,身藏脏物,满嘴假仁假义。给她肥皂和毛巾吧,镜子可得收起来。”

Number:4763

Title:3;600;000头笨驴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34期

Provenance:世界图书

Date:1984。1

Nation:

Translator:

  著名的法国地理学家马莱·布雷(17551826)在一部新著中指出一座山的高度为36;000英尺。在第一校校样中,那山的高度被排成360;000英尺。作者划掉了一个“0”。然而在二校时山的高度却排为3;600;000英尺。一向以严谨著称的学者愤怒已极,提笔在校样中写道:“3;600;000头笨驴!我写的是36;000英尺!”

  未等马莱·布雷再重审新的校样,此书便出版发行了。不知是由于存心报复,还是由于心地纯洁,经排字者认真修改过的文字在书中成了:“世界最高的山峰耸立在3;600;000英尺之上,那里栖息着36;000头驴。”于是那座本不出众的山便以离奇的高度名扬于世,书的作者顿时成为人们挖苦和嘲讽的对象。

Number:4764

Title:为了早起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34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许多人喜欢在早上睡懒觉,有人为了克服这种坏习惯,想过许多办法。法国的圣西门,在小的时候,每天要仆人这样催他早起:“起来吧,伟大的事业在等待你!”

  法国博物学家布丰,年轻时专门请来一位仆人监督自己,要他每到早上五点叫他醒来,并约定,如果叫不醒可以拖脚,一直拖到地板上,要是布丰发脾气的话,仆人可以动武。十八世纪的普鲁士皇帝弗里德里克二世,怕自己不按时起床,命令卫兵每天凌晨五时,用一块浸透冰水的海绵,放到他的脸上……

Number:4765

Title:教师的尊严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34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杨源

  英国作家王尔德未成名时很穷,有个贵族想请他当家庭教师,给儿子补习功课,在谈到食住的条件时,那贵族问王尔德愿不愿意和他的家人一起共同进餐。王尔德回答说:“那全看他们进餐时懂不懂礼貌。”

Number:4766

Title:无题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34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假使你非常爱惜一样东西,最好让它自由。如果它回得你身边,它永远属于你;如果它不回来,它本就不是你的。

Number:4767

Title:国王和书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34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著名历史学家麦考莱曾给一个小女孩写信说:如果有人要我当最伟大的国王,一辈子住在宫殿里,有花园、佳肴、美酒、大马车、华丽的衣眼和成百的仆人,条件是我不读书,那么我决不当国王。我宁愿做一个穷人,住在藏书很多的阁楼里,也不愿当一位不爱读书的国王。

Number:4768

Title:回声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34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有一个小孩子,不知道回声是什么东西。有一次,他独自站在旷野,大声中道:“喂!喂!”附近小山立即反射出他的回声:“喂!喂!”他又叫“你是谁?回声答道:“你是谁?”他又尖声大叫:“你是蠢材!”立刻又从山上传来“蠢材”的回答声。孩子十分愤怒,向小山骂起来,然而,小山仍旧毫不客气地回敬他。

  孩子回家后对母亲诉说,母亲对他说:“孩子呀,那是你做得不对。如果你恭恭敬敬地对它说话,它就会和和气气地对待你。”孩子说:“我明天再去那里说些好话,听听它的回声。”

  “应该的,”他的母亲说,“在生活里,不论男女老幼,你对人好,人便对你好;正如智者所说:‘温柔的答话会消除愤怒。’如果我们自己粗鲁,是绝不会得到人家友善相待的。”

Number:4769

Title:林则徐的蜡像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34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伦敦有个蜡像馆,陈列的都是世界各国伟人、名人,其制作之精巧,完全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大约100年以前,这里曾经陈列过林则徐的蜡像,而且陈列的时间相当长。对于这样一位中英鸦片战争中的抵抗派首领,英国人民也很敬重他,以至于在他死后不久,就替他制作了蜡像,长期陈列,供人瞻仰。这其中原因固然很多,但至少说明了两点:

  正义的事业总是得人心的。

  只有自己尊重自己,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Number:4770

Title:简单的真理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34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太阳不能同时照到篱笆的两面。

  △烛光下见到的颜色,白昼看起来不一样。

  △一根稻草能显示风向。

  △守着的水壶老不开。

  △独自旅行的人走得最快。

  △经常喝酒的人品不出味道,整天唠叨的人从不思考。

  △在你买来的衣服中,你最不喜欢的衣服最结实。

Number:4771

Title:小美的烦恼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34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明天我不上学了,”小美说。

  “为什么?”母亲问。

  “老师明知道我不会读书,不会写字,偏偏要我读和写。我会说话,她却偏偏不准我说!”

Number:4772

Title:问答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34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涓涓

  在哪个月里人们说话最少?

  二月。因为它是最短的一个月。

  一个盒子有几个边?

  两个。里边和外边。

  什么字总被念错?

  错。

  说出两个在早餐从来不能吃的东西。

  午餐和晚餐

Number:4773

Title:寻母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34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张朝杰

  小孩问警察:对不起,你可曾遇到一位遗失了象我这样的孩子的女士?

Number:4774

Title:论读书

作者:叔本华

出处《读者》:总第34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我们读书时,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犹如儿童启蒙习字时,用笔按照教师以铅笔所写的笔划依样画葫芦一般。我们的思想活动在读书时被免除了一大部份。因此,我们暂不自行思索而拿书来读时,会觉得很轻松,然而在读书时,我们的头脑实际上成为别人思想的运动场了。所以,读书愈多,或整天沉浸读书的人,虽然可藉以休养精神,但他的思惟能力必将渐次丧失,此犹如时常骑马的人步行能力必定较差,道理相同。有许多学者就是这样,因读书太多而变得愚蠢。经常读书,有一点闲空就看书,这种作法比常做手工更会使精神麻痹,因为在做手工时还可以沉湎于自己的思想中。我们知道,一条弹簧如久受外物的压迫,会失去弹性,我们的精神也是一样,如常受别人的思想的压力,也会失去其弹性。又如,食物虽能滋养身体,但若吃得过多,则反而伤胃乃至全身;我们的“精神食粮”如太多,也是无益而有害的。读书越多,留存在脑中的东西越少,两者适成反比,读书多、他的脑海就像一块密密麻麻、重重叠叠、涂沫再涂沫的黑板一样。读书而不加以思考,决不会有心得,即使稍有印象,也浅薄而不生根,大抵在不久后又会淡忘丧失,以人的身体而论,我们所吃的东西只有五十分之一能被吸收,其余的东西,则因呼吸,蒸发等等作用而消耗掉。精神方面的营养亦同。

  况且被记录在纸上的思想,不过是像在沙上行走者的足迹而已,我们也许看到他所走过的路径;如果我们想要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些什么,则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

Number:4775

Title:决斗

作者:严武

出处《读者》:总第34期

Provenance:外国史知识

Date: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您愿意随我到野外去一趟吗?”

  今天,倘若有人这样发问,被问者绝不会有异样的反应。然而,在十六世纪的欧洲,这句话却非同小可,因为这就是向对方提出进行决斗的“挑战书”。

  凡喜爱西方古典文学的人,常常可从小说或剧本中看到有关决斗的描写,而且还知道俄国两位鼎鼎大名的诗人普希金和莱蒙托夫都在决斗中丧生。人们也许由此得到一个印象:决斗的起因大多是爱情的纠葛。其实不然,此风并不肇始于情场,它有自己漫长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原因和过程。

  斗场代法庭胜负即是非

  决斗最初出现于中世纪初期。那时,国家权力机构审理民间各种纠纷时所需的证据,主要利用当事人强烈的宗教迷信,以神明裁判或发誓的形式取得。神明裁判是指诉讼当事人接受的一种肉体“考验”,例如,将手伸入沸水,取出预先放入的物体,或用烧红的烙铁灸烫受考验者等等。发誓是利用人们对神的惩罚的恐惧心理,要求诉讼当事人以发誓来证明自己的告发、抗辩或证词的真实性。但是这类毫无理性和科学性的办法,并不能保证证据的真实性,伪证很多,给审判带来了很大困难,于是当局改而提倡用决斗的办法来判明谁是谁非,他们煞有介事地声称,神会保证说真话者在决斗中取胜,说假话者在决斗中败北。

  公元501年,勃艮第国王耿多巴德明令在审判中以决斗取“证”,由此掀开了决斗的历史。这种司法决斗后来被欧洲各国普遍仿效,在约一千年时期中成为一种重要的司法手段。按照规定,诉讼一方可以要求与另一方通过决斗判明是非;证人如被要求回避,也可要求与对方诉讼当事人决斗,当事人当然也可以要求与对方的证人决斗;败诉者如对判决不服,甚至可以要求与法官决斗。决斗后,斗败者不仅败诉,而且如果不死,还要受到裂肢、断头、绞刑等惩罚。

  骑士制度兴起后,在司法决斗的影响下,骑士中出现了决斗的风气,起初只是为了练武,后来演变为敌意的较量。这种决斗只需双方商定即可,无需官方过问,所以发展很快,后来扩展到各社会阶层,上自君主,下至农奴,都不乏参加决斗者。公元858年,西法兰克国王秃头查理与其兄弟、东法兰克国王日耳曼路易曾在斯特拉斯堡进行过一场决斗。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决斗只能在社会地位相等的人之间进行,但贵族可以请人代斗。

  决斗严重妨碍教会行使裁判权,因而遭到罗马教廷的严厉谴责;教会规定,在决斗中死亡的人不得在教会的墓地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