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词鉴赏辞典-第1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词》从《浩然斋雅谈》中辑得其《生查子》词一首,为其今仅存词作孤篇。
  这首词以第三人称表现手法,刻划一位闺中独守、黯然销魂的思妇形象。
  首二句“愁盈镜里山,心迭琴中恨”拈出闺阁中两件极富代表性的事物──镜、琴,写思妇对镜梳妆看到的是紧锁的愁眉。山,指眉山,古代以眉如远山形容女子之眉,故云“镜里山”。思妇欲理琴解愁,然而无奈心中层层怨恨又在琴中不自觉地弹奏出来。满腔愁思使得她不敢对镜,又不忍弹琴,于是只得移步闺房之外,凭栏小憩,以期摆脱这“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但是雾重露浓,打湿了白玉栏干,又使她不胜愁寒。无奈只得再折回房中。但是,相伴银屏冷”,等待着她的只能与袅袅升起的篆香和清冷幽寂的银屏为伴。一个“冷”字给上笼罩上片一股凄清的氛围。
  过片“云归月正圆,雁到人无信”列举自然生活中三种事物有规律活动和人无规律活动相对照,表达意中人对思妇的怀念和闺中寂寞的怨艾。那飘忽天际的彩云已经归去,那缺了又圆的明月正朗照夜空,那按时南归的候鸟大雁已然长唳而返,这一切皆是刺激思妇怀念远人的典型事物。“人无信”正是思妇被触动的怨情。是的,云有归期,月有圆时,雁有返日,惟独行人却踪迹渺然,音信皆无。这离怨之深可想而知。煞尾以“孤损凤凰钗,立尽梧桐影”二句的举动,极写对远人的怀思已达无以复加的程度。损,《易》六十四卦之一,这里泛指占卜。唐诗人于鹄《江南曲》有“众中不敢分明语,暗掷金钗卜远人”句,这里暗用此典写思妇久久佇立于梧桐阴下,独自以凤凰钗占卜,愿远行之人早早归还。“立尽”二字表明伫之久和孤单之极。“孤”字为下片词眼所在。
  词的上片重在一个“冷”字,下片重在一个“孤”字,全词在客观的叙写之中描述了闺中思妇凄清孤寂的处境。词人虽着力于思妇外界举止的刻划,但意韵流转,情辞凄切,因而颇能收到哀婉动人的艺术效果。 (沈立东)
高阳台
  除夜   
  韩疁   
  频听银签,重燃绛蜡,年华衮衮惊心。饯旧迎新,能消几刻光阴。老来可惯通宵饮?待不眠、还怕寒侵。掩清尊,多谢梅花,伴我微吟。 邻娃已试春妆了,更蜂腰簇翠,燕股横金。勾引东风,也知芳思难禁。朱颜那有年年好,逞艳游、赢取如今。恣登临:残雪楼台,迟日园林。
  守岁不眠,是旧时“年下”(今曰春节)除夕的风俗,生活中的重要节奏,这一点时光过得好不好,竟成为人生诸般活动中的一桩大事。每逢此夕,种种独特的节序装点,焕然一新,极富于情趣,所以孩童年少之人,最是快活无比。但老大之人,却悲欢相结,常常是万感中来,百端交集,那情怀异常地复杂。本篇所写,正是这后者的心境。
  《高阳台》一调,音节整齐谐悦,而开端是四字对句的定式。首句银签,指铜壶滴漏,每过一刻时光,则有签铿然自落《这仿佛后世才有的计时钟的以击响鸣铃以报时)。着一“频”字,便见守岁已久,听那银签自落者已经多次,──夜已深矣。听,去声,如读为“厅”,则全乖音律。盖此调无拗句,不能一句四字皆为平声。
  下句重燃绛蜡,加一倍勾勒。那除夜通明,使满堂增添吉庆欢乐之气的红烛,又已烧残,一枝赶紧接着点上。只此一联两句,久坐更深的意味,已经写尽。──这样,乃感到时光的无情,衮衮向前,略不肯为人留驻!饯送旧年,迎来新岁,只是数刻的时间的事,岂不令人慨叹。“衮衮”二字,继以“惊心”,笔力警劲动人,不禁联想到大晏的词句:“可奈年光似水声,迢迢去不停!”皆使人如闻时光之流逝,滔滔有似江声!使人真个惊心而动魄矣。抒怀至此,笔致似停,而实为逼进一层,再加烘染:通宵守岁已觉勉强,睡乎坐乎,饮乎止乎?两费商量,盖强坐则难支,早卧则不甘;连饮则不胜,停 杯则寒甚,──都无所可。词人最后的主意是:酒是罢了,睡却不可,决心与梅花作伴,共作吟哦度岁的清苦诗侣。本是词人有意,去伴梅花,偏说梅花多情,来相伴我。必如此,方见语妙,而守岁者孤独寂寞之情,总在言外。
  过片笔势一宕,忽然转向邻娃写去。姜白石的上元词,写元宵佳节的情景,有句云:“芙蓉(莲花灯也)影暗三更后,卧听邻娃笑语归”,神理正尔相似。此词笔之似缓而实紧,加一倍衬托自家孤寂之法。邻家少女,当此节日良宵,不但通夜不眠,而且为迎新岁,已然换上了新装,为明日春游作好准备。看她们不但衣裳济楚,而且翠叠蜂腰(钿翠首饰也),金横燕股(金钗也),一派新鲜华丽气象。写除夕守岁迎新,先写女儿妆扮,正如辛稼轩写立春先写“看美人头上,袅袅春旛”,是同一机杼。
  写除夜至此,已入胜境,不料词笔跌宕,又复推开一层,想象东风也被少女新妆之美而勾起满怀兴致,故而酿花蕴柳,暗地安排艳阳光景了。三句为奇思妙想,意趣无穷。──于此,词人这才归结一篇主旨:他以自己的经验感慨,现身说法,似乎是同意邻娃,又似乎是喃喃自语,说:青春美景岂能长驻,亟须趁此良辰,“把握现在”,从“明日”新年起,即去尽情游赏春光,从残雪未消的楼台院落一直游到春日迟迟的园林胜境!
  综揽全篇,前片几令人担心只是伤感衰飒之常品,而一入过片,笔墨一换,以邻娃为引,物境心怀,归于重拾青春,一片生机活力,方知寄希望于前程,理情肠于共勉,传为名篇,自是无敌。 (周妆昌)
南乡子
  孙惟信   
  璧月小红楼,听得吹箫忆旧游。霜冷阑干天似水,扬州。薄幸声名总是愁。 尘暗鹔鹴裘。针线曾劳玉指柔。一梦觉来三十载,休休。空为梅花白了头。
  我们虽然无法考知这首南乡子的具体写作时间,但就内容和作者的生平看,大约应是词人留居扬州时晚年的作品。
  词人孙惟信,字季蕃,号花翁,河南开封人,生活于南宋孝宗和理宗时期。其一生情志恬淡超逸。不愿依靠祖荫得官,乃弃之不就,于浙江婺州结婚定居,后不久便离婺出游,留居苏杭间。自甘清贫,一榻之外,别无长物,常自炊而食,直至终老于江湖。惟信为人长身缊袍,气度疏旷,见者常疑为侠客异人。每倚声度曲,散发长笛,或奋袖起舞,慷慨悲歌。时名重江浙之间,公卿闻其至,皆倒屣而迎。这首词正是词人对自己一生放任不羁、寄居他乡的漂泊生涯的总结,从而流露了晚年对妻子的真挚怀念之情。
  词的上片主要是回忆旧游,下片主要是思念妻子。
  首二句“璧月小红楼,听得吹箫忆旧游”以两件事为起因,逗引对往事的回忆。璧月,谓月圆如璧。一轮玉璧似的圆月照耀着小楼,远处传来了阵阵箫声。望月怀思本是中国文化积淀中的传统手法。同时那如泣如诉的洞箫更易令人感怀。“忆旧游”正是以这二者为触媒而引发出来的。“旧游”二字个中当包含词人后半生漂泊异乡、优游江浙、傲世睨俗的无限感慨。接着“霜冷阑干天似水,扬州”二句写词人凭栏眺望的感觉,并交待其时所在的地点扬州。楼外天凉似水,栏干上挂满秋霜。这一切无不使词人感到透心的清冷和孤寂。正因环境所致,同时加之地点又在扬州,所以词人不禁想起那“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浪荡才子杜牧来。上片尾句“薄幸声名总是愁”正是借这一典故而抒写自己一生疏放、不拘小节,终而赢得薄情冤家的声名,今天想来这一切总是令人徒增愁怨。古人常说,人老易悔。如杜牧一样,词人晚年对自己一生落拓不羁、恣意优游的感慨是出泛泛的回顾,还是深深的自责,我们已无法确知了,但有一点可以断言,那就是词人婚后不久就出游苏杭,萍踪不定,和自己发妻离多聚少,因而晚年对妻子不免深有愧疚之情。下片则十分热切地再现了这份真情。
  词人用“尘暗鹔鹴裘”换头过片,承上启下。“尘暗”二字承上,总结自己一生四海浪迹,风尘仆仆。暗,有布满、落满之意。鹔鹴裘,本指用鹔鹴鸟羽所制之裘。这里暗用《西京杂记》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私奔后还成都以身著鹔鹴裘典酒与文君欢饮的故事。这里用以引起下文,表达对妻子的怀念:“针线曾劳玉指柔。”原来这领鹔鹴大氅是妻子亲手辛勤缝制的。一个“劳”字表现了词人对妻子无限感激与思念之情。然而,此刻词人已步入晚年,如今是“一梦觉来三十载,休休”。即言待得词人感觉到妻子一片恩爱之情,仿佛如一梦醒来,为时已在三十年之后。罢了,罢了,这一切已如东流之水,一去不返了。无限愧悔之情,全包融在“休休”二字的一声长叹之中。绾束“空为梅花白了头”一句更见真情。梅花,暗用宋初隐士林逋典故。逋隐居西湖孤山,二十年不入城市,终生不娶,以种梅养鹤自娱,后世称其以梅为妻,以鹤为子。这里词人言自己为了追求隐逸而浪迹江湖,白白地虚度一生。以惟信的为人,他当然不会对自己傲世之举产生丝毫遗憾之情,而这里流露的只是有负爱妻一片真情的懊悔之意。这一句正是对上片结尾“薄幸声名总是愁”的回应。
  词人大半生寄身江湖,直至终老,为人向以疏放旷达著称,到了晚年,回首往事,百无一悔。惟独在手抚妻子亲手密密缝制的御寒大衣而产生“空为梅花”之恨,乃至对自己的“薄幸声名”的深深自责、自愧、自悔的心理。为其如此,才使得全词情感如自肺腑流出,真挚感人。这也是本词艺术上的一大特色。此外,这首词用语不假雕饰,朴素洗炼。加之词人对发妻怀思之情低迴哀惋,情绵意切,所以世称其词“婉媚多姿,聪俊自然”,实乃中肯之评。(沈立东)
烛影摇红
  孙惟信   
  一朵鞓红,宝钗压髻东风溜。年时也是牡丹时,相见花边酒。初试夹纱半袖。与花枝、盈盈斗秀。对花临景,为景牵情,因花感旧。 题叶无凭,曲沟流水空回首。梦云不入小山屏,真个欢难偶。别后知他安否。软红街、清明还又。絮飞春尽,天远书沉,日长人瘦。
  或有人以为这是一首“写女子怀旧伤别的词”(见唐圭璋等主编的《唐宋词鉴赏辞典》第一八七六页),笔者以为鉴赏者搞错了性别,它实质上是一首以男子口吻写成的怀念情侣之作。唐诗人中有位多情的种子,名叫崔护,他有一首《题都城南庄》绝句以及围绕这首诗流传的“人面桃花”的谒浆故事。很显然,本词作者受其影响,旧曲翻新,编织的也是一则以清明时令及“去年今日”为背景的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只不过是那桃花在本词中已变成牡丹而已。但词中男主人公“人面不知何处去”,牡丹依旧笑迎风的不胜怅惘之情却宛然如斯,昭然若揭。
  词人开篇选择花中富贵者──牡丹作为发端,以引起对人面如花的超群风韵的起兴:“一朵鞓(tīng厅,皮带)红,宝钗压髻东风溜。”鞓红,牡丹的一种,以花色似朝廷官员围系的红鞓犀皮腰带,故名。其出产于青州,故又名青州红。开篇点明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