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01-1880集-第2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所以物理能不能解决问题?能解决一部分,到终极他还是遇到困难,他解决不了。佛给我们说的,物质从哪来?物质在阿赖耶里面是相分,相分是因见分而变现出来的,没有见分就不会有相分。见分是精神,是心法,能变的体是阿赖耶,阿赖耶是个动相,就是一念不觉它妄动,我们讲的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是阿赖耶。由阿赖耶立刻就会变出一个转相,转是转变,转变是分别,物质现象就出现,物质就生了。物质叫相分,从见分就变成相分,它是一体的。它的速度非常快,跟阿赖耶的生灭是相等的、是相同的。阿赖耶的生灭,佛说八地菩萨才见到,《仁王经》上所说的我们能够体会得到,是佛随顺众生说的,就是随顺俗谛说的,凡夫容易理解;要随顺真谛说,就是佛与法身菩萨亲眼所见到的,我们凡夫不容易理解。但是他说的速度已经很快,一秒钟二十一万六千次的生灭,你怎么能知道它是假的?这是说我们眼前所有现象。我们根据科学里面的发现,速度比这个快,所以晓得佛是方便说,不是真实说。佛经里面常讲空有不二,空有是一,生灭不二,你没有办法说它有生灭,你说生它又灭,你说灭它又生了,它是连续不断的。
  这段经文跟我们讲的是影响,前面讲是身,你有身,你自然就会产生影响,影响很复杂。这个影响现在人称为波动,任何物质都有波动现象,没有物质也有能量波动的现象。波动实在讲就是佛法里面讲的无明,为什么会有波动?起心动念。不起心不动念,波动就没有了;只要起心动念,再微弱的起心动念都有波动。波动就是佛家讲的无始无明,无始是没有开始,就是现前的一念,那一念太微细了,产生的波动现象。无论什么样的物体,刚才讲了,物质有波动现象,能量也有波动现象。菩萨,佛经里面讲菩萨放光,那个放光就是波动现象,我们世间常常讲的气氛,这个会感觉到。到一个场合里,会感觉那里很安全,或者是到这个地方感觉到不安,其实什么都没有,你进去有感觉。这是气氛不一样,外国人讲磁场不一样,学术里面讲氛围不一样。这是这四首偈里面所说的,讲的欲界六层天跟我们讲的世间四大部洲种种不同,它引申的意思就是影响力,这波动的影响。影响力里面要细说太多了,就像经上的比喻一样说不尽,可是我们把它归纳,归纳不外乎清净、染污。清净是菩萨,进入菩萨的氛围,真正一个修道人的氛围,他居住的环境再小,你进入他的氛围你有安全感,觉得这里很舒适。你怎么样看,他能生欢喜心,甚至於这房间什么东西都没有摆饰,有股清香的味道。有没有燃香?没有,有清香的味道。这都是从人身体上发出来的,在这个地方都称之为电、光。
  我在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来讲经,那次来的时间长,住了四个月。每个星期都有一、两次,同修们给我安排去参观旅游,所以香港拐拐角角的地方我都去玩过,香港人没去过的地方我都去过。去参观当时他们接待虚云老和尚的精舍,准备请他老人家到香港来长住。虚老和尚住了一个月,他说这个地方不是修行人住的,修行人住香港会退道心。所以他就回去了。当时还有些老人告诉我,虚老和尚一年剃一次头,所以他头发很长,头发一年剃一次,胡须也很长。他也不常洗澡,穿的衣服补丁补很多,但是很干净。领子油垢都变成黑的,可是它放什么?放香,有一股莲花香味。这就是说明,前面讲身,身放的电光,这氛围。金山活佛叫妙善,我想起来了,妙善,妙善也是如此。一生没洗过几次澡,而且穿的衣服一生就是那一件衣服,从来没看他换过,春夏秋冬都一样,冬天好像也不冷,夏天也不热。衣服也是很脏,尤其是领子,可是有香味,他那个香还可以给人治病,还真有效。我们想想,他那到底为什么会把人家的病能治好?我们现在也能体会到,他的精神、意念,他的氛围,能够帮助病人。这个病人有病,当然他的身体器官细胞里面有毒素,有了肮脏东西,染污。他的氛围能帮助他净化,帮助他恢复正常,道理在此地。
  我们明白这些道理,我们就晓得,染、净,染里面有善恶,具足真正改变自己的是清净心。清净心,善恶都要放下,心里不能够有。事要做,事是怎样?事要断恶修善,心地要清净。断恶不著断恶的相,修善不著修善的相,永远保持心地的清净。怎么保持法?一句佛号,这就是保持法。让心里面不起念,好,心地清净,一起念,阿弥陀佛!无论是什么念,善念也好、恶念也好,都不要紧,马上换成阿弥陀佛,让你时时刻刻都起阿弥陀佛这个念头,决定有好处。你不用这个方法用别的方法,的确是困难,念佛法门殊胜处在此地,修行功夫得力之处在这个地方。
  我们参透这些道理,真搞明白了,慢慢练习就会用上,用上对自己有大利益!你决定得往生,而往生的时候决定预知时至,决定是自在的走,在现前决定能感化众生。为什么?相貌变了、体质变了,不需要用任何药物,不需要用任何什么功来加持,不需要。这是你真正懂得佛法,把佛法运用在生活上。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六九卷)  2007/11/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86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贤首品第十二」,第五大段「喻况玄旨分」,大喻最后一段。这段的经文比较长,「龙王游戏喻」,我们读过比喻「菩萨身云各异」,也读过比喻「菩萨光明等殊」。今天我们接下去看第三小段,有三首半偈颂,「雷声不等,喻菩萨三昧多种」。我们把经文念一遍:
  【他化雷震如梵音。】
  这是讲他化自在天。
  【化乐天中大鼓音。】
  『大鼓』就是我们前面学到的天鼓。
  【兜率天上歌唱音。夜摩天上天女音。於彼三十三天上。如紧那罗种种音。护世四王诸天所。】
  『护世四王』就是四大天王,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
  【如干闼婆所出音。海中两山相击声。紧那罗中箫笛声。诸龙城中频伽声。】
  迦陵频伽。
  【夜叉住处龙女声。阿修罗中天鼓声。於人道中海潮声。】
  这都是比喻,比喻「菩萨三昧多种」。三昧翻成中国意思叫正受,三翻作正,昧翻作受。像我们平常念的三藐三菩提,三都翻作正,三藐,藐翻作等,正等,正觉,三翻作正,菩提翻作觉。什么叫正受?正受是针对六道众生所说的,六道众生的享受都不正常,佛菩萨的享受正常,受就是受用、享受。六道众生为什么说他享受不正常?佛把它归纳,这个享受也说不尽,要细说说不尽,佛把它归纳为五大类。身有苦受、有乐受,再多的享受总不外乎这两大类;精神的享受有忧、有喜,我们讲心理的享受,有忧、有喜,再多也不出这两大类。所以身心合起来就是苦乐忧喜,这都不是正常的。另外一种是讲色界天、无色界天,他们没有苦乐忧喜。尤其是到无色界天,身体都没有了,他是在定中,就是四禅八定,定中这个享受叫舍受。舍什么?身舍了苦乐,心舍了忧喜,他没有苦乐忧喜,这个受好!这个受就是正受。
  为什么不叫正受?因为他不能持久,他不能永远保持;永远保持下去就叫正受。我们知道色界、无色界他寿命到了,寿命到了就是定功失掉,他苦乐忧喜又冒出来、又现前了。所以他只是暂时停止,不是真的没有。阿罗汉以上就得正受,正觉正受,他苦乐忧喜真的没有了。所以阿罗汉的定,世尊在《楞严经》上告诉我们,比非想非非想处天人还要深。非想非非想处天人达到第八定,这是世间禅定最高的,再上去叫第九定,第九定就出了六道,超越三界。所以阿罗汉所得的定叫九次第定,这时候才真正叫三昧,真正叫正受。阿罗汉以下都不是正受,这佛在经上讲的,我们要懂得。
  三昧是修来的,用什么方法修?我们依照《华严经》里面的道理、方法来修学,你得到的时候就叫华严三昧;依《法华经》的理论、方法修成功,就叫法华三昧;我们用念佛法门,或者是你依三经、依五经一论修成功,叫念佛三昧。我们念阿弥陀佛修成功,也叫念佛三昧。念佛法门也很多,略说一说也是一百多种。但是佛把它归纳,念佛法门不外乎四大类,实相念佛、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再多都不外乎这四大类,《观无量寿佛经》上说的。这四大类修成功,都叫做念佛三昧。所以菩萨三昧多种是这样的说法,方法不一样,得到三昧是相同的,也就是苦乐忧喜没有了。
  苦乐忧喜没有了,就是大乘教上常讲的入不二法门,苦乐不二、忧喜不二。这个话在什么时候说的?这个话是在佛菩萨应化在世间。六道凡夫在修行过程当中,功夫确实提升到一定的境界,苦乐不二、忧喜不二。他还有没有忧喜、有没有苦乐?忧喜苦乐可能有,那些有都叫示现,我们凡夫看到他真受,受苦。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每天出去托钵,还曾经有一段遇到饥荒,外面托钵都托不到东西,所以受马麦之报。人家拿喂马的粮食,马吃的,拿来供养佛,佛也接受。这都是给我们示现的,无论处什么环境,不要执著、不要分别,你就得正受;如果有分别、有执著,正受就没有。所以一定要知道,苦乐忧喜是不正常的受用,这一定要知道。修行的功夫也能在这个地方体验出来,看看我们是不是功夫得力。功夫真的得力,苦乐忧喜淡了,不是很严重。我们看到有不少同学,这都是眼前的事情,得很重的疾病,癌症,非常痛苦,但是他念佛、诵经。他有没有痛苦?很少,像一般人痛苦,十分痛苦他只会受一分,没有感觉到什么痛苦。这是功夫得力,功夫不得力的话没有这种现象。另外一种,虽然自己没有这个功夫,善根福德因缘具足,得三宝加持,也能够得到。这是我们在现前能见到,我们自己也能体会到。
  三昧就是禅定,大乘经上佛常常告诉我们,「外不著相,内不动心」,三昧就成就。所以念佛三昧是最普遍的,也是最容易成就的,但是你要记住这个原则,外不著相,内不动心,念佛才能得三昧。外面著相,分别执著放不下;内里面生烦恼,看到合自己意思的,贪心就起来,不顺自己意思的,瞋恚、烦恼就生出来,这是得不到禅定。这种受用都在苦乐忧喜里面过日子,在苦乐忧喜里面过日子是六道凡夫,不是圣人。圣人在六道里面与六道众生和光同尘,在一起生活,六道众生有苦乐忧喜,他没有。他没有,有时候要装出有的样子,为什么?要不装出有的样子,这个修行人没有人情。他真的是没有人情,他要装一点人情味道,让凡夫生欢喜心。实际上,实际上他没有,这一定要懂。
  这就是菩萨三昧无量无边。我们晓得,八万四千法门,四弘誓愿里面讲的无量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我们中国人讲门道,也就是说修得三昧的方法很多,这多种,门道也很多。因此佛在《金刚经》上才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无论哪个法门都能成就三昧,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