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位就好懂,心心所的四分,自证分就是法性,能现能生的法性,证自证分就是佛性。所以佛性是法性里面的般若智慧,这是本来就有的,不是学来的。见分跟相分那是没有的,那是虚妄的,是性识变出来的东西,这一定要知道。这个性,见分就是讲的心法,相分就是色法,色法是物质,心法是精神,精神的现象、物质的现象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就是讲这桩事情,精神跟物质全是假的。凡夫迷惑颠倒,不能觉知,佛在这个世间帮助我们,无与伦比的恩惠就是帮我们破迷开悟,帮助我们回头是岸。回头是回归自性,从迷惑颠倒回归自性,这就对了。所以这注子里面讲,智体唯一,我们在《华严经》前面念过,「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智体唯一。这一智慧就是自性里面本来具有的般若智慧,这一分智慧能鉴众缘。鉴是镜子,镜子照,照见万法,鉴就是镜子照外面的境界。外面是众缘,法界,虚空法界,这面镜子把它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比喻,比喻智慧,智慧能通达明了遍法界虚空界里面所有一切的现象、一切的道理。所以理事、性相、因果没有一样不通达。
下面一句比喻说,好比太阳,太阳出来了,照见宇宙,照见大地,用这个来比喻。可是太阳怎么样?太阳是永远在虚空当中,这个比喻有很深的意思。我们如果真的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就好像迥处虚空,没有障碍。你要有执著就有六道三途,所以你一定要晓得,六道三途是自己造的,从执著里头变现出来的。执著一切善法,现三善道,执著一切恶法,变三恶道。本来没有,现在也没有,是你执著,自己以为有,你以为有就真有,一有,就是一个执著有,一切都有,一空一切空。这一是什么?念头!念头起来,这一念,一切都有了,都现前;这一念没有了,万法皆空,了不可得,连一真法界都空了。有十法界就有一真法界,给诸位说,十法界空了,一真法界也空了,为什么?它从那一念生的。一真法界没有了,那个世界是什么样子?记住,佛在经上早就告诉我们,叫常寂光土。身土是一不是二,身是常寂光,土也是常寂光,常寂光里头没有身土的名字,没有身土的现象。大乘教里面也称之为叫大光明藏,一片光明,这是自性圆满的显现。
起一念就能现,这是怪事情。惠能大师给我们说出来,为什么会现?「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哪一样也不缺。可是所现的相,真的,无量无边,无有穷尽,你没法子想像。这个境界让我想到我们小时候玩万花筒,用万花筒来做比喻可以能体会到。万花筒很简单,我这里有一个,这是别人送我的万花筒。里面三片玻璃镜子,正三角形,把它黏在一起,外面放些不同颜色的碎纸片。你从这边去看,你把它转动,它里面的变化千变万化,无量无边的变化没有一个相同的。法尔如是,它本来就是这样子,这是自性的功能,自性的德用。所以本自具足,具足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自性具足的。你动个念头它就现相,就好像这个万花筒,你不动它不变,你一转动它就变了,它就现了。十法界庄严从哪来的?动来的。不动的时候相现前,叫一真法界。像我们拿著万花筒来看,我没有转动它,你看到那个境界好比一真法界,你一转动它,马上就变了。比只能够做个比方,接近,但是决定比不到真实,这个要知道。念头才一动,现的相是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是诸佛如来完全一样。万花筒里头显不出这个相来,显不出来。然后从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变成六道、变成三途,那都是妄想分别执著变出来。所以,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从心想生是讲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心想生,就是你有了分别、有了执著。分别是想,执著是思,我们讲思想,你看执著他有界限了,心里有界限,这就很严重。分别,分别还没有界限,有相,所以人分别叫想,执著叫思。放下执著就没有六道的相,你从六道里面醒悟过来了。就像永嘉大师《证道歌》上所说的,「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那就是说你从六道这个大梦醒过来,六道没有了。他还有四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还有这四法界,叫四圣法界,这个法界里面只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执著,诸位要晓得,烦恼就没有了,见思烦恼就没有了。所以,四圣跟我们六道来比它是净土。四圣要是跟一真法界,就是诸佛的实报庄严土来比,四圣是秽土,实报土更清净,为什么?他没有分别,更清净。
这种现象都是法性里头自然有的,没有理由,没有原因,一念不觉这个现象就发生。所以能大师说得好,「本自具足」,到起一念的时候,「能生万法」。我们今天境界是起念了,这个念头起来之后,第二个念头又起来,第三个念头、第四个念头,无量无边的念头一个一个都生起来,相续相。什么时候成佛?念头止住,放下了,就恢复了,就恢复正常。所以,我们用电影来做比喻,放映机正在播放的时候,银幕上的画面一格一格的在跳动,跳的速度太快,我们认为好像是真的,真有其事。什么时候放映机停止,不动了,银幕上现像没有了,你看一片是白的,那个白的就叫大光明藏。机器一播放,马上就动了,现象就出来。我们常常想这些事情,想这个现象、想它的原理,就能体会到自性、法性它所起的作用。大方广就是讲自性,大是自性之体,方是自性的相,广是自性的作用,佛在这堂课里就是把这桩事情给我们讲清楚、讲明白。佛是亲见的,这不是他的创作,不是他的发明,不是他的发现,它本来就是这样的。唯证方知,怎么个证法?放下就证得。
「有目之流,无不亲见也」,这是事实真相。这个目不是我们的,我们没有这个目。《金刚经》上说佛有五眼,有目,我们没有,我们只有肉眼。佛有肉眼、有天眼、有慧眼、有法眼、有佛眼,我们凡夫只有一个,只有肉眼。天人有两个,天人有肉眼、有天眼;阿罗汉又多了一个,慧眼;菩萨又多了一个,法眼,最后到如来果地,佛眼,叫五眼圆明,无不亲见。这个地方的目,我们要晓得是五眼具足。阿罗汉的慧眼能看到少分,菩萨的法眼能看到多分,只有佛眼才能看到究竟,看到圆满。这五种眼我们统统都有,是妄想分别执著障碍住了。现在你就晓得,执著障什么眼?障慧眼,执著没有了就证阿罗汉,慧眼就现前。所以有执著,慧眼没有了;有分别,法眼没有了;有起心动念,佛眼没有了。你这一想就通了,把这三样东西放下,你就五眼圆明。所以佛法是科学,是登峰造极的科学,不要用什么仪器,也不要用高深的数学去推论,不需要。只要你肯放下,就证明,你的慧眼、法眼、佛眼就现前。
下面第五「多身入一境像观」。末后这两种观都是从「智身影现众缘观」里面生出来的,是以第三做基础。这个作用愈来愈广,一多不二,多身入一。像镜子一样,镜子是一,镜子照外面照很多人,现在照相机很普遍,可是在五十年前照相机是非常名贵。大家都常用,你看你照相的时候,相机是一,外面许多的人物全都照进去。小注里说「谓以大止妙观法力加持故,得一身作多身,多身入一身,如镜现像,无有障碍也」。这个境界就像《普门品》里面介绍的观世音菩萨那个样子,观世音菩萨确实能现无量无边身,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而且可以同时现无量无边身。三十二应这是举例子来说的,举出三十二类身。应以佛身得度者即现佛身而度之,你喜欢释迦牟尼佛,他就现释迦牟尼佛身,你喜欢阿弥陀佛,他就现阿弥陀身,你喜欢药师佛,他就现药师佛身,他能现无量无边佛身,随众生所好。你喜欢哪尊菩萨,他就现那个菩萨身,你喜欢哪个天神,他就现天神身。你喜欢人他就现人身,人各行各类,我们讲各行各业,现身自在,以一身作多身。
一身是什么身?一身是法身。所以,你有大止、妙观、法力,这得法身。大止是什么?一切放下,心要让它空,为什么?它本来没有。佛教在三千年前它就用图腾来表法,用什么样的图案?他用圆,像镜子,圆,他用圆来表法。圆这个周,圆周有,圆心,有没有圆心?当然有圆心,圆心不可得,圆心是空的,你决定找不到。你说中心点上点一点,那一点你在放大镜里面看是一大块,它不是一点。所以几何里头的点是个抽象的概念,你决定找不到事相,事相上找不到,抽象概念。点移动则成线,线还能看见,譬如一个黑,一个白,黑白交界的地方有一条线。点找不到。线移动则成面,我们就感觉到实在有,我们承认它存在。线还是抽象,但是可以见,点见不到。佛用这个图案来表法,好!它能表空有不二,能表空是真空、有是妙有,又表示这个有,圆周是依圆心而有的,就是现在所谓物质是无中生有的,它表这个意思。不但物质是无中生有,精神也是无中生有,都是从真心生出来的。真心在不动的时候,那就是惠能大师讲的「本自具足」,这个话很抽象。它什么都没有,本自具足,什么都没有,它一样也不缺,为什么?遇到缘,缘是什么?缘是动,起心动念那是缘。遇到这个缘,能生万法,圆周就成,而圆周大小是无量无边,千变万化。
一身能化无量身,无量无边身能入一身,如镜现像无有障碍。好像一面镜子里,你去照镜子,镜子里面现像,多身入一身。古时候,好像是贤首大师,这人都是国师,为皇上在宫廷里面讲《华严经》,皇上听不懂,没办法了解这个意思。贤首国师很聪明,请皇帝做个八角亭。亭子建成了,他请皇帝,八角亭八面,每一面放个大镜子,镜子互相照著。建好之后,他请皇帝你在亭子当中站著,你看看四面的镜子。他一看,多身入一身,一身入多身,一多不二,他点头,明白了。一多不二,《华严》上说「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这个比喻只是让你知道这么一桩事情,而实际上,实际上必须见性的人他才真的起这个作用。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了,众生有感自然就有应,没有道理的。没有道理,祖师大德也得说出一个道理出来,你可不能执著,你执著就错了,你就上当了。
所以,看经、学教不能不遵守《起信论》里面的一句开示,那就是「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他说三个,我说四个,四个就是三个。言说跟文字是一不是二,文字是言语的符号。我们看经跟听经,听经不要著言说相,看经不要著文字相,这是一桩事情。不要执著名词术语,不著这个相。不著心缘相,心缘是我想它这是什么意思,不用,你不能想。因为你想你就用意识心去听,意识心听自性的流露是做不到的,完全产生误会,你就没有办法知道如来真实义。开经偈上讲「愿解如来真实义」,愿解如来真实义一定这四个都要离掉,不执著。就是不要分别执著言语,不要分别执著文字,不要分别执名相,不要起心动念、不要去想它,一接触就开悟,缘成熟一接触就开悟,开悟的门就在此地。你要是不会,不会你开悟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