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01-1880集-第2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正修行人没有,无论哪个做跟自己做一样,自他不二,生佛平等。还会有意见的,你要晓得是道道地地的凡夫,在佛法学习当中是没有得到一点受用。他真正得到一点受用,争的念头没有,得受用,我们常讲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是真正得受用。
  特别是净宗的学人,不能不学普贤十愿,为什么?你去看《无量寿经》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他把这部经分成四十八品,你称四十八章也行,称四十八个单元也行,第二品就是德遵普贤。这就是给你说明,西方极乐世界修什么法门?修普贤法门。佛在许多大乘经论里告诉我们,菩萨不修普贤行不能成佛,所以极乐世界个个是成佛的,他修普贤行,那普贤行我们不能不讲求。普贤行里第一个就是学著尊重别人,「礼敬诸佛」。你一定要肯定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我对於一切众生像尊重释迦牟尼佛一样,像尊重阿弥陀佛一样的尊重,这就是修普贤行;你这个轻视他,那个怠慢他,你不是修普贤行。「称赞如来」,称赞跟尊重不一样,该称赞的称赞,不该称赞的不称赞。如来是性德,他的思想、言论、行为符合性德的称赞,与性德相违背的不称赞,这就对了,但是尊重是平等的。讲「佛」那是从事上讲,说「如来」则从性上说的,不是从事上说的。
  「广修供养」,供养是平等的,见到人是做好事,想想应该要帮助他,就得全心全力去帮助他。这个东西要有智慧,不能感情用事。智慧是你帮助他能产生广大的效应,这个事就做对了。我们今天讲影响,你帮助这个人会产生社会广大的影响,这个功德就大,这个事情就是应该全力支持他。像我们在汤池做这个事情,这个事情是什么?是把中国传统的教学做个实验,在现代社会里头还有没有效果,我们做实验的。做实验出来真有效果,就产生影响力,国内、国外许多人到那边去参观、去考察、去学习。所以那个地方,你在那里修的一些福跟别的地方修福不一样,它影响多大福报就多大。现在已经影响到联合国,影响到全世界,你说这个福多大!这是修大福,大福是影响。我们自己修得好,影响别人。昨天我看了一个电视剧,一片光碟叫「暖春」,你看看那个小孩很聪明、很会做人,年岁那么小,她感动很多人。这种连续剧让人看到都会感动,这影响力大,制作这个片子的,出钱出力的,福报就结得大。如果做这些事情全心全力去做,把执著统统放下,就变成功德;还有执著,还要享福、还要求果报,这是福德。果报有没有?有,有求必应,这是福德。如果不求果报,就变成功德,功德、福德差别在此地。功德里头有福德,福德里头没有功德,功德可以成就你的德行,能帮助你了生死出三界,福德不行,福德只是在三善道享福。我们世间人叫享福,真正懂得佛法的人应该把那个享字换掉,消福,福就慢慢消掉,他享就消掉了。譬如你有一百年的福报,你过一年不就消掉一年吗?统统是消,这是真的。功德帮助你消业障。所以得人身、闻佛法不容易,这一生这个机缘具足,决定不可以空过。
  四种道理,第二种叫「作用道理」,作用道理就是因果的道理。「若因、若缘,能成辨果,或又生而已作种种之业用,是名作用道理。」生,生了之后它有许多的作用。譬如一个人,这是举人做例子,人生在这个世界有几十年的寿命,这几十年当中他就作种种的业用。如果他没有受到好的教育,他种种业用是不善的、是染污的;他如果接受到世间的教育,他种种作用是善的;如果接受到圣贤的教育、佛法的教育,他种种作用是清净的。染净、善恶不相同,这都是属於因果。
  所以闻佛法,大善、大福!人间天上不能够相比。我们今天学佛了,如果学得不好,在社会大众让人家看到不是一个好的印象,那我们就作恶了。作恶你就造罪业,为什么?你把佛法形象破坏,让社会大众看到你这个样子,佛法不能学,学佛人是这样的。来生你就知道,来生堕地狱,什么罪名?破坏佛教形象。佛教的形象是什么?最低的、最浅显的,五戒十善,这佛教形象。我们没有做到就有罪过,你做到之后是功德;执著,不是功德,是福德,来生得大福报。我们今天看到这个世间富贵人,做国王、做总统的、做部长的、发大财的,都是过去生中佛门修的福。他没有放下执著,这一生得大福报、大富贵,要不然到哪里修这么大的福?过去我在北京,听黄念祖老居士的学生来告诉我,黄老居士告诉他们:净空法师如果要不往生极乐世界,来生的福报是不得了,太大了!你说我要不要人天福报?不能要,要就吃大亏了,拿著黄金去买一块糖吃,这不就错了吗?决定生净土,哪怕是净土下下品往生,我也乐意、我也欢喜。因为我现在懂得,见到阿弥陀佛就有能力得阿弥陀佛的加持,帮助我把妄想分别执著一下放下。求阿弥陀佛,他会帮助你的,那就圆满成就了。
  人天福报是假的,永嘉大师讲得好,「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所以三千大千世界,六道轮回,没有一样是真实,应当要舍得干干净净。我们这一生在佛门里面做这么多事情,一定要知道像古人所说的,这是什么?水月道场,空花佛事。道场,水中之月,月亮,你晓得不是真实的;所作的佛事,讲经也讲了四十九年,这是佛事,像空中的花,眼睛害病看到空中很多花,不是真的。所以都不要去执著、都不要去分别,你的心多自在!这就有一点点像今天的经文游戏神变,不能有一样当真,有一样当真就堕落了。我们这一生也很难得,感激佛菩萨、感激老师、感激所有的护法帮助我成就,才能开解。我们悟是解悟,终於是搞清楚、搞明白了。对於《般若经》上所说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完全接受,一丝毫怀疑都没有。没有执著,身体在这个世间随缘,什么多住一天少住一天这都是分别执著,随缘就好。随缘是随顺众生,众生喜欢,我给他多服务,多帮助他。今天我的帮助只是把这些道理讲清楚、讲明白,大家欢喜,大家都明白了。大家真正明白了,在这一生当中争取脱离轮回,往生净土亲近弥陀,早成佛道。过去生中迷惑颠倒,生生世世干傻事,为什么说做傻事?生生世世都曾经学过佛,没真用功!没有真的在放下上下功夫,所以没有成就,随业流转。
  我们这一生到这个世间来是业力来的,不是愿力,愿力来的自己知道,我们自己不知道,不知道,是业力来的。可是自己与佛是有缘,还是遇到了正法、还是遇到了净宗,尤其是难得的遇到《华严》。要知道《华严》是大本《无量寿经》,也就是《无量寿经》的详细说明,《华严经》上所讲的全是极乐世界。所以往生极乐世界,《华严经》就全部落实了,就变成自己的生活、变成自己的受用。《华严》在哪里?实在讲遍法界虚空界,现前都是华严境界,但是我们见不到。见不到的原因很清楚,就是妄想分别执著而不能证得。到极乐世界就见到了,这是得阿弥陀佛大慈大悲本愿威神加持,得到、见到了,见到而且受用到,这太难得!如果真正能够把烦恼习气放下,就证得了,那是自己的华严世界。自己妄想分别执著没有完全放下的时候,到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华严世界,是去享他的福;完全放下了,是自己的华严世界。自己华严世界跟毗卢遮那佛、跟阿弥陀佛一丝毫差别都没有,而且可以说阿弥陀佛就是毗卢遮那佛,毗卢遮那佛就是阿弥陀佛。我自己放下的时候,我自己也就是跟阿弥陀佛、跟毗卢遮那佛是一不是二。
  这个机会、这个缘分到哪里去找?错过了再也找不到,再一次遇到这个机缘,佛在经上讲无量劫,才能碰到一次,所以不可以不珍惜。有缘的人不可以不帮助,要帮助的时候不但要讲清楚,还要做出样子给他看,帮助他建立信心。信心坚定、信心清净,没有丝毫疑惑,他要发愿往生就能。蕅益大师讲得很好,能不能往生极乐世界在信愿之有无。真相信,这个世界是真能舍得了,真相信的人不能往生,是因为这个世界他放不下,他还有牵挂,他就去不了。如果对这个世界是一丝毫牵挂都没有,什么时候走都可以,真的一点障碍都没有。所以能不能留在这个世间,缘,他还有缘,缘帮助众生,当然同时也成就自己,成就是提高自己品位,这就是作用的道理。所以这个《华严经》我们愈学愈明白、愈学愈契入。契入,我们在现前生活上能不能得受用?能。为什么我们现在得不到受用?因为是你没放下,你放下一分得一分受用,放下两分得两分受用,放下十分得十分受用,这不在别的。换句话说,现在你就晓得,没有任何障碍你,障碍自己的就是分别执著;妄想不谈,那个太深,那个真的是我们无从下手。
  法相唯识里面讲转识成智,从哪里转?从因上转,因上就是第七识、第六识;前五识跟第八识是果上转,不是因上转。因上转了,那个自然就转了,就不要去理会它。你要晓得,第六意识是分别,第七识是执著,阿赖耶是起心动念,这个有意思!所以只要前面两个转了,分别执著放下,起心动念你不要去理,自然它会断掉,果上的问题。这法相讲得清楚、讲得明白。我们天天用功,用什么功?就是用放下的功,这个要知道。你看平常我们讲,念佛,一天要念十万声!如果到这个地方,不必念了,放下,放下才行。执著一天要念那么多,你只要有执著,十万声佛号变成人天福报,这不能不知道。说这个话并不是叫你不念佛,佛还是要念,不要执著,才相应,执著就变成人天佛法。一切都不执著,这是声闻、缘觉的佛法,出了六道。如果再不分别,不分别那就是大乘佛法,为什么?超越十法界了。
  这个事情说难不难,说易也不易,法没有难易,教没有难易,难易是在自己。所以这桩事情佛菩萨帮不上忙,完全是你自己决定。六道从哪里来?是你自己变现的,不是别人给你安排的。所谓是解铃还须系铃人,六道是自己变现出来的,还得要自己去悟,就没有了;自己迷,一念不觉,六道十法界这个相就现出来。我们是念念不觉,造成现前的状况,现前状况是念念不觉。如果一念真的是觉了,念念觉而不迷,这个问题解决了。释迦牟尼佛当年示现就做这个样子给我们看,念念觉而不迷,惠能大师也做出这个样子给我们看,念念觉而不迷。凡夫在偶然之间也会有一刹那觉悟,但是第二念又迷了,这什么原因?习气,习气太重。或是念佛、或是参禅、或是诵经,有一下,很短暂,一刹那之间,好像觉悟了,可是第二念「好像觉悟了」就迷了,为什么?「好像觉悟了」这里头有分别有执著,就又迷了。而不知道觉是不动的,迷是动的,迷才妄动,觉不动,觉心不动。我们才有一点点那个净的境界现前,马上很高兴,我有境界了,立刻就迷了,就是起心动念、妄想执著全来了。
  这些是什么?这些一点都不奇怪,而是我们自己迷的时间太久、迷得太深,虽然偶尔有一下,像闪电一样,闪一闪马上就熄灭。但是这是好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