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性德相应,实在说是不容易的事情。诸佛菩萨教导我们见性的方法,在原则上讲是有两种,一种是「渐修」,一种是「顿超」。顿超的人不多,渐修成就的人很多,这个地方我们不能够不清楚。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的根性,我是普通根性,还是真正的上根利智。上根利智可以走顿超的法门,可以不必按照这个顺序。但是顿超法门,在中国历史上最出色的、人所共知的,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这是顿超的,二十四岁就大彻大悟,明心见性。那我们要问:慧现前了,他有没有定、有没有戒?有,圆满具足。这是什么?叫道共戒。他的起心动念,待人接物,自己日常生活工作,绝对不会有丝毫违犯戒律。你要问为什么?因为戒是性德,他见了性,性德圆满现前。天才,不学就会了!而且还比那些学的人做得还要彻底、还要圆满。释迦牟尼佛为我们所示现的,那是究竟圆满。《华严经》上讲的,「行布不碍圆融,圆融不碍行布」,在佛的境界里头,「渐」跟「顿」都没有了,那叫「圆」。我们是什么根性?凡夫,烦恼习气完全没有断,你从哪里学起?要从戒律学起,循序渐进,才会真正有成就。
前面我跟诸位提到孔老夫子,孔老夫子的功夫,做学问的方法,我们应当学,世出世法都不能够离开这个原理原则。他从什么地方开始?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有次第的,不能躐等的,这个次第就是戒律。先从「格物」,格物就是佛法里面讲的断烦恼。佛跟我们讲,一切众生之所以不能够明心见性,不能够圆成佛道,是有两大障碍,第一个障碍「烦恼障」,第二个障碍「所知障」。所知障是什么?是狂慧。世智辩聪,说得头头是道,没有戒定,这是两大障碍。所以你看看,他从除障下手,格物!物就是欲望,我们今天讲的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五欲六尘。这些东西很容易诱惑人,人人都喜爱、贪恋,都被它所迷了。你要有智慧,你要有能耐,克服这个诱惑,知道这是烦恼的根源,必须把烦恼的根拔掉。先把外面的诱惑挡住,内里面把自私自利、贪瞋痴慢这个烦恼习气压下去,伏烦恼,让自己的智慧现前,恢复正常。
正常就是诸佛菩萨所示现的,正常的思想,正常的意念,正常的言行,你把它记录下来,就叫做戒律。思想、言行随顺性德,不随顺烦恼,不随顺情识,在法相宗里面讲,转八识成四智,他做这个功夫;四智是随顺性德,八识是随顺烦恼的。所以,慈悲喜舍随顺八识,它的根是情识,所以那个心是浮动、是哀戚,动感情!佛菩萨高明。所以最重要的,修行,不管是哪个宗派,不管是哪个法门,我们在讲席这么多年,说的次数太多了。这是经教里面教导我们的,佛菩萨教给我们的,我们应当老老实实依教奉行,这就对了。因戒得定,因定开慧:到明心见性,这才叫成就。大乘佛法里面,你毕业了,你跟老师学习的课程毕业了。
《华严经》上善财童子给我们做了榜样,他在文殊菩萨这一会里面,明心见性,毕业了。毕业之后去参学。什么叫参学?把明心见性落实在生活上,落实在工作上,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教化众生,那叫参学。所以后面有五十三参,五十三位善知识,加上善财童子,你看他们表演给我们看。他表演的是什么?智慧的生活,智慧的工作。这五十三个人代表我们社会上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你看明心见性落实在他们身上,他怎样表现的?那个表现是究竟圆满,我们这个世间人讲的幸福,真善美慧的生活。个人是真善美慧的人,家庭是真善美慧的家,事业是真善美慧的事业,不管哪个行业!教化是真善美慧的教化,你们想想这味道,如果不循序渐进,做不到!
顿悟这个法门不能学。我初学佛的时候,我三个老师。方东美先生告诉我,不可以学。他怎么说?在中国历史上,惠能以前没有看到过惠能,惠能大师以后也没有看到第二个惠能,那是特殊天才。他的修学方法是一步登天,他登上去了!我们学他,这一步登不上天,掉下来就摔死了。这是方东美先生跟我说的。所以方老师教我按照顺序,由浅而深,渐修。我接受佛法之后,第一个老师章嘉大师,章嘉大师教导我,从戒律入门。教我读《释迦谱》,读《释迦方志》,认识释迦牟尼佛。你认识他你才会仰慕他,你才会向他学习。章嘉大师圆寂之后,我亲近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居士也是教我,不能学惠能大师,学不到的!你要学他准定流入狂慧,那就没法子救了。他老人家教我,也是从戒律下手,所以第一部教给我的,《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这是我真正学佛学经典的启蒙,我从这本经书启蒙。
经不但要熟读,要解义;不但要解义,要落实,要做到。你做不到,纵然能说,说得天花乱坠,与你的生活、心行不相干。李老师说那不是学佛,那是什么?那是佛学。你学的是佛学,佛学是把它当作世间一门学问来学,与自己毫不相干。所以「佛学」跟「学佛」,这颠倒一下,意思完全不一样。搞佛学这是世间法,学佛那是超世间法!学佛要学得跟释迦牟尼佛一样。不仅是慈悲喜舍与性德相应,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一切心行点点滴滴,都是性德的自然流露,当然不一样。心永远是清净的,永远是定的。
我常说,清净、平等生智慧,清净、平等就是定,就是禅定。慈悲喜舍是大福报,福慧双修,福慧圆满,这称之为二足尊。所以,这个地方讲的『大舍』,你看『名法性虚空平等清净』,这就说明(连到上面讲)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与法性相应。慈悲喜舍就是性德的自然流露,从哪里流露出来,从清净、平等里面流露出来的。接著我们看下面第七句:
【即得般若波罗蜜,名自性离垢法界清净身。】
这个意思很深,其实每一句意思都是深广无尽。菩萨教学,清凉菩萨(清凉大师人家称他作「华严菩萨」,这个他当之无愧)教导我们,我们今天在此地互相的在读诵、在研讨这一部大经,什么人指导我们?《华严疏钞》、李长者的《合论》指导我们,所以这两个人是我们的老师。老师虽然不在面前,那个注解在我们面前,注解是老师写的,用现在的话来说,是等於函授。老师虽然不在面前,他把这些东西都写得清清楚楚的告诉我们。但是我们看到注解,有些地方注得很简单,有些地方注得很详细。这是什么原因?这是老师的善巧方便。凡是注得多的、注得很详细的,这一节的经文对於我们现前修学,一定很重要,所以他就特别说得详细;绝对不是说只有这个意思丰富,其他的简单,不是。他是对我们的根性,契机契理,这是真善知识,这是好老师。
在这一段注解里面,清凉大师说「般若者,觉法实性,离分别也」,这一句是总说。后面他所讲的,都是这一句的注解。什么叫般若?大师跟我们说出来了。通常般若我们翻作智慧,究竟是什么智慧?能够讲得清楚,讲得明白的人,不多。讲经的法师,收集许多参考资料,查看佛学辞典,讲三种般若,「实相般若、观照般若、方便般若」,常说的。清凉大师在此地跟我们讲的「觉法实性」,这一句话是实相般若。「离分别也」,把三种般若意思统统包含在其中。离妄想分别执著,般若就现前,般若是性德,是自性里面本来具足的真实智慧。
九法界的凡夫,或者我们讲十法界,十法界第一个是佛,这个佛是天台家所讲的藏教的佛、通教的佛,没见性。在圆教、别教里面不称他佛,称他作菩萨,华严宗里面讲的小教的佛、始教的佛,跟天台讲的藏、通是一个意思。这样说十法界,包括佛在里头,没有般若智慧,为什么?妄想分别执著。十法界里面的佛,执著断了,分别也断了,妄想没断!所以他没有办法「觉法实性」。什么时候才能觉法实性?大乘经教佛常讲的「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法身就是实性,就觉法实性,他破一品无明。
大乘教上,这是世尊都是方便说,把无明分做四十一品,这破一品,破一品你就见到法身,你就见到实性;这一品不破,你见不到实性。见实性就超越十法界,入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在《华严经》里面又称之为「不思议解脱境界」,你看《华严经》最后这一品,《四十华严》的品题,就是这么说的,「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四十卷经就是八十卷经最后的「入法界品」。《八十华严》讲的法界,《四十华严》上说的「不思议解脱境界」。那我们就晓得,不思议解脱境界就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不思议解脱境界。这个不思议解脱境界,清凉大师跟我们说得很清楚,「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叫不思议解脱境界。什么人能入?破一品无明的人能入。但是诸位要晓得,破一品无明前面,分别、执著完全没有了,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再也没有分别执著了。如果还有分别执著,你见思烦恼都没断,你怎么能破无明!所以对於世出世间法,执著还在,你出不了六道,分别没离,你出不了十法界,大乘佛法的边缘你都沾不上,我们不能不知道。
我们也知道这一桩事情难!谁有本事断见思烦恼?其他的我们都不说了,见思烦恼里也不要说太高,讲最浅的,谁有能力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我们就讲这一句,你有没有能力断?有能力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在小乘证须陀洹果,在大乘圆教是初信位的菩萨,十信里头初信,初信位的菩萨见惑断了。现在这个世界上能找到这个人吗?这样的人,跟诸位说,就不是凡夫,他是圣人,小圣,小圣里头最小的。他出不了六道轮回,但是他在六道里头决定不堕三恶道,保证!他的生活修行的空间,在人天两道,天上人间。天上人间他也不是永久住在那个地方。经论上讲得很清楚,天上人间七次往来,他就证阿罗汉果,就出六道轮回。不管这个世间有没有佛出世,有没有佛法,都没有关系,肯定七次往来,他就出六道轮回。所以他是圣人,不是凡夫。实实在在想想,我们做不到,我们只有一条路可走,从前李老师几十遍的教导我,念佛求生净土!只有这一条路,为什么?这一条路叫带业往生。带什么业?见思烦恼,八十八品见惑一品不断也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妙!我们除这条路之外,没路可走!自己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白,老老实实持戒念佛。
祖师大德训导我们的,不要忘掉「持戒念佛」,念佛不持戒,跟你说,你不能往生,你去不了。为什么去不了?持戒的人是善人。你看看他修《十善业道》,修十善业,他持五戒,五戒十善,善人。我们展开经本,你看佛在经上叫的「善男子善女人」。善男子善女人,我们是不是?不是!我们看到那个人不欢喜还讨厌他,这个心就不善!真正善人,对於造作极重恶业的人,都没有丝毫的恶意,只有怜悯,「他无知,他做错了事」,怜悯同情,没有一点恶意对他。我们要学到这样的程度,这往生条件才具足,这个容易。一般人讲:这个好难!是很难,但是我们做得到。破见思,我们做不到,说实实在在话,做不到!这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