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第2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不就明白了。智仁勇在中国古代称为「三达德」,达是通达无碍,大德大能。
  这里面说了这么多,清凉大师说「今唯用后一对耳」,这后面一对就是心绝动摇,言亡戏论,用这一句来解释这首偈「永绝诸戏论,不生分别心,是念佛菩提」。用这两句来做解释。这是把《般若经》上这段话都引用出来。下面《疏》它有引用《瑜伽师地论》九十五卷所讲的六种戏论,这属於佛学常识,我们不能不知道。
  这六种,第一种「颠倒戏论」。颠倒是与事实完全不相符,这我们要明了,我们不能够犯这个过失,不可以违犯这个过失。换句话说,处事待人接物要诚恳,要言而有信,所以我们提倡诚信。这几年我教人四个字,我们大家都认真学习,针对我们现前毛病来说的,「诚、敬、谦、和」这四个字,要真诚、恭敬、谦虚、和睦,一定要从本身做起。学院,我们是过的团体生活,通常在一块儿生活的有四、五十个人,每个人都能做到这四个字,这个团体是和合僧团,真正六和敬的僧团。我们才对得起佛菩萨,才对得起祖师大德、对得起我们的护法,要对得起自己。
  颠倒,实在讲颠倒戏论我们常常犯著,这就是我们现在世间一般人讲的误会,误会就是颠倒戏论。误是错误,会是体会,你所体会的是错误不是正确的。对人也好,对事也好,我们想错看错,於是怎么样?就做错、说错。这做错、说错,不是说就没事,它产生影响,特别是对人。我们对人要是看错、误会,我们常常批评这个人、说这个人,让大家对他都产生误会、都产生误解。这是很好的一个修行人,因为我们对他的误会、误传,而让许多人对他也产生误会,我们就有过失。这个影响的面要是愈大,过失就愈大;影响的时间愈长,我们的过失就愈深。如果他真的是个好人,他对於一切大众是有利而无害的,那我们的过失就犯得很重。
  与人交往,观察一个人非常不容易,这个知人是大学问。一个人说是没有过失,那太难了。清凉大师在《四十华严》里面,《疏钞》里面所说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真的讲没有过失,那只有佛一个人,等觉以下还不免有过失。又何况菩萨在这个世间示现有权有实,有时候他装错误,不是真的。像前面我们讲的龙吉祥菩萨,他的言词里面说「为有情故,巡行乞食」,这个话就有过失。为什么?没有离开分别。龙吉祥菩萨是等觉菩萨,文殊也是等觉,文殊跟他这一番话是因龙吉祥菩萨引起的,所以我说他们两个在唱双簧、在变把戏,是来教化我们的。这一问一答我们才晓得,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叫「念佛菩提」。这就是大乘经上常讲的一心正念真如,这在念佛法门里面叫理念,理一心不乱,这个太高太高了。最高的念佛方法,没有形式。大权示现里面,有的时候我们不知道,误以为他破戒了、他犯罪了,是我们对他产生的错觉,於是我们就有意无意的颠倒戏论。害人不浅,害自己更深。
  害人害自决定成正比例,这句话义理也很深。你害人多深,你害自己也多深,你害别人多广,你害自己也多广,决定成正比例。这是什么道理?因果的道理。如是因得如是果,因缘果报丝毫不爽。如果你伤害的是一个觉悟的人、是个明白的人,那好,为什么?我们自己受的罪报会减轻。要伤害一个一般普通人的,那个罪报不得了。伤害觉悟的人,因为觉悟的人他不会受你伤害,就是说他不会被境界所转。你毁谤他、你侮辱他、你陷害他,他决定没有瞋恚心。他要有瞋恚心,还会起心动念,他迷,他没有觉悟。如果真正觉悟,他不会有这个念头。为什么不会有这个念头?他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一笑了之,他怎么会把这个放在心上?怎么会计较?你这个地方排斥他,他那里还有路,所谓是「条条大路通罗马」,中国人讲「条条大路通长安」,这个路走不通,那个路走通!老子所说的「上善若水」,水你拦不住它,这个地方挡它,那边流了;那边挡它,那边流了。所以跟觉悟的人好相处,跟迷惑颠倒的人不好相处。迷惑颠倒的会结冤仇,冤冤相报没完没了。
  解决争端要从自己,不在外面,我要把自己内心所有一切怨怼化解。自己心开意解,生智慧。自己心里头有怨恨、有对立,就是有情有欲、有分别有执著,你永远不开智慧,你说这个损失多大!学佛的人要想得真实受用,要从这个地方下手,把自己内心里面对一切人事物的对立、误会要搞得清清楚楚、明明了了,统统把它化解,恢复到真诚清净平等。用大菩提心、正觉之心对人对事对物,我们就走向菩提道,跟一切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同一个方向、同一个目标,他们在前面,我们在后面,决定能达到目的地。所以这个颠倒戏论我们要远离,那就是言语造作小心谨慎。有疑不能说,怕说错,一定要搞得很清楚才可以说。尤其是谣言,决定不能够传,谣传是不可靠的,要有智慧去判断。
  第二种叫「唐捐戏论」。唐捐是完全没有利益的,这虽然说损害不大,但是什么?浪费了我们时间,浪费了我们的精神,浪费了我们的体力,还是有损失。所以这种事情觉悟的人不会干的,菩萨们决定不会做这个事情。也就是念念於自於他都有利益,不可能说是有一桩事情对自己没有好处,或者行,对别人决定有好处,损己利人,这是菩萨的行为;损人利己,这是凡夫。凡夫里面,你看看雍正说的,小人不是君子。君子不害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这世间小人。我们不能不学,尤其不能不谨慎。现在时间到了,我们这一段没讲完,这段很重要,说说对我们都有好处。好,我们下一堂课再接著讲。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二六六卷)  2004/5/23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266
  诸位同学,请看「光明觉品」,光照十方百万世界,偈颂第六首看起,我们把经文念一遍:
  【於法无疑惑,永绝诸戏论,不生分别心,是念佛菩提。】
  这首偈前面说了不少,意思还没有说尽,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引用的经论非常精采。特别是在现前这个时代,很值得我们学习,那就是这经上讲的『戏论』。这在我们现前社会非常普遍,我们自己也常常犯这些毛病。平常我们实在没有觉察到,以为这是小事,不值得一提,而不知道这里面的业因果报非常可怕。所以不能不多说说。
  昨天我们说到清凉大师引用《瑜伽师地论》九十五卷所讲的六种戏论,第一个是「颠倒戏论」,给诸位做了简略的报告。第二种是「唐捐戏论」,完全没有利益的这些言论,包括文字,我们称游戏文章。中国古人对文字看法是非常严肃的,文以载道,你看这多么严肃。要作游戏文章,开开玩笑的,说说笑话的,这都属於唐捐戏论。总而言之一句话,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一定要想到对社会有正面的利益,不能有负面的伤害,这就对了。
  学佛的人,修道的人,中国从前读书的人,书真正念得好的人都意识到人生在世有使命感、有责任感,人绝对不是一世就完了,那你就完全错了。我们学院英语课程采用的教材是美国一个预言家,睡眠的预言家凯西的报告。我采用这一份材料做英语的课本,格里菲斯的老教授,萨弥教授,有一次我们在一起吃饭,我跟他谈到这个选择,他非常称赞,他说你这个做得非常高明。凯西在一生当中帮助苦难的人民(大多数是病苦),有一万四千多个例子,他的报告非常完整。今天在美国他有个图书馆,世界上有不少人到那个地方去研究他的东西。报告里头最重要的,肯定世间任何一个人他在一生当中决定没有突然发生的事情。他说那是不可能,没有,从来没有过,都是与前世有因果相连,真正是证实了佛法里面所说的「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因果通三世。我选择他的教材,最重要的就是取这个理念,让大家对於这桩事情决定不要疏忽;疏忽,你自己要吃大亏。
  所以这么多年来我们在各地方讲经,我的总原则、总方向,就是总的题目,八个字「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我常常劝勉同学,我们起心动念一定要想想,社会上一切大众都像我这个念头,好不好?我们想这桩事情。如果大家都觉得,都像我这个念头,好的,这个念头对了;如果是不好的,这个念头我们就不能起,立刻就要把它打消。起心动念都要想到给社会大众做个好样子,言语不必说,言语好样子,什么是好样子的言语?真诚,没有妄语、没有两舌、没有绮语、没有恶口,好样子;身做的好样子,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出家是不淫欲);念头上的好样子,不贪、不瞋、不痴,不为自己,一切为社会、为众生。
  我们能够这样做,利益太大,不求现在的名闻利养,我们的灵性提升。我们知道有来世,来世到哪里去?我要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肯定生天。天人的心,佛在经典上讲得很清楚,慈悲喜舍,上品十善。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这个条件统统相应,上品十善,慈悲喜舍,哪有不生天的道理!我们对这个修学有了基础,所以这两年我又劝大家,我们要把这个基础不断向上提升,我们的目标要「纯净纯善」。纯净纯善就是佛法里头如来地。这是好的,我这样做,我觉得很好;别人这样做,那我非常赞叹。与这个相违背的,不善!不善,我们自己首先不欢喜,我们觉得不能接受,那我要行不善,别人能接受我的吗?
  我们教学,学生有作弊的,这大概自古以来都有。如果我们做老师的人心行不善,常常作弊欺骗别人,现在今天学生作弊来欺骗我,我要处分他,我的良心能这么做吗?我欺骗别人,别人没有惩罚我;人家欺骗我,我就要惩罚他,这想想行吗?我要叫学生不作弊,首先我自己不能作弊。我处罚他,那真是堂而皇之,正大光明。我自己欺骗别人,别人骗我,我要惩罚他,这与道德、与良心相违背。
  我们在讲席里头常常讲,诸佛菩萨他一定做到了,他才说,圣人;说了之后很认真的把它做到,贤人;说了做不到,凡人。我们今天要学圣人、要学贤人,当然最上等的是我做到了再说,我做不到,我不说。这桩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没错,先学贤人,天天在学;学圣贤书,天天在读诵,天天在学习。把圣贤的道理记住,常常念在心上,说在口上,自己做不到,但是久而久之决定会受影响。这个影响在佛法里面讲,薰习,长时间的薰习,不知不觉他就做到,正是所谓「习惯成自然」。我们要把学圣贤的教诲变成一个习惯,到成熟之后契入境界,真的,我做到了才说。我自己学习三个阶段:最初的十年,能说不能行;第二个十年、第三个十年,说了之后,他就能行,而且不感觉到困难;第四个十年、第五个十年,差不多我都能做到,我所讲的我都是已经做到。所以这个言语肯定踏实,自己一丝毫疑惑都没有,断绝戏论。如果要不认真不努力,那你永远做不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