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量寿经》一开端就讲得很好:「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普贤大士之德,在《大方广佛华严经》;大士德行的纲领,就是十大愿王。十大愿王不是念念,是要真正去落实。要想真正落实,心不真诚没有法子落实。我们对人、对事、对物,还有虚伪,这怎么行!我们在一切人事物环境里面,依旧被污染。怎么被污染?你还有好恶,喜欢的、顺自己意思的,你生欢喜心;违逆自己意思的,你感觉得难受,这被污染了,不清净了。不能在一切境界当中保持清净平等,这不是普贤行。普贤行决定是具足大菩提心,不是用妄心。你日常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用菩提心、用真心,不是用妄心,你的一切造作点点滴滴,无一不是普贤行,普贤行从这个地方来说。我们在初学,没有走路,先要研究地图来认识路,路都不认识,你走到哪里去?我们现在没走路,读经再研究讨论是在认识地图、认路。总是先认路,然后再上路,路都不认识,你往哪里上?由此可知,我学佛五十年,总结大乘经教,用最简单的话、最少的文字说出来,释迦牟尼佛、一切诸佛菩萨教我们什么?我写了这二十个字。不但释迦牟尼佛这样教我们,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真的是异口同音。
在前面这一门当中,我们看到的是多元文化的教学,我们明了「方便有多门」;教学的方法不一样,仪式不一样,但是理是一个。理是什么?用最简单的话来说,教我们做好人,教我们敬爱一切人、一切众生,这个道理相同。从哪里下手?无一不是教我们爱父母、敬师长,孝亲尊师。世间所有宗教,基本教义完全相同,从这个地方发展「仁慈博爱」。教学最后的目标,都是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我们在普贤这一章经里面看到,这一句尤其难得,佛用六尘作教具,这是我们今天讲高度的艺术。我们心目当中高度艺术,还达不到普贤菩萨这个境界,人家才真正叫高,我们现在世间这个高度艺术跟他一比,那是小巫见大巫。他高到什么程度?「一切微尘中,都示现诸佛菩萨神通境界」,神通境界就是通常我们讲,菩萨修行的境界。我们有没有能发心?有没有能够体会到?有没有能够认识到?从这一句经文当中,如果是个有心人、是个细心人,确确实实学了之后,对於万事万物的看法提升了,我们在一切境界当中逐渐逐渐学会修菩萨行。
到底怎么看法?细说那说不尽,佛在许许多多大乘经论里面,宣说很多很多菩萨修行纲领、原理原则。在中国,古来这些大德们,无论出家在家,喜欢《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喜欢《般若波罗蜜心经》,不是没有道理,它的缘实在讲跟六祖能大师脱不了关系。五祖忍和尚给他讲《金刚经》,他从《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一句开悟的,这是缘。因呢?因就深了,它确实是给我们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我们要看,能不能在一微尘里面看到诸法实相?诸法实相就是「诸菩萨神通境界」;微尘是最小的,小大一如。
微尘的相,佛在经典里面所说的,跟科学家所发现的逐渐接近。距离拉近了,接近一致的看法。基本的物质,确确实实是像《金刚经》上所说的「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这个物质确实是有,存在的时间非常短暂,移动的速度非常大,佛用四个字来说明它的现象,基本物质的现象。在佛法里叫微尘,现在科学家里面讲的原子、电子、粒子,跟佛法讲的微尘相似,它不是永恒的存在,刹那生灭。它有四个现象:「地、水、火、风」。地,它是物质、它是物体,很小,我们肉眼看不见,但是在高倍显微镜之下看见它;火,它有温度;水,它有湿度;风,它是动的,不是静止的。地、水、火、风是说明它的现象。
科学家不讲地水火风,但是他也肯定物体,这是地的意思;他说它带电,带阳电就是佛讲火的意思,火大;它带阴电,阴电就是水大;它确实是动的,不是静止的,动就是风大,风是动的,不动就没有风了。这是说它有这四种性质。能不能在这里看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这就是完全把真相看出来了。菩萨所修的就是修这个,菩萨所悟的也是悟这个,菩萨所觉的还是这一桩事情,从微尘到世界,是幻相,不是事实。你要把这个东西当作是事实,那就错了。这个幻相,我们感官当中千变万化,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佛说得清楚,「从心想生」。你的心想千变万化,外面这个境界是附属於你的心想。
我早年学佛的时候,对於佛经这一个说法渐渐有一点体会,於是有人问我:「净空法师,你相不相信有鬼?」我说我相信;「你相信不相信有上帝?」我相信;「你相信有没有龙?」我相信。为什么?从心想生,幻化的,你有这个念头,它就会有这个相出现。像作梦,这个梦中境界,古人说得没错,「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从哪儿来的?梦还是从妄想生的。佛经里面说,梦的因缘有很多种,里头也有从妄想生的,不离妄想。连「诸佛如来正遍知海」,也从心想生。这就说明,十法界依正庄严,到底从哪里来的?什么原因来的?佛一句话就说明白、就解答了,「从心想生」。
你有没有真懂?你要是真懂,你就没事了。没事是什么?没妄想了。你真懂,你就没有妄想;你还有妄想,你没有真懂。果然真懂了,「诸佛如来正遍知海」,正遍知海就是无上正等正觉,「从心想生」。那我现在什么妄想都不想,我专门想佛,念佛成佛的道理就是这个。大势至菩萨这是念佛第一个人,菩萨里头最了不起的。「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为什么?从心想生。你天天念阿弥陀佛,天天想阿弥陀佛,自自然然你就变成阿弥陀佛,就这么回事情!问题是你是不是真的放下万缘?一微尘里面你所见到那些道理,菩萨修行的理论与方法,圆满具足诸佛如来所说一切法!一切法在一微尘,一微尘就是一切法,微尘没有放大,诸法没有缩小,理事无碍的法界!你要是真正稍稍体会得,确实会改变你的宇宙人生观,从今而后对於一切人事物的看法跟从前决定不一样。
我们要学佛,我们还会对一切是非善恶计较吗?没有!那你看世间这一切现象、万事万象是什么?因缘果报!此地蓝塘道「光明讲堂」大殿上那一幅对联,虽然说的是一桩事情,一桩事情通一切事。上联写著:「夫妻是缘,有善缘、有恶缘,冤冤相报」;下联写的是:「儿女是债,有讨债、有还债,无债不来」。这几个字把世间法说尽了,世间哪些法?整个六道都讲尽了。凡是在六道轮回的众生,你要说什么原因,这里头讲了四种,报恩、报怨、讨债、还债。尽搞这些把戏,现在人讲游戏、搞游戏,这个游戏永远没有止境。哪一天他不玩这个游戏,觉悟了,恩怨就放下了、债务放下了,这个时候真的转迷为悟,转凡为圣。
所以我们自己要冷静想想、要细心观察,我们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的?还不是报恩、报怨、讨债、还债吗?这就是业力轮回,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一生很幸运,遇到佛法,在佛法当中,把这些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虽然没有彻底,明白了几分,这几分管用,这几分对於我们帮助就很大。我在世间,恩怨消除、化解了,也就是阿赖耶识里面含藏的恩怨种子化除了,自性里面的大慈悲现前了。要知道恩爱是有条件的,不是真的爱;恩的厚薄有时间性的,恩德再大,长时间报,报完了。自性里面本具的大慈大悲是无尽的,爱护一切众生是真的,不是虚假的。为什么?没有条件。不是你过去对我有恩惠,我对你报答,不是这个,那个我可以报得完的。你对我多大的好处、多大的利益,我回馈你,就像中国古人所说的,「受人滴水之恩,应以涌泉为报」,这是讲厚道,还是报得尽的。唯有自性里面本具的般若、智慧、德能,那种大慈悲心,肯定虚空法界刹土众生跟自己是一体,肯定虚空法界刹土众生是自己,把我找到了。禅宗里面讲「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我们这样把本来面目找到,然后对於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真诚清净平等的热爱。
众生对我不知道,对佛菩萨不知道,没有这个爱心;诸佛菩萨对众生有这个爱心,即使这个众生叛逆,杀害诸佛菩萨,诸佛菩萨对他这个爱心,一丝毫都没有改变,真的!唯有诸佛菩萨、法身大士,才永恒的生活在感恩的世界。不但感一切有情众生恩,无情众生恩我们从这个经文上看到,一微尘的恩德,永远感恩不尽,这个境界是普贤菩萨!声闻、缘觉、权教菩萨,真的不懂。我们要是不读《华严》,连作梦都会想不到,哪里是这个境界?《华严》是佛法的第一经,我们想一想,我们会同意、我们会赞成。唯有深入《华严》,你才能契入菩萨境界,这才叫真正学佛。为什么?把菩萨的修行,诸佛之所证,能落实到自己生活,落实到自己的心想,念念相应。古大德常讲,「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我们听得耳熟,也会说,那个意思总是体会不到。我们读到这一句,就有这么一点意思。确实在一微尘、一切微尘里面,具足无量无边菩萨修行境界,它是圆满的,具足圆满,一门都不欠缺。
理通了,在事相上我们总的来说,纯净纯善。给九法界众生做好榜样,用心纯净,行事纯善,纯净纯善把菩萨的修行也包括了。在行为上不夹杂丝毫不善,在心地上不夹杂丝毫不敬。善的标准,这是非常非常重要,决定是利益众生;净的标准也要晓得,决没有一丝毫自私自利。丝毫自私自利,不清净。为一切众生示现种种形象,如果没有令众生得到满分的利益,就不善了。也许有同修要问,我们是做了很好的榜样、很好的示现,众生好像并没有得到圆满的利益,这又怎么说法?只要我们自己做得圆满,众生所得的就圆满。他得不到,是因为他现前有障碍。好像阳光普照大地,它是圆满的,众生偏偏要打一把伞不让它照,这是他障碍,这是他业障。不是阳光不照你,是你不愿意让它照。所以这个善是圆满的。
但是我们晓得,众生的业障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妄一定会消,真一定会显。我们要学佛菩萨的耐心,佛菩萨很有耐心,生生世世不舍众生;既然他给你认识了,就是有缘,不管他现在是做的善或者是做的恶,你应当有心去度他,帮助他回头是岸。所以你要让他回头、让他觉悟,你就要做到纯净纯善,他会有觉悟的一天。纵然一生迷惑颠倒,遇到的外缘不善,到临死的时候,有很多人觉悟。到临死的时候,常言道「良心发现」,才真会想到这一生当中哪一个人对我是好、真好,哪个人对我是假的?临死的时候才发现。有没有用处?有用处,对他来生有好处。可是你得要晓得,临终时会反省,必定神智清楚,他这一生当中还是修了一些福德;最麻烦的是,死的时候是迷惑颠倒,那才叫真可怜,这种人死了以后必定堕三途。佛菩萨对他这个恩德,在他阿赖耶识里头;一生不觉悟,二生不觉悟,生生世世都不觉悟,也许过无量劫之后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