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变成地狱,远了,跟你本性相差太远了。因为这么一个道理,所以才需要教育,教育从哪里来的?从这里来,「苟不教,性乃迁」,教育才兴起来。人一定要教,你不教的话,肯定习性跟本性会愈来愈远,今天远到什么?远到已经没有办法回头了。没有办法回头,这是个错误观念,不是真的,你没有教,所以他没办法回头;如果你教,他立刻就回头。「教之道,贵以专」,这是真理。所以教学不能杂、不能乱,教学要专,专心学一样东西学一年,比不专心学十年的效果都强,都要超过,所以要专心学,不可以杂。古圣先贤的教诲说尽了,你看看多么简单,八句二十四个字,千万年的教诲,教育的理念、方法,二十四个字。这二十四个字的意思,几个人真懂、真明白、真肯干,他就转凡成圣。很难讲!「正觉善开示,一法清净道」,我们现在对这个明白了,一法清净道,放下就是!我感谢章嘉大师,我跟他老人家见面,他跟我说第一句话就是看破放下,他说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
从这一法里面,『精进慧』菩萨,你看称『大士』,大士是什么人?大士是证得法身的菩萨,初住菩萨就称大士,他是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了,称大士,对菩萨的尊称。看到这个地方我要提醒同学,不称大师,老师的师,不能称大师。我们现在对这些都不懂,对法师称大师,这不可以。大师是对谁称的,是对佛陀称的,只有佛陀称大师,法身菩萨称大士,这个要懂。对个法师称大师,那太过分,如果他自己接受这显得傲慢,我们称呼他的人显得巴结谄媚,失礼!礼是讲节度的,恰到好处,不能过分,称大士这是恰到好处,称大师就过分了,这个要知道。我们在外面常常遇到人称大师,马上就要告诉他不可以这个称呼,这是机会教育,不要不好意思,给他讲清楚、讲明白。佛法里面称呼这些它有级别的,有等级的,不能搞错。通常称法师,祖师都不例外!印光大师是净土宗第十三代的祖师,这是我们最近的一代。他老人家在世的时候,他的《文钞》已经流通,我们看到《文钞》,书本封面上的题字是《印光法师文钞》,不是称大师,大师是佛,《印光法师文钞》。他老人家往生之后,后人肯定他、承认他是净土宗一代祖师。所以净土宗的祖师是民选的,不是承传的,不是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不是的。佛教十个宗派祖师都是上一代传给下一代,唯有净土宗没有,净土宗的祖师是大家选举的,民主制度,所以到现在只有十三个。这就是他老人家一生,他的修持、他对净土宗的贡献,后人肯定这是一代的净宗大师。大师是佛,所以大师教化众生一定是叫他成佛,这就是净土宗的祖师可以称大师。为什么?他真的教你成佛,他教你念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成佛了,从这里讲能讲得通。佛是叫众生一生成佛,你看净土宗的这些大德他都是教你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成佛了,所以他讲的是一法清净道。所以念佛是一法清净道,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你这一生决定成佛。所以净宗的祖师称大师,其他宗派的祖师没有称大师的。天台、华严称宗师,他是一个宗派的宗师,皇上拜他做老师,他称为国师,不称大师,纵然是佛再来,他示现的也不称大师。这些都是教导我们学谦虚、学恭敬,把自己根本烦恼,我见、我爱、我慢、我痴彻底的断掉。他们表演给我们看,我们要记住,要认真学习。
从一法『演说无量法』,无量法浓缩起来就是一法。所以我们从这个地方体会得到,《大方广佛华严经》是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明心见性,把他见性之后,将见性所有一切境界全都说出来,这是《华严经》。我们讲明心见性,心性是什么样子?这一部《华严经》所讲的就是心性。你要是明心见性之后,你所看到的跟《华严经》肯定是一样的,可以拿这个对照。这样的一部大经把它浓缩起来,能不能用一句话把它说完?用一句话说完,「一法清净道」就说完了,这部《华严经》就说完了。在中国,这一千三百年前,惠能大师出现在中国,一个不认识字的樵夫,砍柴的、卖柴的,他也明心见性了,他也说了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他说得很简单,二十个字,「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这五句是什么?五句就是《大方广佛华严》,无二无别。你喜欢,不怕麻烦,喜欢多听的,释迦牟尼佛给你讲;喜欢简单的,一、二分钟就讲清楚了,惠能大师,无二无别。浓缩起来一字、一句话,展开来「演说无量法」,说不尽!
龙树菩萨在龙宫里面看到,大龙菩萨收藏的释迦牟尼佛讲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分量多少?十个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你怎么算法?印度人计算这本书的分量,我们中国人算法是算字数,老子《道德经》五千言,《金刚经》的分量差不多也是五千言,算字数。印度人不是的,印度人算句,四句叫一偈,不管长短,四句叫一首偈,它用这个做单位。所以它一个单位是四句,不论长短,多少个偈?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谁说的?释迦牟尼佛说的。「演说无量法」,你没办法计算,恒河沙算什么?恒河沙没离开地球。把大千世界磨成微尘,现在我们就不要用磨成微尘,把大千世界分析成基本粒子,一个大千世界多少个基本粒子,再乘上十倍,这是《华严经》数字,一粒微尘有一首偈。所以龙树菩萨传到这个世间,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华严经》是什么?目录提要。像我们看《四库全书》一样,那么多的册数那没办法念,真的。
我在十几年前,说这个话大概总十五年,将近二十年,台湾商务印书馆,发心影印文渊阁的《四库全书》,我们听到非常欢喜。有个同学他要供养一套给我,我说很好,我接受,跟商务印书馆去买这套书,最后的一套。它的总经理告诉我,他们总共只印三百套,最后的五套被日本人订去,付了订金,五套当中四套寄到日本,最后这一套日本人没有钱,付不出钱。我们想请他让给我,他也同意,可是他要我们给他那个时候台币十二万,等於说是付让渡费才给我们,我们只好付给他,要不然他不肯让给我们,所以我们买这套书的时候就多付十二万。总经理告诉我们,他说这套书假设是个真念书的人,每天读八个小时,每天读,从一出生就开始,他就会念,念到一百岁,这个书还没念完,每天念八个小时还念不完,你就知道这分量多大。这套书是中国最大的一套丛书,干隆皇帝他下旨编纂的,真难得,这是国宝。我们那个时候念念,在台湾的时候念念就怕《四库全书》毁掉,所以台湾还有这么一套,读书人都想把它印出来,终於印出来了。
还有一套也是精彩的《荟要》,《荟要》是全书的三分之一,《四库全书》的精华。为什么会有这套书?干隆编《四库全书》时候他六十三岁,他怕时间太长,他没那么长的寿命,看不到书出版。那时候总编辑就是纪晓岚,交代他里面好的东西、精彩东西先编一部给他看,所以就有《荟要》出来,专门给干隆皇帝看。这个书就更珍贵,只有一套,它一共两套,一套在皇宫,就是干隆皇帝的书房,另外一套放在圆明园,八国联军把圆明园毁掉,烧掉了,所以只剩皇宫那一套,这太珍贵了。世界书局影印《荟要》,印两百套,为什么?怕分量太大没有人买,印两百套。那个时候一套算美金是两万美金,台湾钱是五十万。那时候台湾钱还不错,跟美金兑换,大概二十多块钱换一块美金。我是十方供养陆陆续续的买了四十九套,你看它只印两百套,我买了四十九套。买来干什么?送给祖国每个省、自治区、特别市选个图书馆,就是大学图书馆送给他们去珍藏,做为参考资料,所以统统送。那时候复旦大学帮了我的忙,我的书都寄给复旦,由复旦代表我去送。我们自己大概还有三、四套,原来我在香港这里有一套,现在都运到国内去收藏。
不过现在又有喜讯来了,台湾商务印书馆,现在的印刷技术比从前进步太多,你就是买一套,它可以单独给你印一套,有这种技术。所以我现在订了一百套,《四库》订一百套,现在又商量问我,《荟要》还要不要?我想到《荟要》我还要,也要一百套。这样一来我们这些国宝就不会失传,全世界著名的大学图书馆我们都赠送给它,让它去收藏,中国传统文化普遍全球,这个很有意义,好事情。所以我们一生不盖庙、不盖道场,十方供养希望把中国传统文化、大乘佛法,你看《大藏经》,我们的目标是要赠送一万套,大概二、三年之内就可以完成,可以圆满。我们做佛的弟子,把祖宗宝贵的教训、佛陀给我们的开示,能够传遍全世界,这是我们的义务、是我们的使命,应该要做!
底下这是最重要的几句话,『若有若无有,彼想皆除灭』,这个念头都不可以有。我今天「有」我空掉了,「无有」我也空掉了,你还有念头,你空掉了没?你没空掉,你还是阿罗汉的境界、权教菩萨的境界,你出不了十法界。这个念头都没有了,十法界就没有了,这才到一真法界。所以佛住在什么地方?佛住在无有之际、无无之际,有无都没有,有无的念头都没有。这个实际,经上讲『如是能见佛,安住於实际』,这个注解里说,「又智论云」,大师引用《大智度论》的话来说,「法性为实,证实为际。凡夫有实,未能证也」,所以你就没有办法证得。你认为这也是真的,那也是实有,你就没有办法证得,所以有跟无都没有。如果你认为有是空的,无是真的有,顶多你就做阿罗汉,阿罗汉堕无为坑,无为就是空,他执著空是有,空是真的,有是假的。那个无也是假的,有无都没有,这在自性清净心里头什么都没有,说有、说无都是过失,说性、说相也是过失。
所以到实际就是自性,没有言语可以说的。不但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想都想不得,你一想就错,里头没有思想。昨天我跟同学讲的,思是分别,思你看心上,中国的文字,思是心上有个田,田是个格子那是分别;想是什么?想是有相,著了相。相也没有,思也没有,那个田也没有,相也没有,剩下是真心,真心就是实际。真心有没有?你说有个真心又错了,实际还是没有证得。实际是什么?连实际的念头都没有是真实际。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清净就是一尘不染,绝对没有一个念头,这叫实际。「安住於实际」,这就是明心见性,这真正明心见性,初住以上都是这个境界。如果有我「安住於实际」,实在讲他顶多住在十法界的四圣法界,他没有在一真法界,为什么?这是妄念。起心动念他没有断,有起心动念就脱离不了十法界;起心动念没有了,这才能超越十法界,「安住於实际」,实际是一真法界。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八四卷) 2008/9/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98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今天我们学习第七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