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00个基层教师的口述-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大工上了架,小工忙不下,我什么都得想,什么都得干,跑烂了好多双鞋。    
        1970年,随着生源的进一步扩大,小王营村小学生增加到100多人,发展到4个年级。这时,教室又不够了。大队经研究决定在村外建一所学校,并抽两名干部和我作为建校的负责人。我住得最近,因此征料、组织施工、工地看护等任务大都由我来承担。在建校的4个月里,我家成了“后勤部“,60多岁的母亲和已有两个孩子的妻子做饭,烧水,忙得不可开交。有时,妻子还和我一起冒雨盖坯,排水。5月20日,19间土坯房全部竣工了。过去用葵花秆作骨架,麦糠泥糊出来的桌子与这些教室极不相称,我带领师生下河捞沙石,暑假期间和6个教师一道,自己动手,铸出近百块水泥桌面,学生从此告别了泥台子。    
        1982年,我参加了南阳地区在南召县召开的普及小学教育现场会。这时,10多年前建的校舍墙体已出现问题了,在会后回家的途中,当时的县教育局局长贾春祥说,你那里普及小学教育工作做得很出色,但是校舍太破旧了,你回去就发动发动,把办学条件改善一下。局长的嘱托,成了我心中的头等大事。    
        这次扒掉原有的土坯房,盖起了3排33间标准化砖瓦房。由于村委工作不力,资金筹措等问题没有专人来负责,只好由我替他们造计划,筹资金。通往农田路旁有多少棵树,能采多少根檩条,能出多少根椽子,需多少个工时,如何分配到村组,都是我“战前“计划的内容。为动员群众支持建校,我组织召开党员、团员会,走访有抵触情绪的农户,以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为扩大资金来源,我拟了信件,向本村在外工作人员致信,组织捐款活动,也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钱多少不一,但大家的心情都一样。3个月后,小王营村小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30多间砖瓦房整齐排列,校门和院墙被整修一新,硬化了路面,花池里栽上了多种花木,数百棵常青树亭亭玉立。全校6个班的315名学生和10名教师开始使用宽敞明亮的教室。    
        全县曾多次在小王营村小组织召开集资建校现场会,一时间,小王营出了名,我似乎也成了名人。    
        回忆那难忘的岁月,我对去世的妻子感念不忘,是她,一个质朴、善良的农村妇女,为了支持我的工作,承担了全部农活和家务,以至于积劳成疾。一切都来之不易啊!    
         
                                                              (记录:侯薇)    
    


第四卷“穷代课”,我不辱“师”命

    袁孝峰,男,26岁    
    洛宁县兴华乡瓦庙小学教师    
    口述时间:2001年9月15日    
        我是个土生土长的山伢子。考初中时我脚受伤停课一个多月,是父亲背进考场的,但仍以好成绩考入乡中。三年初中,我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毕业后顺利考入洛宁县一高。然而,就在我要展翅高飞时,母亲因病去世了。迫于生计,我只好在本村小学开始了我的“代课”生涯,那年我才16岁。    
        16岁的毛孩子当教师,学生家长都不放心。有人看不起地称我为“穷代课的”,还说娃们跟着我不会有啥出息,一些学生为这转了学。我一人一校,教着仅有8名学生的四级复式班,暗自下决心,一定要争口气。于是,我这个“穷代课的”,吃住全在学校,讲课精益求精,课后耐心辅导。一年后,我在考试评比中一炮打响,学生人数从此又多了起来。自己的劳动得到了承认与尊重,更激发了我的热情和干劲。之后连续5年,教学成绩像芝麻开花——节节高。虽然每月只有50元的工资,我却心满意足,逐渐迷上了教育这一行,并希望自己能早一天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教师。    
        1996年春,国务院《教师资格条例》出台。同行们纷纷劝我:“就凭你的业绩,要是进修学习,拿个文凭,对自己,对学校都有好处。”刚好县教师进修学校招生条件放宽,我为弥补没能上高中和大学的遗憾,便考入这个学校深造。    
        谁都知道上学是需要一笔费用的。为维持学业,每逢假期,我都到矿山打工挣钱。同班学员中有民办教师,也有公办教师,有踏踏实实学习的,也有混文凭的,我这个一文不名的山伢子曾受到个别“聪明人”的挖苦:“穷代课的进啥修……”我咬紧牙,下决心要在学业上出人头地!我明白,这一切对我来说是多么的不易,我只有百倍地用功,才不愧对同样是代课老师的父亲,不愧对辛辛苦苦挣来的学费。1997年元旦,学校组织征文比赛,我的文章被评为全校一等奖,后来便试着向报刊投稿,也常常会发表。两年进修,每次学校举行演讲、征文比赛,我总是榜上有名,连来自城里的学员们也开始对咱山里娃刮目相看了。    
        1998年毕业后,我被聘到兴华乡中,每月100元工资。虽然吃的仍很简单,穿的还是学生装,但我想到自己毕竟教的是初中,不管怎么说也是高了一级。在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我又参加了自学考试。    
        前年,我们村小学校长调走了,村委叫我回去。看看村干部熟悉的脸,想想养育我的父老乡亲,我又回到了村里。乡教办任命我为这所山区小学校长。全校有4个复式班,7名教师中又多是女同志,所以伙房、寝室,大小事都得我操心。校长、教务、任课教师,我常常忙得焦头烂额,但又必须细心,周全,这账目,那表册,一点都不能含糊。乡教办到瓦庙小学这段足有10公里不能通车的山路,我不知跑过多少趟,顶日晒,冒风雪,更不用说。我的散文《苦辣酸甜小校长》在一家报刊上发表,还引起了轰动。在教学效果上,去年中考全乡评比我校名列前茅,我深深感到心血没有白费。苦辣酸甜,又是一年多,可每月还是挣80元的代课工资,家里仍然一贫如洗。我清楚自己的处境,我的未婚妻也是计划外代课教师,我不知道今后会是什么样子,但只要干一天教育我就要忠于职守,尽心尽力。做一天“穷代课的”,我就要不辱“师”命。我希望《教师资格条例》的实施,能为我们这些致力于山区教育又被打入另册的代课教师带来些什么,让我们能更加专心地投入到痴爱的事业中去。    
         
                                                              (记录:胥琰)    
    


第五卷我的“曲线救校”之路

    李兴亮,男,50岁    
    新乡县小冀镇东贾城小学校长    
    口述时间:2001年9月26日    
        改善办学条件是中小学校长,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校长的头等大事。同时,如何改善办学条件,校长们又各有各的办法。我的办法便是“曲线救校”。谈起“曲线救校”,我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我是1972年参加教育工作的,1976年当了校长。当时学校有5个班,5名教师,全是民办。房屋是旧房,桌子是砖垒的,凳子是学生从家里带的。教室窄小,地面潮湿,我当校长后,头等大事便是想方设法改善办学条件,我们村很小,只有172户,700多口人。村里很穷,拿不出钱来,咋办?当时村里有3个废水坑,我将废水坑清了清,放上了水,养上了鱼。我们利用时间割草,掏茅粪,喂鱼,又带领学生在河边开了3亩多荒地,种上了棉花,红薯,玉米。另外还搞了个砂布厂。干了3年,这三样收入买了100套桌凳,500多本图书,一架风琴,还有其他一些教学设备,使学生们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学习环境。    
        说实在的,在农村当教师很难,难归难,你要让我离开学校,我还真舍不得。当时我有个叔伯哥买了辆大客车,路线都定好了。他说:兴亮,你教学能挣几个钱?不如跟哥跑车吧。咱们分成也行,要不我每月给你开500元,咋样?我毫不犹豫地就推掉了。    
        我们村比较乱,干部难当。在那10年中干部就换了六茬。往县里、市里上访的、告状的常年不断,村里大字报、小字报随便乱贴,村干部们人心惶惶。这中间县里、镇里领导找过我四回,认为我为人好,素质高,让我出来当村干部。我说我舍不得学生。他们说那这样吧,你当支书,还兼校长,每月再给你补贴30块钱,咋样?我说那也不行,一心不可二用,我没有干。    
        到了1998年,我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干了十几年校长,学校条件越来越差。房顶到处漏雨,村干部们老凑合:檩条断了给你换根檩条,房漏了给你换换房顶。我们前四任村干部,就给学校换了三次房顶。到1998年,换房顶也不管用了,墙开裂了,檩条断了,下雨时不是漏雨,而是往下流雨。如果再不想办法,不定哪一天就会塌下来,非砸着学生不可。当时我就有一种想法,为了彻底改变学校面貌,就非当村干部不行。手中有了权,我说盖学校,谁敢不听,这就叫“曲线救校”。    
        说来也巧,这时候镇领导第五次又来动员我当村干部,我二话没说就同意了。    
        1998年10月9号,我当上了村党支部书记兼小学校长。上任的第二天,我就召集村干部开会,当场决定捐资建校。办法有三条:一是发动群众捐资;二是村里筹钱;三是利用外边的关系,争取外援。我每天清早在广播里讲,少吸一包烟,少喝一瓶酒,有钱出钱,有物兑物,有力出力,为子孙后代办点实事。我首先带头捐资500元,又动员我兄弟、叔伯兄弟捐资,并号召党员、干部带头。头一天,就收到捐款2000多元。几天后,全村172户有171户捐了款,最多的一户捐了2088元。最后总共收到捐款2.4万元。村委会挤出1.8万元。按照我们预算,得近12万。咋办?我就出去找同学,找名人。镇化肥总厂给我们1.5万元,京华实业公司给了9万元,太行振动股份有限公司给了1万元,总共10个单位,给我们捐了6万多元。后来县里领导、镇里领导也捐了1万多元。这样一算,钱就差不多了。半年之后,一个总投资13万元的新校便建起来了,我再也不用为孩子们的安全操心了。    
        当了干部,我这“曲线救校”的办法算是把学校救活了,那一年我还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师。我是支书,后来又是村委会主任,兼着校长。我不能扔下老百姓不管。我是既管村里又管学校,还担着课,身兼几职只拿老师这一份工资。村民们也很拥护我,3年来村里没有一个上访告状的。村里先后获县级“政务公开先进村”、“重视教育先进村”等荣誉称号。总之,县里开展的10项评比活动,我们村获得了9项先进。    
         
                                                             (记录:郝太斌)    
    


第五卷电脑让我变得自信了

    乔勇军,男,32岁    
    新郑市观音寺镇一中教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