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首二句“老景萧条,送君归去添凄断”。开头即从别后写起。词人晚年官运不佳,家计落拓,无以为生,“老景萧条”并不是作者无病呻吟,而是自己生活的真实写照。“断”是极、尽之意。“凄断”即极度凄凉。老境本已萧条,更兼老友离去,凄凉冷落已至极点。这是“屋漏更遭连夜雨”的写法。一个“添”字,使本已极度的凄寂更进一步,颇具感染力。从“赠君”句起,放下自己这一面不叙,专写老友那一面。“赠君明月满前溪,直到西湖畔”。明明是明月照着友人沿溪乘舟而去,词人却偏要说明月是他送与友人的。这一方面写出了自己与友人情谊的深厚,其中也包含了对友人的祝福,另一方面,又表明了词人羡慕友人一路有美景相伴,直到那景色更美的西子湖畔,从而进一步反衬出自己的凄寂。
下片纯是设想,写友人归家后的情景。“门掩绿苔应遍”。“应”即设想之辞,设想友人多日不归,遂无人迹,绿苔满阶,空落静寂。“为黄花、频开醉眼”。这是写友人回家后对自己的思念。作者设想友人分别以后,因思念自己,只能独自一人,醉对黄花(菊花)而已。人的行为,或为他人,或为自己。但是在这里,作者设想老友的行为(饮酒)既不是为他人,也似乎不是为自己,而是“为”黄花。友人的饮酒,只是为了不辜负黄花的开放。这个“为”字既写出了老友因同自己的分别而深感孤独,又写出了友人对自己的思念。“醉眼频开”四字,形象感极强。如果饮而未醉,眼本是睁着的,那只是饮酒赏菊,何需“频开”。用“频开”二字,形象地写出了饮到醉眼朦胧之际,只能用自己残存的一点意志力去挣扎着“频开醉眼”。这一句,不仅写了醉酒,而且写了醉态。
最后三句,进一步叙写友人回家后的孤寂之情,从背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词人与友人深厚的情谊。沈蔚家中小斋名梦蝶(当出“庄生梦蝶”典),斋前植橘树。“橘奴无恙,蝶子相迎”。“橘奴”即斋前橘树。三国时丹阳太守李衡于武陵汜洲上种橘千株,称“千头木奴”,谓种橘如蓄奴,后因称橘为橘奴。“蝶子”即指小斋梦蝶。这两句是说室外(种橘之庭院)无人,“寒窗日短”是说室内(小斋内)无人。词人设想友人回家以后,橘树当无恙,却只有空寂的书斋(小斋“梦蝶”)相迎,暗写无人迎接。友人因同自己分别,只能独对寒窗,打发着一天短似一天的日子。其实,沈蔚回家以后,是不是独自一人,是不是“为黄花、频开醉眼”,这都无关紧要。作者这样设定,只是要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
这首词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词),其特点有二:一、一般写送别,多写送别时依依不舍之情。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李白《送友人》等都是。柳永的《雨铃》,上片写送别情景,依依不舍,下片写别后思念之情。这首词则一开头就从别后写起。二、一般写别后思念之情,多写自己一方的情景,写自己对对方的怀念之深。上述柳永《雨士霖铃》下半阕即是如此。这首词从第三句始,偏放下自己这一面,只写友人一方。设想友人别后归家沿途的美景,设想友人回家后思念自己的心情,而自己与友人情谊之厚,自然寓内。作者的设想描写愈是细腻真切,就愈表现出自己对友人的关怀之切,思念之深。这种写法在古典送别诗词中是不多见的。杜甫诗《月夜》与这首词的写法依稀相似,不过那是写忆内,这是写怀友,却又不同。(徐咏春)
蓦山溪·东堂先晓
毛滂
东堂先晓,帘挂扶桑暖。画舫寄江湖,倚小楼,心随望远。水边竹畔,石瘦藓花寒。香阴遮,潜玉梦,鹤下渔矶晚。
藏花小坞,蝶径深深见。彩笔赋阳春,看藻思、飘飘云半。烟拖山翠,和月冷西窗。玻璃盏,葡萄酒,旋落荼片。
此首是词人于元符初任武康(今属浙江)县令时所作。词中描绘了东堂的景致与隐逸之趣。“东堂”本是武康县衙的“尽心堂”,词人改名写“东堂”。此堂是治平(宋英宗年号)年间,越人王震所建。当毛滂到任时,此处屋宇颓败,鼠走户内,蛛网粘尘。衙内花园有屋二十余间,亦倾颓于艾蒿中,鸱啸其上,狐吟其下。毛滂命人磨镰挥斧,夷草修葺,面目一新,欣喜之余,遂写此词以志。
“东堂先晓,帘挂扶桑暖”,是先从正堂写起,东堂位置高而广大,突兀在蓊郁的万树丛中,明亮而且温暖。“扶桑”代指太阳。东堂修葺前后的巨大变化,在明且暖的描写之中,一种欣喜之情托笔而出。从“画舫寄江湖”句一直到终了,均是描写县衙后花园的。原来后花园,亦是艾蒿丛生,鸱鸮飞鸣,狐兔逃窜。他在夷荒草、伐恶木之后,用旧砖木翻建了小亭二座,小庵、小斋、小楼各一,并命名,从而创造了一个有绿山、清泉、修竹、香花的幽美环境。“画舫寄江湖”一句,以“画舫”小斋之名,巧写成乘画船荡漾江湖,以寄托啸傲山水的志趣。“倚小楼、心随望远”,又以楼名“生远”,而创造了一个倚靠小楼,眺望远方,心随双目而远去的心旷神怡的境界。“水边竹畔”五句,进一步描绘东堂后花园美景:北池边,凤竹啸吟,山石嶙峋,藓苔茵茵,花木葱茏,浓阴筛影,这幽美的山水之间,有小亭名“寒香”,有小庵名“潜玉”,还有垒石而成的岩石,名“渔矶”。“藓花寒,香阴遮”的景物描写,暗含着小亭“寒香”之名。“鹤下渔矶晚”一句,将垒石的“渔矶”与编竹为“鹤巢”两事联缀一起,描绘出一幅仙鹤翔空,夕阳时栖息于渔矶岩的优美画面,加浓了诗情画意。
下片,继续叙写修葺后的后园美景。“藏花小坞,蝶径深深见”,词人将种花之处命名“花坞”,将园中小径命名为“蝶径”,这名称已是一种美境,何况再加上充满感情色彩的“藏”、“小”、“深深见”呢!“彩笔赋阳春”四句,写他在后花园的“阳春亭”内吟诗作赋,及观山赏月之悠然。词前小序云:“独阳春西窗得山最多”,可见阳春亭是一个幽美清静的所在。词人在此白天面对烟云缭绕的青翠山峰,文思泉涌,如飘然飞下的半云;夜间赏月于西窗下,虽寒气袭衣,但心旷神怡。最后以“玻璃盏,葡萄酒,旋落荼片”作结。写词人在所建的荼架下饮酒赏花,悠然自在。而“旋落荼片”一句,大有光阴荏苒,青春不再的微微喟叹。
《武康县志》载:毛滂在任时“慈惠爱下,政平治简,暇则游山水,咏歌以自适。”此词所写之情与景,可谓是其当时生活的写照。
本词突出特色是“依名造境”,按照园内亭、楼、庵、岩、径之名,创造富有诗意的画境,表达一种优美的情趣,当然这里也有一些真境在,但更主要的是造境。另外命名本身,也是一种艺术,一种情趣的寄托,表现了词人的审美情趣。正因为他爱这亲手创造的“东堂”佳境,又以造境之法写出了一首优美的“庭园诗”,寄托了词人对“东堂”的深情。由此就可知,他为什么将自己的诗文集命名为《东堂集》、《东堂词》了。 (赵慧文)
郑少微
鹧鸪天·谁折南枝傍小丛
郑少微
谁折南枝傍小丛,佳人丰色与梅同。有花无叶真潇洒,不向胭脂借淡红。应未许,嫁春风。天教雪月伴玲珑。池塘疏影伤幽独,何似横斜酒盏中。
郑少微的这首“鹧鸪天”是一首咏梅花的词。属于咏物诗词一类。咏物诗词如果只限于描摹物的本身,则与谜语相似,无多可取。咏物贵有寄寓,有寄寓则有意境,格调自高。这首词咏梅而不止于梅,是通过对梅花形象的描写,对梅花品格的赞颂来赞扬象梅花一样高洁的佳人和高士。
上片写梅花的丰色和韵致。“谁折南枝傍小丛”。一开始就从梅花所处的具体环境着笔。南枝向阳,梅开最盛。“折南枝”当然是折开得最盛的梅花了。这为次句“丰色”二字提供了依据。次句“佳人丰色与梅同”,此句以物拟人,由物及人。丰色,既是梅花的丰色,也是佳人的丰色。只有梅花才能和佳人比美,使人产生艺术联想。第三句仍从梅花本身特点着笔向意境的纵深处掘进、拓展。“有花无叶真潇洒,不向胭脂借淡红。”俗话说:“红花虽好,还须绿叶扶持。”“万绿丛中一点红。”有绿叶的衬托才能显出红的美丽来。而梅花不同,梅花盛开时,绿叶尚未长出。她不依仗绿叶的扶持,凭她独有的清香丰色,超然独立于百花之上,被称为“花魁”。“潇洒”本是用于写人的,这里 用来写花,亦花亦人,花与人在艺术形象上已统一起来了。作者既是赞扬花的品格高尚,也是赞扬象梅花一样的佳人和高士品格高尚。
第三句是从花与叶的衬托关系上来写的,第四句则是从色泽上的衬托关系来写的。一般人赏花多喜爱花的姹紫嫣红,而梅花却“不向胭脂借淡红。”不借艳丽的色彩诱人,只凭她洁白的本色,无瑕的本质取胜。正如同“却嫌脂粉污颜色”(张祜《集灵台》)的绝色佳人一样,万紫千红和她洁白无瑕的本色相比,统统失去了迷人的光彩和诱人的魅力。将审美情境更提高了一层,进一步突出了梅花高洁的品质。读者不难从这一艺术形象中深味出其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意蕴。言在颂花,意在颂人。
下片侧重写梅花的骨气和品格。百花都在春风吹拂下开放,唯独梅花这位“丰色”佳人却不肯“嫁春风”。她不想跟百花一样“春风得意”,不向春风献媚邀宠,却偏偏愿意和“雪月伴玲珑”。梅花本为“岁寒三友”之一,腊月严冬,她却于雪中开放。只有和她同样洁白无瑕的雪和月才配作她的伴侣。在这里虽提出了雪和月,但梅仍是主体,雪和月是陪衬。春风、胭脂,是用相对的事物和颜色来和梅花作反衬;雪和月,是用同类事物和颜色来和梅花作陪衬。在寒夜月光和严冬雪光的交相辉映中,梅花临风挺立,迎寒傲雪,愈显精神。这一艺术形象的塑造,使审美情境进一步向纵深拓展,强化了读者的审美情趣,启示读者自然联想到作者生平不肯随俗同流,不趋炎附势,不慕富贵,一身清白的高洁本质。这正是他仕途不得意的原因。
结尾两句“池塘疏影伤幽独,何似横斜酒盏中”。化用了林逋的咏梅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而另具新意,更进一步由写梅花之形到写梅花之神,使艺术境界达到本词所描写的最高度。在读者面前展开的是一个令人神往的情境:澄净的池水中倒映着疏疏朗朗的梅花清影;酒盏中几枝梅影横斜,情调自然、宁静、恬淡。这正是佳人、高士所追求的情境。也是作者以梅花自喻的心态的表白:“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作者生当北宋末年,朝政昏暗,君主荒淫,外患频仍,正直的士大夫无力匡扶,惟有退而洁身自好,“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自甘淡泊。然而“举世皆浊我独清”的人实在太少,作者不免自伤幽独,惟有饮酒赏梅,自娱自慰而已。于宁静淡泊中流露出一丝无可奈何的抑郁感。
这首词咏梅而不限于从梅花外表加以刻画,而是努力塑造梅花的艺术形象,寄寓着深层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