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诗选-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冠盖何辉赫。鼻息于虹蜺,行人皆怵惕。”可以互相印证。 

      '三'“金距”,戴在雄鸡足上的金属爪子,这里代指鸡。 

      '四'“白罗绣衫”,据《东城老父传》记载,贾昌随皇室出游穿戴华丽:“冠雕翠金华冠,锦 

袖绣糯裤。”“软舆”,专供皇帝乘坐的车,即“辇”。 

      '五'“差夫”,差人。“持道”,扶助于道路。“輓”,拉车。 

                                      哥舒歌'一'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二'。 

      '一'天宝十二年 (七三九)秋,唐中央政权的军队战败吐蕃贵族统治者,“收黄河丸曲,以其 

地置洮阳郡,筑神策、宛秀二军” (《新唐书·哥舒翰传》)。这首民歌反映的就是这次斗争。因为 

当时统兵的是陇右节度使(不久,兼河西节度使)哥舒翰,所以民歌借他的名字以代指唐军。《全唐 

诗》本篇注误以为“天宝中,哥舒翰为安西节度使,控地数千里,甚著威令,故西鄙人歌此”。有的 

选本以为是歌颂天宝七年 (七四八)哥舒翰攻青海石堡城的,显然也与本篇不符。 

      '二'“牧马”,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奴隶主贵族常在秋收季节南下牧马,窥探虚实,劫扰 

… 页面 95…

内地。这里借指吐蕃的骚扰。“临洮”,故址在今甘肃省岷县。当时已置洮阳郡,并有兵扼守,所以 

说吐蕃“不敢过临洮”。 

                                      杜甫 

     杜甫(七一二——七七○),字子美,生干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 
是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唐玄宗开元中,他南游吴越,北游齐赵,过着“裘 
马清狂”的生活。天宝五年(七四六),他到长安,进取无门,困顿了十年, 
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安史乱起,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 
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不久又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乾元二年 (七五九),他 
弃官西行,度关陇,客秦州,寓同谷,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浣花溪畔。曾 
在西川节度使严武幕中任职,官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永泰元年(七六五), 
他打算离蜀东去,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大历三年 (七六八),携家出峡,漂 
                                                         '一' 
泊鄂、湘一带,后死于赴郴州途中。有《杜少陵集》 。 
                                     '二' 
     杜甫出身在世代“奉儒守官” 的封建家庭,自幼接受封建正统思想的 
                                                                         '三' 
教育和熏陶。他以稷、契自许,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他 
一心想要走的是“达则兼善天下”的道路。他曾回忆他的自负心情说:“自 
                             '四' 
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但在唐玄宗逐渐昏庸,李林甫、杨国忠相继弄 
权的社会里,那是注定要碰壁的。杜甫一生的苦难和穷困使他不能不看到封 
建社会的冷酷现实。正是由于他所处的社会地位和所受的生活磨炼,在他思 
想中逐渐形成进步的成分,终于突破了封建主义教条的某些束缚,使他质激 
                                       '五' 
地说出“唐尧真自圣,野老复何知” 、“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 
   '六' 
埃  这些话来。十年长安的困守,是杜甫思想变化的光辉起点;长期的流离 
失所又使他接近人民,体会到人民的情绪和愿望,从而丰富了自己的爱国思 
想和同情人民的感情,他诗歌中的现实主义精神也因此产生和发展。 
     杜甫的诗歌广阔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过程中的社会面貌,真实地 
再现了这一历史转折时期的重大事件、各阶级阶层的动态、思想和他们之间 
的矛盾。杜甫站在封建地主阶级下层的立场,反对统治阶级上层横征暴敛、 
奢侈腐化,反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反对吐蕃、回纥等族统治者的掠夺骚 
扰。他的名句:“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七'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深刻地反映了阶级的对立。这样,在现实 
主义诗人中他的诗歌的现实性就发展到空前的高度。杜甫对他所反映的时代 
生活,又有深刻的认识,他诗歌的政治倾向性是异常鲜明的。当上层统治者 
沉醉于表面的繁荣时,他已洞察了隐伏的社会危机。安史乱起,他更用诗歌 
作为评论国家政治、军事、经济等问题的手段,他的许多预见都成了事实。 
他在诗里所一贯表现的对人民的同情和对祖国的热爱,都是很鲜明的。他对 
统治阶级的揭露和鞭挞,又是那样勇敢和大胆,甚至指向当时的执政者。他 
那些咏物、写景和抒情的诗篇,也常常跟忧愤国事交织在一起。 
     作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极其出色地完成了时代的使命;作 
为一个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他又不可能和封建主义的世界观决裂或根本改 
变。这就形成了他思想的深刻矛盾。他关怀国事,但把全部希望寄托在毫无 
希望的皇帝身上:他真诚地同情人民的痛苦,但又不能认识造成人民痛苦的 
封建制度。他反对袁晁所领导的农民起义的诗句“安得鞭雷公,滂沱洗吴越” 

… 页面 96…

'八' ,最清楚不过地说明杜甫并没有超越他的地主阶级立场。以上这些矛盾因 

素在他的诗中是交杂并存的。 
     杜诗富于变化,是人们交口称誉的特点。他的前后期诗凤是有区别的: 
感情由炽热趋向悲凉,后期在艺术上既有千锤百炼之作,又有随意挥洒之篇。 
然而,体现这种多样的统一并成为他的基本风格的,是他自己所说的“沉郁 
顿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等长篇古诗是一种代表, 
 《登楼》、《宿府》、《旅夜书怀》、《登高》等短篇近体又是一种代表。 
     为了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杜甫运用了我国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 
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即事名篇,无复 
        '九' 
依傍” ,为反映现实提供了一种更方便、更直接的形式,促成了中唐时期 
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 
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叙事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 
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 
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他的绝句几乎都是晚年入蜀后所作,质朴 
通俗,时入议论,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杜甫是我国诗歌优良传统的杰出继承者和发扬者。《诗经国风》、乐府 
的现实主义精神,六朝诗在声律等艺术方面的探索以及唐初以来的诗歌成 
就,他都加以认真地吸取和总结。但是,杜甫的成就在当时并不被人所认识, 
                                         '十' 
最早给予高度评价的是元慎和韩愈  。经过他们的鼓吹,杜甫的地位才得到 
肯定。 

      '一'《宋史·艺文志》茗录王洙注杜诗三十六卷,似是最早的杜集注本(今失传)。郭知达《杜 

工部诗集注》 (一称《九家集注社诗》)似是最早的集注本。《集千家注分类杜工部集》(题东莱徐 

居仁编次、临川黄鹤补注)荟集一百五十余家注释,更称繁富。以后的注本中,如钱谦益《杜工部集 

笺注》的引史解诗,仇兆鳌 《杜诗详注》的广征博引,虽不无穿凿或冗芜之处,对读者还是有用的, 

所以流行较广。杨伦 《杜诗镜铨》简明扼要,辑有评语,也颇为通行。 

      '二'《进雕赋表》。 

      '三'《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四'同上。 

      '五'《秦州杂诗》(其二十)。 

      '六'《醉时歌》。 

      '七'《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八'《喜雨》(“春旱天地昏”)。 

      '九'元稹《元氏长庆集》卷二十三《乐府古题序》。 

      '十'参看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社君墓系铭》、韩愈《调张籍》。 

                                       望岳'一' 

              '二'                '三'                '四'                '五'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 
      '六'                '七'                                '八' 
曾云 ,决眺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一'唐玄宗开元二十五至二十八年 (七三七——七四○)间,杜甫举进士不第后,在齐赵一带 

 (今河南、河北、山东省等地)漫游。本篇即作于此时。杜甫集中有《望岳》诗三首,分咏东岳、南 

岳、西岳。本篇为咏东岳之作。东岳泰山,在今山东省泰安县北。 

      '二'“岱宗”,五岳之首,是对泰山的尊称。“夫如何”,怎么样。 

… 页面 97…

      '三'“齐鲁”,原是春秋时两个国名,在今山东省境内。《史记·货殖列传》:“故泰山之阳 

则鲁,其阴则齐。”后以“齐鲁”作为这一地区的代称。“未了”,不尽,意谓泰山的青色在齐鲁广 

大区域内都能望见。 

      '四'“造化”,即大自然。“钟”,聚集。这句说泰山是天地间一切神奇、秀丽的结晶。 

      '五'“阴”,指山北;“阳”,指山南。“割”,分。这句说山南山北,在同一时间判若晨昏, 

极言泰山的高大。 

      '六'“曾”,同“层”。这句说云气叠起,涤荡胸襟。 

      '七'“决”,裂开。“眦(音恣)”,眼眶。“决眦”,形容极力张大眼睛。“入”,收入眼 

里,看到。 

      '八'“会当”,应当,定要。“凌”,登上;一作“临”。《扬子法言·吾子篇》:“升东岳 

而知众山之峛崺也,况介丘乎。”似为这两句构思所本。 

                                  房兵曹胡马诗'一' 

              '二'                '三'                 '四'                '五' 
胡马大宛名  ,锋梭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 ,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 
                      '六'                                 '七' 
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 

      '一'本篇约写于开元二十八、九年 (七四○、七四一)。“房兵曹”,不详其名。“兵曹”, 

兵曹参军事的省称。“曹”,古代分科办事的官署或州郡所置的属官。“胡马”,泛指西北少数民族 

地区所产的马。杜甫集中咏马诗有十二首之多,这首诗不仅写出马的神貌,而且写出作者的胸襟和抱 

负。 

      '二'“大宛(音鸳)”,汉代西域国名,在大月氏东北,即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