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词鉴赏辞典-第1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月色清明,无数杨花从庭中飞过,更加勾起了闺妇的无限思绪。昔日,花前月下,情侣们幽会的情景,记忆犹新;而今呢?缕缕情思与怨恨,涌上心头,惆怅悠悠。“想绮窗今夜,为谁凝伫?”写神情怅惘的闺妇,默然无语地独倚妆楼,期盼着远方的伊人归来。“洛浦梦回留珮客,秦楼声断吹箫侣。”这是对往昔的回忆。“洛浦”句暗用了郑生解珮的故事。汉刘向《刘仙传》上江妃二女:“江妃二女者,不知何许人也,出游于江汉之湄,逢郑交甫,见而悦之,不知其神人也,谓其仆曰:‘我欲下请其佩。’……遂手解佩与交甫。”宋欧阳修文忠集一三二《玉楼春》词之十一:“闻琴解珮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秦楼”句化用了玉女吹箫的典故。《刘仙传》记秦穆公时,有箫史,善吹箫,穆公女弄玉好之,结成夫妇。后来就用吹箫作为结婚的典故。全唐诗二八六李端赠郑驸马诗:“日暮吹箫杨柳陌,路人遥指凤凰楼。”这里以往日的欢乐情景与今夜的孤独凄清形成鲜明对照,衬托出闺妇眼前生活的凄苦。最后一句以写景结束全篇,余韵无穷。黄昏时分,杏花在寒风中瑟缩着,而廉外细雨潺潺,使闺妇悲从中来,不可断绝。
  这首词的题旨较难捉摸,但细加揣摸,当是一首闺怨词,是怀人之作。前人谓“填词结句,或以动荡见奇,或以迷离称胜”(沈谦《填词杂说》)这首词可谓“以迷离称胜”。(葛汝桐)
祝英台近
  (北固亭)   
  岳珂   
  澹烟横,层雾敛,胜概分雄占。月下鸣榔,风急怒涛颭。关河无限清愁,不堪临鉴。正霜鬓,秋风尘染。 漫登览,极目万里沙场,事业频看剑。古往今来,南北限天堑。倚楼谁弄新声,重城正掩。历历数、西州更点。
  岳珂在《桯史》中提到他在镇江时曾为辛弃疾座上客,并说:“稼轩有词名,每宴必命侍姬歌其所作……既而又作一《永遇乐》,序北府事。”作者亦有《祝英台近》两首记镇江事,其一是“登多景楼”,写登楼北望的感慨:“断肠烟树扬州,兴亡休论。”另一即本词。
  本词题为北固亭。北固亭在镇江城北的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滨水,形势险要。晋蔡谟起楼其上,以贮军实,谢安复葺之,即所谓北固楼,亦曰北固亭,历代诗人多喜登临吟咏,可见其为名胜之地。
  “澹烟横,层雾敛”,开头写淡淡轻烟横在天空,层层重雾已经收去。联系下文“月下”句看,开头勾画的是江山月景图。可见诗人是月夜登北固亭的
  。“胜概分雄占”,是说当前胜景曾是英雄豪杰分占之地。刘裕曾在此起兵北伐,孙权曾在此建都定国。但现在的情景又怎样呢?“月下鸣榔,风急怒涛颭。”在月光下,在万籁俱寂中,作者只不时地听到从江上传来的风涛声和打鱼人的“鸣榔”声(鸣榔,以棒敲击船舷,使鱼惊而入网),“风急怒涛颭”,指急风吹得怒涛汹涌。这两句是对江上实景的描绘。面对眼前的景色,作者无限感慨地叹道:“关河无限清愁,不堪临鉴。”这里由上面的纯粹写景而开始抒情,由客观及主观。“关河”,即山河。“鉴”即照。这两句是说山河清奇,使人举目生愁而不愿凭水观赏。这里一则是由于金兵压境,时局动荡不安,因而举目生愁;再则还因为“正霜鬓,秋风尘染。”“霜鬓”,指两鬓雪白。作者头发斑白了,秋天的风尘正在加速自己的衰老,作者在这里表达了年华易逝、功业未成的悲愤之情,用语显得苍凉而沉痛。
  词的上片描写了登北固亭所见到的秋天江上夜景,抒发了年华易逝,功业未成的感慨。
  换头处以“漫登临”一句承上启下。“漫”是随意的意思。作者在秋天一个月夜,信步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久久流连忘返,所为者何?紧接着作者作了回答:“极目万里沙场,事业频看剑。”即登楼北望中原,都是作战的沙场,自己想要为国建功,所以频频地看着所带的宝剑。宝剑本是战场上杀敌的锐利武器,但现在却闲置身旁,无处用武,这就把作者空有沙场杀敌的雄心壮志,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也烘托了出来。“频看剑”这一细节描写,把一位爱国志士的形象生动地勾画了出来。“古往今来,南北限天堑。”这时说自古到今,长江天堑把南北分开。这既是对千古兴亡事的慨叹,更是对眼前南北分裂的批判。古往今来,历史上有多少统治者凭借长江天堑,划江而治;而眼前偏安江左的南宋统治者正是把长江作为“天堑”,不思收复中原。“倚楼谁弄新声,重城正掩。”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候,作者倚楼聆听,居然听到还有人在“弄新声”,作者不禁感慨系之地问道,在这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国家处在危急存亡之秋的情况下,是谁在“弄”新声呢?这里用语含蓄,耐人寻味,谈到这里,我们会自然地想起那“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商女,想起那“直把杭州作汴州”的达官贵人。“重城正掩”,指夜深人静。“历历数、西州更点。”“西州”,晋扬州刺史治所(今江苏江宁县西),《通鉴》胡三省注:“扬州治所,在台城西,故谓之西州。”这句是说夜深人静,西州城中敲更之声声声在耳,历历可数。这一结句是景语,但景语亦情语也。这一声声更点,敲击着作者的心,使他想得很多、很远、很深。给人以不尽的遐想。
  这首词,抒发了一们爱国志士对国势一蹶不振的悲叹和自己空有沙场杀敌的雄心壮志,但苦无用武之地的苦闷。全词写得沉郁而悲壮。这首词写景与抒情浑为一体。词中所写的风声、涛声、鸣榔声、更鼓声,构成了一部雄浑的交响曲,读来极有韵味。(葛汝桐)
采桑子
  朱藻   
  障泥油壁人归后,满院花阴。楼影沉沉,中有伤春一片心。闲穿绿树寻梅子,斜日笼明。团扇风轻,一径杨花不避人。
  这首词点醒事实与题旨的语句不多,颇费解读。然而细味“花阴”、“沉沉”、“梅子”、“杨花”诸语,我们仍能找到贯穿全篇的意绪。何况“中有伤春一片心”,已明白表露了主人公身份与情怀:全词是少女或少妇伤春。抓住这一点,我们体味它所有的朦胧况味,便不会迷失方向。而起笔又是唯一有事实叙述有因果交代的句子,它是造成以下所有景物形象与人物动态的根由,必须首先弄清这第一句究竟说了些什么。障泥,油壁,读者都知道这是部分代整体的修辞手段,它代指马匹、马车,并进一步代指乘坐它的人。但有人把二者合在一起,解作代指“女主人公的心上人“、一个“负情郎”,似难认可。从传统诗歌语词的正规运用来看,障泥、油壁,各有所指是明确的。障泥,马鞯,垫在马鞍下,垂在马背两旁障蔽泥土的锦鞯,诗词中代马匹并进一层代指骑马的翩翩男子。油壁,即油壁车,油壁香车、油壁轻车,或谓油軿,一种车壁、车帷用油涂饰的华贵车子,有时驾以二马、三马,诗词中每言女子所乘,或迳代指女子。《玉台新咏·钱塘苏小歌》:“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罗隐《江南行》:“西陵路边月悄悄,油壁轻车苏小小”;晏殊《无题》:“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这车的主人、这指代,都是佳丽。所以解读第一句,可视“障泥”后有所省略、有所转折。意思大约是障泥人去、油壁人归。如果要将障泥油壁合而释之,亦无不可,但中心应落在“油壁”上:饰鞯的马匹拉着油軿中人归来之后……以下全部景物与人物活动,均为归来女子的情绪投射和举措反应。我们大致料想,是她乘坐一辆华贵的油壁香车去送自己的亲人、爱者远去,长亭分袂,索寞来归;或者她竟是在一次公众活动或途中与阿谁邂逅而又不能畅言,所谓“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李商隐《无题》)。究是何种事实、缘由,我们无法确然分判,然而女主人公的情绪性质、情绪趋向则是可以断定的,她的送别或邂逅归来,在精神上感受着一种失落一种寂寥一种怅惘。我们只能解读到这个地步,而在前后文无任何提示、暗示的情况下,“负情郎”云云,只能是主观外加,是不诚实增补,不可取。“满院花阴”,阴,幽暗,阴冷,在失意人心目中,满庭院的花朵都萎蔫不振,无精打彩,失去了生机。“楼影沉沉”,沉沉,深静,沉断,悄无声息。幽闺独处,楼宇深潜,无人与语,了无意味。这句描写,还是主人公情绪外射。“中有伤春一片心”,相对楼、院而言,这偌大一座宅第,竟淹没着一颗伤春的憔悴的心,何其孤孑无依。“伤春”,联系下文寻梅子,怨杨花,则春光易老,使女主人公触景生情,生出年华不再,居世无欢之叹,从而更证实了首句那叙述中我们所能给予的解读的增补:她是难得与属意者一面,或竟是与相爱者远别长离。
  下片是景象与女主人公举止的描写,是上片“伤春”情绪的进一步展开与渲染。梅子,团扇,杨花诸意象都打上了传统审美意趣的特定内涵。“闲穿绿树”,“闲”,并非悠闲,而是含着有所失落、难于追寻的空漠感和无聊赖。“寻梅子”,“梅子”既应“伤春”字表,点节令在春夏之交,又应“伤春”的内蕴──她在思味着青春年华的流逝,表白着对爱的追求。它使我们想起《诗·召南·摽有梅》那支古老的歌谣。那是一位少女徜徉梅树下,面对成熟下落、日益稀少的梅子,敏感于时月无情,不禁涌起珍惜年华、希望有人向自己求爱的强烈冲动:梅子落地纷纷,树上还有七成。追求我的小伙子啊,切莫放过良辰(“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我们这位“闲穿绿树寻梅子”的女子,对着梅花已落,梅子已生,她难道不生出“流光容易把人抛”、“花开堪折只须折”的岁月之叹,难道不也在心底发出对爱的呼唤与催促吗!“斜日笼明”,是长时间穿行于绿树之中的一个补充描写,是说她走了、寻望了、思味了许久,不觉已黄昏暮霭,树丛中光线迷离。“笼明”即“胧明”,隐隐约约的样子,形容月色、日色都可。宋李九龄《荆溪夜泊》有句:“点点渔灯照浪清,水烟疏碧月胧明”,其“胧明”亦即“笼明”。当然词中“笼明”,既是景物本身的描状,又是主观心境迷糊的外现,久久的闲行之中,一种思念牵向遥远,一种青春流逝的迷茫感觉,已交汇成一种暗淡难明了。
  结末说“团扇风轻,一径杨花不避人。”团扇为女主人公手中所持物,此物传统运用中,积淀着孤寂无聊等固有的意义。如王昌龄《长信秋词》句,“且将团扇共徘徊。”这里的出现,它至少是女主人公无聊赖的小道具,时而下意识的轻摇,正远应着一个“闲”字,和透露着心中盘郁着千千结。人在烦恼、惆怅之中,而杨花却放肆地、亳不避人地飘落着洒满了小径,从而拿杨花的无情来反衬主人公心绪的不快,并俏然束住全词。“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杜甫《漫兴》),诗人们不痛快时,总爱拿杨花泄怨。此词于此轻斥杨花,沿袭旧有,并无新创,然而就此收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