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茅盾文学奖]第1届-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4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铁口硬把银子塞进他的手中,说:“我知道你不会要,可是弟兄们总得喝杯茶。你收下,我另有话说。” 
  那军官方把银子揣进怀里,恭敬而亲热地说道:“请王老爷吩咐。” 
  王铁口说:“如今到处都在死人,所以正是大丈夫积阴德的时候。阁下年纪很轻,趁此时候,多救几条人命,积下阴德,就可以逢凶化吉。开封解围之后,一定会步步高升,青云直上。我说的这些都是良心话,也是经验之谈,请不要当成耳旁风。” 
  军官叹口气说:“王老爷说的完全是真实话,我们这些当兵当官的何尝不知。我们现在困守开封,每天搜粮,起初名日买粮,实际也是敲诈勒索,不知逼死了多少人命。如今到处搜寻粮食,天天都逼死人。况且把别人的粮食搜来,我们有了粮食吃,老百姓就只好饿死。有些小孩子身上扎了几十根大针,又惊怕又流血,又疼痛,又饥饿,过几天也很难再活下去。这事情我们过去从来没做过,如今就天天做。许多殷实人家,一天几次被搜,这一股兵了搜过,那一股兵了又来。老百姓恨死我们,私下都在议论:‘保开封保的是大官,是周王府,死的是平民百姓。’王老爷,说句良心话,如今开封百姓,恨兵不恨贼啊。” 
  王铁口点点头:“你算是把话说透了。确实我也常听说,百姓不恨贼只恨兵。说恨兵也不完全对,因为兵是没有权的,上边指到哪里,你们走到哪里,说到底还是恨上边。可这是咱两个的体己话,对别人是不好说的。我也是一名官员,不应该说这些话。可是人总得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不然将来百姓会恨死我们,恨到无可再恨的时候,会与我们拼命,同归于尽,那时我们可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他说时神色沉重,饱含感情。那年轻军官听了十分感动。两个人又感叹了一番,然后一起回到上房。兵丁们都在坐着等候。那年轻军官挥挥手说: 
  “走吧,咱们离开这里,以后不许再来啦。” 
  兵丁退出以后,到了邻院。这时东西两邻继续哭声连天,听着撕心裂肝。大家心中明白:东邻的一个小孩是弟兄三房合守的一棵独苗;西邻有三个小孩,两男一女。如今这东西邻四个孩子都在被兵了不住地用钢针刺进皮肉。在哭声中还夹杂着鞭子打人的声音、叱骂的声音、威逼的声音,还有大人的哭声、叫声和哀求声也混在一起。张成仁实在不忍听,对王铁口拱拱手说: 
  “王大哥,你会说话,又是一位官员,你帮邻居们去讲讲情吧。” 
  王铁口使个眼色说:“你真是书生!如今什么时候,各人自顾不暇,你还想叫我去替别人讲情!我们现在只能各人自扫门前雪,能够保住自己不死就是天大的幸事了。” 
  大家觉得王铁口的话说得很对,都不敢再提邻居家的事了。小宝还在奶奶的怀中哭泣,奶奶说: 
  “小宝,你捡了一条性命,快不要哭了。你王大伯刚才说了一句谎话,说你是他的干儿子。你现在给他磕个头,真的认他做干老子吧,他救了你的性命。” 
  说着,把小宝推出来,向铁口磕了个头。香兰让招弟也跪下去给铁口磕了个头。铁口从怀中掏出来一包粮,说: 
  “我今天弄到了这点粗粮,也只有三四斤,能救一天命就救一天吧。” 
  他把粗粮递给张成仁,成仁夫妇和奶奶都千恩万谢。成仁又问道: 
  “王大哥,刚才你到西屋去,是不是给了那军官一点银子?” 
  王铁口矢口否认:“我一点银子也没有给他。我今天回来时没有带一分银子。” 
  从进上房时起,德耀就一直很不平静,听见侄儿侄女的哭声,他几乎要拔出刀来,同那小军官和兵丁们拼命。忍到现在,军官和兵丁们走了,他还是紧咬着牙齿没有说话。这时看见王铁口把粗粮拿出来,他才把手中提的包也递给嫂嫂,说道: 
  “这是一点野草。在靠东北城边有一个很大的荒坡,是乱葬坟场,长了些稀稀的草。如今大家都去那里抢草,我也去抢了一些,拿回来你们煮一煮吃吧。” 
  东西两院的哭声和叫声渐渐地止住了。分明是那些搜粮的官兵得到了粮食,退出去了。王铁口和张成仁都坐下来,相对叹息,又谈了一些外边的情况。德耀原是参加李光壂的义勇大社的,后来又被挑出来参加车营,天天训练。现在车营计划已经取消,德耀又回到宋门守城。守城的义勇大社,粮食也在一天比一天减少,大家常常饿肚皮。谈到这里,王铁口插嘴说:“现在连周王府的宫女们也常常吃不饱,何况百姓!”接着他们又谈到前些时“买粮”的事情,说不知枉死了多少人。张成仁问道: 
  “我刚才回来时,看见张养蒙、崔应星被兵丁绑走了,想必也是被逼着要粮食?” 
  王铁口说:“你还不晓得,崔应星的叔伯兄弟崔应朝一家人昨天就被绑走了。如今开封城内为官为宦的大士绅,有权有势,虽然也受苦,也出粮,人还不至于遭殃。至于那些非官非宦的殷实之家,就不免人人遭殃。从前说‘米珠薪桂’,如今粮食就是命。前天我亲眼看见有挑筋教①的一对夫妻,女的头上脸上蒙着黑纱,一起买米。他们掏出来整把的银子和珍珠、玛瑙,买到的不足二升米。有几颗米掉在地下,夫妻俩抢着去捡,可是一颗珍珠掉在地下滚动,他们连看也不看。把米捡完后,赶紧逃走,惟恐被别人抢去。” 

  ①挑筋教——犹太民族由于宗教习惯,宰杀牛、羊后必将腿上的筋挑除,所以宋以来的中国人对犹太教俗称挑筋教。从北宋时有一部分犹太人移居开封,沿袭不绝。 

  听了王铁口的话,大家都不断叹气,觉得以后的日子更难过了,人吃人的事儿一定会更多、更惨。奶奶绝望地说: 
  “天呀,天呀!咋着好呢?逢到这年头,活着还不如早死的好广 
  王铁口说:“婶子不要这么说。只要我活一天,一定想办法帮你们一点忙。以后我和德耀要经常回来看看。德耀是年轻小伙子,又会点武艺;我好歹如今有一官半职,也习过武。我们两个一起回来,万一遇着有人抢劫,我们还可以救一救。” 
  德耀说:“我以后只要能请假,就回来。” 
  又谈了片刻,王铁口对张成仁使个眼色。张成仁站起来,跟着他来到西屋。王铁口小声说: 
  “成仁,有两件事儿,我告诉你,你千万不要告诉第二个人;万一走漏出去,是要杀头的。” 
  成仁神色紧张,吃吃地说:“大哥,你说吧,我对谁都不说。” 
  王铁口说:“第一件事,我听说李闯王给巡抚和陈总兵下有密书,劝巡抚和陈总兵放城中老弱妇女出城逃命。出去的人,他一个不杀,妇女一个不辱,愿往亲戚家去的,他派兵护送。” 
  成仁问道:“果有此事?” 
  铁口说:“巡抚和陈总兵因怕此事扰乱军民的心,所以不许外传一个字,可是我听说确有此事。李闯王的密书已经来了几天了,只是上边的主意还未定。他们一怕老弱妇女一旦放出城去,城中情况会完全被李自成知道;二怕百姓都想出城逃生,引起城中大乱,不战自溃;三怕兵丁们散了心,不愿再拼死守城。” 
  成仁沉吟说:“可是放老弱妇女出城,古人也有此办法。” 
  “看来是非放老弱妇女出城不行。” 
  “何以见得?” 
  “近来城中绝粮,救兵无望,巡抚等封疆之臣已经束手无策,经常登上城头,向北痛哭。大势如此,不趁早放出老弱妇女何待?” 
  张成仁想到自己的一家老弱妇女,不知如何是好,不再言语。过了片刻,王铁口用更低声音说道: 
  “还有另一件事儿,十分奇怪。” 
  成仁抬起头来问:“何事令你奇怪?” 
  王铁口说:“听说,李光壂暗中吩咐他家中的奴仆伙计们秘密造船。从来开封城中没有人造过船的,可是李光壂为造这船已经催了几次,你说这是什么意思?” 
  张成仁大惊:“怎么会有这样的话?这是怎么回事儿?” 
  王铁口说:“我是混迹三教九流,到处都有朋友,这是一个好朋友悄悄告我说的,他就在义勇大社里头替李光壂办事,也算李光壂的一个心腹。” 
  张成仁脱口而出:“你的意思是说开封会被水淹?” 
  王铁口挥手不让他再说下去,小声答道:“我也在疑心。李光壂家中造船这事太怪,也说不定开封会被水淹。” 
  张成仁沉吟说:“这太怪了。目前正是天旱,黄河水并不大啊。” 
  “什么事情都有出人意外的时候。我现在告诉你这件事,你可千万不要露一点口风。我们只要自己心中有数,预先准备几块大的木头,就不会马上淹死。好,话就说到这里,出去千万千万别走一点风声,这可是要杀头的话呀!” 
  张成仁点点头,随着王铁口又回到上房。这时天已经黑了。 
  王铁口对德耀说:“走,咱俩一起回宋门去吧。再晚了,就是咱俩一起走,也说不定会吃亏的。” 
  张成仁也不留他们。临走的时候,奶奶问道:“你们什么时候再来?” 
  两人一起答道:“我们一有空就回来看看。” 
  奶奶忽然叹口气:“唉,谁知道还能不能再看见你们!” 
  十六日下午,巡抚衙门向全城居民传谕:从十七日起到十九日止,连着三天,每天辰时至申时,五门开放,妇女老弱可以出城逃生,壮年男子不许混出城去。 
  这消息在全城居民中引起很大震动。好几天前,人们已听说李自成曾给巡抚一封密书,说他体上天好生之德,不忍见全城百姓同归于尽,要高巡抚速将老弱妇女放出城去。可是巡抚、按院和开封知府对这件事讳莫如深,坚决否认李自成曾有这封书子送进城中。一般老百姓对这封书子的传说半信半疑,直到现在到处敲锣传谕,才证实确有此事。这传谕既给一部分人们带来希望,也同时给人们带来各种疑虑和将要生离死别的悲伤。一天来人们纷纷议论,有的人担心闯王人马未必像传说的那样不随便杀戮老弱、奸淫妇女;有的人担。已出城以后纵然能够受到闯王人马的保护,却未必能不受到罗汝才人马的苦害。多数人家在开封近处没有亲故,必须走到百里以外才能找到暂时安身之处,可是到处盗贼如麻,妇女们如何能够走脱?这些都使人们产生各种疑虑。悲伤的是,男人不许出城,这样就必然造成一家人生离死别。所以听到传谕以后,家家都在议论,家家都有哭声。 
  张成仁的家庭也不例外。成仁和他的妻子香兰,婚后恩恩爱爱,不曾有过反目的时候,如今正在困苦中相守,忽然间来了这意外的事,香兰走不走呢?按香兰的意思,她宁愿跟丈夫饿死在一起,不愿意单独逃生。可是成仁苦劝她逃生,因为她若逃生,可以把小宝带出城去。这个男孩是一家的命根子,不能让他饿死在开封。还有招弟要不要也带走?实际上香兰早已饿得皮包骨头,走路没有一把力气,单带着小宝一个孩子已是万分困难,倘若再把招弟带走,母子三人都走不动,只好饿死荒郊。另外,香兰与婆母的感情就像亲母女一样,如果让婆母也出城去,她已病了多日,连站都站不稳,怎么能够走路?倘若把婆母留在城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