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紧紧地咬着嘴唇,俯下身去迎送她。听着她身上的玲珑佩饰的声音在门口消失,我再也忍不住心里的不快。眼泪簌簌地掉了下来。
“不要哭了。”一个声音从身后传来,我猛地回头,看见太后站在后边。
“免了,”她摆摆手要我不要行礼,继而说到,“以后不许这么着。你记好了,宫廷之中,没有人会怜悯你的眼泪!除非,是在你为之争宠的男子面前!”
生枝(下)
“皇上,”太后缓缓地喝着茶,开口道,“太子的婚事,您考虑得如何了?”
这几夜,太后没有见任何人,每夜早早地就睡下了,但每夜的安神茶却比从前加了一倍。我猜想,只怕是因为我和太子的婚事。前几日,皇后走了后,太后握住我的手,定定地说——她想把乔家的人塞进来,做梦!
我的心绪比太后好不到哪里去,最让我感到难过的,是太子的态度。这些日子,他再也没有了在海西时的欢喜。从前的小字条,藏在点心匣子里的暗语。这一切似乎都和梦一样,被那扇皇城的门彻底切断了。
他在怕什么?除非。。。。。。除非是,皇上的回应,出了问题。
太后似乎和我想的一样,故而今日晚膳过后,太后向皇上提出了这件事,我遵着太后的嘱咐,躲在偏殿听着。
皇上不言语,只是默默地笑着,一言不发。
“咳。”太后清了嗓子,说道,“眼看年底就要近了,哀家听说,皇上已经吩咐礼部在拟定大婚事宜了,那么,皇上的意思,究竟是意属哪家闺秀?”
“嗯。”皇上放了茶盅,笑道,“母后如此着急,莫不是急着抱重孙子了?”
“这个,自然,”太后道,“难不成皇上不急?不然,也不会这么急着会知礼部了。”
“哦,”皇上笑道,“不过是提前会知一声,前儿个皇后翻了皇历,说腊月十九是个好日子。这不,朕才提前会知了礼部,要他们。。。。。。”
“那么,按大礼讲,这几日,就该拟定礼单,好叫下头地去准备了。”太后打断了皇上的话,“太子妃的名分,究竟是意属何家闺秀?”
皇帝从下人手中接过了新茶,把玩了片刻,忽地说:“母后,您可曾听说过娥皇女英之说?”
“皇帝想说什么,直说便罢。”
“母后,”皇帝说道,“朕已经会知礼部,要他们将大婚事宜的安排送至乔家。但是,”皇上迎上太后的眼神说道,“朕知道母后的意思,所以,大婚前日,先册封海西郡主为太子良娣,先于太子妃成婚进入太子府。这样,在我宫内,海西郡主名分虽为良娣,但太子妃却不得不称之其为‘姊姊’,辈分反而略高一筹,如此,便是太子同时得有娥皇女英。”
好一个娥皇女英!说到头来,还不是让我做小!我在偏殿暗想。
“哼,”太后冷笑了一声,“皇帝这注意倒是不错,只不过呢,自古以来,妻为主,妾为奴。玉儿和乔霁月,究竟谁是主,谁是奴,哀家倒也糊涂了。这倒要请教皇上了。”
“母后无需挂心,”皇上忙起身赔笑,“中原女子贤良淑德,断然会对海西郡主礼敬有加。”
“礼敬有加?”太后忽地起了身,声音中带出了一丝伤感,“礼敬有加?!好,好!!这会子没有旁人。哀家只问你一句,那蓦贵妃,究竟是怎么没的?还不是皇后。。。。。。皇帝却一直不让人去追查,现如今,又要把哀家嫡亲的侄女儿往火坑里推,这叫哀家如何向海西一族交待?”
说罢,太后落下泪来。皇帝没了言辞,只得跪在地上道——
“母后,佳人已逝,朕的心里也和明镜儿似的。如不然,为什么这么些年,朕只给了张家一个有禄无功的爵位。。。。。。只是现如今,中原处处不稳,多少双眼睛在瞧着太子这一门的婚事。朕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皇帝的一后四妃,都是中原人。”太后慢慢跌回座位上,哀怨地问道,“这难道还不足么?”
“母后,朕也想给儿孙留下个太平盛世,太子若娶了乔家的女子,一来,这女子虽和皇后有血缘亲属,但却不是皇后的本家,真论起来,也帮不了他们多少忙。一俟时机成熟,朕中宫的去留,全凭母后一人说了算!二来,昨日兵部来报,说是南方又闹了水灾,有一个和尚借机蛊惑人心,说我大齐国重海西,轻中原,欲反我江山,若是此时得以册立中原女子为太子妃,必定能稳定南方。三来,”皇帝压低了声音,“以海西郡主的天人之貌,母后还怕元昊会冷落她么?”
我在偏殿听得越听越紧张,这不是把我往死胡同里逼么?!
太后静静听完皇帝这一席话,冷笑道:“看来皇帝早已顾虑周全,我竟是白费了心机。”太后继而正色道,“哀家不管皇帝有多少娥皇女英的主意,哀家这里只一句话——我海西的女子,没有给中原女人做小的道理!皇帝一心只想稳固江山,可却忘了,后宫嫡庶之争,大抵才是毁国灭家的根本,远的不说,你想想先皇在的时候。。。。。。如今皇帝又要让玉儿做小,究竟是要让元昊的家事平和呢,还是要让他宠妾忘妻?!”
“母后又多虑了,”皇帝赔笑道,“您忘了,太子和乔家姑娘,怎么讲也算是青梅竹马呢,怎么会。。。。。。”
我在偏殿听得又好气又好笑,看来皇帝真的是被国事家事给搅糊涂了,竟说出这样的话,果然,太后道——
“不错,就是这话。太子和乔家姑娘是青梅竹马。那玉儿算什么?以色侍君?庶妻夺嫡?将来太子万一有个好歹,朝里朝外是不是要把我们海西一族给生吞活剥了?!”太后冷然问道。
皇帝没了言语,深吸了一口气,半晌,俯下身去,深深地叩了一个头,道:“百事孝为先,母后曾养育朕十八年,又历经困苦,将朕推上帝位。朕心里感激不尽。此生除孝敬母后之外,本不该生枝。然今日册封太子妃一事,朕心意已绝!朕在位三十年,从未忘记过海西一族对我大齐国的功德。今日母后既不同意玉儿进入东宫为良娣,朕只有先行为太子行大婚之礼,待太子成婚之后。朕一定为玉儿另择佳婿。到时,母后愿将玉儿嫁与何人为妻,朕决不说一个不字。”
皇帝说罢,起身退出了孝仪宫。
我待皇帝完全离开后,才慢慢地从偏殿走进正殿,只见太后一脸肃穆地坐在那里。
“太后。。。。。。”我小声叫道。
“你都听见了?”太后说。
“是的,遵太后的吩咐,听得一字不差。”
“你相信皇上说的么?”
“玉儿不知太后所为何指?”
“娶中原女子,竟是为了稳定江山。”太后缓缓地说,声音听起来十分地冷静,“你觉不觉得奇怪?。”
我愣在那里,方才只是觉得皇帝的话句句逼人,倒没去想这话是真是假。
“玉儿,”太后转过脸来说道,“你想一想,皇帝如果真的希望拉拢中原,怎么会立海西女子所生的元昊为太子呢?皇四子元昶或是皇五子元祥不是更好么?如果不是皇上对海西还存有希望,哀家也不会把你带到中原来了。”
“玉儿想,”我努力跟上太后的想法,“皇帝立储,应该选嫡子才是。皇四子和皇五子都不是嫡出,所以。。。。。。”说到一半,发现自己说的也不对,连忙闭了口。
“可是太子,也不是嫡出。蓦氏不过是我身边的丫头罢了。”太后精明地说。
我想起了那日在海西,太子说过的话——“母后连着掉了三个孩子,这才收养了我。”
“皇帝,究竟想的是什么?”太后喃喃自语,“既不想保住张氏的荣耀,也并未真心笼络中原。那为何在这件事上,如此坚决?”
“那么,只有一种可能,”我接过了太后的话,道,“皇帝的意图,在乔家身上,太后,玉儿不知乔家对皇帝,究竟有多大的分量?”
“没有这个道理,”太后摇摇头,“乔氏一门平庸地很,也是个咬文嚼字的书香门第。六部里,连个边都沾不上。这对皇帝,并无多少意义。”
如果说家世没有关系,我暗想,这又会是。。。。。。我暗自琢磨,莫不是皇帝真的希望将我收入后宫,也不会,要不,怎么说是另择佳婿呢?但是,皇帝看我的眼神却总还是怪怪的,怪怪的。。。。。。怪怪的?!忽然,前几日太子的话冒了出来——“还不及霁月小姐的十分之一。”
“太后,”我狐疑地问,“皇上,有没有见过乔家的小姐?”
“见过,乔家那个姑娘小的时候在宫里住过一个多月。”
“那么,后来呢?”
“后来都是大姑娘了,怎好一次次离开家住在宫里呢?”太后道,突然,她偏了头打量我道,“你的意思是?”
“会不会,皇上,是因为对霁月姑娘。。。。。。”
“哼,”太后扑哧一下笑了出来,“这确是你多虑了,乔霁月的容貌,不要说你了,就是蓦丫头的十分之一都没有。。。。。。不过这件事上,倒还真透着一股子邪,也不知皇帝为何如此决绝。既如此,只怕要重头打算。玉儿,哀家问你一句话,你愿意给太子做妾么?”
做妾,这真真是一种屈辱,然而,我却真的想留在太子身边陪伴他,做他的女人。。。。。。不,等一下,太后这话问得蹊跷,她刚才都已经回绝了皇上,这会子再来问我,那么,我只有一个选择了——
“太后,”我朗声答道,“玉儿不愿意,就像您说的玉儿不愿意以姬妾的身份诋毁嫡妻,但也不愿意屈居人下。他日若能嫁太子,玉儿非正妃不做!”
“很好,”太后点头,“不过,哀家要你发誓,从今日起,你不再对太子存有私情。”
我震惊地看着太后,磕磕巴巴地道:“太后,玉儿对太子,并无。。。。。。私情。”
“哼,”太后笑了笑,“哀家早就告诉你,你的聪明,不要都抖搂在外边。都这么些日子了,若说你们之间没有私情,你瞒得了谁呢?”
“玉儿。。。。。。”
“别跟哀家这里编瞎话了,”太后道,“哀家明白,你和太子是干干净净的,可你这心里,只怕早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吧。”
我正要说什么,却见太后从上边掷下一个小纸包,继而太后说道:“见第一面,你就会做些个这个,难道,不是动了真心?”
那个纸包里散出一缕淡淡的敛梅香——是我在海西时,为太子收拾床铺是撒下的。
我僵在那里,只见太后走过来,就像前些时候那样,握住我的手,道:“哀家不怪你,女人,本该如此,只是,节外生枝,谁都不曾料到。时至今日,你也看清皇帝的态度了。一人荣辱事小,海西全族的荣耀,可都在你身上了。”
我有些意外地看着太后,不禁问道:“太后,您已经。。。。。。另有打算?”
“这个,自然,后宫之中,凡事都要考虑周全。”太后道,“不过,这需要你放下一个情字。后宫之争,本来就无情字可言。对女人是这样,对男人,更是这样,你明白么?”
对男人,对男人!我猛然忆起太子在海西时的所作所为——飞霞。。。。。。在丛林之间合欢的男女。。。。。。或许,太后说得没错。
于是,我郑重而艰难地抬起头,对上太后那双深不可测的目光,道:“玉儿悉听太后吩咐。”
作者有话要说:有个关系需要理顺一下,玉儿的确是太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