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位同学,请看「华藏世界品」,右旋十海第四,帝青宝庄严海所持的二十层佛刹,请看第十二层: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一切宝庄严。佛号功德宝光明相。】
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我们看三段,一起来讲: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坚固地。佛号美音最胜天。】
再上去一层: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普光善化。佛号大精进寂静慧。】
我们看这个三段,这个三段里面有『宝庄严』,有『功德宝光明相』,佛号里面所说的。第十三层『世界名坚固地』,佛号『美音最胜天』。「美音」是讲的法,「最胜天」是比喻。既然是诸佛世尊的德号,当然所表的都是性德。从名号当中体会无量无边的德能,德能总括起来讲不外乎三大类:智慧、德能、相好。「美音」是属於相好,『善化』是属於德能,『精进寂静慧』是智慧。
既然是我们自性本具的,现在失掉了,怎么失掉了?我这一问,同学们都明了,性德为妄想分别执著所盖覆,是这么失掉的。所以这个「失」不是真的失掉,为什么?真的失掉,永远不能恢复;这是迷失,只要觉悟就恢复。
早年老师给我们讲这些问题的时候,他老人家用灯做比喻,我们好懂。我们教室里面的电灯很明亮,如果上面把它盖上三层厚厚的障碍物,它的光一点都透不出来;三层就是三大类,妄想、分别、执著。去掉一层有一点光了,去掉两层光更亮了,三层都去掉,那光本来就是这样的。盖上三层障碍物使一点光都透不出来,它的光消失了没有?没有消失,还是那么样的明亮,它一丝毫障碍都没有。障碍什么?我们眼障碍了,我们的眼看不到这光,这个比喻好懂。
我们自己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德是德能,相是相好,就被妄想一重障碍,分别第二重障碍,执著第三重障碍。所以我们今天的德能,不能说性德没有透露,性德没有透露,我们眼何以能见?耳何以能听?意何以能知?还是自性本具德能透露出这么一毫光,哪一样不是性德?所以世尊在经上讲「六根门头放光动地」,六根能够起作用;眼能见,耳能听,鼻能嗅,舌能尝,见闻觉知这个作用,这是性,自性起用。自性起用这个里面带了迷,透过这三重障碍起的作用,是迷而不觉,把性德扭曲了。就如同我们眼睛戴上眼镜,如果我们戴上黑的眼镜、红的眼镜、绿的眼镜或者是蓝的眼镜,同时戴这么多眼镜,我们看外面的色相扭曲了。时间久了,误以为这个色相就是这样的,其实完全错误。你把眼镜全部都拿掉,你才看到事实真相,才能够恢复性德,所以不断烦恼怎么行!
妄想,无明烦恼;分别,尘沙烦恼;执著,叫见思烦恼,我们是这三样东西盖覆了本性。我们今天看一切诸佛的德号是我们自性本来具足的,现在也没有失掉,但是不起作用。要知道不起作用的原因就是三重障碍,或者三大类的障碍。学佛没有别的,就是要学怎样恢复自己的德能。像诸佛菩萨在九法界示现一样,他所示现的无一不是随顺性德,决定不随顺烦恼,不随顺妄想,不随顺分别执著。一切诸佛菩萨作斯示现,我们要明了,做给我们看。我们在这个境界里头要知道怎样学习,怎样集结一切功德。
怎样修坚固不坏地?佛经里面有一部经叫《金刚般若波罗蜜》,金刚是比喻,比喻般若坚固不坏。我们看了这个世界的名称,就知道这个世界的居民人人有智慧。他怎么会有智慧?没有别的,随顺佛菩萨的教诲,这就是真智慧;要是随顺自己的妄想习气,那就是真的没有智慧。
九界众生,尤其是六道凡夫,佛经里面讲「起心动念,无不是罪」,这个起心动念是随顺烦恼习气,无不是罪。我初学佛的时候,读这些经文,实在讲,心里面并不以为然:佛说的话没错,是不是说得太过分了一点?说得太严重了一点?到后来经念得多了,听多了,才不疑惑了,知道佛讲的话句句是真实话,一点都不过分。如果佛有丝毫过分的语句,那就造口业了。《金刚经》上说「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这讲不通!「如」是讲的就是一点都不过分,完全跟事实一样,不增不减叫「如语」。我们不以为然是烦恼覆心,没有佛的智慧。佛看得清楚,我们看得模糊,这个里面有很深的误会存在。幸好对老师总是尊重,不敢毁谤,心里有疑不敢毁谤,少造罪过。如果不以为然就随便批评,那这个罪过就造重了。所以「起心动念,无不是罪」,这真的,一点不假。
以我们凡夫的知见来测度圣人的境界,哪有不犯过的道里!老人教导那个话有道理,你不明了可以存疑,不能批评;存疑之后,你要求解,要求断疑生信。求解断疑有时候不是短时间,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我们从古大德修行的过程当中来看,比比皆是。所以没有耐心怎么能成就?不但要有耐心,还要虚心、恭敬心,这些都是凡夫开悟的增上缘。你不能虚心,自以为是,永远不能开悟。不能够谦卑,贡高自负,这个人没有开悟的指望。
凡是功夫得力,无论是世出世间的学问,功夫得力的人都非常谦虚恭敬。你看《了凡四训》,袁了凡每一次去参加考试,他对於他的朋友、同学,哪个人能考中,哪个人不能考中,真的是料事如神,他能看得出来。但是他自己好像有两、三次参加考试没有考中,他不灰心,回家认真努力的再求进步,过个两、三年,有考试再去参加。同伴的同学,哪一个人考中都被他预料到,所以就有人问他:你这个猜、预料怎么那么准确?他就讲同学当中某个人恭敬谦虚。
实学,真实的学问,肯定落实在你的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形象之中,真学问!了凡先生五十多岁才考中进士。他懂得这些道理,他知道因果报应,懂得断恶修善,改过自新。为什么?那个进士的功名命里头没有,他命里面只到秀才,举人都没有。古时候科举时代,进士、举人、秀才也是三个学位。最低的学位,秀才;比秀才高一级的学位是举人,举人算是功名了;进士,最高的学位。像现在的博士、硕士、学士三个学位。
但是古时候这三个学位里面,德行摆在第一。《四训》里面讲得好,参加考试你能不能考中,命!不是学。有很多学问非常好的没考中;那个并不怎么样的,他考中了,命里头有功名。你的命里头没有功名,了凡先生命里头没有功名,云谷禅师告诉他,命是自己造的,命自己可以改造!他在云谷禅师座下,学会了改造命运的理论与方法,他以后写出来教给他的儿子,这《四训》就是改造命运的理论跟方法,只要依这个去做很有效。
但是诸位要知道,这是世间法,可以取得世间的聪明智慧、名闻利养,世间人确确实实是如是的希求。圣贤人教给你理论方法,确实能满你的愿望,但这个不究竟;只要不能超越六道轮回,不能超越十法界,不究竟。真正究竟法,不但超越六道,一定要超越十法界,那是真实究竟法门。
《了凡四训》帮助哪些人?帮助求世间功名富贵的人。求取世间功名富贵有正确的理论与方法,有求必应。真正有觉悟的人不干这个事情,真正有觉悟的人,他肯定是求往生净土。他把轮回、生死看透了,这个讲看破了,看破而后能放下,一心学佛。学成之后再回来,叫倒驾慈航,来帮助还有许许多多没有觉悟的众生,这大慈大悲!这个思想不是世间人的思想,世间人都是迷而不觉,没这个思想;这个思想就是觉悟的思想,这个思想并不消极,自度而后度他。
成就,善导大师的话「总在遇缘不同」,他遇的缘殊胜,他一生就成就。殊胜缘中第一个是遇到善知识,好老师,这是我们这一生学习成败的关键。老师善教,学生善学,师资道合,这个关系超过父子。我这个话听得懂的人不多,为什么不多?你没有经历过,父子关系是你经历过的,这种师生关系你没有经历过。现在的学校,老师跟学生没有什么感情,跟古时候那个师徒的情义不一样。
我这一生在学校读书的时代,正是遇到中国跟日本人打仗,我们这些学生,难民!到处逃亡,国家把我们收集起来,请老师,办学校,我们在后方能够安居读书。同学大概百分之八十都离开父母,只有当地那些同学他们有家,我们学生很羡慕。我们的家就是学校,父母兄长就是老师,老师确确实实做到了父母兄长的责任,对学生照顾无微不至。所以我们一生提到老师没有不尊敬,没有不感激!学校是个大家庭,同学像兄弟姊妹一样,有这一分情义在。现在学校没有了,现在学校变成商店,从前学校里是家庭。商店里面是老板跟主顾,最好的关系为朋友,怎么比也不能比上一家人,这个机缘恐怕往后也很难再有了。
我们对一切人深厚的感情、恩情,从小父母教,上学的时候老师教导,老师做出来,我们亲身感受的。以后遇到佛法,正好这是学佛的良好条件。在这样的时代,世风日下而没有被染污,固然佛法有功;在学佛之前,家庭、学校教导那个功也不能没,那是根。
所以我劝导初学的同学们,为什么那么样重视《弟子规》?没有人懂得。《弟子规》是根本的根本,这个里面简简单单的几条都做不到,其他全部都是空的,都是假的。你长得再好,像一棵树一样,花开得再好看,你仔细一看根烂掉了,没根,那我们晓得这花是假花,不是真的。这个花寿命短促,几天就枯死了,比不上在土地里生根长的花卉。纵然开得不好,它年年开花,活的,不是死的。修行学佛亦复如是。所以没有根,佛家常讲「善根」,大多数人的善根,善与不善混杂,肯定是善少不善的多。不能说没有善根,善根不多,不善的根很多,这个就造成修学上的障碍,造成困难。
所以,善友就是善知识、老师教导我们,第一个主修的科目「断恶修善」,头一个科目。「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从这里学起,从这个地方扎根。真正扎根,虽然我们年龄已经三十、四十,还是从《弟子规》上扎根。每天念个一、两遍,不要很长的时间,几分钟就念完了。念的时候反省,这一条我做到了没有?一天能够做两次反省,真正这样做,我相信有半年的时间,你这个根扎下去了;你的仪表风度不知不觉改变了,气质不一样了。
为什么一个学佛的人,学了十几、二十年了,气质一点都没有改,跟没学佛的时候还是一样。甚至於变得什么?贪瞋痴慢愈来愈严重,迷惑颠倒愈来愈严重,这个事情不是小事。如果不知道改进,年岁稍微大一点会得痴呆症。老人痴呆症是怎么得的?就从这儿得的,这是病根。
所以圣学有好处,至少让你清心寡欲,自在快乐,健康长寿,我们讲现前的利益,这是真实的利益。地位高、财富多那是假的,如果你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你的富贵纵然有,你不能享受。尤其我们看到今天的社会,富贵人有,仔细观察,他不是真富贵。为什么?他不快乐,他的心地忧虑、牵挂、烦恼太多太多,身体精神压力太重,每一天睡觉睡得不安稳,这就很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