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第4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最好,因为录音带它有时间,你要放一面,短的半个小时,长的一个小时。你拜佛不要计数,你就拜半个小时,或者拜一个小时,这样就好,我们身体运动量也够了。现在这科技进步了,现在用光碟,用CD比这胶带要好得多,这个带子用久了会变质,它会损坏,光碟用的时间久它不会变质。这一个光碟大概也是七十分钟的样子,这对我们老年人来修行时间真是恰到好处。早晨拜一个小时,晚上拜一个小时,以这个来做早晚课里面主要的功课。
  年岁大了,佛法所说的诸法实相微妙至极!我们可以听,听懂很好,听不懂不要去想,愈想愈讹,愈想愈错,想不出来的,想是第六意识。诸佛菩萨真实教诲是从真性里面流出来的,真谛、真言!我们用妄心、用情识,你怎么能理解?你所解的全都是错误,所以前面我们也报告得很清楚,六根、六尘、六识、七大都是虚妄的。用虚妄,你永远见不到真实,这就是明心见性的难处。这不用心意识反而容易,所以宗门讲参究,参是什么?不用心意识。不用识,识是第六识,不用第六识就是不用分别,不用末那识就是不用执著;末那是执著,第六意识是分别,不用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是妄想。《华严经》上说妄想分别执著,这就是心意识,统统不用。
  念佛一直念去,不分别,不执著,没有妄想,你看看印光大师在《文钞》里头教导我们,念佛要不要拿念珠去计数?他说不要,为什么?你掐珠子念佛的时候你的心不能专一,你还在计数,不用了。这个计数是在什么时候?初学,初学的时候怕你懈怠,怕你没有办法摄心,用这个方法。所以这个方法是阶段性的,功夫纯熟之后不要计了,手上拿一串念珠是可以,不是计数的,是提醒自己不要忘了念佛,也提醒别人,念珠的用途很多。心里面的佛号,最好能做到一切时一切处都不中断,这睡眠睡熟了断掉,醒过来之后佛号就接起来,这样会到功夫成片。印祖教的方法,好,那都是古大德经验之谈。最忌讳的妄想分别执著,因为你夹杂著妄想分别执著,你的念功不纯。念功果然真纯,你决定能够证得念佛三昧,那就是《弥陀经》上讲的,理一心,事一心,功夫成片,都叫做念佛三昧。如果我们分上中下三品,上品的念佛三昧是理一心,中品是事一心,下品是功夫成片,必定得生。清净心中最怕夹杂,夹杂什么?就是起心动念,这个东西不能有。
  听经,为什么我们对於听经很重视?实际上念佛功夫真正得力了要不要听经?不要了,听经也打闲岔,也会让你起分别。听经对初学是必要的,为什么?他要不听经,他胡思乱想,他的怀疑不能断,这个事情麻烦。大乘教里头佛常说,疑是菩萨最大的障碍,这是对大乘讲。所以根本烦恼里头贪瞋痴慢底下就是疑。听经是什么?破疑的,断疑才能够生信。所以我们没有到达这真正的信心,听经能够帮助我们建立信心,帮助我们增长信心,帮助我们到信心清净,清净就开智慧了,这是《金刚经》上讲的「信心清净,则生实相」。生实相,智慧开了。所以听经的好处在此地。尤其现在道场如果规模大的,共修的人多的,那听经很有必要。听经可以帮助你这个道场建立共识。人多,各人根性不相同,烦恼习气不相同,长年累月住在一起,总是见这个讨厌,见那个不欢喜,这是人情。怎样能把这个问题摆平、把这些妄想见解化除?听经是好方法。他才有意见,听到经上讲,算了,算了,不要计较了,他就平息。所以听经能够促成见和同解,六和敬里头最重要的一条。这是为什么我们现在念佛堂强调听经,道理在此地。
  我本来劝念佛堂同修不要听经,结果试验了几个月,这些人告诉我:法师,不行,不听经的时候,每个人执著自己的意见,有的时候还有争执,还有吵闹。我想想也有道理。为什么?大家没有契入境界,所以听经重要。现在有些地方的念佛堂,每一天念佛八小时,听经八小时。有些念佛堂,那是我劝导他们听经四个小时,每一天听经四个小时,分两堂,上午两个小时,下午两个小时,念佛十个小时。每天十四个小时不要中断,持之有恒,他会成就。
  这段经文里面真是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佛菩萨苦口婆心无非是叫我们觉悟,舍妄归真。想是妄想,相是妄相,能现所现、能变所变皆是虚妄,并皆速灭。所以这地方讲「能依妄法,迥无体用」,没有体用。「唯有真心,挺然显现」。但是我们看不到,我们怎么看不到?著相,著相就不见性了,著相就起分别,就起执著,分别执著是妄念、是妄想。从妄相生妄想,彻底虚妄。我们的思想、言语、造作焉能不妄?这个虚妄就造成了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是这么来的,本来没有,六道轮回是自己虚妄的心行变现出来的。善心善念是妄,恶心恶念也是妄,你没有在妄中见到真,妄中见到真,你就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了。
  大乘教里面实实在在说,诸佛菩萨、祖师大德教化众生,唯一的一个愿望希望我们在妄中见真,真就在妄中。这桩事情说得最多、说得最详细、说得最透彻是《楞严经》。所以在中国大乘经教里面所说的,「成佛的法华,开慧的楞严」,这两部经的知名度高。《楞严经》里面就是告诉我们真妄是一不是二,妄在真中,真在妄中,跟这个地方所说的完全相同。妄法里头有真心。
  「既无彼此,何有相知」。彼此是真妄,妄虽然依真而立,妄没有自体,真也无体性,所以不相知。所以「妄法有即非有」,这是事实真相。所以《般若经》上总结给我们说「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什么时候能体会到?怎么才体会到?你真正做到,你真正把所有一切万象,所谓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你做到了。你还有一桩事情没有放下,你没有悟,你没有入这个境界,入这个境界确确实实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为什么?都是虚妄的,真正远离虚妄。「以非有为有」,非有是相,那里头有性,见到是真性。所以只要放下身心世界,你见到的法性,法性遍法界虚空界。自己整个身心融入法性里面,法喜充满,那才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里面是真乐,这个乐没有法子形容,古大德所谓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也说不出来,你说出来别人也不能体会,唯证方知。
  所以后头讲「复说真性,隐即非隐」。为什么说隐?凡夫看不见,凡夫著相不见性,这个真性好像隐。烦恼轻的人、具足戒定慧的人他就在相上见到了。法法头头是道,我们看宗门的语录,那个开悟的人头头是道,左右逢源,随拈一法无一不是,不是什么?真性。隐即非隐,非隐为隐,这里头也有三个意思,清凉大师《钞》里面注得很好,「妄法有即非有是初义,隐即非隐是第二义」。第二义是「以正为事隐之时而有所依故」,所以这第二义。「以非隐为隐,即第三义」,为什么?「理常现故」,理虽然常现,永远不断的在现,有妄想分别执著的人见不到,离妄想分别执著的人他就见到,这是第三个意思。
  「此上三意,即三种答。答上三种问,思之」。清凉大师给我们这个提示,我们能不能想得到?他叫我们想。他还是晓得我们末法时期根性很钝,想不到!所以他老人家很慈悲也把它注出来了,这个注叫《钞》,钞就是疏的注解。你看他《钞》里头讲「思之者,以易见故」。可是我们还是见不到,见不到,他老人家就给我们说「若具说者」,这具体,具体说。「第一妄法有而非有」,大概这个意思我们能懂得一些了。「答前直问」,所以这是第一个意思,第一个意思答直问。「既有种种,何缘不相知,谓种种是妄有,体即非有,故不相知」。所以这是答第一个意思。第二「答怀疑,为是种种,为不相知,故今答云,能依妄法,依所依真,妄常种种」,这个种种是讲的妄相,「真常无知故」,这是答第二意。这就不需要解释了,前面都讲得很多,妄没有体性,真也没有体性,所以它不相知。
  「三答结成难者」,这做总结,问难的。「即妄即真故,种种不乖不相知也」。真妄是一不是二,妄依真,真在妄中,妄有起灭,真没有起灭;妄有流动,真没有流动。真就是心性,是一;妄相,不管是什么现象,遍法界虚空界所有一切现象,你六根能接触得到的,包括我们的思惟想像,真的是六根、六识、六尘,总的来说,一定要记住并皆速灭,就是《般若经》上讲的「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比什么都重要。
  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常常提得起,这叫观照般若。常常提起,能养成一个习惯之后,你对於一切万事万物自然看淡了,这个看淡了,容易放下,放下真的就见到。我们今天为什么见不到性?放不下,这些东西障碍了。彻底放下,真性就现前了,那跟古来大德明心见性的这些法身菩萨就无二无别,真的是头头是道,左右逢源。这个境界就是大乘教里面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在《华严经》里面,圆教初住菩萨的境界,殊胜。
  下面这《疏》里面还有一段重要的开示,这段开示就是为什么用水来比喻真心?我们来看这段文,「何故以水喻真心者,以水十义,同真性故」。这地方讲「同」,实在跟诸位说相似的同,不是完全同。从水这十桩事,这十义,你能够体会到真心,为什么?真心也有这十义。第一「水体澄清,喻自性清净心」。水很干净,自性清净心一尘不染,水之体清净,可是我们今天看这些水都有染污,很难得看到澄清的水。清凉这里有。第二「得泥成浊,喻净心不染而染」。水遇到泥,遇到泥沙它就变成混水,水就不干净,所以成了浊水,浊水就肮脏了。那么水是不是真的变成肮脏?没有,肮脏只是它的一个现象。你要把这个浊水沈淀下去之后,泥沙沈到水底下,那水还是清的,真的是不染而染。
  一切众生的真心是清净的,这一点我们要记住。一切众生的真心就是自性清净心,跟十方一切诸佛如来无二无别,所以诸佛如来看一切众生的清净心,他肯定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现在你的心是什么?不染而染,什么东西染了?妄想分别执著,这就好像是泥沙混杂在你自性清净心里头,现在的心不清净。但是你要晓得妄想分别执著没有体性,本来空。不相信,你去找找看妄想在哪里?你能把妄想找到吗?你能把执著找到吗?你能把分别找到吗?
  达摩祖师当年到中国来,二祖慧可去参访,冬天。达摩祖师在禅堂打坐他也不敢进去,在门外,门外下雪。雪下了两尺多那么厚,他站在雪地里雪到膝盖,站了很久都不走。达摩祖师看到这个人这么样的虔诚,站得这么久,在雪地里头冻的那个样子,怜悯心就问他:你来找我为什么?他跟达摩说:我心不安,求大师给我安心。这真的是大问题。达摩祖师听了之后:好,你把心拿来,我替你安。这一问,回光返照,找,找不到,回答祖师说:我觅心了不可得,我找不到心在哪里。达摩祖师说:与汝安心竟,我把你的心安好了。这一句话他就彻底觉悟了,那是什么?妄念!妄念是妄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