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踩倘琛S《日庑┐蟮碌街泄矗吹街泄硕造度杩吹锰亓耍褪羌峁痰闹粗D憧垂湃顺=病甘靠缮保豢扇琛梗渴嵌潦槿耍裉旖驳闹斗肿樱潦榈娜松蓖访挥泄叵担豢梢晕耆瑁耆枋懿涣恕K哉庑┓ㄊΨ秸庖惶酰叹图痈鋈瑁瓒寄苋蹋腔褂惺裁床荒苋蹋兔挥惺裁床荒苋痰模≌飧鲆馑肌J裁炊家蹋挥幸谎荒苋蹋闳绻翟诓荒苋痰氖焙颍憔统3O氲健督鸶站飞弦痪浠埃阜菜邢啵允切橥梗茨懿荒苋蹋棵挥幸谎钦娴摹K尘骋蹋淌裁矗坎黄鹛鞍荒婢骋蹋簧_恚。一切顺逆境界、善缘恶缘都要忍,只有忍才能得定。所以忍是禅定的前方便,就是禅定的预备的功夫。不能忍决定不能得定,不能得定决定不能开智慧,智慧决定是从定当中生的,你才晓得忍多么重要。佛在《金刚经》上,你们去看经文,《金刚经》里面讲六波罗蜜,布施讲得多,忍辱讲得多,说明这两个最重要。布施是修福,忍辱是你能保住你的福;你不能忍,保不住。人在这个世间,特别是与人相处要柔和,唯有柔和能忍,这个人一生他才能保全自己,我们今天讲消灾免难。一个刚强不能忍的,树敌很多;换句话说,冤亲债主报复的人很多,都是自己惹来的。柔和能忍,冤亲债主见面也就算了,不找你的麻烦,放过你,往往有之。
  惭愧,我们印光大师是净宗最近的一位祖师,他老人家就用这个做名字,他署名「常惭愧僧」。惭是对不起自己的良心,愧是对不起大众,我没有学得好,我没有做得好。修行、做事没有一丝毫傲慢心,没有一丝毫自以为是,做得很好了,跟佛菩萨比还差得很远,跟古圣先贤比也差得很远,有什么值得骄傲的!有什么值得自满的!所以惭愧是善心所,无惭无愧这是恶心所。无惭,那就是我们讲人没有良心;无愧,不怕别人笑话,做种种坏事人家批评,他还很得意,报纸上大篇报导,你看今天我又上新闻,又做头条,无愧。这两个字合起来讲,无惭无愧就是我们讲没有羞耻心,现在在这个社会上时有所闻,造业。如果柔和忍辱,这决定是心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他都想到对得起自己良心,唯恐舆论批评,那是愧心所。不让舆论批评,那自己就不能做坏事。
  这与从小教育有关系,我们也常常讲,人有伦理道德的观念,不愿意做坏事,这什么?良心,不愿意做坏事。人要是懂得因果报应,不敢做坏事,那是属於愧心所,不敢做坏事。所以伦理、道德、因果是人的基本教育,有这个教育,家和、国治、天下平。中国这几千年来,这个国家长治久安靠什么?就懂得靠这个教育。世世代代这些帝王、这些圣贤都懂得,全心全力来推动,不认识字的乡下人,他都懂得这个道理。现在如果不讲伦理道德,不相信因果报应,这个社会就没救了。我们必须要觉悟,必须把伦理、道德、因果要表现出来,要做出来。「以覆法空」,以覆法空是什么意思?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相,是从法空里面变现出来的,变现出来的相,我们要怎样让这些法相都能够与法性相应,与法性相应就是善,「人之初,性本善」,人性善,万物都善,柔和忍辱是善,这句话的意思你就懂得。
  下面第八句『十千天子』,第九句『十千梵王前后围绕』。清凉大师在此地给我们讲,第八是「第一义天」,这是赞叹,本来第一义天是对佛说的,佛才是第一义天,这是赞叹天上天王;梵王这是「清净梵行」。所以看到天神,我们听到上帝,看到中国人讲玉皇大帝,看到天人,我们就想到佛,佛是第一义天。看到梵王,这是大梵天,我们就想到清净梵行,梵是清净的意思,一尘不染。第一义天跟清净梵行合起来,就是三皈依上讲的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你看多好。「绕斯法体」,法体是什么?法体就是自己。
  末后一句『十千光明而为照曜』,这个光明是智光,智慧光明。一一都是智慧光明照耀,那就跟惠能大师所说的一样,他跟忍和尚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常生智慧就是此地讲的「一一智照」,他没有迷惑、他没有邪恶、他没有染污。「於生死中,遣长夜暗」,生死就六道轮回,长夜是无始劫以来你迷惑颠倒,迷就是暗。「举斯果德,令物行因」,现在表法,你看天宫里面宝殿、宝座这种庄严都是表法,让你知道无比殊胜的果德,你就懂得行因,果必有因,修因一定证果。所以这些东西都是教你修行的,都是提醒你的,这个用意很深。这两句话是这段文里头最重要的两句,「举斯果德,令物行因」,你看他不说人,如果说人,那只有人道得利益,物,十法界都包括。所以我们要常常想到,要念念想到利益十法界的众生。我们吃东西有没有想到鬼神?如果在吃东西,我们在合掌的时候,从内心里面起个念头,「此食遍十方,一切鬼神共」,它真产生作用。我有得吃,我不忘记九法界众生;我有得穿,不忘记九法界众生。养自己的慈悲心,养自己的心量,中国人常讲「量大福大」,常常都要想到。连鬼神、九法界都想到了,眼前大众哪有不想到的道理。「下行向中」,十行、十回向里面,「约位渐增,表法无异」,都有这样的话,到时候我们都会看到,意思都相同。就时时刻刻提醒我们,怕我们忘掉。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九五卷)  2008/1/20  华严讲堂  档名:12…17…189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升须弥山顶品第十三」,经文第五段「请佛居殿」,从这里看起。我们将经文念一遍:
  【尔时帝释。奉为如来敷置座已。曲躬合掌。恭敬向佛。而作是言。善来世尊。善来善逝。善来如来应正等觉。唯愿哀愍。处此宫殿。】
  这段经文不太长,清凉大师在《疏钞》里面,给我们说的经文,说的是「三业崇敬,以为请仪」,请法的仪规最重要的是三业崇敬,三业是身、语、意,我们把经文对一对就明白了。『尔时』是世尊升忉利天,到达忉利天主的宫殿这个时候。帝释天王,我们中国人称为玉皇大帝,就是佛经上讲的忉利天主。世间也有些宗教称他为上帝,称他为天王,都是指的『帝释』。『奉为如来』,这个奉是三业恭敬奉请,佛是老师的地位,是师长的地位,帝释天跟世尊在一起是弟子,就是以学生对老师的礼节,这点他给我们做榜样、给我们做示范,非常重要。为如来『敷置座已』,在讲堂里给老师布置一个坐席,我们现在讲布置坐位。『曲躬合掌』,这是身业,『恭敬向佛』是意业,『而作是言』是语业,身语意你看看三业恭敬。世出世间求学、求道要怎样才能得到?印光大师在《文钞》里面说得很多、说得很好,他老人家说「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二分诚敬得二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我们看看忉利天主对待老师,释迦如来是他的老师,你看他是多么恭敬。
  所以自古以来老师传法给学生,在中国人讲师承,传给哪个学生,老师决定没有私心,如果老师有私心那就错了。老师要找个真正的法器,法器是个比喻,器是个器皿,好像这个茶杯,这是个器,它可以盛茶水,这个器皿里面很干净,茶水就可以盛在里面去。如果它不是一个器,你想给他一杯茶,没东西装,用手不能捧,必须要是个法器。法器的条件是什么?没有别的,就是诚敬,这印祖讲的,你有一分诚敬你能接受一分,你有两分诚敬你能接受两分。老师教学,一个课堂里面,我是参加李老师的经学班,我们同学二十几个人,每天都在一个教室上课,老师说法没有偏差,同学得益不一样,得利益不一样。我们讲哪个人聪明,哪个人有善根,这些话都不可靠,聪明、善根都摆在第二位,不是第一位。第一位是什么?第一位就是诚敬,真诚心、恭敬心,对於老师没有怀疑。这个老师,第一个对於世尊没有怀疑,对於世尊所传的法没有怀疑;传的法是经典,原文的经典是梵文写的,从梵文传到中国翻成中国文,对这些翻经的大德没有怀疑;对现前的老师有信心,没有怀疑;对自己有信心,我能学得好,我能学得像佛、像菩萨,这也没有怀疑,这才叫诚敬。我说了这么多,有一桩怀疑,那就什么都得不到,你对佛怀疑,那你根本不相信。如果你对经典怀疑,你什么也得不到;你对於翻译的人怀疑,同样。对於现前老师怀疑,真的,你所学的充其量是什么?现在讲的佛学常识,佛法里面的精髓摆在你面前,你不认识。所以你能学到多少东西,确实不在老师,在你的信心,如果信心达到纯净的程度,你就开悟了,你就成佛了。
  你看我们在古来祖师大德里面,在传记、语录,禅宗的这些语录我们读到,这个学人在老和尚座下听经闻法,一句之下豁然大悟。那什么原因?现在我们知道,《金刚经》上说的一句说得好,可是很多人疏忽了,经上讲「信心清净,则生实相」,没有别的,他怎么会开悟?就是信心清净。以清净的信心来闻法,一句话当中大彻大悟,他就成佛,他就通了。我们今天听经、今天学教,为什么不能成就?贪瞋痴慢疑,现在上面不讲,疑,疑没有断,大乘教里面佛说得很好,疑是菩萨最大的障碍。菩萨对世间法一无所求,於人无争,於世无求,他所求的是道、是想开悟、是想成佛,你有疑这就产生障碍。无论你是读经、你是听教或者参禅、念佛,都不能成就,就坏在这个字。然后我们就能够体会到,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为我们这些众生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为的是什么?四十九年没有一天中断过!天天讲,不休息的讲,上课时讲,下课还是讲,对一个人也是讲,两个人也是讲,几百人几千人也是讲,只要开口讲话都是讲,没有一句废话。完全是在教人,帮助人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诸佛菩萨一生干的这个事情。可是听的人怎么样?听的人不信,疑虑很多。佛知道众生业障、习气很重,那要怎么样?不断重复的薰修,这样才能培养他的善根,才能够增长他的善根。一定要到什么时候开悟?「信心清净」就开悟,就是《金刚经》上这句话,是开悟的秘诀。你的信心不清净,你就没法子开悟,老师或者没开悟,为什么?老师信心不清净,他能讲,没讲错,学生信心比老师信心更清净,哪个人先开悟?学生先开悟。这事情很多,世法、佛法里面都有。你看看古时候科举时代考中状元的,你问问他老师是不是状元?很多状元的老师是秀才。在佛门里面,我们现在知道成名的这些大师、大德,在中国非常著名的玄奘大师大家晓得,智者大师、永明延寿大师、慧远大师,这都是真的大彻大悟,他的老师呢?他的老师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青出於蓝而胜於蓝。为什么学生有这么大的成就,老师没有?一个就是信心程度有差别,另外是福德、因缘有差别。
  所以老师教我,我也常常勉励同学,大家都想一生有成就,成就在自己,不在别人。你看看佛给我们讲四缘生法,大家都知道。「亲因缘」,这不必说,统统具足,平等的,亲因缘是你本来是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