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4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结这段经文,这个意思就很深、很大,暗暗的含著《华严》的成就、《华严》的圆满就在往生极乐世界。你不细看你不知道,你细细看,它里头真的有奥义在里头。所以,前清干隆年间彭际清居士,这位居士也很了不起,我们从传记里面看到他,聪明绝顶的人,他父亲是干隆皇帝时代的兵部尚书,兵部尚书就是现在所讲的国防部长,所以他也是高干子弟。好像他是十九岁还是十八岁,就是不满二十岁,二十岁叫弱冠,他是童子,还没有到这个年龄,他就考中进士。因为他家庭环境好,考中进士之后不做官,他去学佛、学道,他对这个很有兴趣,在佛跟道里面有很殊胜的成就,真正是成了大德,他没有出家,以居士身分称之佛门的大德。他说《无量寿经》就是中本《华严》,《阿弥陀经》是小本《华严》,《华严经》是大本《无量寿经》。我们从「胜慧等菩萨」这个经文里,是不是给了彭际清居士启示?他怎么能说得出这个话来?他精通《华严》,他有一本著作叫《华严念佛三昧论》,那是他作的。近代黄念祖老居士有个讲解,有讲记可以做参考,《华严念佛三昧论》。
  从五十三参里面,那个信息就太明显,善财在《华严经》上是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这桩事情是我初学佛的时候,方东美先生告诉我的,他说《华严经》是佛法里面的概论,所以它对佛法各宗各派的教义统统有,四十九年佛所说的一切经,都没有离开《华严》,所以《华严》是总说,确实是概论。他说这部书编得太好,有圆满的理论,他把它看作哲学,圆满的理论,有周详的方法,周密详细的学习方法。最难得的它后面还带表演,善财跟五十三位善知识表演做出来给我们看。这个在全世界哲学书里面找不到第二种,理论、方法、表演。文殊、普贤是《华严经》里面,最重要的两个人物,一个是代表解门,一个代表行门,文殊菩萨代表解,普贤菩萨代表行,解行相应。到最后这两位菩萨都是发愿求生净土,去亲近阿弥陀佛,这个不可思议。所以他们两个带头,劝导华严会上所有的佛菩萨统统到极乐世界去,这是什么境界?他们两个,老师是毗卢遮那佛、是卢舍那佛,都把他带到极乐世界,卢舍那佛能不生气吗?把他的人全带光。好在卢舍那佛没有三重障,没有傲慢、没有嫉妒、没有贪欲,不但没有嫉妒反而欢喜赞叹。
  为什么?在华藏世界成就,达到究竟圆满需要三大阿僧只劫,要这么长的时间;到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那把证得究竟圆满果位的时间,大幅度的缩短,真难得!我想这就是诸佛菩萨示现给我们看的,教导我们应当把傲慢、嫉妒、贪欲放下,像他那样的。别人有好的地方学习,有好的地方去,要欢喜赞叹送他们去,不要障碍。卢舍那是报身佛,阿弥陀佛也是报身佛,你说他是一还是二?我们在大乘里面薰习这么多年,虽然没有入境界也懂得这些言语,不能说一也不能说二。为什么?有一、二,就有分别、就有执著,这个境界里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这是诸法实相。那我们看看,看末后的经文里面说,文殊、普贤发愿往生,善财是文殊菩萨的学生,可以说是得意门生,善财学什么法门?肯定是学念佛法门。老师发愿求生净土,学生哪有不跟著去的道理!他在文殊菩萨教诲当中,成就根本智,就是前面所讲的「得清净慧眼,了诸佛境界」,用我们中国佛教的名词,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善财童子在文殊会下得这么样的成就,见性成佛,叫分证即佛,就是华严会上的初住菩萨。到这个境界现前,文殊菩萨就不留他,叫他出去参学;没有达到这个水平一定要跟著老师,不能离开;达到这个水平,就要离开老师出去,毕业了。我们学佛不是跟一个老师吗?他跟文殊菩萨一个老师,一个老师毕业、成就,他有能力辨别是非、邪正、利害、得失,他统统有这个能力,让他自己学,他可以亲近一切善知识,完全没有限制。
  所以他出去有五十三参,五十三参是代表社会里头各行各业男女老少,世间出世间统统可以接触,成就后得智。后得智是无所不知,那学得快,只要一接触、一看、一听完全明了,给我们表演无所不知。他在文殊菩萨会上得根本智,根本智是般若无知,这根本智;五十三参是无所不知,得大圆满。所以方老师对於《华严》这些经教,佩服得五体投地,《华严》是科学。他是真干,不是在家胡思乱想,他是广学多闻,五十三参是广学多闻。可是没有根本智就决定没有后得智,所以根本智像一棵大树一样,先有根本,五十三参是枝叶花果,无所不知。如果没有根本,你去参学,那是有所不知,那是真的,你求知,求得再多还是有所不知,而且你所知的不是圆满的,不是究竟的,是片面的,这是知识不是智慧,后遗症很多。纵然帮助你解决一些小问题,但是后头后遗症多,会带来新的问题。不像智慧,智慧解决问题没有后遗症,真是一了百了,所以我们要体会到这一层。
  善财出去参学,第一个参访德云比丘,《四十华严》里叫做吉祥云比丘,是一个人两种翻译,吉祥就是德,德就是吉祥,这个人是比丘的身分,他是初住菩萨。所以善财能够去访问他,他们的功行达到平等,善财也就是初住菩萨,才能访问初住菩萨。如果你自己不到这个境界,你根本就见不到他,一定是同等的境界。德云比丘修什么法门?修般舟三昧,般舟三昧就是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般舟三昧在念佛法门里面是最精进的,它一期是九十天,九十天不能睡觉、不能坐著,只可以站著走动。所以这也叫做佛立三昧,九十天不能坐下来,不能躺著睡觉,这不是一般人能修的,身体要好,你得要熬得住。所以站著经行,这样绕佛经行,它主要是走动,走累了可以站著不能坐下来,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善财童子参访他,他给他讲念佛法门讲了二十一种,这二十一种念佛法门要是展开,就把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所谓无量法门、八万四千法门统统包括在其中,没有一个法门不是念佛法门,妙!所以在这里你才看到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哪个法门不是念佛法门?全是!念不是口里念,中国人这个念字是个会意的字,念是什么意思?今心,就是现在的心,不是过去、不是未来,就是现在,现在这个心上有佛就叫做念佛。不是我们讲什么口念心念,不是,你心就是佛,佛就是心,讲绝了。佛是什么?佛是觉,就是自性觉,你现在这个心不迷就是觉,那就是佛。从这个意思讲,所有佛法全是佛,全是念佛法门,这是善财童子第一个参访的。而且表的相那就是极乐世界,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叫佛立三昧。
  再看最后,这开头第一个,再看结尾第五十三,第五十三位善知识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就非常明显,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引导他到极乐世界去拜阿弥陀佛去。你看这一头一尾,他当中还会变卦吗?不会!所以善财就是专修念佛法门,给我们做了个好榜样。他搞多元文化,他五十三参里面什么宗教都有,什么学派都有,而且还各行各业男女老少全都有,他全都去参访,全都向他们学习,就是今天讲的多元文化。所有宗教学术是一家,所有宗教学术是一体,妙极了!宗教是一家,学术是一体,最早是谁提出来的?释迦牟尼佛讲《华严经》的时候提出来,这个事情我们不能不明了,不能不懂。懂得之后要认真学习,以《华严经》做根本,所有宗教学术是《华严经》这棵大树的枝叶花果,真善美慧,大圆满。所以胜慧的味道就很浓,它不用法慧,它用胜慧。到第十位,「及我坚固慧」,坚固慧菩萨是第十住,这就是把十住菩萨全包括在其中。『无数亿劫中,说亦不能尽』,所有十住菩萨,从初住到十住,共同来说如来的智慧德相,说不尽!这品经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再看末后李长者的论,只有一行半不到两行,我们看「已上十菩萨,各说十行颂」,这个十行,一行就是一首,各说了十首颂。「和会入位法,令身心诸计,皆无所依,离於偏执,住佛所住」。这是李长者,就是作《华严合论》的李通玄长者他老人家说的。这是以上这十位菩萨所作,每个人讲十首偈颂,和会,和重要,会是会合,入位法就是你证入十住这个地位的方法,他们是赞叹。令身心诸计,这个计是什么?就是计度分别。计度分别,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分别执著,一定要把身心分别执著离开,皆无所依,离於偏执,你才能住佛所住。执是执著,偏是偏计,偏计是什么?是妄想分别,离妄想分别、离执著你才能住佛所住。佛所住的,我们一般大乘教里面讲住实报庄严土,在《华严经》里面讲住华藏世界、住极乐世界,华藏跟极乐都是实报庄严土,不是十法界。凡夫住十法界是有所住,到实报庄严土是无所住,住无所住那是住在法性里头,完全回归到自性,这才叫真正大圆满。只要你有所住,你就有妄想、就有分别、就有执著。
  你看在四圣法界,虽然执著没有了,他有分别、他有妄想。有执著,他就住六道。没有执著,六道没有了,他住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这四个阶级。这四个阶级里面,就是他的妄想分别执著有轻重不同,分成这四等,愈往上面去愈轻,真正放下,断掉,十法界就没有了;十法界没有了,才是佛住。所以佛回归到法性,与法性融合成一体,这才讲到是究竟圆满。这个法门怎么修法?这些都是赞颂,在赞叹,都是在劝我们,劝导我们要真正相信,要真正发心提升自己境界,提升到十住,十住修学的方法在下面一品。今天是二00八年的除夕,我们这个偈赞品圆满,明天初一我们就开始学怎样修学十住。如果我们学一品就升一品,那《华严经》学完之后,各个都成了究竟圆满佛,就跟善财童子没有两样。善财童子一生成佛,我们如果是跟著这个经文步步高升,是好事情。今天我们就学习到此地,谢谢大家,祝福大家新年如意,谢谢。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二0卷)  2009/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202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十住品第十五之一」。
  这品经有两卷,所以它有之一跟之二。我们看清凉大师的介绍,「释此品凡四门,初来意」,释是解释,也就是我们学习的这品经,品是品类。这部经很长,它一共有三十九品,每品经文长短也不相同,最长的是末后一品,叫「普贤行愿品」,也叫「入法界品」,它有四十卷,差不多是《华严经》的三分之一还要超过,这是分量最大的一品。像「十住品」都是很平常的,文字不是很多,但是它的义理非常丰富,深广无尽。清凉大师为我们讲解、为我们说明,在这品经他分为四大段,第一段来意,就是佛为什么要说这品经、要说这个法门。「来意者,上由致既彰,正宗宜显,故次来也」。十信品讲完之后,就提升到十住,十住,我们前面所学的是「须弥顶上偈赞品」,文也不长,也就是十位菩萨,就是十住菩萨,每位菩萨有十首偈颂赞叹法门的殊胜。上由致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