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名词是从它体上讲的,清凉大师注解里头也有说,它后面「十一字了相,即众生体」,是从众生体上讲的,众缘和合而生。这个话用现代话来讲,就是许许多多条件,这个现象发生了。这个现象,或者是动物,或者是植物,或者是矿物,或者是虚空,或者是我们讲的时间,过去、现在、未来,这都是现象。宇宙之间所有一切现象,全都是众缘和合而生的,众缘和合而生就是它没有自体,没有自体就当体即空。所以,没有自体的体是法性,法性不是物质,法性就是真心,心能现,能现相。
现在科学说,这个「有」,有就是物质,物质是无中生有,这个说法跟佛法里讲的非常接近。物质确实是无中而生的,但是它生立刻就灭,生灭时间之短促,我们没法子知道。不但我们不知道,阿罗汉也不知道,权教菩萨也不知道。明心见性的菩萨知不知道?或许知道一些,不透彻。真正了解,真正清楚明白,八地以上。八地叫不动地,也就是说,对一切法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不起心、不动念,从圆教初住菩萨就开始修,於一切法里头去练,练这个功,练不起心、不动念的功。要练多久?三个阿僧只劫,才真正不动心。这是《华严经》上告诉我们的。第一个阿僧只劫,你能够修到三贤位次,十住、十行、十回向,三十个位次。这三十个位次统统是从不动心上说的,就是不起心、不动念上讲的;不起心、不动念,功夫有浅深不同,愈往上面去功夫愈深,这是一个阿僧只劫。第二个阿僧只劫从初地到七地,第三个阿僧只劫是八地、九地、十地这三地,愈往上面去愈难、愈微细。
八地菩萨,诸位想想,七地是两个阿僧只劫修满,八地是进入第三个阿僧只劫,第三个阿僧只劫才真正是不动。这时候怎么样?这时候就见到阿赖耶识微细的境界,这个微细的境界大概就是讲无中生有,心现识变这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七地菩萨还做不到。八地、九地、十地,这是三大阿僧只劫修满,什么地位?法云地菩萨。再向上就证得等觉,等觉要多久才能够证得妙觉位?佛在经上没讲,佛只讲从圆教初住修满法云地的菩萨是三个阿僧只劫,愈往上愈艰难,愈往上时间愈长。第一个阿僧只劫三十个位次,第二个阿僧只劫七个位次,第三个阿僧只劫三个位次,你从这样来推想,大概等觉菩萨这个位次要证到妙觉,我看至少是一个阿僧只劫。妙觉是究竟圆满的佛果,天台家讲的六即佛,「究竟即佛」。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天台家判教的时候,「分证即佛」,分证不是究竟,究竟圆满是最后这一个位次。
在这个时候,对这桩事情真的明了、真的清楚了,「一切众生有生灭」。这一句不就是前面讲的吗?「世界始终成坏相」,怎么成,怎么坏。我们凡夫讲成住坏空,讲的是相续相,不是讲的事实真相。事实真相里面,动物生老病死,植物生住异灭,矿物成住坏空,都了不可得。这些相是从什么地方来的?是从相续相上来的。你懂得这个道理,你就知道今天科学家发现宇宙膨胀的现象,是从相续相上观察到的,相续相。它生灭的真相呢?真相没见到。现在看到这个真相也知道,有从无生,生出来之后很快它又灭了,看到这种生灭相。这个生灭相,用我们这个经上讲的是「刹那一期」,行,可以能够说得过。刹那一期,这是见到了。见到是心不够细,如果心要很细的话,把这个做为一个研究专题,你就晓得有没有膨胀?没有。正是像电影,我们从电影里面看到这个现象。电影在银幕上画面,一个一个画面打出来,每个画面的底片不一样,不是一个画面,正是佛经上讲的,这种刹那生灭「各各不相知」。
佛经上讲的这些道理,真的是很难理解。为什么?不是我们的经验,不是我们的常识,但是它是宇宙的真相,宇宙万有的真相,《般若经》上讲的「诸法实相」。科学家有的时候偶尔发现,粗心大意疏忽了,没有认真把它当作一个主要的命题来研究。可是用「研究」,真的是很难。研究是什么?用心意识。用心意识,总没有办法了解它的真相;真正了解真相,离心意识。佛法讲离心意识参,你才能了解真相。为什么?离心意识是真心,真心才知道真相,妄心怎么知道真相?因为性相是一不是二,所以妄心不能明了真心,真心能明了妄心,妄心不能明了真心。性了解识,识缘不到性,识是妄心,识能变,心能现。这是说「一切众生」。
我们以身体来说,我们这个身体就是一切众生。这身是怎么成就的?现在大家知道,精神的现象现在科学不能解释,精神到底从哪里来的?可是这个肉体,物质的现象,现在科学了解得相当清楚,许许多多器官。这些器官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再要详细分析、观察,变成分子,分子再分就变成原子、电子、粒子,物质现象。这里面所有的众生,这是许许多多众缘和合而生的,这些众生存在的时间并不长,现在科学家讲新陈代谢。你在器官里面细心去观察,细胞会死,死了之后消失,新的细胞又产生来代替它。科学家告诉我们,人身体,整个身体所有一切细胞统统都换新,多少时间?七年。七年是个周期,你身上一个旧的细胞都没有了,全部都换新。这个发现很有意义,人在七年是一个周期;换句话说,八岁的时候,他从母体上生下来的细胞是一个都没有了。二七是一十四,十四岁,到十五岁的时候,你十四岁以前的细胞也统统都换成新的,一个旧的都没有了。
这里面我们会联想到一个问题,七年换一次,正是好像我们现在用的这些机械,现在人最通常用的交通工具,用汽车。你买了一辆汽车,用了几年你就换一个新的,这个车不要了,买个新的,买个新的就等於说是全部都换新的。还可以使用的时候,假如说七年可以使用,使用的时候,有时候零件坏了,换一部分零件。常常修理,每年都去修理,修理换零件,到七年的时候完全不能使用了,全部换新的;换一个新的,每七年换一个新的。现在问题来了,为什么不愈换愈好?为什么换旧零件?为什么换衰老的零件?
我明白这个道理之后,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天人没有衰老的相,天人永远是年轻,一直到死亡的时候才现衰相。死亡的时候是什么时候?最后的七天;他寿命到了,五衰相现前,最后的七天。在这个以前,天人不生病,天人不衰老,这什么道理?他比我们聪明,他每七年换的时候全换新的,愈换愈好,永远保持著他的相好光明。我们凡夫就糟糕,愈换愈差!你们想想看,第二个七年比不上第一个七年,第三个七年比不上第二个七年,十个七年就是七十岁,第十个七年比不上第九个七年,愈换愈差。这是什么原因?一般人笼统的说,衰相。佛法里面笼统的说,业障、业报。没错,是能讲得通。这个换不是随自己的欲望,我想怎么换就怎么换,不是随妄想。
但是,如果你随顺真心、随顺性德,你就愈换愈好。天人为什么好?天人随顺性德。人为什么愈换愈不好?人随顺烦恼。於是我们就发现,人在一生过程当中,第一个七年,生下来一岁到七岁,烦恼少,天真烂漫,他什么都不知道,所以他的身体肤色可爱。第二个七年还不错,少年,虽有烦恼,很轻,不严重,少年时代,还没有成人。第三个七年二十一岁,麻烦了,成年了,他有七情五欲了。这个东西起来之后,怎么能够换好的零件?愈是年龄愈大,烦恼愈多,分别愈重,计较愈严重,所以烦恼习气造作之业随著年龄增长,愈换愈糟糕,就这么个道理。如果永远保持著清净心,那你每七年的新陈代谢岂不跟天人一样吗?
我们也能看到年岁很大的人,他体能保持得很好。你去细心观察,你去向他请教,没有别的,肯定是烦恼轻、妄念少、欲望少,这才能保持;欲望多了不行。学佛,如果贪图佛法,还是欲望。所以,佛在《金刚经》上才给我们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很有道理,佛法也不能够有贪瞋痴慢;不仅是世法,佛法也不可以有。要真正契入佛的境界,佛的境界是清净、平等、觉。佛法的成就,是我们的心一年比一年清净,一年比一年平等,一年比一年觉悟,那你的新陈代谢一定非常好;就是讲你所换的零件是新的,不是旧的,换来的都是好的,不是有病态的,就是这么个道理。
这个道理诸位要细细去思惟,你要想通了,你就懂得养生之道。我们这个世间,要吃饮食,或者是运动,或者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来保养,有没有效果?效果有,很少。真正的因素,健康长寿的因素是心,心要清净、要慈悲,行为要清净、要善良。心行清净、善良、慈悲,哪有不好的道理!学佛学懂这一点的时候,你就有受用,真得利益了。我们常说中年以上什么是福报?健康是福报。你有地位,你有财富,你有能力,但是你身体不健康,这是遗憾;要能得到健康的身体,那是真正的福报。有健康的身体,世出世间的事业,出世间事业是修行,你才有本钱修行。
自古以来,开悟的、证果的,都是年轻人,世法里头,英雄豪杰也都是年轻人,所谓是「自古英雄出少年」,二、三十岁的时候成就了。在我们佛门里头,你去看看史传里面所记载的,历代的这些高僧大德、在家修行的居士,开悟的、证果的,年岁都不大。老年成就的,实际上他开悟的时候也是在年轻的时候。为什么?年轻的时候修行有体力。打个「般舟三昧」,我们知道般舟三昧一期是九十天,三个月,三个月不睡、不坐,所以般舟三昧叫「佛立三昧」。可以走动,可以站在那里,不可以坐下来,不能躺下来,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比打佛七还严格,佛七是七天,这个一期是三个月(九十天)。
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善财童子参访德云比丘,这是五十三参第一参。德云比丘就是修般舟三昧,念佛求生净土的,善财童子头一个参访他,这个用意很深,我们世间人常讲「先入为主」,善财童子主修的法门是念阿弥陀佛往生净土,主修法门。五十三参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他修行成功、圆满了,实报庄严土上上品往生,一生成就,这是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的。《华严》里面讲无量无边法门,「离世间品」举例子就讲了两千个法门,你看看最后导归极乐,这是什么意思,我们要懂、要明了。既然所有法门都导归极乐,我干脆选择念佛法门就好了,何必要拐弯抹角?要受那么多辛苦?所以,一部经,学古来祖师大德。许许多多祖师大德一生就是一部《弥陀经》,一句六字洪名,死心塌地一生不改,他成就了。世出世间一切法,他统统放下了,心地清净慈悲。就是这么样简单的一个法门,自行化他;自己这样做,也这样教化别人,真的是自他两利。
注解里面讲,『色与非色想非想,所有名字』,这总共有十一个字,清凉大师注解里面说「次十一字,了相」,这两个字是总说,了是明了,相是现象,「即众生体」。说到体,体有两种,一种叫性体,一种叫质体。我们现在一般人讲体,多半讲的是质体,质体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