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1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不能成就?你想就知道了,这个人是好人,那个人是恶人,这个人我喜欢他,那个人我讨厌他,永远不能成就,就这么个道理。所以一定要晓得,佛经上两句话「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我续了两句「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我们能这样存心,能这样的行事,你就是善财童子,你就是真正在修菩萨行,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不是说我把它想成这样,不是,事实就是这样,哪里是你自己想的,它本来就是这样。你今天看到这个,是你的分别执著把事实真相扭曲了。这个道理得要用大乘佛法来解释,你就明白了,这是佛知佛见,不是凡夫之见,凡夫之见永远出不了六道轮回。这两种作用,菩萨是圆明自在用,普度一切众生。所以我们起心动念,特别是在行为,我们说话、动作,你要想到,我这个态度能不能给一切众生做好样子?为什么?你是菩萨,菩萨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给众生做最好的样子。如果觉得这个样子不好,人人都像我这个样子还得了吗?那社会就毁掉了,你就不能想、就不能说、就不能做。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能提醒这个,这个人叫修菩萨行,我们可以肯定这个人这一生当中,一定会证菩萨果位。这样起两种作用。
  下面说,示现三种周遍,在一微尘当中,「一尘普周法界遍」。这是讲到高深的哲学与科学,一微尘,微尘跟法界是一,为什么?它是性。性没有大小,性没有数量,性没有长短,性没有先后,也就是说它没有空间,它没有时间。现在科学家也发现,时间跟空间不是真的,没有佛法讲得这么透彻,佛法把它讲透彻。契入境界的人他已经圆融,他已经受用到了,没有时间,没有先后;没有空间,没有距离。所有一切现象就像《楞严经》上所说的,「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所有一切现象都是虚幻不实,相似相续相,不是真实。所以了解事实真相,他心定了,他怎么?分别执著不生,不但分别执著不生,连起心动念都不会有。起心动念没有,就成佛了;还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这个人是菩萨。或者再低一级,他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没有执著,这个人是阿罗汉、是辟支佛,这都不在六道。所以要晓得,一尘(一粒微尘)普周法界,那我们想想,哪一法不普周法界!哪一法不是圆满的自性!在中国禅宗过去真正开悟的人,老师来测验他是不是真的开悟,问他:你悟自性,自性像什么样子?随便拈一法比一比。老师就点头,就通过,考试及格了。为什么?这里头就是显示出一尘普周法界遍,法法都周遍法界,法法都是圆满的法界,这是不可思议的。这第一个给你讲周遍。第二个是讲「一尘出生无尽遍」,这句话就是六祖所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就这个意思,能生万法。我们通常用万花筒来做比喻,我这里还有个小的万花筒,万花筒诸位知道,这里面就是几张不同颜色的纸剪成碎片放在里面,你这样去转,你把它转动,你看它里面图案的变化无量无边,无量无边找不到一个相同的,没有离开这个筒。把这个筒比喻作自性,能生万法,万法全是幻法,可以说起灭同时。那就是没有生灭,相有性无,事有理无,所以才说万法皆空。般若教里面总结就是「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是事实真相。末后一句说「一尘含容空有遍」,这就是把时间跟空间统统包括进去了。一粒微尘,一微尘是肉眼看不见,现在科学里面讲的基本粒子,比原子、电子还小,新的名词是夸克,就是这一类的,它里面包含的是圆满的时间跟空间。
  这些统统都体会到,然后再表现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落实了,「行四德」,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要懂得四个原则。这四个是性德自然的流露,第一个是「随缘妙用无方德」,这就大自在,你智慧开了真的得大自在,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在十法界里面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为众生说什么法就说什么法。出现在十法界里头没有一定的身相,教化众生没有一定的方法,得大自在!这是四德的第一德,妙用无方,随缘而不攀缘,也就是普贤十愿里面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第二「威仪住持有则德」,这为众生,教化众生、怜悯众生、帮助众生,怎么帮助?做出好样子给他看,持戒守规矩。众生在迷,迷很可怜,迷要有秩序、有规矩,他的生活能过得正常一点,过得快乐一点。如果没有规矩,没有法度,一片混乱,那是苦不堪言!所以对众生一定要做出好样子,他做错的,我们反过来,譬如现在人不懂礼貌,无礼、傲慢,我们怎么办?我们见到人的时候九十度鞠躬礼,恭恭敬敬。这是什么?做给他看的,教他学的。你看现在人写字,我常常看到他们提的问答,都很潦草;我写给他们的,恭恭敬敬,做样子给他看!现在人不懂得孝顺父母,我们把孝顺父母做出来给他看;不懂得尊师重道,我们也把尊师重道做样子给他看。看久了、看多了,慢慢他就觉悟了。所以戒律,在自己烦恼习气没断,是戒自己的;自己烦恼习气断了,是做给别人看的。释迦牟尼佛为什么持戒?释迦牟尼佛为什么守规矩?那是性德自然流露,也是给众生做出最好的榜样。你要想真正的爱自己、爱众生、怜悯众生、帮助众生,你就不能不持戒。
  持戒要从哪里做起?要从《弟子规》做起。《弟子规》、《感应篇》是戒律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你不能落实,你怎么做法?这些东西念没有用处,讲也没有用处,要干。所以你念《弟子规》、讲《弟子规》,研究这些东西,很多,我看到过的,听到过,可是他们到汤池去学习五天之后,才恍然大悟自己所研究的这些东西都有偏差,真正看到人家那个样子,才晓得,才真正明白过来。所以,你不去学,怎么行?学了之后,你再去念,完全不一样。汤池距离这里很近,那你想想远方,外省、外地、外国的人,都到这里来学习,为什么?就一般的来讲,无非是希望自己在这一生得到幸福美满。望远处、大处去想,无非是想化解世间许多冲突,把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做出来给人看。所以汤池这两年我们感到非常欣慰,它起了作用。谁能到汤池学?世间最有福报的人,他有机会到那里,他在那里认真学习,那个学习改变他一生,真的,他回头,断恶修善。我们这次离开讲堂十几天,去访问山东大学,访问庆云,庆云建立一个书院,「庆云书院」,见到山东的各级领导,从省、市、县。我们敬佩,看到佛经上的六和敬,见和同解,真看到,戒和同修,认真努力要把庆云县建造一个和谐示范县。我们汤池是个镇,它升级了,它升级搞示范县,我们去参观、去了解,深深感觉得它有无量的前途。这个县是小县,人口不到三十万,汤池这个小镇是四万八千居民,这个县会做成功。真正做成功不但影响全国,影响全世界,因为在那边他们儒释道三家都要落实,我们汤池只一个根,儒,他们要扎三个根,儒释道。我们这边只学一样《弟子规》,他们除《弟子规》之外,学《感应篇》、学《十善业道》,所以他们的根比我们这边稳,我们是一个,他们三个。我们顺便也访问杭州,参观东天目山,我们对道场建筑,道场的道风、学风,不能不叫人赞叹。山上现在住了五百多人,有四个念佛堂,念佛的声音日夜不间断。这个道场一部经、一句佛号,这部经就是《无量寿经》,他们主修的功课。《华严经》他们也听,山上收看我们网路,效果很好,画面音声都很清晰。这是道场的示范,诸佛护念,龙天善神加持。威仪住持有则,有礼、有规矩。
  第三个「柔和质直摄生德」,摄受众生和颜悦色,心地正直,没有委曲之相。对待一切众生,众生纵然有过失,你责备他、呵斥他,你不如说几句关心、爱护他的话,为什么?他永远记住,永远不会忘记你的恩德。你一个严厉的教训,他不敢不听,但是一转头之后他还是依旧,绝对没有改变,他不接受你的,效果差别很大。所以为什么圣人教人他成功,就是柔和质直。凡人教学生为什么教不好?父母教子女教不好,老师教学生教不好?没有真正的爱心,没有真正的善巧,严厉的指责、教训、呵斥,心不服。所以你自己本身做出好样子,哪有不服的,哪有不尊重的。所以失败没有别的,失败不是外面人不善,是我们自己没学好。自己没有把人教好,这中国古人讲的,人的天赋的使命三个字「君亲师」,这是圣贤人对一切众生普遍希求的。君是什么?好的领导,好的领导怎么样?好的模样是君,好的模样。亲是什么?亲是真正的爱护,你看父母对子女真心的爱护。什么时候看到?婴儿时候,最明显的时候小孩在一岁,一周岁之内,你看父母对他照顾无微不至。你能不能用这个心对待一切众生?这是亲。师是师长、老师,就是处处都要做好样子,做模范给他看。你把他领导到哪里去?领导到圣贤之道,你帮助一切众生成圣成贤,在佛门里头帮助一切众生成菩萨、成佛,这就是君的使命。他的修学、他的生活方方面面都照顾到,这是亲;自己做个好的榜样,给他示现,这老师,君亲师。释迦牟尼佛做得最圆满!
  最后一条「普代众生受苦德」,我们为什么要受苦?可以过很富裕的生活,为什么还要吃苦头?代众生受苦。我吃苦头,让众生看到,他觉悟、他回头;我天天享受,他比我享受得更多,每个人比赛,这个社会就麻烦。代众生受苦,具足这些条件这才开始修行,修什么?修止观。止就是中国《大学》里面讲的「格物」,观就是「致知」。你现在就可以看到,儒跟佛不一样,儒从格物致知开头;而佛,佛格物致知前面还有四科,还有四个科目。显一体、起二用、示三遍、行四德,然后才格物致知,不一样。止就是放下,总的来说,放下妄想分别执著,观是智慧现前,我们讲开悟,止是定。
  前面讲这四科,都是说的修行之前的预备功夫,预备功夫做得好,你学起来方便,功夫得力。行四德里头,总体精神上来说就是大愿,「众生无边誓愿度」,怎么度法?给你说了四条,四个原则。大愿怎么产生的?从哪里来的?是知道自性周遍法界,法界众生跟自己的关系是一体,是不能分的。众生跟我分,我不能跟他分,他在迷,他不觉,我不能学他;众生愚昧无知,他伤害我,我不能伤害他,这要知道。我要帮助他觉悟,要帮助他回头,要帮助他回归自性,这才叫圆满。所以地藏菩萨的弘愿,众生要不成佛,他也就不证佛果。实在讲地藏菩萨早就成佛了,还示现菩萨的身分,帮助一切众生成就,这是普代众生受苦德的究竟圆满。这样的修学方法很简单、很扼要,杜顺和尚教导我们,华严宗的祖师代代承传,都是依照这个方法来修行,所以能契入华严境界。止观,《华严》讲五止六观,五止就是依前面能行四德之心来修五止。五止是「离缘止、绝欲止(欲是欲望)、法尔止、无念止、非相止」。今天我们时间快到了,明天这堂课我们来学五止六观。
  《还源观》的原文也不算长,但是非常的精彩,学《华严经》学到这个时候,可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