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第3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善心的凡夫心量虽然不大,听听《华严》,把自己心量拓开。果然拓开了,也能契入少分,这契入少分,他得的受用就不可思议,果报不可思议。下面讲:
  「无所依住」。你看看底下讲的,「无我无我所」,就是《金刚经》上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大心凡夫虽然没有证得须陀洹果,没有证得菩萨的阶位,他有条件学《华严》,他有资格听《华严》。坚固执著「我」,这是我,这是我所有的,那就没有法子,对於这个经你就不会产生信心。不要说信根,连信心都生不起来。所以什么时候把我、我所有的要尽量的淡化,不要执著。如果对於我、我所有是一年比一年看得淡,你进步了。肯定你的烦恼轻,烦恼一年比一年轻、比一年少,智慧一年比一年增长。所以「我」跟「我所」是严重的障碍。
  我劝导同学,破除菩提道上的障碍,我说了十六个字,「自私自利」,这是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是我所,这十六个字要断掉!断,不容易,要远离、要淡化,愈是看得淡愈好,对於大乘经教,你能够体会、能够悟入。你不能悟入,就是因为这十六个字的障碍,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障住了你,你这一关不能突破,你就没有办法超越六道轮回。三途六道是这个东西变现出来的,这是三途六道的业因。这些东西没有了,你虽然是大心凡夫,你修的因广大,所以你的业报广大。这个东西害死了人,害死了我们自己生生世世不能成就,就是被这个害了。现在我们还严重的执著它,抓住它不肯放松,你说有什么法子?
  这个「我」是假的。诸位天天念《心经》,《心经》头一句「照见五蕴皆空」。我,我是五蕴身,五蕴皆空,就是无我;我没有了,那我所有的当然就没有了。我们现在学习,从「无我」难,先从「无我所」,从这里下手。为什么?「我所」是身外之物,身外之物放下比较容易,身外之物统统放下,这个身也能放下,我执就没有了,真正入佛门!小乘这是须陀洹果,大乘是圆教初信位的菩萨,你总算是入了佛门。这个一入门,就是圣人,就不是凡夫。为什么?你已经证得位不退。纵然还没有离开六道轮回,你决定不堕三恶道,这保证的。你的果报在人、天两道,不断会向上提升,不会堕三恶道了。由此可知,只要有我、有我所,你就有三恶道的缘分,就有堕三恶道的机会。我跟我所没有了,三恶道机会没有了,缘断掉了。
  「心境平等,无二相故」,无二相,诸位想想,这是什么意思?「无二相」就是一真!心境平等了,这是一真法界,你看看,不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大心凡夫,因大,修的因真大。我们要在这个地方冷静观察,细心思惟。
  最近从美国九一一事件发生之后,我遇到很多祈求世界和平的人士,跟他们交谈,怎样来推动「消除冲突,促进和平」。我提了八个字,做为我们研讨的主题,这八个字是「吉凶祸福,利害得失」。希望我们无论思考什么问题,要想做一桩什么事情,先想想这两句话。我们所思考的,我们所要做的,是利,还是害?是得,还是失?是吉,还是凶?是祸,还是福?八个字,四对,多想想。如果这个想法、做法是害、是失,是祸、是凶,不能想!不能做!如果这个想法、做法是吉、是福,是利、是得,那就应当想,应当赶快去做。这是救急!入《华严》境界,平等真法界。
  「心境平等」,著重在「心」这个字,心平等,境就平等。为什么?境随心转,心是能转,境是所转,所以最重要的是心,境上没有办法转,在心上转。诸佛如来如是,法身菩萨如是,声闻、缘觉,凡是觉悟的人,无不如是,从心上转。
  「无二相故」,真平等!这是经上常讲的自他不二,是一。生佛不二,众生跟诸佛不二。我们晓得生佛是一,体是一,智也是一,德也是一。从什么地方看?从性上看。古人常讲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谁成佛?自他统统成佛。佛看一切众生都是佛,佛看我们是佛,一点不假。为什么?我们有见性、有闻性、有臭性、舌有尝性,「见闻觉知」,佛见的是性。我们凡夫,凡夫讲的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糟了!错了!这糊涂佛,不是觉悟的佛。所以佛看众生,心境不二;我们凡夫看一切,心境是二不是一,差别在此地。好,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再看李长者的讲解,他的问答是为我们讲解里面的义趣。
  「无我所故,一切凡圣,本唯法界,无造作性,无生灭性,依真而住,住无所住」,这几句话很重要。由此可知,凡夫迷执这个身是我,因为有了这个身,身体生存必须要具备的一些条件,生起了占有欲,就变成我所。我要占有,我要控制,就坏了,这个就搞成三途六道,三途六道的业因如是。所以他们无我、无我所,对於这个身生活所需的一切,一丝毫的执著都没有;不但没有执著,连分别心都不起。他们高,高在这个地方,他们胜,胜在这个地方,我们要懂。他的因高胜,他的因广大,他能信「自他凡圣一体」,这个信大。
  这里又告诉我们「无我所故,一切凡圣,本唯法界」,这一句话重要。为什么不说「一切依正庄严,本唯法界」?那个一般人好懂。「一切凡圣,本唯法界」,是一般人迷惑了,不知道这个事实真相。圣,唯法界,凡也唯法界,所以叫十法界。你看看,菩萨本唯法界,天人也是本唯法界,畜生还是本唯法界,饿鬼、地狱也是法界,十法界。十法界跟一法界是一还是二?前面意思里面所说的,不一不异,不异,完全相同。从妄想分别执著里面说有十法界,离妄想分别执著,那就是一法界。由此可知,同异不二。同异不二,它的理就是迷悟不二,迷是这一桩事情,悟也是这一桩事情,法界本身没有迷悟,迷悟在人,迷悟在有情众生。实际上,理跟事上都没有迷悟,九界凡夫自己心上起了迷悟,麻烦就出在这里。
  所以一切诸佛菩萨教化众生,第一个纲领就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这才是真正的关键。悟了之后,原来是一法界,十法界是一法界,原来迷悟不二。当你不悟的时候,十界俨然。说法界,法界是什么意思?长者跟我们说「无造作性,无生灭性」,从这里看,真的是法界,真的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没有能做、所做。如果有能做、所做,那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变成「事实」了,就不是虚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一句话就讲不通了。十法界依正庄严「无造作性」,这是称法界,跟法界相应,法界没有造作性,法界不生不灭,这「无生灭性」。
  「依真而住」。「真」是什么?真是法界。所以我们起心动念要「依真而住」,真诚!菩提心里面讲的直心、至诚心。我们用这个心,心安住在真诚上,真诚自然就清净,真诚里头没有虚伪;自然就平等,它没有高下;自然就正觉,它里面没有迷惑;自然就慈悲,它里头没有自私自利。真诚必定具足下面这四条: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少一个,不真诚!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大觉之人,觉悟的人,依真而住。对待一切众生、一切人事物决定没有丝毫虚伪,这个人是菩萨,这个人是佛,这个人是真正觉悟了的人。对人还有虚情假意,那是凡夫,那是迷而不觉。
  所以「依真而住,住无所住」。真是什么?真是法界。「住无所住」是什么?就是自己的身心跟整个虚空法界合而为一,你说他住在哪里?不能说他没有住,也不能说他有住。这个意思,如果诸位一下不能体会,我们举个比喻来说。在从前皇帝,做了皇帝,所谓是「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皇帝,「国」就是他的「家」,所以称为国家,皇上称的。国就是他的家,你说他住在哪里!我要问,你家在哪里?我们凡夫有家,国跟家是分开的,我家在某个地方。皇帝不能说我家在哪里,国就是他的家。所以皇帝不能说「住」,皇帝说什么?行在。我现在「在」哪里,不能讲住。好像这个家很大,我现在「在」这个厅里,我现在「在」院子里,我「在」哪里。那住什么?统统都是我的住处,整个家都是他的住处!皇帝说这一国都是我的住处!你问我住在哪里?这一国都是的。
  真正觉悟的人,他的住处就大了,遍法界虚空界是他的住处。你说他住在哪里?如果我们讲家,尽虚空遍法界是他的家。所以一切佛经,你展开看「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不说一时佛「住」。佛「在」什么地方,不能说佛「住」,为什么?遍法界虚空界是佛住,住无所住!前面讲「一切凡圣,本唯法界」,「自他凡圣一体」,很重要的概念。他们的认知跟凡夫决定不一样,凡夫怎么能说他跟我是一体?我们完全是两个人,特别是不高兴的人,那个人是我的冤家对头,他怎么跟我一体?讲到善人、喜欢的人,说一体,还点点头,讲到冤家对头,才不承认!一体,确实是一体。
  一体为什么会变成麻木?好像我们这个身体,哪个地方麻木不仁,局部皮肤麻木,没有知觉了,还是一体。不能说这个地方麻木了,就不是我的一体;还是一体。所以恶道众生是我们身体局部麻木的现象,那怎么办?把它揉揉,恢复正常,这是同体大悲,无缘大慈。他不懂得,他在迷,我懂得,我在觉,我知道是一体,他不知道是一体。我不跟他对立,他跟我对立。他为什么跟我对立?他迷,他不晓得事实真相。他要晓得事实真相,他跟我就不对立,就合作了,这是事实真相。再看下面:
  「与一切诸佛众生同一心智,住性真法界」,确确实实,如前面经文,清凉大师所引证的,「一切诸佛身,唯是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这清凉大师引经的这首偈子来说,李长者这个地方讲的就是这个意思。「与一切诸佛」,上同诸佛,下同众生,「同一心智」,这「心智」就是真如自性,无二无别。这个因,你说多大、你说多高、你说多殊胜,所以感得的果报不可思议。这个就叫做大心凡夫,《华严经》的当机者,他「住性真法界」。性真法界就是一真法界,十法界里头任何一法界都是一真法界,为什么?性真。都是自性变的,「性现识变」,这我们常讲的。你真正了解这四个字的意思,性现识变,你的心就平等,你的心就清净,你的至诚心自自然然就浮起来,大菩提心之体!你觉悟,你不迷了。再看下面:
  「所有分别,是一切诸佛本不动智,凡圣一真,共同此智」。这句话我们在《坛经》上看到,六祖问永嘉禅师。永嘉真的聪明绝顶,他去亲近六祖,六祖给他印证,印证完了,他就要走。六祖留他住一晚,他在曹溪只住了一晚,所以他在宗门里头是有名的叫「一宿觉」。六祖问他:你还有分别吗?他的答覆是「分别亦非意」,就是这个意思。「所有分别是一切诸佛本不动智」,不是「意」,这是自性般若起用,跟凡夫完全不一样。凡夫的分别是第六意识,第七识末那执著,第六意识分别。八个识,严格的说起来,每一个「识」都有分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