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担挡怀龅模√寤嵊星成畈灰谎N颐蔷鸵云腥焕此担迨桓鑫淮味祭刺洞蠓焦惴鸹暇罚扛鋈怂寤岬降牟灰谎皇牌腥寤岬们常∫陨咸寤岬蒙睢S堑礁呶唬寤峋陀睢7鹚稻染跗腥芄幻髁朔鹚档模坏厣掀腥涿髁耍患暗染跗腥N颐鞘欠卜颍挤衬找黄范济欢希隳芴寤岬郊赋桑刻邢蘖耍�
如果我们把深度假定分为一百个等级,五十一位菩萨的阶级再加上妙觉位,五十二个位次,换句话说,九法界的众生,这是凡夫,真正能体会得到的只能说百分之几而已!那还要烦恼轻,我们常讲有德行、有修养,世间人常讲「喜怒不形於色」;这个不形於色,不是用的心机,是自然的。为什么不形於色?他对於世缘看得很淡,这不算修行功夫,听这样的大经,他有反应。真正得一分利益,要初信位的菩萨;真正得《华严》实益、真实利益,要圆教初住菩萨,就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你得《华严》真实利益。你能够破几品见思烦恼,你听闻这个经教能够接受它薰习;换句话说,你能够体会到它的气氛。古德举比喻,好比生火、烧火,我们虽然还没有看到火、没有接触到火,那个火的热气已经感受到一点,这是气氛,并没有见到。
从这些比喻里面我们细细去体会,古时候佛菩萨示现在这个世间,做种种示现感化众生,受感化的人确实是多,比我们现在多。多的原因我们晓得,那些人身心清净,烦恼少,忧虑少,牵挂少,生活很正常,所谓是「日出而作,日没而息」,身心都与大自然相应。跟我们现在的人不一样,现在的人脱离了大自然,生活环境都是人工的,住的大楼离地面很高。古时候真正跟大自然生活在一起,住的是茅屋,地面就是泥土地面,赤脚确实吸收地气,那人身体健康。墙是土墙,上面盖的是茅草,我们今天看到好像「哎呀,这种居住环境太简陋了!」那是最养人的、最健康的,现在人不懂!吃的、穿的、所用的,确确实实是跟自然合而为一。生活简单,简单是最健康的,简单是最圆满的。哪里像现代人?现代人哪里是过人的生活?愈是富裕的人,与大自然脱节的距离愈长。我们不学佛,我们也不懂。学了佛之后这才恍然大悟,才真正明了。从前修道的人为什么要住深山?为什么那么喜欢住茅篷?那些生活方式就是此地讲的,「宝末为轮布其地,种种严饰皆珍好」。教学生、教大众不仅是言教,有身教还有意教,身、语、意三轮教诲,这才圆满。
『宝阶行列妙庄严』,这个应该懂得,「宝阶行列」代表什么?代表修学的等级、次序。小乘有四向四果,这是阶梯,像楼梯一样;大乘菩萨五十一个阶位。就是我们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世尊在经上也介绍我们西方极乐世界有四土三辈九品,你看看这是不是宝阶行列?「妙庄严」,这三个字是什么意思?是各个阶位里面所修学的教理行果。它表这些意思在里头,那个意思真的是无有穷尽!佛在经上给我们讲的这些阶位,实际上都是大分,不能细分,细分太多,说不尽!无量无边的阶位。我们想一想就能够体会得到。譬如我们今天的学校教育,这摆在我们眼前的,中国通行的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所以中学也是六年;大学四年,研究所硕士班两年、博士班两年,也是四年。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宝阶;每一个院系,行列。这一年级里面有多少学生,参加考试从第一名到最末后一名,那也是阶级。从这个地方去看,阶层太多太多了,佛不必那么细说,细说太繁琐,只讲大的,不讲细的。
他必须学完这个阶层的课程,及格才能升到第二个阶层。像小乘修学,你开始真的认真放下见烦恼,经教里面讲的见惑: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真的在放下了,真干!这叫初果向,你的方向很正确,向著初果,你没有证得初果。必须要将三界八十八品见惑统统断尽,你就证得初果位。证得初果位是第二个阶级,第一个是初果向,你是在断,你断得不干净,八十八品没有完全断干净,断一半。八十八你断了七十八,还是在初果向。初果向里面,那个次第也很多。证得初果之后,你就开始要断三界八十一品思惑。开始断思惑的时候,是二果向。真的是有次第,大乘菩萨里头亦复如是。
这个路子叫渐修,像爬楼梯一样,一层一层往上爬,中下根性的人都行,没有法子躐等。躐等的人是什么人?上上根人,所谓是一闻千悟,那不是普通人,在中国佛教史里面像惠能这种人。我初学佛的时候,老师是警告我,要我自己反省。惠能,我们仰慕、敬佩,能不能学他?学不到!中国历史上,惠能大师以前没有一个,惠能大师以后一直到今天,差不多一千三百多年,也没有出现一个。我们想想,我们是他那样的根性吗?不是他那样的根性,不能学他,学不到!他那是一步登天,他真有本事,他登上去了。我们要想学他,登不上去,摔下来摔死了!这是事实。所以老师教我学教,学教是什么?爬楼梯。告诉我是慢,你爬一层真的得一层利益。宗门爬上去,你是证得圆满的利益;爬不上去,你就肯定堕落。落入什么?狂慧。反而不如爬楼梯,他慢慢上去。
老师的教诲很慈悲,他观察我们的根性,中人资质,中等人的天赋,不是上上根人。所以人贵自知之明,这是我们学东西我们讲求稳当、快速成就,你不能不知道自己。学东西是什么?契机,契自己的根机,容易成就。不契自己的机,要很勉强去做,不能成功。早年在香港有一位慧忍法师,大概前几年往生了,早年在台湾跟我是好朋友。这个人聪明,头脑灵活,我劝他学教,他也有兴趣。我带他到台中见李老师,我们一起在台中住了十个月。老师那个时候讲《楞严》,我在学《楞严》,《楞严》是我在台中最后一门课程。我劝他学小部经,他很不满意,认为我嫉妒,为什么我学大经要他学小经?我告诉他,我学《楞严》前面已经有四部经的基础,那四部是我专学的:《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弥陀经》、《普贤行愿品》、《金刚经》,这是我自己主修的。而我听老师教同学的,差不多听了二十多部经,那是老师教的,我在旁边旁听。但是我听的时候,我都学会了,我有这样的根基在。他到台中,虽然出家比我久,没有学过经教,所以我劝他:我们不是上根利智,一定要从小部经慢慢的来学习,你会成就。
我说的话是忠言,他听不进去,说我小看他,我学大经他学小经,他不服气。他要学《楞严》,也找了不少《楞严经》古德的注疏,真用功。每天晚上差不多都搞到三点钟,用功过度。这样十个月他问题出来了,眼睛看经书,他告诉我一片漆黑,没有法子学,展开经卷的时候一个字都看不到。他回到台北,把经教放弃了,再去做经忏佛事。做了大概一年多,储蓄了一些钱,在景美买了一个小道场,叫「法藏莲社」;他是修净土的,「法藏莲社」。到台中去找我讲经,我到台北去,我们两个又来合作了。这个时候他说:「唉!我后悔没有听你的话。」早听我的话,他成就了,他的成就比我高。他出家早,从小出家,佛门里头的规矩唱念、法器、仪规他都懂,这些东西我不懂,所以他经教学会之后,决不会在我之下,我们佛门出人才。可惜不听劝导,这没有法子,没有缘分!
我这一生对人没有嫉妒,我希望你比我好,我做你的帮手,这个自在!带头的人有责任,要操心;当帮手,就轻松多了。我从小没有领袖欲,不愿意做一个领导人,我喜欢帮人,全心全力帮助别人。这个人非常非常可惜!以后他把台北的道场卖掉,到香港去,在香港也做经忏佛事。大概赚了不少钱,也玩股票,也去赌马,他都告诉我。最初好像很赚钱,以后股票下跌,他赔了。听说他在香港自己买的楼,最后好像也卖了,住到大屿山去了,前几年过世了。古大德说得好,「因地不真,果招迂曲」,自以为聪明,这是许许多多众生的病根,古人讲得好,「聪明反被聪明误」。谦虚的人、自以为不行的人、不敢跟别人相比的人,往往这种人成功,他老实、他踏实,本本分分的去学,绝对没有投机取巧这种心,他能成就。世出世间法做学问、讲修养最贵的是老实,老实是最可贵的。
『栏楯周回悉殊丽』,「殊」是殊胜,「丽」是华丽,「栏楯」是栏槛,河岸旁边的栏槛。栏槛表什么?表防护,我们今天讲护法。护谁的法?护自己,自己要知道怎样护持自己,他才会成就。自己不知道保护自己,禁不起风浪,他怎么能成就?讲到防护、防护自己,我们立刻就会联想到四天王,四天王是护法神,那个表法的意思好!东方持国天王,教我们怎样护自己的法?负责尽职,护国天王表这个意思。从表面上看是护国,持国天王嘛!那个国是什么?那个国是自己的心,不是别的。你要护身、护心,佛法讲三业:身、语、意,你要懂得护你的身语意。《无量寿经》上佛说得很明白,「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那是栏楯周回,我们能懂这个意思吗?所以你要懂得持国天王他所表的意思,我们就得受用了。持是保持,不能失掉。
用什么方法保持?东方天王手上拿的是琵琶,那就是表法的,就用那个方法。不是叫你天天弹琴、唱歌,那你就搞错了。弦乐器里头你看看它,它的音是从弦发出来的,这个弦要是紧了它就断了,松了它就不响,一定要把它调到恰到好处,音色就美了。恰到好处,就是佛法里面讲的中道、儒家讲的中庸。你要懂得用中庸,你才能护你自己的德行、道业、事功,你才能护得了!不能不及,也不能超过,持国天王教我们的。所以,就是我们平常讲的负责任、尽本分,印祖讲的「敦伦尽分」,就是这个意思。我们能把敦伦尽分的事情做好,这持国天王表的。
南方天王,南方象徵智慧、光明,增长是不断往上提升,佛法里头讲的精进,现在社会上讲的进步,儒家讲的日新,就这个意思。我们的德行是不是天天在进步?学问、智慧、能力是不是天天在增长?这才能护住自己。你要是不提升自己、不进步,那你就退转了,你被社会淘汰掉了。特别是现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学科技的人才每年,过去我在美国知道,一年有好几个梯次去参加进修教育,他的科学技术提升。你要不去接受学习的话,你就跟不上;你跟不上,你当然被淘汰掉了,公司不用你了。所以公司里面的技术人员,每年有定期的、有不定期的,都要去参加受训好几次,两三个月就有一次。时间不长,大概是五天到一个星期,新的技术出来了。这个我们一般叫进修教育,佛在三千年前就重视。
出家人大家晓得有「结夏安居」,结夏安居是什么意思?进修教育。佛的这些学生学得都不错,离开佛到处去教化众生。哪个地方有缘,到哪里去教。但是每年夏安居一定回到佛的身边,这两个意思:第一个是同学们在外面,各人教化一方,交换教学经验、交换教学心得,把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