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01-1880集-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个讲「次第缘」,也就是玄奘大师讲的等无间缘,次第缘就是等无间缘,等是平等,间是没有间隔,这个次第。「谓心心所法」,心是八识,有八个心,心所有五十一个心所,心所实在讲就是心理作用,所以它是跟著心一起起来的,这称为心所法。「次第无间,相续而起」,所以叫次第缘,也叫做无间缘。它不能够中断,中断果不能现前,它不能中断,叫次第缘,也叫等无间缘。第三个是「缘缘」,就是所缘缘,这说「心心所法,由托缘而生起,是自心之所缘虑,名为缘缘」。第四个叫「增上缘,谓六根能照境发识」。这个境是境界,眼以色为境界,发起眼识;耳以声为境界,发起耳识,耳识能听,眼识能见。「有增上力用,诸法生时,不生障碍」,这都叫做增上见。这是四种缘简单的说明。
  但是这个说法还是不太好懂,我们还是用植物的种子来做比喻,大家就好懂。譬如我们种瓜,瓜子是亲因缘,没有瓜子决定长不出瓜来;但是单单有瓜子,如果它没有助缘也长不成。助缘里面第一个说次第缘讲得通,说所缘缘也讲得通,就是它必须有个方向、有个目标,它方向目标是什么?它结瓜。人,我们都知道希望有后代,世代相传,所以养儿生子传宗接代,一代一代接续下去。古时候婚姻这是最大的一桩事情,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很多人以为我只要有后就行,有儿孙就行了。我的解释还要加教育,你儿孙再多,如果没有教育都不成才,这不算有后。有后是什么?能够继承你的家道、继承你的家业,能够把家道、家业发扬光大,这样的后代才算叫有后,我的解释比较清楚一点。
  所以说中国自古以来,真的,哪个家庭不重视家教?不管父母识字不识字,现在讲有没有文化,都懂得教儿教女。不像现在,要知道我们中国家教疏忽了顶多不过是一百年而已,像沿海开发的大城市它们可能更多一点,但是我相信不超过一百五十年。内地农村,像我们的家乡比较偏僻闭塞,疏忽了三代,我这个年龄小时候沾一点点边,六、七岁的时候,八岁以后就没有了,农村里面再没有私塾。所以古老的承传整整断掉三代,这个事情我们不能不知道。
  从前婚姻主要是有子孙继续前人德业,这是最重要的一个目标。所以他一定是希望有儿女,而且一定是以把儿女教好是他一生最重要的大事,自己不能成就,希望儿女成就,下一代成就。这个意念就是所缘缘,他所缘的这个缘。在我们修行,我们修净土,修净土我们所缘是什么?我们所缘的是阿弥陀佛、极乐世界,这是我们所缘缘。如果这个意念断掉,那你往生这个目的达不到,所以你的所缘缘就是你有一定的方向、有一定的目标。
  次第缘,也就是等无间缘。你的意念,我们现在讲的,佛法里面讲愿,世间讲的志,你要立志,志跟愿不能中断,不能改变方向。今天喜欢这个,明天喜欢那个,那你到老一事无成。你只能走一条路,一个方向、一个目标,没有不成功的。所以这不难,真的是不难。增上缘是外面的力量帮助你、成就你。像种子它具足无间缘,它具足所缘缘,它希望能够成长,能够传宗接代,它是有这个念头。好像植物大概没有?有,为什么有?我们这经文上第三句有『法性常住如虚空』,无论是动物、植物、矿物、是自然现象,都是法性变现的。法性是宇宙万有的本体,它本来具足见闻觉知,本来具足色声香味,这是没有因、没有缘的,它本来就是这样,无论是动物、植物、矿物统统都具足。现在江本博士用水实验,水是矿物,水的体是什么?法性。水的现相是法相,现相的法相是法性变现的,所以性跟相永远不会离开的,它总是合在一起,结合在一体。
  所以学佛,上上根人像惠能大师那样,为什么人家一下就成佛,这里头有个秘诀,我们现在晓得,但是没有办法达到。他是什么?他见这个相他认得性,法性在哪里?法性在法相里面。就好像我们古大德比喻,见到器他认识金,器是相,像金戒指、镯子(手镯),我们看到这是戒指、这是镯,这著相了,你执著相;高明的人他没有看到戒指,他也没有看到镯子,他看到黄金,那就见性,见性成佛。著相是凡夫,我们凡夫著相,没有见性。性是平等的,性在哪里?遍法界虚空界。虚空,虚空的体是法性,虚空的相是法相。所以你要是能从相上见性,问题解决了,那恭喜你,你已经成佛了。所以你一定要懂得性相是一,性相不二,性在哪里?性在相里。相怎么生的?相是性变现出来的。
  性现相没有因缘的,识变相有因缘。譬如黄金,我们把黄金比喻法性,它现的相是个金块,一大块,我们现在要把这块金造个佛像,这是什么?就是识变了,那不是心现。心现是一种相,现在我们要把它改变,把它造成个佛像,或者把它造成个人像。我们要造它,这是我们自己的心里有因缘,这就是六根为因,六尘为缘。我们看到黄金很好,有这么点的分量,可以造一尊佛像,我们动这个念头了,动这个念头就是造成佛像的因。这个念头不中断,真造,一直到佛像造好,这无间缘,当中没有间隔。一心一意去造,这所缘缘。造的时候当然你还要许多工具,这些工具是增上缘。或者你去找图样,许多参考资料,把这尊佛像塑得很庄严,这增上缘。许多因素来帮助你,这佛像造成了。
  我们念佛,要知道能念之心、所念之佛,能求之心、所求的净土,都是自性本来具足的。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因为佛讲得很好,讲得更彻底,你本来是佛。本来是佛这是因,你将来成佛,成佛是什么因成的?因为你本来是佛,这是亲因缘。我很想作佛,很想作佛这所缘缘,我想作佛的念头不断,这是无间缘。我们想学,我们亲近老师,老师是所缘缘,老师是谁?释迦牟尼佛。历代祖师代代相传传到今天,我们终於找到老师,这老师是有师承的,一代一代传下来,老师是增上缘。还有经教这是佛所说的,也留传下来了,经本也是增上缘。我们学习需要道场,总要有个场地,总要有一个学校、一个教室,场所是增上缘。学不止我一个人,还有很多同学,老师教导,同学在一起互相切磋,同学也是增上缘。凡是帮助你的,帮助你的我们通常举例,逆境是增上缘,顺境也是增上缘,善缘是增上缘,逆缘也是增上缘。
  可是这个增上缘里头要有老师指导,要有经教的教诲;如果没有,那你被淘汰掉了。为什么?顺境善缘遇到了,起贪恋的心。譬如道场很好,这是给你修行,帮助你成就的,这个道场愈建愈大,你起了贪心,你把你所缘缘的目标方向忘掉,我要在这里保持我的权力,保持我五欲六尘的享受,在这里面起贡高我慢,生贪瞋痴,那好了,你就堕落了。如果是逆增上缘,逆境恶缘你起瞋恚、你起报复,那马上堕落了。所以顺境里面不生贪恋,逆境里头不生瞋恚,你能在境界里面永远保持清净平等觉,这没有一样缘不是你的增上缘。所以蕅益大师讲得好,「境缘无好丑,好丑在於心」,确实顺境可以帮助你,逆境也能帮助你,善缘能帮助你,恶缘也能帮助你。你的心用得正,没有放弃你的方向跟目标,你就成就。如果你心邪,心邪是什么?你是非人我没放下,自私自利没放下,名闻利养没放下,贪瞋痴慢没放下,所有的缘都叫魔障。
  佛跟魔不在外头,外面境界上无佛亦无魔,佛与魔在哪里?在我们起心动念。我们起心动念是正,一切境界都是佛境界;起心动念邪,所有境界全是魔境界。所以佛跟魔从哪里来的?是自己心里变现的,就是个邪念跟正念。这个东西太重要了。因此我们在六道轮回,这自己一定要承认,你不能不承认,在六道里面住的时间太长!六道是个染污的境界,我们无始劫以来到今天,确实有非常严重的染污,烦恼习气。佛法,我们也相信不是从这一生才开始学,过去世世代代、生生世世也都学过,学得怎么样?学得不及格。为什么?如果及格,早就往生了,早就脱离六道轮回。既然还不能脱离,那就晓得我们每次修学的功夫都不够,依旧是随业流转。修点善福,三善道受报;造些恶业,就堕三途受果报。生生世世无量劫来搞这种活计,错了!
  这一生很难得,由於过去生中修行的基础,这一生遇到佛法你能生欢喜心。遇到佛法不生欢喜心,是你业障重;遇到佛法能生欢喜心,而发心来学习,这是你善根发现。这个善根发现对这一生来讲那是因,触动你的善根,你发愿认真,想这一生机会难得,希望这一生成就,来生不再搞轮回了。这真正觉悟了。这个觉悟是得力於前生佛法薰习的力量,那个因的力量,所以这一生从这个力量引发你的所缘缘;又能够精进不懈,这引发你的无间缘,我不中断。如果中断,所谓「一日暴之,十日寒之」,那又不行,那还得要等来生后世,这一生不能成就。可是佛跟我们讲得很清楚,如果你真的懂得理论跟方法,一生成就作佛在时间上来讲绰绰有余。凡圣在一念之间,真能放下就超凡入圣。我们这一生的功行浅深没有别的,就是在你能看破多少,你能放下多少,真看破了、彻底放下了,这人就成功了。尤其是净土法门,念佛往生需要多长时间?自古至今,念佛人事实经验告诉我们,时间只要三年到五年,不要很长。问题就是你这四个缘足不足,成功关键在此地。
  我们亲眼看到的,陈光别老居士,就是新加坡居士林的老林长,虽然家庭是个佛教家庭,但是对於佛法不懂,只是知道烧香拜拜,所求的是什么?升官发财、家庭平安、事业兴旺,求这个。过去生中修的福报,所以他在新加坡是大财主。晚年时候生病,这就不能上班,也没法子应酬,在家里面养病。养病没事做,正好遇到我在新加坡讲经,他就找李木源,能不能把我讲经光碟拿到他家里面给他看,这就是所缘缘。李居士送去,他看了很欢喜,每天看八个小时,天天不间断。他是个富有的家庭,家里面照顾他的人很多,这增上缘,这增上缘好!一天能够听八个小时经,不听经的时候就念佛,家人告诉我们,大概念佛时间也有八小时,他八个小时休息,这个缘殊胜。两年下来,他有天跟李木源居士说,他想往生。他说这个话不是开玩笑的,想往生。这句话的意思就告诉我们,他念佛功夫成就了,他可以走了。李木源居士听了之后一再恳求,你不能去。那时候居士林他是林长,人事不稳定,只要他在,他不去上班没有关系,只要他在,居士林的秩序都很正常,他一不在怕就有麻烦,无论如何叫他要再长住、要住世。他想了一想,点点头就答应了。
  又过了两年,他把居士林林长交了,交给李木源,后事都准备好了。我们想想,他就是在病床上每天听经八小时四年,每天念佛八小时四年,真叫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他四缘具足,预知时至。有天他在一个纸条上写了八月初七,就写了八月初七,写了十几个八月初七。他也不说话,家里人也不敢问,八月初七那天走的,写这个字是三个月之前。走的时候清清楚楚、明明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