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庖磺兄谏欣鄞笮〔幌嗤晕颐且惨险嫜胺鹌腥右谏姆椒ā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头有两句话讲得很好:「寂然不动以观机,感而遂通以随摄」,这两句话说得好,这两句话也是一副对联。所以我们要想能观机,一定要有定慧,「寂然不动」是定,「感而遂通」是慧。缘分还没有到的时候,努力修定修慧,这是我们修学里面第一桩大事,我们现在明了,这是我们一生来到人间真正的目的,成就自己,代佛菩萨接引众生。第四尊:
【善巧漩澓主水神,得普演诸佛甚深境界解脱门。】
清凉的小注不多,「妙音演佛深旨,令悟妙法漩澓」。漩澓是水旋转回流的样子,我们在水里看到的漩涡是这个样子的,佛在此地用这个现象,让我们去思惟、去观察、去领悟。『善巧漩澓』,把「漩澓」形容佛菩萨教化众生的善巧方便。他修学的法门,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弘法利生,『普演诸佛甚深境界』,我们要著重这个「演」字,他不是说「说」,没有说「普说诸佛甚深境界」,他说「演」,演是表演。漩澓,不断的重复表演,这就是漩澓的意思。释迦牟尼佛把那种真正觉悟的生活,每天在表演给大家看,他是过究竟圆满的生活,我们能懂吗?
释迦佛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每天早晨起来,带领他的学生们做个祈祷,祈祷什么?感恩,我们懂不懂这个意思?感谁的恩?父母之恩、佛菩萨之恩,佛菩萨之恩就是老师的恩德;国主之恩,国家的恩,一切众生恩,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一切众生不知道,佛作示现,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教导我们知恩报恩,我们要能懂得,要能体会得到。早晨这一堂课完了之后,大家出门去托钵,这一个僧团平常居住是在郊外、城外,也不会太远,这些地方我们都要留意、都要学习。为什么?进城去托钵不至於太辛苦;大概的距离,一般距离是五里路,三里到五里路,方便!走路需要多少时间?半个小时、四十分钟可以走到,太远了托钵就不方便。那我们这里就学到了,我们将来要建立一个道场,距离都市要多远?想到释迦牟尼佛是半小时到四十分钟的距离,从前是走路,我们现在开车,现在开车三十分钟到四十分钟这个距离,那就是很适中的,我们从这里学。进城去托钵,托钵有规矩,只能托七家,不能太多,太多是贪心。你去托钵的时候,人家是头一家,如果他家里供养很丰富,你这个钵就装满了,你就不要到第二家去了。头一家给得很少,吃不饱,才托第二家,再到第三家,看看可以吃饱了,就不再去干扰另外一家,告诉我们知足常乐,表演给我们看。
施主供养这一钵饭,那不是白供,施主对出家人这一钵饭是财供养,出家人接受这一钵饭之后,一定要跟他说法,说法不要太长,几句话,祝福他的话,问他有没有疑难问题,为他解答;所以说法都很简单,在我们想像时间大概是五分钟、十分钟,不会超过十分钟的。所以出家人对在家信徒有法供养,彼此互惠。天天去托钵,每一家都是教化众生,佛这么多弟子分头去教化,这个社会哪有不安定、哪有不和睦的道理?这是大乘经上讲的「作不请之友」。本来法是很尊重的,「只闻来学,未闻往教」,可是在托钵的时候,这个情形不一样,这是一种特殊情形。佛菩萨与弟子们,真的把佛法送到每个人家里,天天如是,这就是漩澓,「善巧漩澓」。
吃完饭之后,《金刚经》上说得很清楚,洗钵,钵洗完之后,洗脚,走这么远的路。然后回来修行打坐,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入佛境界。每天做的事,所有学生亦复如是。把整个身心定下来,定下来之后,定一段时期,一两个小时,这入定也是养神、也是休息。接著下午就上课了,佛为大众讲经说法,说完之后同学们研究讨论,各人提出自己闻法的心得,如何将佛的教诲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接众之中,真修!这叫「普演诸佛甚深境界」,每天做出榜样来给人看,这个意思很深很深。世间人为什么搞得这么辛苦?心放出去收不回来,心永远在妄动,所以心神不安、身心不安,这个很苦恼,佛菩萨做个样子给大家看。「大家有工作,佛没有工作」,其实搞错了,佛有工作,佛每天上午、下午上课,他的行业是教学,每天给同学们上课八小时,他怎么没有工作?他有工作;他虽然工作,身心还是那么样的宁静,这个要学习,这个太高明了。无论从事哪一个行业,身心都要保持宁静,那才真正是健康智慧。心烦、神劳、身躁,智慧没有了,清净平等没有了,换句话说,就是乐没有了;乐没有了,苦就来了。人生真正的意义,总要生活在快乐当中。所以「善巧漩澓」这个名号含义很深很深。我们再看第五尊:
【离垢香积主水神,得普现清净大光明解脱门。】
菩萨名号里头有「香积」,我们一看就会想到香积如来,香积如来用什么方式度众生?他那个地区的众生舌根最利;我们释迦佛这个娑婆世界众生耳根最利,所以教学用音声,讲经说法,用这个方法,契机。香积国的人耳根不利,眼根也不利,你跟他讲经他听不懂,不容易觉悟。舌根利,舌根利佛用什么方法?天天请他吃饭,舌一尝味他就开悟了,所以我们佛门里面的厨房叫香积厨。我们的舌根现在不利,为什么?看到好吃的就想多吃,贪、垢染,所以不利。人家「利」在哪里?离垢,他没有贪心,贪瞋痴薄,我们要在这个地方学习。安世高那一位同参道友,如果要学到『离垢香积』,他也会像安世高一样证果,不至於堕落了。我们看到这个公案,只要一提起毛骨悚然,我们冷静思惟,我们的修为比不上他,我们的过失比他严重不知道多少倍。他的果报,堕落在水族里面,还能做到龙王,这是过去生中修行,明经好施;那我们想想将来要是堕落的话,那就是鱼虾了,做不了龙王,想想前途很可怕!如果现在还自以为是,那怎么得了!人不能不觉悟,不能不赶快觉悟,及早回头,回头是岸,这是真实话。
清凉大师在小注里头提示我们,菩萨「身智二光」,他得的法是『普现清净大光明』,「遍觉开化,大充法界,清净无垢。」那我们晓得,菩萨以什么教化众生?示现身心清净,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感化一切众生。我们在经上看到,哪一位不是从自己本身做起?再看下面第六尊:
【福桥光音主水神,得清净法界无相无性解脱门。】
「福桥」,桥是桥梁,意思是沟通两边、融合两边。两边有界限,桥把这个界限消除了,把这个隔碍打通了。什么桥?『福桥』,福里面有慧,福里头没有慧就不能做为桥梁;高度的智慧。『光音』很妙,光是智慧。他得的法是『清净法界无相无性』,清凉注解里面说「证净法界性相」,这个「证」字是错误的,我们在清凉《疏钞》里面看到的是,它是「清」,就是「清净」,「清净法界性相」。这个应该是这样念法,四个字一句:「清净法界,性相俱绝,德无不见,则大用不亡。」改过来。「清净法界」,诸佛法界清净,四圣法界也清净,为什么?心净则国土净。
今天我们这个地球,真正是到了浊恶不堪,《弥陀经》上跟我们讲的「五浊恶世」,现在是浊恶到一般人不能忍受的程度了。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有许多人说是工业的污染、科技的污染。没错,这只看到表面,没有看到骨子里头。骨子里头是什么?我们的心性被污染了。物质文明、工商跟科技,这是染缘(污染的缘),不是因。因是什么?因是失去了圣贤的教诲,这个麻烦大了。现在全世界,不是少数人,占著有相当大分量的人,不相信神圣的教诲,不相信因果报应,把圣贤教诲完全摒弃;全世界的学校,哪一间学校里面,用圣贤教诲做教材?没有。只有少数宗教的学校,像一般神学院、基督学院、佛学院这一类宗教的学校,少数人在修学,但不为社会所重视,也不被国家政府所承认。所以这一个世纪以来,我们能够明显觉察得到的,社会大众自私自利,三毒烦恼加速度的上升,伦理道德完全摒弃了,这是因;加上工商业、高科技带来的利润,增长人们的贪瞋痴,这样发展下去,肯定是世界末日。为什么?彼此竞争、斗争,最后是战争,互不相让。
二千五百年前,孟子讲过:「上下交征利,其国危矣。」现在不是「其国」,是全世界,全世界的人都在那里争利,这个世界危矣!世界末日的徵兆已经明显的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是不是跟著这个世界同归於尽?这是愚人,这个人没有智慧。真正聪明人看到末日现象,自己要寻求一条生路。李炳南老居士在往生的前一天,教导学生,他说:「世间大乱到了,即使诸佛菩萨、神仙下凡也挽救不了,我们唯一的一条生路就是念佛求生净土。」诸位一定要懂得老师最后这一句话,「念佛求生净土」,不是消极,是积极。念佛不是进念佛堂一天到晚念这一句阿弥陀佛,这个念法是消极的念法,这不是佛的意思。佛的意思是要我们积极的救护一切众生,挽救劫难。那是怎么个念法?佛在《无量寿经》、《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教导我们的这些方法,我们要为人「演说」,演是做出样子来给人看。所以李老师不消极,李老师一生教学、讲经,他九十七岁往生,往生前两个星期还在讲台上讲《华严经》,没有休息;他是个中医师,依旧给人看病,依旧在学校上课,那个时候他是中兴大学的教授、中国医药学院的教授,在两个学校教书,九十多岁都不休息;主持台中莲社、慈光图书馆两个道场,这就叫念佛求生净土。
进念佛堂天天念阿弥陀佛,不做其他的事情,那是没有机会做,我们应当进念佛堂老实念佛;有机会从事弘护工作,那我们一定认真努力去做,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真正懂得念佛。所以菩萨在此地得『清净法界无相无性』,这个「无」当「离」讲,不执著,离相离性;不但相不执著,性也不执著,你才得真正解脱。清凉注解里面讲「性相俱绝」,两边不立,中道不存,这个时候性德才圆满的显现,那个作用就不可思议。第七尊:
【知足自在主水神,得无尽大悲海解脱门。】
清凉在注解里头说「大悲无尽,满而不溢,有知足义焉。流止从缘,斯为自在。」说得好!智慧、慈悲完全称性,那就是无量无尽,像一个容器、像一个杯子,满,并没有漫出来,这是知足的意思。应化在世间,一切随缘,随缘就是随顺机会,有机缘认真努力做,没有机缘绝不强求。无论是做,或者是不做,心都是静的,都是不动的,这就对了。像我们这一次在澳洲有这个机缘来办佛学院,政府批准的,给我们这个机会,我们就要认真努力去做;他要不给我们这个机会,我们连这个念头都不起,这样就自在,一切随缘而不攀缘。攀缘,我想怎样做怎样做,那你就不自在;随缘,自在。我们的心智,始终保持如如不动,不被境界所动。这是以无尽的慈悲帮助一切苦难众生,特别是在我们现前这个时代,自己要知足,要得自在,而后才能以平等清净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