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帝都跑了,哪还顾得上我们……”
韩维桑不自觉地去看元皓行的表情,他的嘴角微抿着,其实看不出喜怒,眉眼沉静得如同一幅上好的山水佳作,只是深瞳中不知掩藏了什么思绪,只让人觉得深远。
探路的侍卫说话间便已回来了,低低地在元皓行耳边说了几句话,元皓行便站起来,朝众人拱手道:“老丈,我们先行赶路了。”
“你们,你们这是往北方走吗?”老丈惊疑道,“那边去不得啊!”
元皓行却没说什么,只笑了笑,往浮桥走去。
“看来宁王已经同匈奴人打过一仗了,倒是收拢人心的好时机。”元皓行淡淡道,却不知是不是说给韩维桑听的。
韩维桑脚步一顿,侧身望向身边神情从容的男子,缓声道:“韩维桑虽是女流,却觉得大人这句话错了。”
“哦?”
“所谓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当此国难,皇帝已南逃,如今在浴血奋战的,只有一个江载初。大人却只用权术之道揣测他此刻所为,未免太小人之心了。”
元皓行脸色微微一沉,淡声道:“未想到郡主却是宁王的知己。”
“我并非他知己,他也恨我入骨,只是他那个人,只怕我比你更了解一些。”韩维桑微微一笑,举目望向远处茫茫人群,那些不安、惊恐、悲恸一一收入眼中,“我素闻元家忠君,我却以为,忠君更应忠天下。”
她抬手拢了拢鬓发,心中无限凉意:“都是江家的天下,大人何必这般执着……”
都是江家的天下……元皓行却是心中轻轻一震,面上却未露端倪,只道:“上将军已在永宁等候。郡主,咱们赶路吧。”
离永宁城还有十多里的时候,空气中竟也弥散开一种古怪的味道,仿佛是血腥气,又像是杀意,浓烈得胯下骏马都感受到了不安。
元皓行离开已经足足有半日了。在这样的兵荒马乱中,他竟还能找到城外一座极为妥帖隐蔽的院落,让韩维桑先行住了进去歇息。
一路风尘仆仆,日夜兼程,直到此刻才能沐浴休息,侍女替她轻柔地擦着头发,又端上了一碗银耳羹汤,放下之后便悄然退开了。
他就在离自己不远的那座城池里,此刻元皓行一定已经见到他了……韩维桑心中却略有些把握,元皓行暂时不会将自己交出去,毕竟,他手中可用的筹码不多。
“郡主,元大人从城中回来了。”
韩维桑连忙站起来,一头长发来不及梳理,便简单束了束:“带我去见他。”
元皓行亦换了身衣裳,神清气爽地坐在书桌后,低头看着舆图正在沉思。
“大人见到上将军了吗?”韩维桑不欲再与他兜圈子,径直问道。
元皓行抬了抬头,若无其事地继续将目光落到桌面上,凉凉道:“郡主当心着凉,否则我不好对宁王交代。”
“韩维桑只是来问一句,大人准备将我交还至他手中吗?”韩维桑眉梢微扬,伏下身的时候,只觉得凉意要渗透过胸腔,再难克制。
“交还是要交的,不过不是现在。”他用平淡的语气道,“宁王出城去了,我并没见到。”
“这些话,维桑想了一路,到了此刻,也不得不说了。”她依旧伏着身,不让他看见此刻自己的表情,声音却极为郑重,“请大人不要将我送回他身边。”
元皓行手中的笔顿了顿,极自然地搁下,走至案桌前,亲自将她扶起来,笑道:“你既然这般说,必然有了说服我的好理由。”
“大人欲要和他联手,驱除匈奴,对吗?”韩维桑双眸灼灼地望向他。
“是。”
“对于外敌而言,他是一柄不世出的利剑,无人能挡其锋芒,是吗?”
“是。”
“那大人可知……我是什么人?”韩维桑忽而轻笑,笑容却极惨淡。
元皓行从未见她这样自弃的神色,心中微微一动,却不再追问下去了。
“利剑若是没有合适的剑鞘,终日缠在泥污油布中,终有一日,也是会锈的。”韩维桑收起了那抹笑,长睫深瞳中,带着难掩的黯然,“元大人,你若要收复故土,便不能将我送回他的身边。于他而言,我……从来皆是不祥之人。”
许是在琢磨她这句话的含意,元皓行微微皱了皱眉,门外忽然有人道:“大人,宁王已经来了!”
韩维桑一惊,直直望向元皓行。
他反倒舒展了眉眼,掩去心事,重新望了韩维桑一眼,右手一拂,房间左壁竖着的那博古架缓缓打开了,露出黑漆漆一个暗室。
韩维桑立时会意,闪身躲进去,博古架刚刚复位,门已经被推开了。
她屏住呼吸,从墙面上那一丝缝隙间望出去,视线撞到那张熟悉又陌生的脸,心脏似在瞬间停止跳动。
江载初刚从战场上巡视回来,一身戎甲尚未卸去便赶至此处。
进门之时,带来一股淡淡血腥的味道,元皓行早已嗅到,眉心微微一蹙,起身迎道:“宁王,三年不见了。”
江载初冷冷笑了笑,略去一切应酬话语,沉声道:“左屠耆王刚出京城,挥军南下,至此大约还有十日。”
元皓行亦慢慢将笑容抹去了:“不是刚打了一场胜仗吗?”
“匈奴的前锋,不过万余人,赢了也没什么厉害。”江载初淡声道,“待到他们两军会合,才是真正的硬仗。”
“我手中八万人,如今停在陈留郡。以陛下的名义令各地勤王,总还能征十万人。”元皓行明白他的意思,爽快道,“宁王你呢?”
“景云手中十万皆是精兵,我这里还有六万人。”江载初指间扣着沥宽剑鞘,“便是全部。”
即便是江载初在朝中为亲王时,这两人也并无多少交道可言,遑论后来反出,两人更是宿敌。可是此时,不用多言,彼此也都明白了心意。
“匈奴骑兵正不断从平城等关口入关。若是不截断源头处,一味被动围堵,便是杀不尽的外敌。”江载初轻舒一口气,“若是元兄无异议,不如便请景云、景贯两位将军携手,收复平成关口。”
元皓行沉思片刻,道:“他二人不过与平成关口数百里之遥,当可托付。如此,你我便皆下令吧。”
江载初一点头:“如今永宁是抵御匈奴由北往南的第一道重镇防线,不知在十日之内,元兄能为我筹措多少人马?”
元皓行淡淡一笑:“筹措兵马不难,难的是,如今我找不到皇帝。”
“我若替元兄找到了呢?连同太皇太后、太后,以及朝中数位大人。”江载初不动声色道,“到了那时,他们可不如元兄这般好说话。”
“乱世之中,宁王手中有兵,又有何惧?”元皓行道,“至于乱世之后,天下谁主沉浮,元某尚不敢定论。”
江载初定定看着这个男人,他的风仪如同三年前一般,美好得令人难以移开目光。可这般风姿之下,此人智谋之深远,心智之坚定,足以让自己心生警惕。
“出兵之前,我便一直在想,若一切顺利,在长风城下抄你家底,逼你回军自救,最后臣服于皇帝脚下,三年内乱当可了结。”元皓行似是读出他心中所想,慨然一笑,“未料世事变迁竟如此之快,我竟要与你联手,当真可叹。”
江载初的神容却极平静,薄薄唇中,只吐出四个字:“天意如此。”
这一刻,抛开一切朝堂上的争斗,他们都有更重要的事去做。
再不复言。
没有盟书,没有密信,没有任何的佐证,只是言语的约定,便终结了绵延了三年的内乱。永嘉胡乱中,中原抵御关外敌寇最为强悍的联盟,便在这两个男人轻描淡写的数句话中结下了。后世之人提及这场中原王朝儿戏一般引起的动乱,唯有感慨这永嘉之盟,是为万民之中流砥柱,无形长城!
江载初转身便欲出门,目光不经意落在左墙博古架上,淡淡扫视片刻,开口道:“元兄,你在长风城下这些日子,不知可曾见到我的一位家眷?”
元皓行微微讶然:“哦?何人?”
“当年含元殿上,也有过一面之缘。”他顿了顿,“嘉卉郡主。”
元皓行从容笑道:“嘉卉郡主?哈,城下倒是有一面之缘。不过此趟前来着实时间紧迫,郡主金枝玉叶,我实在不敢将她带来前线,自然留在后方妥帖命人照顾了。”
“如此。”江载初微微颔首,“那暂且有劳元兄了。”
他转身便走,许是太过匆匆,叮咚一声,竟落下腰间一样物品。
元皓行上前拾起来,竟是一小块上好的和田白玉。
泰山崩于前而不动声色的年轻人脸色却倏然间变了。
韩维桑从暗室中出来,看到元皓行缓缓转过身,眼神如同望不到底的深潭,心中立时一沉。
果然,元皓行举起手中已经碎掉的和田玉佩,轻声道:“郡主,对不住了,我需将你送回他身边。”
韩维桑深吸了一口气,却难敌此刻胸口寒意:“他手中……握了什么把柄?”
“难怪他这般从容,竟不与我谈任何条件。”元皓行低低叹了口气,掌心摩挲着那块碎玉,“他已经找到了皇帝。”
江载初走至门口,无影刚将乌金驹牵了出来,他却不急着上马,略略等了一等。
果然,内里有纷乱脚步声传来,侍卫喊道:“请将军留步,元大人说,将军漏了一个人。”
他在此刻才看到侍卫们簇拥着的年轻女人,明明是七月的天气,天地间热得如同火炉一般,她却拿风帽兜住脸,垂着头站着,无声无息,也了无生气。
江载初静静注视了她一瞬,却什么都没说,只翻身上马,往永宁城,绝尘而去。
他并未急着入城,又去北门外查看工事,直到深夜方才和连秀一道回到城内。
同往常一样,进了将军府,宋安还是不肯放过他,等着他听自己汇报完各地征来的粮草方才离开。宋安的个性极为坚毅,即便是前几日打了胜仗,也没见几分喜悦,倒是一如往常地早出晚归,整编军队,这几日几乎累得瘦脱了形。连秀一见到他都头大,好不容易等他走了,打着哈欠道:“他可是我见过的最较真的人了。”
“去休息吧。这几日还会有兵马不断收整而来,你得撑着。”江载初若有所思,“宋安打仗一般,后期倒是做得细致谨慎。”
“我宁可和匈奴出去干一仗,也不耐烦做这些事了。”连秀露出疲态,嘟囔着告退了。
屋内之余江载初一人,无事可做的时候,那道淡淡的影子便再也无法闪避,从思绪最深处的幽潭中,慢慢地浮起来。
她以为元皓行能庇佑她吗?普天之下,但凡有一个利字,一个权字,便没有换不来的人或物。她也一样。
可这个道理,聪慧如她,却还是不懂。
耳边依旧滑过她说起的那些话,刻骨的,伤人的,在这个金戈铁马的夜里,比任何时候都要清晰——爱与恨搅作了一团,能在局势如迷雾一般的战场上杀伐决断的将军,此刻却也有些茫然。
终究还是一步步地往那间屋子走去,屋内油灯已熄,目光在黑暗中望定床上的瘦弱人影。
窗外月光清凌凌洒落进来,淡色柔光抹去了脸颊上的嫣红,长睫随着呼吸轻动,她睡着的时候,总是这般平和柔美。
江载初在她枕边坐下,慢慢伸手过去,在触到脸颊那一刹那,她却醒了。
犹不知身处何处,亦忘却岁月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