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词鉴赏大辞典-第3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观国
 
  春风吹绿湖边草,春光依旧湖边道。
 
  玉勒锦障泥,少年游冶时。
 
  烟明花似绣,且醉旗亭酒。
 
  斜日照花西,归鸦花外啼。
 
               高观国词作鉴赏
 
  高观国的这首词主要反映作者到湖边重温旧梦的思想感情,清新蕴藉是这首词的写作特点。
 
  “春风吹绿湖边草”,也吹醒了他的旧情,唤起了他的记忆。人的美好感情特别是恋情显得格外有生命力,有时似乎“忘记”了,但不经意间受外界触发又会突然萌发。当春风吹绿湖边草,自然界的勃勃生机、草色的青绿可爱,最易于激发人的美好情感,而将草色喻离情、喻相思、芳草喻情人又是积淀在人们意识中的特定联想,这样旧情就自然会复活了。“春光依旧湖边道”,湖边道上,春意盎然。“依旧”二字,将眼前之春光转换为昔日之春光,引出下二句的回忆中情景。回忆是那么清晰,美好,他一往情深了。“玉勒锦障泥,少年游冶时。”“玉勒”,白玉装饰的马笼头。“锦障泥”,用织锦做成的马鞍垫子。“游冶”,此指男女交游。这是他回忆起的少年时来到“湖边道”情景。玉勒锦鞍烘托出马的骄贵、人的精神。少年的他跨上这样的宝马漫游在春风骀荡的湖边,那是多么的风流,多么的令人向往。自然,那次游冶定有难忘的情遇。
 
  下片继续写对那次游冶的追忆与回味。“烟明花似绣,且醉旗亭酒。”早春湖畔阳光明媚,岸上的红花象是绣在轻绡上似的,多么艳丽。“烟明花似绣”,写景真切。这个“花似绣”也许还联想到那绣罗裳的意中人。“且醉旗亭酒”,“旗亭”,酒店。聊且到这酒店中以求一醉。此时他当有茫然若失之感,有意借酒驱遣那撩人的思绪。“斜日照花西,归鸦花外啼。”他在旗亭里沉入了久长的回忆,直到归鸦啼鸣才将他从沉思中唤醒,此时已是夕阳西下了。“烟明”句明为晨景,到“斜日”时间跨度相当大。他“醉”前看到的是“花似绣”,醒来又是“花西”、“花外”,满眼是花,人在花丛之中。这么多“花”,显然是他潜意识的升华,朵朵花都会联想起“她”。这里边,也许还重温了相遇后的情事。玩味“归鸦花外啼”,则日暮乌鸦归来在前人诗中不少有象征男女欢会的意思,如梁萧纲《乌栖曲》:“倡家高树乌欲栖,罗帷翠被任君低。”李白《杨叛儿》:“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这种联想虚无缥渺,写得很含蓄,全篇景色又写得那么美,还是给人以美感的。
 
  近人吴梅说:“大抵南宋以来,如放翁、如于湖则学东坡,如龙川、如龙洲则学稼轩。至蒲江、宾王(按即高观国)辈,以江湖叫嚣之习,非倚声家所宜,遂瓣香周、秦(按指周邦彦、秦观),而词境亦闲适矣。”(《词学通论》)高观国《竹屋痴语》一些小令以写景抒情见长,文字简洁,耐人寻味,正是周、秦的风格。 


 

                                                        


魏了翁词作鉴赏  
 
                生平简介
 
  魏了翁(1178…1237)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庆元五年(1198)进士,授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厅公事。开禧元年(1205),除秘书省正字。明年,迁校书郎,出知嘉定府,以养亲归里,筑室白鹤山下,授徒讲学。嘉定初,知汉州。历知眉州、泸州、潼川府。理宗初,被劾欺世盗名,谪居靖州,湖湘江浙之士多从之学。绍定四年(1231)复职。五年,进宝章阁待制,为潼川路安抚使、知泸州。史弥远卒,召为权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端平二年(1235),同签书枢密院事、督视京湖军马兼江淮督府。官终知福州、福建安抚使。嘉熙元年卒,年六十,谥文靖。《宋史》有传。南宋后期,学派变为门户,诗派变为江湖,了翁独穷经学古,与真德秀齐名。
 
  有《鹤山全集》一百零九卷,内有长短句三卷,十九为寿词,为宋人词集所罕有。黄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七以为“皆寿词之得体者。”张炎《词源》卷下云:“难莫难于寿词,倘尽言富贵则尘俗,尽言功名则谀佞,尽言神仙则迂阔虚诞。”
 
                ●朝中措
 
                 魏了翁
 
       次韵同官约瞻叔兄及杨仲博(约)赏郡圃牡丹并遣酒
 
                 代劝
 
  玳筵绮席绣芙蓉。
 
  客意乐融融。
 
  吟罢风头摆翠,醉馀日脚沉红。
 
  简书绊我,赏心无托,笑口难逢。
 
  梦草闲眠暮雨,落花独倚春风。
 
               魏了翁词作鉴赏
 
  这首词是作者面对绽放的牡丹写下的词,表达了作者抱才不遇的抑郁之情。上片首句描写筵席的丰盛而精美,“玳”、“绮”、“绣芙蓉”都是席面装饰,高妙华贵,形容的是筵席的至盛至精。设此筵席,意在赏郡圃中的牡丹(称“郡圃”,当是任知州时事)。华筵而赏名花,在座诸公自然是其乐融融,因此次句写“客意乐融融”。“吟罢”两句,进一步写宾客筵宴之乐。“摆翠”、“沉红”,一是写牡丹叶在清风中摇摆,翠绿欲滴,一是牡丹花在斜阳映照下甜润绯红。“沉红”,既是写花,又是写“日脚”西沉,落霞夕照,从而表达出筵宴时间较长,与“醉馀”、“吟罢”相应。这两句在表达感情方面,也能给人以由明快而至深沉的层次感。
 
  “沉红”一句,为下片的抒情奠定了感情的基调。这种对花设筵,其乐融融本是旧时士大夫的常事,诗词中多有表现,在魏了翁的词中也多有其例,所以这种题材没有特别突出之处。
 
  下片一反上片华筵美景其乐融融的情调,以独特之笔,抒发作者自己身沉宦海、欲归不能的厌倦心情。
 
  魏了翁先后多次出任知州府,曾连续十七年不在朝中;他曾出任汉州(州治在雒县,今四川广汉)、眉州(今四川眉山)、泸州(今属四川)等地方长官。晚年又出任绍兴府、福州知府,皆兼本路安抚使。因此公事繁剧,极费心力。因此下片开头就说“简书绊我”。“简书”即公牍。“绊我”二字,已表现了作者对“简书”的厌倦和欲脱不能的烦闷。在这种心情下,作者即使身处华筵赏名花“客意乐融融”的场合下,仍然是“赏心无托,笑口难逢”。然而,作者的心曲到底是什么呢?
 
  词的结句,表明了作者的心志。即像“梦草”那样闲眠于暮雨里,像落花那样独倚于春风之中。“梦草”,是神话中的一种草,这里作者取用“梦草”“落花”,意象衰飒,取意消沉,词境苍凉,寓含自己的身世之感。作者的仕途是坎坷的。在他出仕期间,前有韩侂胄擅权,接着有史弥远专政;而他又是一位敢于揭露时弊,欲以理学治国的人。所以屡受排斥,以致积忧成疾,数次上疏请求引退,可又偏偏得不到批准,因此非常苦闷。他的这种苦闷,在这首词中得到了真实地表现。
 
  魏了翁的这首词,风格清旷,意境优美,清疏中流露出词人淡淡的郁闷、忧愁之感,犹如一杯浓茶微苦,却很有风味。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
 
                 魏了翁
 
  无边春色。
 
  人情苦向南山觅。
 
  村村箫鼓家家笛。
 
  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
 
  商行贾坐农耕织。
 
  须知此意无今昔。
 
  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魏了翁词作鉴赏
 
  这首词较为真实地再现了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富于浓郁的生活气息。
 
  题中的“人日”,和词中的“元正七”,都是指农历的正月初七这一天。民间旧俗,是以七种菜为羹,用彩色的布或金箔剪成人形,贴在屏风上,戴在头上,表示“形容改新”和“一岁吉祥”之意,并且饮酒游乐,吹奏乐器,以祈农桑。这是一个快乐吉祥的节日,“人”在这一天显得特别尊贵,所以李充在《登安仁赋铭》中有“正月七日,厥日唯人”之说。
 
  正月的时候正值孟春,初阳发动,故词以“无边春色”起头。但是,就人之常情来说,尽管到处是春色,还是要去寻春、觅春的。次句的“苦”字表达出了人们这种寻觅春色的执着。词中的“南山”,大约指的是春光优美之处,也是作者邀请提刑官应懋之游春的目的地。
 
  “村村”三句,以及下片“翁前”两句,写的是农村“人日”这一天的热闹景象,是作者“觅”春所见,这也正是本词写作的一个重点。作者先大笔挥洒,用“箫鼓”、“笛”写节日歌舞之盛,用“村村”、“家家”极写范围包容之大,仅此一句,就将农村“人日”的风俗景象以及人们的欢乐情绪形象地渲染出来。“祈麦祈蚕”,点出“村村箫鼓家家笛”这项活动的目的。
 
  祈求农事丰收,这里虽举“麦”、“蚕”为诸多农事的代表,但在“人日”来说,农民马上可以接触到的一般来说,也就是麦与蚕了。这时,麦田泛出青绿之色,蚕在春天的气息里孵化,富于生机。对丰收的盼望与担忧,都同时在农民心头慢慢升起,他们怎能不用这尽情的箫鼓和笛声表达他们心中的祈求呢?“来趁元正七”,这句是上片的结语,明确指出了特定时期季节性的内涵。
 
  下片“翁前”两句,转入具体的描绘。“翁前子后孙扶掖”,这正是“来趁元正七”的老老少少,子子孙孙。魏了翁是南宋著名理学家,他对长幼之序极为重视,这从“翁”、“子”、“孙”的排列顺序中可以看出来。“商行贾坐农耕织”,这一组活动,由商、贾、农三种行当的人物组成,而作者用“行”、“坐”、“耕织”三个词,点明了三种行当人物的特征,语言简炼。在古代,商人们分为行商和坐商两种。“耕织”则为“农”的本业。当然,这里不一定实写“人日”所见,而是作者由人们的祈求而联想到的各种自食其力的人所从事的争取丰收、幸福的实践活动。但这三个动词,却描绘出了一片繁忙景象。从“箫鼓”至“耕织”,这五句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出了农村的欢乐景象,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作者将种种苦闷、烦忧,都排斥在画面之外了。这里简直是一片桃源乐土。在偏安的半壁河山之中毕竟还有这样一片乐土!但其中也不排斥寓含着作者的理想,这正是他所苦苦寻觅的“春色”,上片次句用“苦”与“觅”两个字,用意就在于此。词的末三句,是作者就此情此境所引发的感想,是本词的哲理所在,也正是作者的希望。
 
  “须知”是告诫语,作者要告诉人们:“人日”中的“人”的种种活动与期望,古往今来,概莫能外,“人”是向上的,都在追求着幸福与美好;但是,人们如果都懂得做人的道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