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传的回教,回教吸收了儒释道的文化,所以它很温和,它不是很强悍,很温和。他们学中国的五伦,五伦《古兰经》上没有,可是中国回教徒,他有五功、五典,五典就是五伦,父子有亲、夫妇有别、君臣有义、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它讲这个,这《古兰经》上没有。我接触回教是早年,在念中学的时候,念初中的时候我一个朋友,有二、三个好朋友,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们都是回教徒。所以我看到他们回教的一些,那时候经典很少,没有读到经典,但是他们教会里面,有一些宣传的这些文字,给信徒看的,我看到这些东西讲到五功、五典。五功是敬上帝,敬他们的安拉,五典是做人,完全是五伦,这就晓得他们吸收了中国儒释道的东西,不一样。中国传统文化真是个大冶炉,无论不同的宗教、不同的学术,到中国来,都被这个炼钢炉就统统合而为一。这是中国了不起的心态,真的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中国人学到。这大乘佛法里讲的,没有界限,包容、圆融,所以能够成就博大精深的文明。展现在历史上,郑和就是非常明显的,在明朝初年那个时代,郑和带的那就是现在讲的海军,庞大的舰队,世界第一,在全世界那时候没有那么大的舰队。发现了全世界,这外国人说的,不是我们中国人说的,七次出发,每一次出去大概都是两年多才回来,发现全世界。发现新大陆是中国人,不是哥伦布,发现澳洲也是他们那个舰队,不是库克船长。比他们外国人发现的时候,都早上几十年到一百多年,都留的有历史的遗迹那是证据。你看看中国从来没有占别人一块领土,这是什么?这文化。中国舰队所到的地方是和平的,把中国一些技术传给他们,提升他们的文明,把中国文化传给他们,没有丝毫侵略的心。中国是把爱心、伦理、道德、因果告诉全世界。所以南洋那一带,无论到哪个地方都有郑和庙,你看当地人对他多感激,把他当作神明来看待。这就是用的是真心,用的是大悲心处事待人接物,自己永远守住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里头决定没有染污、没有傲慢、没有烦恼,他生智慧,他不生烦恼。
我们接著今天底下的经文,十地,「十地三心等证,故名决定,而大悲为首,故举其愿」。十地是菩萨地位达到最高的层次,前面还修三心,你看十住修直心,当然深心、大悲心统统都有,以直心为主,这三心,一即是三,三即是一,前面说过离不开的。十行,深心增长,你看看这里头用意很深,要想帮助众生,先成就自己。十行修行的,成就自己的德行;十住位是坚定自己的基础、根基,著重在体上,真诚心。十行菩萨落实清净平等觉,是自受用,清净平等觉得到不再为自己,自己成就了,戒定慧三学都成就,这时候要帮助一切苦难众生,那就十回向,十回向讲愿。愿里头一个就是四弘誓愿第一条,「众生无边誓愿度」,为什么?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自己成就、回头,决定要帮助一切众生像自己一样回头。回头是岸,不能再搞六道轮回,也不能再搞十法界的四圣法界。可是十界六道里面还有许许多多的众生,还迷在里头,现在看这个情形迷得愈来愈深,这是一时的现象。迷得愈来愈深是什么?把圣教迷惑,圣教在中国是讲儒释道三家。实际上这三家之外还有九流,九流也是学派,也非常重要,一个也都不能够舍弃。这样组成一个圆满的社会,使每个人才真正能享受到幸福美满的人生,这现前。在幸福美满人生的时候,又不断向上提升,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这个人生多有意义。我们中国古代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跟现在完全不一样。
向上提升就是经典里面的,高深的哲学与科学,这在前几个月我们学的,贤首国师的《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里面,讲得非常清楚,你在这里面看到《华严经》科学跟哲学,讲得多好。登地,三心等证,等是平等,都圆满,这成佛了。成佛之后只有一桩事情,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就这桩事情。众生苦从哪里来的?从迷失自性来的。众生乐从哪里来的?觉悟自性来的。这样我们就明白,圣人要帮助一切众生,他用什么方法?教学。所以释迦牟尼佛,你看在这个社会上,出现在这个世间,这社会各行各业他都不选择,他就选教学。三十岁他到什么程度?就是十地,三心等证博士班毕业,这个学位拿到,这个学位就是佛陀,博士班毕业於是就开始教学。这一教教一辈子,七十九岁圆寂的,三十岁开始到七十九岁圆寂的四十九年。所以经典记载的有,他老人家一生讲经三百余会,这就是我们现在讲他办班三百多次,教学四十九年。你说他是什么样的身分?他不是神,他也不是仙,我们现在的话说,职业老师,他职业教师,没有一天不给人上课。他上课没有形式,你一个人向他请教他给你讲,两个人也讲,几百人也给你讲,几千人也给你讲,所以那时什么问题去问,他都给你讲。
这些记录下来的经典,《阿含经》,四阿含里面这个地方很多。大单元的教学,时间很长,我们在经典里面,这是古来祖师大德把它整理系统化。告诉我们,释迦牟尼佛讲阿含,就是接引初机十二年;方等八年,这大单元来说;般若是最长的,般若二十二年,可以说他一生教学,这是最主要的一门课,般若讲智慧;法华、涅盘八年。《华严》是最早讲的,《华严》不是在人间讲的,在定中讲的。我们看到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打坐,可是他一坐就坐了十几二十天,他在定中讲了一部经,《大方广佛华严经》。所以现在南传的小乘他不承认,他说这个经不是佛说的,佛当年在世没讲这个经,这是龙树菩萨自己伪造的,假托释迦牟尼佛的名义。龙树菩萨是不是这样的人?肯定不是这样的人,这是我们错估了龙树菩萨。《华严经》还得了!一切经里面所讲的原理原则全在《华严》里头,特别是《华严》里面讲的科学,超越我们现代科学,这是无比殊胜的,从理上讲它是高等哲学,事上讲是科学。
所以到这个层次也就是他证得圆满,所以故名决定。决定之后而以大悲为首,这一句非常重要,清凉大师有注,注就在底下这一面小字,你看《钞》,「直心增名解者,正念真如是智解故」。这是解释十住菩萨,对我们讲很重要,我们如何把我们的真心从烦恼习气盖覆里面把它显示出来,这很重要,就是说我们要把烦恼习气要排除掉,这个东西绝对不是好东西。烦恼是什么?我平常讲十六个字,从这十六个字开始就有办法,放下自私自利,破我执就要从这里下起,起心动念想利益别人,不要想利益自己,我们在菩提道上真的是一帆风顺。一想到自己马上就迷,菩提心就没有了,菩提心没有怎么样?菩提心没有就是轮回心,干什么事情出不了六道轮回。这是关键的时刻,念念想别人,不要想自己,头一个是放下自私自利。第二个放下名闻利养,不是好东西,决定是障碍,要这个干什么?释迦牟尼佛不要,舍得干干净净的。第三个放下五欲六尘,我们今天讲物质享受、精神的享受。我们到这个世间来,不是贪图享受的,我们到这个世间来是什么?到世间来求解脱的,提升自己的灵性,我们终极的目标是要超越轮回、超越十法界。如果对这个生起贪恋,你怎么能出得了六道轮回?
所以释迦牟尼佛表演给我们看,他的财产是什么?三衣一钵。除此之外什么也没有,一生也没建过道场,树下一宿,日中一食,你看多自在。告诉我们这样的生活是正常的,这样的生活是最健康的。你看他在树下一宿,他也不怕风吹雨打日晒,所以那个身叫什么?金刚不坏身,他不生病。我们现在娇生惯养,天天要住在好房子,住得很舒服,晚上到树下去坐一晚上,第二天到加护病房,有什么办法,没有办法,这就好比娇生惯养,一定要懂得。他是对的,我们是错的,要跟他学习,所以物质方面尽量要降低。佛随缘不执著,他很活泼,他也不故意做作,你看国王大臣把别墅让给他教学,他也接受,你看只树给孤独园、竹林精舍,都是国王大臣的花园别墅,他也接受,但是他不要所有权,在这里讲一个单元,环境都好,一切供养不费事,可以讲个大的单元,这个大单元讲完之后,他走了,物归原主。用现在的话说,释迦牟尼佛要使用权,不要所有权,所有权是你们主人的,你们主人这样供养功德大,这是给后世做一个好榜样。你们有这种能力不要把产权送给出家人,请他到这个地方来修行,请他到这个地方来讲学。为什么?如果你送给他,他不又回家去了吗?他们都出家,你不有个家又给他了吗?他出了家,你再把个家套上他,你这个罪多大,哪有这种道理?所以不可以。出家人接受人供养的使用权,不接受所有权,这就对了。不接受所有权,你的学生、徒众再多,大家不会争财产,为什么?你没有财产。他不争这个东西,他心就在道上,你有了这个东西,人家念念他要争这个,他舍不得,道心就没有。所以佛给我们的示现含义很深,我们要能体会、要能学习。
尤其是学佛的人,如果是中年以上,过去李老师他教我们,他是一个星期上两堂课,一堂是经典,一堂是国文,国文上古文。老人家给我们曾经说过,学佛真的要放下,不放下怎么能超越六道?所以我们的目标要正确、要坚持。我们修净土,目标是西方极乐世界,念念是希望亲近阿弥陀佛,使我们很快也能够证得十地,这个方向目标是正确的,一点没错。我们对日常生活随缘,绝不攀缘。普贤菩萨教给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随缘里面注意,对我们修行有利的随缘,对我们修行没有利的不随缘。没有利的是什么?丰盛的物资供养,他虽然是好意,我们要把道理讲清楚讲给他听。你看佛陀在世,在家同修对佛弟子的护持,佛只限定四事供养,四桩事情。第一个出去托钵,他到你家来托钵,你给他一碗饭,这他很欢喜,佛接受,不接受多。衣服破烂不能再穿,你供养一件衣服;睡觉的时候卧具,我们现在讲铺盖,人他还是要睡眠,卧具;生病的时候医药,就这四桩事情,其他的没有。现在社会跟从前不一样,现在这四桩还不够,确实还要有遮蔽风雨的房屋。真的,我们现在人这个体质跟从前比,不能相比,他们能够受得了,我们受不了,这不能勉强,一定要有房舍。但是房舍这个供养,还是要学释迦牟尼佛,供养使用权,不能供养所有权。大家借这个地方建立道场,这个道场现在有董事会、管理委员会,由他们管,这里面多半都是居士出钱出力的,他们管,好事情,这是正确的。所以建立道场供养出家人,他们到这个地方来学习,到这个地方弘法利生,养道、弘道功德无量。如果你所有权给他之后,你就能看到底下徒子徒孙都来争,甚至於还打官司上法庭,把佛教形象都破坏,你这不是供养,你是造业。所以这个总要讲清楚、讲明白。那你不像个出家人,如果你还留恋这些财产的话,你何必出家?你在家学佛不一样吗?为什么?你出家破坏出家形象,这一条罪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