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在前面我们都说过,法身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法身是一个身。唯识家所讲的自证分,自证分是一个,是法性、是理体,是一个,哪个地方众生有感,他就在那里应。感有显感、有冥感。显感,感的人他能够觉知,我求佛菩萨,我希望佛菩萨能帮助我,佛菩萨果然现形,有求必应他来了,就是明显的显感。另外一种,我们求佛菩萨,佛菩萨并没有现身,有没有在?在。我们讲冥冥当中加持你,决定有应,哪有没有应的道理!感应道交。可是真的也有没感应,这个事情从前章嘉大师教给我,为什么没有感应?不是佛没有应,佛有应,应的时候你感受不到,这个原因是你有业障,自己有业障,你得不到佛力的加持。那怎么办?就要忏除业障,你能把业障忏除,那个应就现前。现在我们对这个原理了解得又更清楚,更进了一步,所谓一切诸佛菩萨不离自性,我们念佛人常讲「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所以你总离不开心性。实际上所有一切诸佛菩萨都是心现,心性现的,还是从心想生。这是个大道理,现在人说这是个硬道理,就是永恒不变的。
业障是什么?业障就是妄想分别执著。你能够轻一点,确实你就能得到一些感应;如果太严重,纵然有所求也是没有感应。这你要晓得不是没有感应,那说没有感应,我们的性德就欠了一分,性德是圆满,决定有感,你的障碍把它障住。如何忏悔?章嘉大师当年教给我,忏悔真正有效果的,一定要懂得后不再造,这是真忏悔。他老人家告诉我,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形式上的忏悔,忏完之后明天又造,那有什么用处?佛菩萨面前念忏悔文,念得痛哭流涕,好像真忏悔,明天还照干,这罪重!这是我们能体会得到,不难懂,为什么?欺骗佛菩萨。你在佛菩萨面前忏悔,在打妄语,你骗他,欺骗佛菩萨,给你说就是欺骗你自己的自性。佛菩萨是你心性变现出来的,西方极乐世界是你心性变现的。所以说是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华藏也是自性毗卢遮那,唯心华藏,你都要懂。
业障统统忏除尽了,华藏、极乐就现前,华藏跟极乐是一不是二。为什么是一不是二?佛佛道同。因为佛没有妄想,没有起心动念,他当然是同。起心动念就不一样,所以等觉以下就不一样,同是等觉菩萨也不完全平等,为什么?他起的念头不相同。念头虽不同但是很接近,大同小异,总还有小异的地方;不像究竟果地,究竟果地一丝毫差别都没有。到什么时候出现?境界再提升一级就出现。这是十信菩萨,再提升一级就初住,初住真平等。为什么?他不起心、不动念,这个道理一定要懂。无明虽然没有了,就是不起心、不动念,习气未断,这叫无始无明习气,习气厚薄不一样。《华严经》上把它分为四十一个等级,叫四十一品无明习气,无明没有了,有习气在。习气有障碍,障碍你性德的圆满,但是性德起作用,好像没什么障碍。起什么作用?就是与十法界里面的众生起感应道交的作用,众生有感,佛就现身。现什么样的身不一定,因为现身不是自己有意的,自己有意那不是圣人。
说实在话,十法界里面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应化在六道里面,他虽然还有起心动念,他没有分别执著。没有分别执著,诸位想想看,我们细心去观察这个境界,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在我们看起来,好像他心清净平等了,真的清净平等。《无量寿经》经题上说得好,因地修因修什么?修「清净平等觉」。果报是什么?果报是经题前面讲的「大乘无量寿庄严」,果报。大乘无量寿庄严这是佛的果报,用什么方法修?清净平等觉。怎样清净?放下执著就清净,只要你有执著你就不清净;再放下分别就平等,有分别就不平等。然后做到不起心、不动念就觉了。觉是佛,平等是菩萨,清净是阿罗汉。你要晓得,清净是戒圆满,清净心现前,戒圆满;平等心现前,三昧圆满,定圆满;觉是慧圆满,自性本具如来的智慧现前。千经万论、无量法门修行的总纲领、总原则,就是这三桩事情,清净平等觉就是戒定慧三学。所以你不从戒律上下功夫,你怎么会成就?
现前佛教,我们不说别人,说我们自己,净宗的同学,在家十善业道没做到,出家沙弥律仪没做到,你怎么会有成就?如果这两桩没有做到,在六即佛里面,天台大师讲的名字即佛,有名无实。我们常常看到,古大德的这些注疏里面讲名字中人,那就是我们现前这一类的,有名无实。你学戒定慧,戒定慧功夫得力那就提升,你真的在干,真的在修,他不是名字位中,那叫什么?观行位中。你看看观行,观是什么?观是慧,要用章嘉大师的话来说,观是看破,行是放下,一定要懂这个道理。
你修菩萨六度,你修布施是放下悭贪,你持戒放下恶业,就是放下!我们从十善五戒上来讲,不杀生,不杀生是放下杀生,杀生是十恶,你放下杀生,不杀生了;放下偷盗,不偷盗了。杀生的范围很广大,有伤害他人的念头就是杀戒。菩萨戒跟小乘戒不一样,菩萨戒是论心不论事,事上你没有害人,你起个念头我要害他,你已经破戒,菩萨戒难持。小乘戒好持,小乘戒我想杀他,但是没有杀他,没有犯戒;菩萨戒是动念头就破戒,所以菩萨戒非常难持。偷盗,有一点占别人便宜的念头,这是盗心,你就破戒。连占别人一点好处的念头都没有,就是放下这个念头,那你就是不偷盗。所以戒律要好好去研究,你才晓得怎么持法。
每条戒有制戒的因缘,戒律如何去持,持这当中佛给我们讲有开遮持犯。戒律是活泼的,在某种状况之下他必须要开戒,开戒不是犯戒,什么状况之下?绝对不是自利,利他,有利於别人的时候是可以开的,这是菩萨大慈大悲舍己为人。佛经里面,从前老师常常给我们举的例子,经典上说的,有个出家人有神通,有神通当然有他心通,别人起什么恶念他知道。我们晓得什么样的人有他心通?小乘二果。小乘初果有天眼通、天耳通,这两种能力有了,恢复一点点。要知道六通是本能,不是从外头来的,一点不希奇,你只要能把执著放下,这个能力就恢复,这是本能。二果就又增加两个,有他心通、有宿命通,宿命是知道自己过去世,他心是别人起心动念他知道。
这个出家人跟著一条船,这个船是个航海贸易的商主,出去做生意,而做生意这是回国,所以船上带了很多的财宝。就是五百个商主,这是海外做贸易的。其中有个人起恶念,想把这四百九十九个人害死,财物独吞。这出家人有他心通,知道这个事情,这怎么办?怎么样救这个灾难?救是两边都要救。你要是劝他不干,他这财迷心窍,他头一个把你杀掉,为什么?你泄密,你知道他的秘密,他头一个一定把你杀掉,所以不能说,只好开戒,把起恶念的这个人杀了,这就开了杀戒,这叫开戒不叫犯戒。为什么?把他杀了,救了他,他如果真的要造成这个恶业,把别的四百九十九个人杀了,独吞他们的财产,他将来要堕阿鼻地狱。他现在被人杀了,只有这个念头,他没有这个事实,所以他没有那么重的罪,他不会堕地狱,把他从地狱里面救出来,这对他是有好处。另外的这些商主,四百九十九位商主没有被害,两面都救了。
佛讲杀生的戒,这时候有个开缘,在这种情形之下这非开戒不可。你还守著我不能杀生,那你眼看著两边的灾难,造的业,这四百九十九个人财产被人独吞,被人吞的将来要讨债。你杀了这么多人,欠这个命,你要还命债;夺人家财产,你将来要还财物上的债。你说这个事情多麻烦!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他能够一下把这个问题摆平,解决了。这是佛法每条戒都有开遮持犯,没有开缘一定要坚持,持戒。持戒、犯戒,该遮的时候遮,该开的时候开,这叫持戒。犯戒是什么?该开的时候不开,该持的时候不持,这都叫犯戒。你要是不懂开遮持犯,这戒律你没有法子持。
持戒目的何在一定要晓得。我们看到有很多对戒律斤斤计较,持得很严的人,看到别人不持戒,恶意的批评,这不是持戒。真正持戒不会批评人,看到人不持戒也不会批评。就像《坛经》里面所说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他怎么会去批评!喜欢批评的,都是见到别人过失。怎么会见到别人过失?见到外面境界引起自己的烦恼;换句话说,是自己的过失。外头哪有过失?引发自己的过失,这就真正有过失,佛跟祖师都是这样教导我们。要是真的不见过失,那你就白痴,你怎么会见到都不知道?见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为什么没见到?他阿赖耶里头不落印象,这招高明。十二因缘里面爱取有,他没有「有」,他心地清净,决定不染,看得很清楚,听得很清楚,他心里面不被外头境界所动摇,不被外面境界所干扰,这是真修行人。怎么修法?就在这上练功夫,眼在色相上练功夫,耳在音尘上练功夫,鼻在香味上练功夫,舌在味道上练功夫。这真修行人!
前些年我住在新加坡,我就听说弘一法师访问新加坡的时候,他们大家见到,弘一法师吃饭没有挑剔,没有一样不好,给他什么吃什么,咸的也好、淡的也好、酸的也好、辣的也好,他没有挑剔。这是什么?这就是舌在味尘里面入定了。我们底下有一大段的经文会讲到,舌根得三昧,三昧是正受,正受里面。凡夫的受有苦乐忧喜舍,有五种受苦乐忧喜舍,正受是什么?没有苦乐忧喜舍,平等的。眼见色没有苦乐忧喜舍,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没有苦乐忧喜舍,这叫正常的享受,叫三昧,三昧是正受,为什么?他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要知道没有分别就平等,没有执著就清净,他的享受是清净平等,觉在其中,这是佛菩萨的受,所以他不造业。造业是什么人造业?造业就是分别执著在造业。你要想你不造业,真的戒定得到,清净是戒,持戒的目的是得清净心,自己持戒不可以贡高我慢,瞧不起不持戒的人,那你心不清净,你把持戒的意思完全搞错了。持戒的目的是得定,得定的目的是开智慧,智慧开了,才能解决问题。
真正修行人永远是慈悲,纵然见到人造严重罪业,他心地还是慈悲,对待造业的人,他知道他将来要受果报,因果报应他看得很清楚,他生怜悯心,没有责备心。怜悯他什么?他愚痴,没有遇到真善知识,不能怪他。无量劫来习气这么重,没有遇到善知识,他怎么能不造业?这个时候怎么帮助他?佛菩萨有善巧方便,业障非常重的人,完全不能接受的人,就给他种善根,这就是帮助他。什么样的善根?在家居士你看到这个情形,合掌阿弥陀佛,满面笑容阿弥陀佛,佛的种子种在他阿赖耶识里去。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他将来业报、苦报报完之后,以后遇到缘他就学佛。不是责备,责备他生怨恨,有时候他不能接受他生怨恨,你反而还跟他结了怨。这善巧方便,这高度智慧善巧方便。能接受的跟他讲,不能接受的,念佛,让他生欢喜心。他将来或是堕地狱,或是变饿鬼,苦报受尽之后,再得人身遇到佛法,他就因为你是用欢喜笑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