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决貌。从上句看来,这首诗当是杜审言为洛阳丞时所作。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一'
'二' '三' '四'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 ,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
'五' '六' '七'
,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
'一'《全唐诗》于杜审言和韦应物名下都收录这篇诗,收入韦诗的那篇第六句“转”字作“照”,
第七句“古”字作“苦”。今传《杜审言集》二卷,内载此篇;《韦苏州集》十卷(卷数与《全唐诗》
同),无此诗。“晋陵”,唐郡名,属江南道,即今江苏省常州市。“陆丞’’,作者的友人,不详
其名,时为晋陵郡丞。 《早春游望》是陆丞所作的诗,本篇是赓和之作。
'二'开头二句说离家作官的人对物候的变化特别敏感。“物候”,自然界的现象变化反映出季
节的不同叫“物候”。
'三'破晓的时候,太阳好象从东海升起,云气被朝阳照耀,蔚成绚烂的霞彩,也好象和旭日同
时从海中出来,所以说“云霞出海曙”。
'四'江南比江北早暖,梅、柳的枝头透露春意也比江北早些。由江北到江南,忽见梅树已经开
花,杨柳已经发绿,好象梅柳一过长江就换上了春妆似的,所以说“梅柳渡江春”。
'五'“淑气”,指温和的春气。“催黄鸟”,言促黄鸟(黄莺)早鸣。
'六'这句说阳光照射水面,使水中的草也及时地由嫩绿转为深绿。
'七'末两句说因为读了陆丞 《早春游望》那首诗,引起“归思(读去声)”,竟然要位下沾巾
了。“古调”,指陆丞的诗,赞美它的格调近于古人。
宋之问
… 8…
宋之问 (?——七一二),字延清,一名少连。虢州弘农(故址在今河
'一'
南省灵宝县西南三十里)人,一说汾州(今山西省汾阳县附近)人 。早岁
知名,武后时官尚方监丞。后因谄附张易之贬泷州(今广东省罗定县)参军。
不久,逃归。中宗增置修文馆学士,他与杜审言等同入选。后因罪贬越州(今
浙江省绍兴县)长史。睿宗即位,把他流放到钦州 (在今广东省钦县北一百
三十里),又勒令他自杀。
宋之问的诗以属对精密,音韵谐调的特色与沈佺期齐名,号称“沈宋体”。
律诗在初唐已逐渐形成定格,沈、宋所作律诗更严谨地遵守这种定格,所以
'二'
后人以沈、宋代表律诗开始成熟的阶段 。他们的应制诗都很工整,表现了
高度的文字技巧。他们被贬以后,有了较深的生活感受,诗里也有了较充实
的内容。之问两次流放,有一些纪行述感之作被人传诵,本书所选的两首都
属于这一类。
'一'《旧唐书》说他是弘农人,《新唐书》说他是汾州人。
'二'清钱良择 《唐音审体》云:“律诗始于初唐,至沈、宋而其格始备。”
题大庾岭北驿'一'
'二' '三'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
'四' '五'
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
'一'这首诗系作者被流放岭南时途中所作。“大庾岭”,在今江西省大庾县境。“驿”,“驿
舍”或“驿亭”的简称,是古代官办的交通站。官吏往来经过,依照定例可以在驿舍停宿和取给交通
工具。
'二'“阳月”,十月。“至此回”,古时传说,鸿雁南飞到大庾岭折回。
'三'这两句是说自己还要继续南行,北归无日,不能象南飞雁到这里就折回。
'四'“瘴”,南方深山密林中的郁蒸之气。
'五'末两句是预拟之词。“望乡处”,指岭上高处,即“陇头”。作者后来曾在此高处回望北
方家乡。《度大庾岭》诗云:“度岭方辞国,停轺(轻车)一望家。”大庾岭气候早暖,十月中可以
见到梅花,所以说“应见陇头梅”。
渡汉江'一'
'二' '三'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
'一'“汉江”,即令汉水中游的襄河。作者从贬所泷州逃归洛阳,当由襄阳渡汉江,经南阳入
洛,所以有“近乡”之语。有的选本把此诗当作李频的作品,显然错误,因为李频的宦迹不曾到过岭
南。
'二'“岭外”,即岭南。开头两句是说贬谪岭南时,家书断绝,经历日子不少。
'三'“怯”,畏缩。上文说音书久绝,家里情况不明,所以愈近家愈提心吊胆,深怕听到坏消
息。也许因为作者从贬地逃归,只求隐匿,怕碰见熟人,越走近家乡,越不敢随便和人交谈。
沈佺期
沈佺期 (?——七一三),字云卿,相州内黄(今河南省内黄县)人。
高宗上元二年(六七五)进士。武后时累迁考功郎、给事中,以交通张易之
… 9…
流瓘州。中宗神龙时 (七○五——七○七)召拜起居郎、修文馆直学士。历
官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卒于开元初。有《沈佺期集》。
沈佺期和宋之问齐名。沈、宋都是宫廷文人。他们的诗在用词和着色方
面,都还有齐梁的馀习。沈诗靡丽更过于宋。宋五言较胜,沈则长于七言。
就两家全集比较起来,沈诗在数量和内容上都显得贫薄一些。
杂诗'一'
'二' '三' '四'
闻道黄龙戍 ,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
'五' '六'
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
'一'本题共三首,都是写闺中少妇和塞上征人相忆的诗。本篇原列第三首。
'二'“黄龙戍”,唐时东北要塞,在今辽宁省开原县西北。一本作“黄花塞”。
'三'“频年”,连年。“解兵”,罢兵,撤兵。
'四'这两句说闺中和营中同在一轮明月的照耀下。在征夫看来,这个昔日和妻子在闺中共同赏
玩的月,不断地到营里照着他,好象怀若深情,实在可亲可恋。“长在”,一本作“偏照”,似不可
从。这里的“长”字和下文的“今春”、“昨夜”都是申说“频年”二字,如作“偏照”,便失却线
索。“汉家”的“汉”既指汉族,也指汉朝,当时的文人往往以汉代唐,避免直指。
'五'这两句说闺中少妇和营中良人的相思。所谓“今春意”,其实是年年的意,所谓“昨夜情”,
其实是夜夜的情。双方的离情别意之中可能包括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下面两句所写的。“良人”,
丈夫。
'六'末两句说希望有人能指挥军队,一举破敌,以结束战争。“旗鼓”,代表军队。《左传·成
公二年》:“师之耳目,在吾旗鼓。”旗和鼓都是指挥进军用的东西。“龙城”,见杨炯《从军行》
注'三'。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一'
'二' '三' '四'
卢家少妇郁金堂 ,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 ,十年征戍忆
'五' '六' '七'
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 ,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
'八'
明月照流黄 。
'一'这是拟古乐府之作,所以题作“古意”。内容写少妇怀念久戍不归的丈夫。《乐府诗集》
收入《杂曲歌辞》,题作《独不见》。“补阙”,掌讽谏的官。乔知之在武后朝为补阙,后被武承嗣
杀害。
'二'乐府古辞《河中之水歌》(或作梁萧衍诗):“十五嫁为卢家
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后人往往以“卢家妇”作为少妇的代称。“郁金”,植物名,是珍贵
的香料。“郁金堂”,言堂中燃烧郁金之香。古辞《河中之水歌》又有句云:“卢家兰室桂为梁,中
有郁金苏合香。”是其所本。一本作“卢家少妇郁金香”,以“郁金香”形容少妇,似非原意,这样
下句的“梁”字就没有根了。
'三'“海燕”,燕子的一种,又叫“越燕”。这里以燕子双栖和少妇的孤独作对照。“玳瑁”,
一种海龟,龟甲黄黑相间,半透明,很美观。“玳瑁梁”,是涂饰成玳瑁色的屋梁。
'四'“寒砧”,寒风里捣衣的砧杵相击声。砧是承托捣衣的石块。九月是将要换季,家家准备
寒衣的时候,这时的捣衣声最能引起思妇对远方亲人的怀念,所以下文紧接着写少妇对于夫婿的苦思。
“木”,一作“下”。“下叶”,就是落叶。
'五'“征戍”,出征守卫边疆。“辽阳”,泛指辽东地区(今辽宁省一带)。
… 页面 20…
'六'“白狼河”,古称白狼水,即今辽宁省的大凌河。这一句承上“十年征戍”而言。
'七'“丹凤”,相传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吹箫引凤,凤凰飞降咸阳城,因而以“丹凤”为城名。
后人称京城为凤城。这里指长安。唐时长安宫阙有丹凤门。这句是说少妇家生长安城南,秋夜不眠,
和上“九月”句承接。
'八'“流黄”,黄紫间色的绢。这里指少妇所捣的衣服,也可能指室内的帏帐或机中织残的绢
匹。末两句说无人能见少妇的独处含愁,是谁教明月来相照呢?这样写是为了更衬出她的孤寂难堪。
郭震
郭震(六五六——七一三),字元振,以字显,魏州贵乡(今河北省大
名县附近)人。十八岁举进士,授梓州通泉县尉。好结交豪侠,劫财济人,
'一'
“海内同声合气有至千万者” 。武后时为凉州都督,其后屡次参顶边防,
立功,有名。中宗时为相,封代国公。郭震在朝遇事敢争,杜甫有诗称赞他
'二'
“直气森喷薄”,“磊落见异人” 。他的诗《古剑篇》曾被武后所称赏,
因而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