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说「业不知心,心不知业,受不知报,报不知受,心不知受,受不知心,因不知缘,缘不知因,智不知境,境不知智」,这怎么答覆?这个现象如何能够自圆其说?实在说,这些问题我们问不出来。为什么问不出来?想不到!所以,我们读了这些问题,才知道世间人所谓尖端问题,真正不容易答覆的问题。文殊菩萨问的,这会问!觉首菩萨他正好是修这门课程,这是他所学的,由他来解答。
他们虽然断证,烦恼习气没断尽,不如初住以上菩萨,人家是明心见性,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十信位没有。十信位我们知道,六信位,从初信到六信没出六道,七信到十信没有出十法界,没出十法界是凡夫。虽然是凡夫,我们也称他为圣人,为什么?他走的是圣人道路,虽然现在没有超越,肯定他超越,这是我们决定不怀疑的。你要是证得圆教初信位,佛在经上讲,佛是讲阿罗汉,断烦恼习气,天上人间七次往返,不要到第八次,七次他就圆满,这个七次往返是历事炼心。我们同学当中,需不需要七次往返?不一定,各人宿世善根不相同。为什么有人在这一生当中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就这一生当中就到圆初住,就超越十信位,这是什么原因?过去生中善根深厚,生生世世都在修学。这一生虽然是又来了,有隔阴之迷,生到这个世间有隔阴之迷,可是他一定有缘分,有佛菩萨帮助他,机缘一到,一提醒他立刻就觉悟。
时节因缘到底是在什么时候,佛菩萨来帮助你,各个人的缘分不一定。有人在童年的时候,有人在少年的时候,有人在中年的时候,有人在老年的时候,甚至於还有人在往生前几天的时候,不一定。每个人的因缘不相同,这里头细说起来很复杂,不是个单纯的事情,但是你过去生中的根深厚,真的是有缘。时节因缘没有到,不能够有丝毫勉强,勉强不得的,世间谚语都常讲「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学佛的人懂得因缘果报,所以没有一丝毫强求的念头。强求不能成就,强求要是真的有了成就,那也是恰好因缘碰上,他的因缘在这时候成熟,碰上了;强求要是不能成就,就晓得缘没有到。真正懂得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你何必去强求?没有这个必要。好好的修自己的戒定慧重要,你要把你的功夫加深,你要提升你自己的境界,这个重要。
所以,五品位里面,知见等於佛之外,头一个教我们学习的就是随缘。随缘就不能够攀缘,我自己要想怎样怎样,那是攀缘,学一个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是佛教导我们的。恒顺众生,你决定有好处,这叫真修行。恒顺众生,心是清净的,心是定的,对於外缘清清楚楚,了了分明,自己晓得怎样进,怎样退。我们在求学的时候,老师常常叮咛、嘱咐,决定不能勉强,世间人往来都要懂得察言观色。往往人说话,话里头有话,是意在言外,你要会听,你要不会听,那你完全不懂。你去作客,主人接待你的礼很隆重,这是对你尊重。时间久了,那个尊重的意念退了,退失了,常有之事。表现在什么地方?表现在色相里头,他对你没有以前那样的诚意了,他接待比较上疏忽,没有从前那么隆重接待你。你要是真正有聪明智慧,你就晓得,知道进退,要知道退步。
佛法不离世间法,永远保持那是什么人?菩萨!只有菩萨才能永远保持。众生烦恼习气没有断,今天对你好,明天恼你;今天对你很满意,明天说不定他想方法来贬抑你。这里头的因素当然非常非常之多,所以自己要懂得进退,这是真正的学问。对你接待降温了,你就要晓得这时候你应该告辞了,恭恭敬敬告辞,以后好见面。如果你还不知道,该退的时候你不知道退,人家暗示你就是叫你退,叫你赶快走,你还是不走,死皮赖脸的赖在这个地方,等到人家真的下驱逐令叫你走,这就很难为情了,彼此双方都不好。所以,人家表示这个态度,这是厚道,希望你走,你自动的走,不要让我一定叫你走,就难看了。你要懂得主人的厚道,我们自己要懂得感恩,赶快离开。
世法、佛法都不例外,这就是什么?在佛法讲缘尽了,你在什么地方有缘分,多少时间缘分,都有一定的。稍稍看到这一点讯息,赶快离开,我的缘还没有完全尽,后面还有缘,这好,将来以后还可以续缘。如果到人家赶你走的时候,那个缘是真的断掉了,以后这个缘想续都不可能,聪明人就在这些地方看到。家亲眷属也不例外,为什么?都是缘,你看这个世间,我们看得最多的,最常见的,男女的恩爱。结婚这是缘达到顶点,这种恩爱能保持多久?古时候还有礼数,能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有古圣先贤的教育,能够维持长时间不变质,这个真的要靠教育,现在这个没有了。往往我们看到这一对男女结婚,没有过二、三个月听说他离婚了,现在这个世间太多太多。为什么?没有结婚之前都觉得对方好,是自己心目当中理想的第一个人,一生活在一起发现,看他尽是毛病。男的看女的不顺眼,女的看男的也不顺眼,不能生活在一起,一百天都不容易保持。这是现在在这个社会上太多太多了,能够维持三年五年,十年八年,甚至到五、六十岁的时候还离婚,这个统统都是缘到了,他只有这样的缘分。
自己真的要有智慧,要能看破,看破你就没有苦恼,你就自在,你就开了智慧。只有学佛深入佛法的人,你才得到真正的乐,佛法教学提出来破迷开悟,离苦得乐,那你就晓得,真正了解真俗不二,这问题就能解决。文殊菩萨在此地发问,不是问给菩萨听的,菩萨哪有不知道,是问给十法界众生听的。为什么?希望你明白之后开佛知见,你在大乘生起信心,十信位。在大乘生起信心,希望这个信心增长,增长到一定的程度,菩提心就现前。菩提心一现前,你就从十信超越,就到初住菩萨,初住菩萨叫发心住,那个发心是发菩提心,这时候这个心永恒不变。
换句话说,十信菩萨有进有退,到十住之后,绝对不会再退到十信位,念不退。不退有三:初信位位不退,到七信位的时候行不退,到初住才念不退,叫三不退。虽然三不退,不能叫圆,圆是圆满,净宗常讲圆证三不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圆证三不退,比《华严经》的十住、十行、十回向高!圆证,圆是圆满,圆证三不退是什么地位?七地以上。你们在《弥陀经》、在《无量寿经》上看到阿惟越致菩萨、阿鞞跋致菩萨,这是译音不同,是一个梵文翻译的,意思是圆证三不退,无比的殊胜。
我们再看他这个问难,业不知心等,「谓心业互依,各无自性,自性尚无,何能相知而生诸法」,人家这问得很有道理。心能生,业所生,能所互依;心离开业,心没有了,业离开心,业没有了,它没有自性,各无自性。彼此互依,是什么?依就是缘,所以佛家讲缘生,互为因缘。我们现在科学里面讲的相对论,这是科学家的一个重大发现,宇宙之间一切都是相对的,相对就是离了一方这一方就不能成立,这是现代人把它看作真理。这边问得好,自性尚无,何能相知而生诸法?究竟真性是什么?大乘教里头常讲无性之性,那是真性。所以,自性它在什么地方那个意义不一样,此地是讲诸法,心跟业,这个心是阿赖耶识。
「既离真性,各无自立,明此皆依心性而起」,真性就是前面讲的一心,它没有形相。它在哪里?遍法界虚空界,就是连法界虚空界也是它显现出来的。现在这个问题科学家好像也知道一些,从前总认为时空是永恒的,现在科学家知道时空是假的,不是真的。科学报告告诉我们,在某种状况之下,空间等於零,没有空间;没有空间就是没有距离。在某种状况之下,时间等於零,没有时间就是没有先后。这个说法跟《华严》讲的一样,这是什么?这是入不二。科学家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证实,就是那「某种条件」,这个条件是什么,他们在研究。
在佛法里面讲,这种方法就是禅定,在甚深禅定境界里面,时空没有了,正是科学家寻求的那个条件,绝对不是用科学仪器能够测验到的,不是。为什么?它不是物质,不是物理能够解释的,它是属於心理。心跟物又对立,还是无自性,这个东西愈来愈深,愈来愈奥妙!禅定当中怎么能发现?因为禅定真的它没有执著、没有分别、没有妄想,只要把执著、分别、妄想放下。放下功夫有浅深不同,你放下的多少,你放下少分,是你把烦恼伏住,你头脑清楚了,可是这个境界没有现前。你要放到相当的程度,现在科学家讲的不同维次空间,这不同维次空间突破了。
最容易突破的,就是不需要很深的禅定,六道你见到了。六道是六种不同维次空间,你要问天道在哪里?天道就在面前;地狱道?地狱道也就在现前,距离没有了,真的。你看中峰禅师在《三时系念》里面给我们说过,「净土即此方,此方即净土」,「自心即弥陀,弥陀即自心」,这就是今天科学家所讲的,空间、时间等於零,这个现象就产生了。中峰禅师的话不是妄语,这个人是个大彻大悟的人,大彻大悟在华严境界里,他是初住以上的菩萨境界,他不是凡夫。这个话他能说得出,真是过来人,不是过来人说不出这个话来,难能可贵,说出事实真相,这是真心。
无性之性,不得已给它用的这个名相,名相不是真的。所以《起信论》里面,马鸣菩萨教大乘学人,要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学习大乘?他一开端就讲了三句,「离言说相」,你听经你不要执著言语,你读经你不要执著文字。为什么?文字是语言的符号,离言说相也就要离文字相。这个离不是说不要,还要,不执著、不分别;不但不执著、不分别,而且在言语文字里面不起心、不动念,你才真离了;不执著、不分别,你离了一半,还有一半还没离。这头一条,不要去执著、分别言语。
第二,「离名字相」,这很重要。名字是什么?佛所讲的这些名词术语也不能够分别,不能执著,不能起心动念。为什么?名字性空,言说性空,俱不可得。所以,言语、文字跟名词术语是工具,是佛教化众生、诱导众生开悟的一种方法。这个方法你可不能当真,你不能够执著在这,执著在这你就不能开悟,你错了。古人有个比喻说,这些东西好像指路牌,画个箭头指著路到哪里去,这是什么地方从哪里走,是个指路牌。你错误了,把指路牌认为是你的目的地,你永远不能到达目的地。这是多少学佛,古往今来,学佛不能开悟,不能够证入,原因在此地。所谓是死在教下,死在教下就是他这个分别、执著、妄想坚固,他不能舍弃。
第三句讲「离心缘相」,这个说得更彻底。心缘是什么?念头,就是你听了,你看了,你不能想它,你不要去想它,你一想,错了。用现在的话,用个什么方法来学?完全是直觉,你这一接触,懂你就懂,不懂你去愈研究愈错。不懂怎么?不要紧,不理会,再来第二遍,第二遍不行,再来第三遍。古人讲「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这话讲得有道理,一千遍我根本就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