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十年精华-第1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别人的行为为借口,认为“他可以做,我同样可以做。”效仿别人欺骗、偷窃、轻佻、撒谎、迟到等等行为。或者,在高速公路上,别人的车子开在你的前面挡住了你的去路,你觉得这不公平,于是故意超车挡住他的去路。晚上开车,对方未开近灯,你也开远灯。这类情形是因为你要求“公平”,但是你却忘记了这是十分危险的。这是一种非常幼稚的“你打我,我也打你”的心理在作怪,这种心理的膨胀必然导致一场灾难。

  “要求公平”的思想和行为的最常见的原因是:

  与朋友交谈时,可以以社会上不公平的事做为话题,这不仅可以避免谈到自己,也可以消磨时间。

  你认为只要自己有公平的观念,就一定能做出公平合理的决定。

  借口“不平等”,把自己的行为的责任推卸给别人,这就给所有不道德、不合法或不适当的行为找到了理由。

  一旦不能圆满地完成一件事时,你可以为自己找到开脱的理由,“他们都做不好,当然我也做不好。”以此达到自我宽恕。

  你可以放弃自己应尽的某些责任,借口把责任推卸给那些对你来说不公平的人或事上。以便维持现状。在“他都做不到,我当然也做不到”的借口之下,你不必去冒险,也不必改变现状。这就使你处于僵化的地步。

  不公平的事可以使你被人注意、怜悯,使自己产生自怜。你认为周围的人都该同情你,这就使你摆脱了对自己的责任。

  在你受到人们尊敬时,会沾沾自喜,你会把自己想象得比任何人都崇高。因为,你认为这对你来说是公平的。因此,你会处处要求这种公平。

  由于一切事情必须公平,那么报复行为便是对的,复仇、以牙还牙的行为便是为了公平。

  除了上述原因引起的种种要求公平合理的心理选择之外,还有一种借口“不公平、不平等”而产生的心理疾病,人们称之为嫉妒。

  生活在充满竞争的时代,当他人超越你的时候,你便从内心感到自己受了冷落,受了不公平的待遇。嫉妒这种被称为“灵魂的疾病”的感情,便很容易爆发。嫉妒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不能正确地估价自己,缺乏自信心。有这种情绪的人往往自卑感也较强。他们热切期望得到别人的承认和称赞,或者说,有强烈的虚荣心。嫉妒情绪一旦产生,就会使你在情绪上感到不悦,精神从此萎靡不振,此时你的言论与行动、思维与情绪全都会受到他人的操纵,丧失自制的能力,给你的身心带来极大的损害。所以说,真正爱自己的人是从来不会嫉妒的。

  你对一切都要求公平,这会使你失去许多与人交往的机会。也许经常抱怨对方:“这不公平!”然而这是一句很糟糕的话。既然你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一定是把自己与别人相比较:认为别人能做的事你也能够做到,别人不该比你占优势。这样思考的结果,必然是用别人的情形来判定自己,让别人支配你的情绪,是别人造成了你的不悦,这便意味着你把自己的控制权、支配权以及主权、人格统统交给了别人。

  一位年轻貌美的少妇曾向人们诉说自己五年不愉快的婚姻生活。她的丈夫是保险公司的职员,因为一句话惹她生气,她便大发雷霆地说道:“你怎么可以这样说,我可是从来没有向你说过这样的话。”当他们提到孩子时,这位少妇说:“那不公平,我从不在吵架时提到孩子。”“你整天不在家,我却得和孩子看家。”她在婚姻生活中处处要公平,难怪她的日子过得不愉快,整天都让公平与不公平的问题搅扰自己,却从不反省自己,或者没法改变这种不切实际的要求。如果她对此多加考虑话,相信她的婚姻生活会大大改观的。

  还有一位夫人,她的丈夫有了外遇,使她感到万分伤心,并且弄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她不断地问自己“我到底有什么错儿?我哪一点配不上他?”她认为丈夫对她不忠实实在是太不公平。终于,她也效仿自己的丈夫有了外遇,并且认为这种报复手段可谓公平。但是,同愿望相反,她的精神痛若并未减轻。

  要求公平是把注意力放在外界,是不肯对自己生活负责的态度。采取这个态度会妨碍你的选择。你应该决定自己的选择,不要顾忌别人。由于社会中的每一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抱怨是失策的,你不如积极地纠正自己的观点,把注意力由外界转向自身,舍去“他能那么做,我为什么不能跟他一样”的愚蠢想法,这才是你创造成功人生的可行之路。

  切莫斤斤计较

  我们了解了需要公平的心理,便可以寻找一些实用的办法,消除这种徒劳的错误心理:

  避免和别人做无谓的比较,使你的目标与其他人相区别,不要顾忌别人做过或者没有做过。

  不要把任何决定看得过分重要,要看成是渐近的。

  用“这真不幸”或“我宁可……”取代“这不公平!”这会使你改变对世界许多事情的看法。要接受现实,但不必证实现实。

  当你感到自己希望别人能像你对待他人那样对待你时,就要警惕了,不要用这种要求公平的方式妨碍你与人们之间的思想沟通。

  不要让别人来支配或控制你的生活或影响你的情绪,特别是别人的所作所为并不合你的心愿的时候,这样做可以使你避免痛苦。

  不必怀有欠情或报恩的想法以求平衡。只要在你愿意的时候,随时都可以送给某人酒或其他礼物,上面附上一张纸条:“只因为我认为你是个了不起的人。”

  不要为了义务或公平同情别人。凭着自己的心愿送给某人礼物,不要考虑自己收到的礼物有多贵重,是否与送给对方的相等值。由自己的意愿决定一切,不必考虑外界的因素。

  记住,报复是受制于人的另一种方式,会招致你和他人的共同不幸。无论如何不要使用报复的方法,只要做你应该做的事情就行。

  把你日常生活中认为不公平的事情列下来,思考一下。如果你为某事不公平而难过的话,这种不公平能否转变成公平呢?你能否果断地向要求公平的心理挑战呢?

  一个心胸开阔的人,能够正确地看待自身与他人的差别,他既不会自轻自贱,崇拜英雄或偶像,把任何人都看得比自己优越;也不会盲目自信,无谓地贬低他人。他不会因别人的权力、财富、地位而愤愤不平。他愿意以自己的实力战胜对手,而不愿因对手的缺陷使自己轻易获胜。他没有时间幸灾乐祸,没有时间评论别人,他只是忙于自己所追求的事业。他不会计较在每件事上是否都公平,只愿意自己的内心快活与充实。这才是心理健康的人。

Number:613

Title:语丝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94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我们大多数人都能够宽恕和忘却;我们只是希望其他人不要忘却我们的宽恕。

  反省让你知道自己曾在哪里,预见让你知道将去哪里,顿悟让你知道何时你正走得太远。

  没有什么号召能比“最后一分钟”更容易让人气力陡增了。

  听说过从醉境中死去的人么?他的结局是悲惨的,但这种结束是美丽的。

  生活中一种小小的满足是:到最新的领域去取得第一个位置。

  慈善家可以为穷人做任何事除了成为他们中间的一员。

  如果邻居所拥有的不比我们多,那么我们早就会觉得满足了。

  当科学已发达到能解释病毒如何增殖时,它仍无法说明热泪为何涌出。

  教育,即让你学许多甚至你从前都不知道自己还不懂的东西。

  在面对着必须改变观念或证明旧观念无须改变的选择时,大部分人总是忙于论证。

  人类最原始的需要之一,就是有个人会在你深夜未归的时候担心你在哪里。

  你在黑暗中看到的,正是你所想看的东西。

Number:614

Title:门槛

作者:俞明

出处《读者》:总第94期

Provenance:了望

Date:1989。6。7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你读过屠格涅夫的《门槛》吗?那种对信仰执著的追求对理想无私的奉献精神,深深打动着每一个读过这篇文章的人。几十年间,我常常读它,令我感动的是,那女郎明明知道门槛里面等待着她的将是什么,但她还是坚定地跨进去了。

  一

  今晚我又一次读它,那女郎我熟悉她,已经认识了几十年。她当然不是什么俄罗斯女郎,而是一位苏州姑娘,她的名字叫李天俐,她跨过那种门槛,跨过三次。

  “呵,你想跨进这门槛来做什么?你知道里面有什么东西在等着你?”

  “我知道。”女郎这样回答。

  “寒冷,饥饿,憎恨,嘲笑,轻视,侮辱,监狱,疾病,甚至于死亡?”

  “我知道。”

  “和人疏远,完全的孤独?”

  “我知道。我准备好了。我愿意忍受一切的痛苦,一切的打击。”

  那本是《门槛》中的回答,李天俐告诉我,有一次她的引路人却和她作过同样的回答。她面前挂着一面红布做的旗,贴着纸剪的镰刀斧头,那些话当然不同于《门槛》里的原话,但李天俐熟读过那篇文章,她觉得,那席话就是那样的意思。她的回答是坚定的,也就是那句话:“我知道”。于是,她跨进去了,那是苏州地下党的门槛。其时,她刚满15岁。

  这一次,她准备迎接的牺牲并没有降临到她头上,她的大胆和机智战胜了那些灾祸。解放的曙光照射在焕发着青春朝气的姑娘的脸上,使她光艳照人。这位久享盛誉的新苏师范的高材生、学校的团委书记,在另一名学生党员离开后,她便是学生中唯一的地下党员,成了“天之骄子”。在解放初期欢乐的日子里,她的坚毅的浓眉下的大眼睛闪烁着幸福的光茫,她的笑容富有感染的力量。无论在课堂上、球场上,抑或在礼堂的舞台上,无论在何种场合,都能证明她的价值。她充分享受着师生们钦佩而又亲切的眼光。在不少男同学的心目中,偷偷地洋溢着对她的特别的感情,但没有人敢说出口,对所有的人说来,她太高了,只能抑望。二

  不久,李天俐站到了第二道门槛前。

  朝鲜,清川江战役的战火熄灭了,炮声远去,硝烟消融,一个志愿军重伤员在艰难地爬动着,几小时以后,疼痛和饥饿使他昏厥过去。深夜,他苏醒过来,他的双腿和双手的创口上的鲜血凝固了,身躯麻木得像不属于他自己的,只有一颗热爱祖国的心急速地跳动着。他把发烧的头深埋在雪里,以便使自己清醒。

  “哦,我不能!”他在心里反复地说。他决不能当俘虏,如果可能,他还要去战斗。

  他失去了双腿,双手成了两块肉疙瘩,所幸右手留得有一个拇指,可以夹得住笔,可以写报告或总结。他还学骑自行车,被重重地摔在地上,再骑上去,摔打了几十次才学成。然后打报告给荣军教养院院长,院长吃惊地说:“老弟,别打哈哈了,你是特残,受国家终身供养,还折腾什么!”

  “不,我不能(靠国家供养)!”廖贻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