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句『涅盘界』。涅盘界怎么讲法?这些大圣发心,等觉菩萨是大圣,我们在经教里常常念到的,三贤十圣。三贤是十住、十行,十回向的菩萨;初地到十地是圣人,十圣;等觉补处,大圣。他们真的是大慈大悲,「我当令彼住涅盘界」,这个「我」就是这些菩萨,他们在观察,观察这个众生界,起了大慈悲心,要来教化众生,帮助众生,度这些众生住涅盘界。涅盘界实在讲就是一真法界,不生不灭,明心见性,不再迷惑了。
第四句『诸业果报』,业无量无边,所以称诸。菩萨见众生造业,这个造业念念不停,念念不住(不止住),极其微细的业自己根本不知道;极其微细是阿赖耶里面迷惑妄动。佛把阿赖耶比作大海,大海里面的波涛起伏不定,那就是造业,平静了就是真心。阿赖耶为什么会动?会起伏不定?无明风动。这无明不觉,无明不觉就是风动,你本来的清净心,本来的平等心失掉了。真诚清净平等是真心、是本性,真诚没有了就是迷了,清净平等没有了就是动了,动荡,被染污了,不能够静下来了,特别是六道凡夫。这个四圣法界阿赖耶里面虽然有波动,幅度已经不大了,慢慢的缓下来了,小风小浪,六道凡夫是大风大浪,三恶道是惊涛骇浪。
菩萨帮助众生,目标是让众生都安住在涅盘界,要安住在涅盘界,一定要「净诸业果」。换句话说,你要有智慧,要有善巧方便,帮助众生远离妄想分别执著,把这个心静下来。这个就是看到众生界里面诸业果报,清清楚楚明明了了。十法界六道三途,你看这些众生造业受报,生死轮回,在这个里头很苦,没完没了。
第五句是讲的『心行次第』,大师这个注解里面说「故须识心行之病,文义之药」,这个文义是第六句『一切文义』。一定要晓得这一切众生病在哪里?文义之药就是讲经说法教化众生,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这是诸佛菩萨对十法界众生真实的慈悲,最大的救护,或者是我们讲慈悲救济。最究竟的、最圆满的是要帮助众生破迷开悟,但是众生必须要根机成熟,这是佛门里头常讲的「佛不度无缘众生」;不是佛不度他,是他不接受佛的教诲,佛对他就没有办法了。给你讲道理,你听不进去,教给你修学的方法,你不能依教奉行,佛菩萨再慈悲,再有智慧,再有能力,对你也是一筹莫展,没法子。虽然没有法子,但是他的慈悲心绝对不会退转,他慢慢在等机会,同时,时时刻刻在暗示,这是真正的关怀,真正的爱护,永远没有间断过。
众生根熟了,能听得进去了,能理解了,又肯奉行,这是根熟的众生,是佛菩萨教化的当机者,这种人能成就。但是跟世界人口比例起来,少数又少数,太少了,万分之一、二。也许我说万分之一、二这个数字还是多了。根性没熟的,佛不舍弃,没有善根的人,帮助你种善根;已经有善根的人,帮助你善根增长;已经增长的人,帮助你善根成熟;已经成熟的人,这一生决定帮助你超越六道轮回。这叫普度众生,这叫「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众生的病多,太多太多了,现前我们这个社会,面对的一切大众,什么病最重?自私自利的病最重,贪瞋痴慢最重。下面这一句。
『世出世间,有为无为』。世出世间,「令厌世间,欣出世间」,这是世出世间的意思。所以这样的经文,没有清凉大师给我们指点,这世出世间我们不懂得这什么意思。令厌世间,你看看我们现在人讲的「厌世」,很多!厌世的人他表现什么?自杀。特别是年岁大的人,看到这个世界的动乱,年轻人不孝父母,不尊重老人,轻慢老人,厌恶老人。年老的人如果得不到妥善的照顾,真的厌世,活在这个世间生不如死。
这个地方讲令厌世间不是指这类人,是对於这个世间六道轮回真的明白了,真的认识了,他不愿意再搞六道轮回了,希望自己能在这一生超越六道轮回。如果有这么一个觉悟,这是佛菩萨教化好对象。众生要有这个愿望,远离三途六道,证得阿罗汉果、辟支佛果、菩萨果报,上升到四圣法界。四圣法界虽然不是究竟的果报,大乘佛法里叫化城,把你提升了。从这个地方再提升,超越十法界,那才叫究竟果报,真的令彼住涅盘界。这统统要教导,不但要教,还要现身说法,要现相,这个现相就是为他作证。
「有为无为」这一句,注解里面讲「不尽有为,不住无为」,有为是众生界,无为是涅盘界。小乘人是尽有为住无为,有为的因果统统断了,断了以后怎么?不到六道里头来了,永远出离了。菩萨怎么样?菩萨是不尽有为,他要把六道轮回的业因保持住,他还要来。他来干什么?他来度众生,不住无为。这两句话跟「不住生死,不住涅盘」是一个意思,有为是生死,无为是涅盘,这是大乘菩萨,这是大慈大悲。他不住涅盘,所以他应化到九法界,甚至於应化到三途六道,他要是住了无为他就不来了,不住。不住生死又不住涅盘,这个了不起,这个《般若经》里面所讲的「无住涅盘」,这是大乘佛菩萨。无住涅盘的意思,也就是不住生死,不住涅盘。生死涅盘,两边不住,永远在度众生。真的是千处祈求千处应,众生有感他就应。
上面「上辨横观十法」,下面这一句『过现未来』,这一句是「竖达三世」。「横」是讲空间,「竖」是讲时间,过去、现在、未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有这样的智慧,有这样的能力,有这样的慈悲方便,佛家常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他才能教化众生,才能帮助众生断恶修善,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佛法教学真实不虚。「观涅盘,知已现当证。观诸业,已现当造。果报,已现当受。心行,已现当发。余可类知」,菩萨看众生界,发大慈悲心,救护一切众生。当分就是这个第二大单元序分,到这个地方介绍完了。
诸位同学,请看「如来名号品」第二大段请分,这里面分两段,先举人标念。
【时诸菩萨。作是思惟。】
这一小段就这两句,清凉大师在科判里面说得相当详细,这是「正显问端」,总共有五十句。五十句里头问只有四十句,「问但四十,以第二十句是说意故,此四十问,望第一会,有同有异」。这个第一会在「如来现相品」,初会也是有六品经,一共有十一卷,我们读过了。在第二品「现相品」里面,世主提了四十个问题,这四十个问题,跟此地讲的有同有异。「后二十句全同,前二十句大同小异」。换句话说,这个四十句跟前面所问的差不多,说「又复前后不同」,这是讲次第上有些不一样,「初十句,即前第三十海,前会即总说所观深广」。第一会里面所说的、所问的是贯穿全经,所以说总说所观的深广。
「此则别说如来依正」,这是说清楚这一会跟前一会不相同的地方,这一会要别说如来依正。所以清凉大师在科判里面讲,「如来名号品」是说如来正报以及十信法门,这一会里面讲这两桩事情。这一会有六品经,前面三品是讲如来正报,后面三品是讲十信。说「以前会中为总故,此会别显信所依故」,这一句话很重要。我们生起信心,这个信心怎么生起来的?依什么生起来的?依如来正报因果,这是近因缘,远的因缘是前面第一会,是依凭如来依报因果。如来依正因果,我们都看到、都明白了,信心从这个地方生起来的。这不是迷信,这个信仰有理论根据,有事实根据,现代人讲科学精神,佛法里面讲信心,确确实实符合科学的精神。
「前会皆致海言」,一切都讲海,深广无际,这品经里面都讲刹。「第二十句,前名菩萨十海,此列住等行位」,这是前后不同的地方。「前通诸会,总显圆融行布因故」,行布是次第,圆融是没有次第,《华严经》里面为我们显示,「圆融不碍行布,行布不碍圆融」,总显示出事事无碍的境界。「此约常分,欲显差别因之相故」。什么差别因?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差别因,差别因果。后面「二十句虽则全同」,用意还是不一样,前面是总说,这个地方是别说。「又前即所信,今辨所成」,前第一会讲的,我们所信的,第二会,第二会要变所成,真干了!你看这个味道不相同,前面是听说,说了真欢喜,心发起来了,发起来之后要真修,要真干。
「欲显所信所成体无异故」,「所信所成体无异故」这八个字很重要,皆不离法性,不离法界,不离法性,不离自性。所以「文句全同,若唯约义,亦可分三」,这从义理上来说,单就义理上来讲,他分三点来给我们说明,第一「谓初十句,问佛德应机无方大用,辨因所依果」,这到了底下经文我们就看到了,这个十句问佛德,佛有大智、大德、大能,所以能够遍应法界一切机宜。
众生有感,佛就有应。无量的众生同时感,佛有能力同时应。这个应里面最不可思议的现身,佛能同时现无量无边身,各个不相碍,这是大德大能。我们在净土经里面看到的,经上告诉我们:生到极乐世界的人,即使是凡圣同居土下辈往生的,都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他就有能力,无论在什么时候,他能够化无量无边身,到无量无边诸佛刹土去拜佛,去供佛。供佛是修福报,听佛讲经说法,开智慧。
一时,他一时所学到的,要我们凡夫来说,无量劫都学不到。人家一时学到,为什么?他能分身。所以成就道业,你不到极乐世界去,你到哪里去?极乐世界这个道场、这个修学环境,一切诸佛都赞叹。释迦牟尼佛是代表一切诸佛如来,在《无量寿经》上赞叹阿弥陀佛「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这是赞叹到极处。佛佛虽然道同,大家总是讲阿弥陀第一,「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修净土的人,没有真正发心想往生极乐世界,这什么原因?对於西方极乐世界的状况并不是真正了解,对於一切诸佛的介绍、推崇也没有真正的认识。换句话说,依旧是半信半疑,对这个世界贪恋,对西方极乐世界那个向往的心总是生不起来,道理在此地。
在这个经里面,前面这十句,它的教学宗旨就是要给我们辨明因所依果,这个因是信心,信心所依的如来的三业:「名号品」是讲身业;「四谛品」是讲佛的语业;「光明觉品」是讲佛的意业,正报。身语意这三品经,我们这个信心所依的果。「次十句,问菩萨行位,即果所成因」,菩萨行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这都是果报。五十个果报,果必有因,什么样的因修成的果报,不能不知道,这里要跟我们细说。总的纲领,文殊菩萨的十波罗蜜,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这是行门里头的总纲领,总的因行,要真明了,要真干。后面「二十句,佛果胜德,显因所成果」,如来果地上的。
大师后面几句话说得很好,「是则以佛为缘而起於因,还以此因而成於果,是此分之大意也」。这是一分的大意,就是第二大单元的大意,修因契果生解分,这个里面总共有三十一品四十一卷经。讲什么?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五十一个位次,在这一个大单元里头细说。五十个因,五十个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