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槐椋值褥段孪傲艘槐椋钌罡芯醯秸飧鼍匾浅7浅V匾∪绻颐嵌哉獠烤囊謇矶济靼琢耍雷鹪诰淅锩娴慕袒澹颐且丫邮埽澜谭钚校智笆裁囱脑帜讯蓟饬恕U獠烤档娜肥蹈辶勾笫驳恼饬骄渫耆嘤Γ猜南嘤Γ褪恰副缸栽冢鞣罩堋埂>姆至坎欢啵沆妒艹郑站戎谏D芄话阉〕隼矗煊茫〉姆至坑嘤茫M芄黄毡檎纷魍āV灰颐钦嬲芄谎У叫拇烤恍写可疲帜丫突饬恕N已业脑帜鸦饬耍阊愕脑帜鸦饬耍脑帜鸦饬耍蠹已Т蠹业脑帜鸦饬耍鼻熬仁赖奈ㄒ徽姹Α�
  大师后面说「虽数越尘沙」,从数量上来讲,说不尽,无量无边。世尊说法把无量无边说不尽的一切诸法归纳起来,「略论其九」,就是归纳到后面九首偈,九首偈每一首前面两个字都讲「或见」,或者你见到。这两个字不难懂,确实有时候见到,有时候见不到,没有说常见。实在讲,诸佛菩萨应化在法界虚空界,可以说刹那刹那没有间断。可是佛经里面常说佛度有缘人,有缘人见到了,没有缘的人见不到,叫当面错过。可是有时候在这边出现,有时候在别的地方出现。我们在此地,在这里出现,也许我们见到了、听到了;在其他地区出现,我们就见不到了,那个地区的众生见到了,或见。
  清凉对於或见,或见有很多意思,在此地给我们举了十个,我们看看他老人家的教导。「一或多机异处各感见」。我们把文念一遍,第二「或同处各见」。同在一个处所,各个见的不相同。「或异时别见」。时间不一样,时间有先后,各别见的。「或同时异见」。时相同,见到的不一样。「或同时异处见」。时间同时,处所不一样。第六「或同处异时见」。处所一样,时间不一样。譬如我们同在这个地方,有人早晨见到的,有人晚上见到的。第七「或异时异处见」,时处都不相同。第八「或同时同处见」,同时同处。第九「或一人於同异交互时处,见多人所见」。这个留到后面我们再讲。第十「或一人於同异俱时处,见一切人所见」。后面总结,「以是普眼机故,然佛不分身,无思普现也」。是不是佛分身?佛没有分身。佛没有念头,哪个地方有感,哪里就有应,不是分身,有感就有应,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
  这一段文清凉大师在《钞》里面有详细的注解,这个注解是「离世间品」所说的。「离世间品」的经文在本经第三十八品,说八相成道示现的种种迹象,都具有很深的意思在,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我们看清凉大师《疏钞》,「皆言或见者,此九别中,有九或见,在义易了,而人尚迷」,这个意思确确实实是真的。大师后面举清凉五台求见文殊的例子,「今寄清凉五台求见文殊」来做比喻。「法界见佛差别,总有十义」。我们读这一节,前面的意思就明白了,这一段就好懂了。
  第一「或多机异处各感见者」。机是人,就是很多人在不同的地方,各人都有感应见佛,这里讲见文殊,经上讲见佛,是一个意思。所以你懂得这个意思,你就晓得前面经里头所说的。他说「如有五人,名为多机,各在一台,名为异处」。五个人这是多人不是一个人,五台山有五台,东、西、南、北、中台,五个地方就是不一样的处所,五处,五人五处,各在一台是一处。他说一个人在「南台见菩萨」,见到文殊菩萨。一个人在「西台见师子」,文殊菩萨的坐骑是狮子,我们看到造的像,文殊菩萨骑的狮子。一人在「中台见万圣」。一个人在「东台见化佛」,万圣是佛像,一个人在「北台见圣僧」。见的不一样,都是文殊菩萨,都见到文殊菩萨,这是各感异应。这就是第一个例子所讲的,各人见的不一样。人很多,处所很多,这是异处各人的感应不相同。这是一种例子,所以用或见。
  前面两句我们必须要记住,「佛不分身,无思普现」。这两句非常重要。各人所见是各人缘所感得的,在我们的分上,我们可以说是业缘,众生的业缘不相同,根性不一样。所以你看这五个人在五个台,算是都不错,都见到了,与菩萨没有缘的,什么都见不到。什么都见不到的人多,真正见到的人不多,这是我们与佛有没有缘。我们不可以问与佛有没有因,如果要有因的话,一切众生都平等。因平等,在四种缘里面讲,亲因缘那都有,这个没有话说,这是理上讲的,理即佛。我们今天讲的缘,所缘缘、无间缘,这两种缘重要。那就是说我们是不是常常想佛?是不是常常想菩萨?常常想,这叫所缘缘,常常想不间断,那叫无间缘。如果这两种缘力量强,你肯定会见到。这就是感。
  众生有感,佛当然有应。佛的应,清凉说得好无思而现。这个意思不好懂,可是我们从日本江本胜博士做水实验里面得到讯息,水它有见闻觉知,它有没有妄想分别执著?肯定没有。如果有妄想分别执著,它就是有情众生。但是它能够接受外面给它的资讯,它会起反应。在实验当中证明,我们给它爱,给它善的讯息,它的反应结晶非常之美;如果我给它的讯息是负面的,讨厌不喜欢,它的反应结晶就很难看。八、九年的实验证明这个反应是真实的,不是偶然的,这是说明了无思普现。佛经当中常讲「法尔如是」,自然而然,绝对没有丝毫意思夹杂在其中,自然而然。这是怎么回事?自性本来就是这样的。
  每个人所见的不一样,每个人所缘缘跟无间缘不相同。我们都想见文殊菩萨,都想见毗卢遮那佛,每一个人想的不一样,所以那个反应出来不相同。譬如在做水结晶实验的时候,我们五个人,五个人都是以爱心、感谢去做,五个人,各人,这同时同处,我们用同样的水来做实验,每个人示现的图样都很美,你细细观察统统不一样,这什么道理?我的爱心跟你的爱心成分不相同。感觉灵敏的是自性,感觉非常灵敏,呈现出来的图案竟然没有一个是完全相同的,就跟雪花一样;冬天下雪,雪花的结晶没有一个完全相同,这很不可思议。所以这个道理,难得科学家做出证明来给我们看,否则这佛经上有很多地方确实很不容易理解。
  第二句「或同处各见者」。同处各见,第一个比喻要记住。「五人」,五个人「同在中台」,同处。前面说五个人不同处,一个人在中,一个在东,一个在南,一个在西,一个在北,不同处;现在讲同处,五个人都在中台。可是这五个人见的也不一样,一个人见菩萨,一个人见师子,一个人见万圣,一个人见化佛,一个人见的是出家人,不一样,同处各见。
  这桩事情,好像是在一九八二年,香港大屿山圣一法师,那时候中国刚刚开放,他们到普陀山梵音洞去拜观音菩萨,听说梵音洞观音菩萨会现身。三个出家人,当时还有几个陪同一道去的,他们在梵音洞口拜观世音菩萨,拜了半个小时,观音菩萨真的出现了。三位法师(三个出家人)同处都见到观音菩萨,非常欢喜。几个居士陪著去的没有见到。回来在路上大家说了,你见到观音菩萨,观音菩萨是什么样子?圣一法师见到的观音菩萨戴毗卢帽,就像平常我们看地藏菩萨这个样子,戴的是毗卢帽,全身都是金色的,金色金光,圣一法师看到的。另一位法师见到的不是这个像,见到是白衣观音,像一般塑的像一样,白衣观音;另外一位法师见到的是出家比丘相。三个人同时见到的,见的不一样,各人感应不相同;在家几位居士他们没有见到,也在那里拜了半个小时,什么都没见到。这三个出家人,圣一法师回来之后告诉我,三个人同时见的不一样。跟这段文所说的义趣完全相同。
  第三「或异时别见者」。时间不同,一个人早晨见菩萨,晚上见化佛,时间不相同,见的也不一样,这个意思不难懂。第四「或同时异见」。上面讲的「异时别见,不局一人多人」,不局限。「今此要是多人」,一定是两个人以上,「同於晨朝,一见化佛,一见菩萨」,同时异见,异见也两个人以上看的才不同。如果说是相同的话,那就不能说是一个人,前面讲是异时别见是一个人,同时异见一定是两个人以上。第五「或同时异处见者」。这个一定也是多人,决定不是一个人。「亦约多人,同於晨旦」,晨旦是早晨,一个人在东台见,一个人在北台见,那所见到的或者是同,或者是不同,或者大家都见菩萨,或者是同时异处见,或是「一见菩萨,一见化佛,亦同时异处」。这是讲或见不同。第六「或同处异时见。同於中台,朝见暮亦见」,朝是早晨,暮是晚上。「而能见亦通一人多人,所见亦通一境异境,但取处同时异耳」。
  第七「或异时异处见」。异时,早晚不同,朝暮不同;异处,那是五个台,东、南、西、北、中台不一样。能见,能见的人,一个人也行,是多人也行。下面有举例,「谓或一人朝於中台见菩萨,暮於北台见菩萨」,这举一个例子,人不同也都能讲得通。「然多约一人,其所见境,亦通同异。同见菩萨,如上已明,或一人朝於中台见菩萨,暮於北台见师子,然多分且约一境」,多分都是讲同一个境。第八「或同时同处见」。同时同处,当然两个人以上,要一个人就不能讲同了,「亦约多人同在中台,同於中时见菩萨。所见亦通同异,且约同说」。各人见的,同时同处各人见的不一样,就像圣一法师他们在梵音洞见观音,同时同处但是三个人见的境界不相同。
  第九「或一人於同异交互时处见多人所见者」。这一句比较上难懂,什么叫同异交互时处?清凉大师有解释,「谓同时异处,异时同处」。同时异处,同是早晨不同处所,五个台不同;或者异时同处,同在中台早晚不同,那就是异时。「名交互时处,然同时异处」。就是前面第五同时异处见的,「而要是多人,异时同处」,那就是第六,前面第六是同处异时见,一个人也行,多人也行。所以「通一人多人。今唯一人,顿见前多人所见」。现在讲的是这是一个人,一个人顿见前面多人所见,这个人也不可思议。「此机亦是不思议人,能於同时异处见故」。他举个例子来说,「谓有一人,於晨朝时,在於中台,见中台多人所见。亦在西台,见多人所见。又於中台,於朝於暮,皆见多人所见也」。
  最后一句,「或一人同异俱时处,见一切人所见者,谓同时同处,异时异处,名同异俱时处。既是一人,时该多时处遍诸处,见通诸境」。像前面举出五个境界不相同,这是「故是普眼机也」。这不是凡人能做到的,凡人没有这个能力。「然佛不分身下,不分而遍,无思普现,顿应前十」。前面举的这十种,十种总的来说,不外乎时、处、机、境四桩事情,错综复杂。佛没有心、没有念头,众生有感,佛菩萨就能应,感应道交不可思议。这一段是讲或见,里面含藏著许许多多的意思。这是清凉大师给我们略说,所以我们只抓到重点,四个重点,时、处、机、境,机是机感,境是所应的境界各个不相同。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看偈颂第二首,还是看第二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